查看原文
其他

藩屏天下丨太有仪式感了!藩王婚礼全流程一览🥂



作为帝国贵胄

藩王“冕服车旗邸第,下天子一等”

虽然藩禁剥除了藩王的军政权力

但他们从生至死仍享有

普通官民乃至中下层宗室

都难以企及的荣华富贵

蔚为壮观的府邸陵寝

体面讲究的冠服装饰

盛大繁缛的婚亲典礼

庄严肃穆的丧葬仪俗

充分彰显出

皇室威仪与王朝气象



建筑



亲王成年后,需离京就藩建府。巍峨壮丽的王府建筑,向各地官民直观展示出皇家威仪与权势。


然而,明中后期严苛的藩禁政策,使宗藩失去自由出城的权利。在某种程度上,王府已从帝王权威的缩影沦为禁锢宗藩的工具。


兴王府平面图

藩府大多位于城市中轴线上,其布局体现出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礼制规定。世子府、官署、护卫、宗庙祭坛等分布于王城内外,郡王、将军各邸则坐落于府城之中,宗藩建筑占据地方府城大片面积。

荆王府石雕龙形建筑残件

明(1368~1644年)

长95厘米 宽46厘米 厚19厘米

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荆王府遗址征集

蕲春县博物馆藏


此构件雕刻精美,龙形细节可见,从中可以一窥荆王府的气势。


黄釉龙纹瓦当

明(1368~1644年)

长34厘米 宽15.5厘米

钟祥市纯德山显陵征集

钟祥市博物馆藏


瓦当又称勾头,是建筑屋檐筒瓦的顶端部分,起到美化装饰和蔽护的作用。


嘉靖三年(1524年),诏定安陆州松林山兴献王茔园为显陵,其殿、墙改用黄色琉璃瓦覆盖,此瓦当源自显陵内罗城。


元佑宫敕御碑(拓片)

明(1368~1644年)

高3.5米 宽1.4米

钟祥市元佑宫征集

钟祥市博物馆藏


碑文:

敕谕。


皇帝敕谕官员、军民、诸色人等:朕惟玄元之教,其来尚矣。肆我祖宗以来,所在崇奉,有隆无替。朕近于承天府启建元佑宫,以为焚修祝厘之所。先,该清微奉教高士兼本宫住持杨永芳等具奏工完,已经颁降护敕禁约外。今本官覆奏,乞要更换敕谕,将道田、庙户等项通行添载,以便遵奉。该部议覆,前来相应依拟,兹再行降敕。其所给田地八十七顷者,令取讨祖课以为赡道之资;庙户二十户,俱免杂泛差役,修齐芦苇。照例移文,该衙门量行给予。其焚修处所,并前后护宫、濠池、树株等项,禁治一应官员、诸色人等,不许肆行亵渎、侵扰作践。敢有故违敕旨者,必罪不宥,故谕。


嘉靖三十一年九月十七日。


元佑宫为嘉靖皇帝朱厚熜敕谕所建,是一座保存较好的皇家宫观,在皇帝返乡和皇亲、官员朝奉显陵时,供祭神所用。


据《御制承天府元佑宫纪成碑》和《兴都志》的记载,嘉靖四年(1525年)开始修缮玄妙观,十八年(1539年)按照皇家宫观的标准扩建主体建筑并更名为元佑宫,三十七年(1558年)建成。


绿釉龙纹瓦当

明(1368~1644年)

通长34厘米 宽15.5厘米

钟祥市九里回族乡郢靖王朱栋墓出土

钟祥市博物馆藏


此瓦当刻印的五爪龙纹立体生动、姿态雄健,尽显藩王权威。


在明代,龙纹琉璃瓦当主要用于帝王宫殿、园林、陵墓等高规格建筑。黄色琉璃瓦为皇帝使用,藩王一般只能使用绿色琉璃瓦。





冠服



从亲王冕服仅次于皇帝,到中尉冠服堪比六品朝官,无不彰显出宗藩地位之崇高。宗藩冠服在整体形式与配置构件保持一致的同时,又在材质、冠制、服式、纹样、用色、圭笏等细节方面,体现出明显的宗法等级差距,这与藩封结构相适应。


冕冠

明(1368~1644年)

高17厘米 长36.6厘米

宽24.7厘米 帽径20.1厘米

钟祥市九里回族乡郢靖王朱栋墓出土

钟祥市博物馆藏


此冠由金冠箍圈、金方环、金花钮、贯冕金簪、玉珩、玉瑱、玉珠等构件复原而成。


冕冠与衮服组合而成的衮冕,是明代帝王参加册封、纳妃、祭祀、谒庙等所穿戴的高等级礼服。冕冠的旈数象征等级:皇帝十二旈、亲王九旈、世子八旈、郡王七旈。


金镶宝玉镂空龙纹帽顶

明(1368~1644年)

通高7厘米 底座长径7.8厘米 重114.6克

钟祥市长滩镇梁庄王朱瞻垍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金质底座制成八片花瓣形,上面镶嵌各式宝石。顶饰白玉质,多层镂空,透雕出龙形和如意云纹。梁庄王墓出土多件金座镶宝玉帽顶,造型精巧、工艺精湛,彰显皇室身份之高。


双龙戏珠纹金冠

明(1368~1644年)

高4厘米 直径6.4厘米 重57.7克

黄冈市蕲春县彭思镇都昌惠靖王朱祁鑑妃袁氏墓出土

蕲春县博物馆藏


墓主为郡王妃。金冠表面捶揲出双龙戏珠纹、海水纹和花叶纹。冠顶上下两片冠綖,以金丝捆绑相连,錾刻各式花草。冠沿有数处穿孔,左右穿插花簪,后部插入方头短簪以支撑冠綖。这种形制的金冠,应为束发冠。


金凤簪

明(1368~1644年)

长27.5厘米 共重157.35克

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荆端王朱厚烇次妃刘氏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永乐三年(1405年)定,亲王妃冠服:“九翟冠二顶......金凤一对,口衔珠结。”这种凤簪为王妃礼冠之标配,除首部为金片捶揲外,其余均累丝制成,大多做成扬尾振翅、足踏祥云的凤凰形态。


程式化的造型,以及部分簪脚上刻铭“银作局”,表明它们是朝廷统一制作与赏赐给藩府的。


金帔坠

明·弘治九年(1496年)

长9.5厘米 重82克

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都昌王朱载塎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铭文:

银作局弘治九年二月造,合一两九钱。


帔坠是在霞帔底端用作压脚的装饰物,上端孔穿有金系,悬挂于金钩,再钩住霞帔。皇室使用的帔坠,多由银作局统一制作,其造型与图案也已程式化。


帔坠可区分等级:皇后为龙纹玉坠,皇妃凤纹玉坠,亲王妃凤纹金坠,郡王妃翟纹金坠,将军夫人以下则使用抹金银乃至银质坠。


螭纹玉革带

明(1368~1644年)

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永新安庄王朱厚熿墓出土

蕲春县博物馆藏


革带多系于袍服上,由皮质带鞓及钉缀在鞓上的带銙组成。明代革带一般包含三台、六桃、两辅弼、双䤩尾、七排方等共计二十块构件。


按明制,革带为身份等级的象征。帝后王妃至镇国将军等贵族和一品官员皆用玉带,辅国将军以下宗室与二品以下官员则用犀、金、银等质地。



素面玉佩

明(1368~1644年)

长72.6厘米

钟祥市九里回族乡郢靖王朱栋墓出土

钟祥市博物馆藏


玉佩一副两挂,由钩、珩、瑀、琚、花、璜、冲牙、滴、珠等配件构成,其造型和尺寸与同墓出土的云龙纹玉佩相同。


明代沿袭先秦以来佩挂组玉佩的礼俗,但形式已大不相同。这种玉佩属于藩王礼服的标配,其中衮冕使用描金云龙纹玉佩,而皮弁则使用素面玉佩。




婚礼



藩王娶亲需向朝廷奏请,获批准后才能成婚和赐封号。其婚礼沿袭“六礼”的传统,包含纳征、册封、亲迎、朝见等环节,礼仪极为繁缛,场面盛大隆重。


大银锭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

长15.6厘米 重1869.3克

钟祥市长滩镇梁庄王朱瞻垍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铭文:

随驾银作局销镕花银五十两重,监销银锭官秉魁、匠人计保保、作头徐添保等,永乐十八年四月□日。


该墓共出土4枚大银锭,其功用与金锭类似,为皇帝赏赐给梁庄王的纳妃礼物。


金双龙戏珠镯(一对)

明(1368~1644年)  

直径7厘米 厚0.6厘米 重229.3克

黄冈市蕲春县彭思镇都昌惠靖王朱祁鑑妃袁氏墓出土

蕲春县博物馆藏


镯身素面,镯头处錾刻龙首,龙张口拱珠,双目圆狰。手镯接头处可以开合,为二龙首戏金珠造型。《大明会典》亲王婚礼中,纳征礼物提到“金龙头连珠镯一双”,或指这种金镯。


谷纹玉圭

明(1368~1644年)

长16厘米 宽4.8厘米 厚0.72厘米

钟祥市九里回族乡郢靖王朱栋墓出土

钟祥市博物馆藏


玉圭扁平,尖首长方体,双面雕刻蒲谷纹,纹饰圆润,器表局部可见鎏金,出自王妃棺柩处。玉谷圭既是亲王纳妃的“纳征礼物”,也是亲王妃参与朝会、祭祀等重要活动的必备礼器。


玉禁步

明(1368~1644年)

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都昌王朱载塎墓出土

蕲春县博物馆藏


出自王妃之棺,由青白玉质的玉叶片,配以白玉、玛瑙质地的桃形玉冲牙组成,其构件富含寓意。


玉禁步,多为贵族女性佩戴,属于婚配喜庆之物,出现在皇帝纳后的“纳吉纳征告期礼物”栏,而不见于皇太子和亲王纳妃的礼物中。藩王妃墓出土的玉禁步,可能源自皇帝赏赐。




丧仪



永乐三年(1405年),确立亲王至郡主的仪仗制度,用器类别与数量等级分明。在藩王陵墓中,发现各种样式的俑类和模型明器,是其生前所享的仪仗排场在阴间仍旧“如事生”的体现。

木俑(4个)

明(1368~1644年)

通高29~30厘米

荆州市荆州古城西门外湘献王朱柏墓出土

荆州博物馆藏


俑是人或动物殉葬的替代品,秦汉至隋唐时期曾极为盛行。元明以后,在普通墓葬中甚少见,但帝王陵墓仍普遍出土。


明神宗定陵和鲁、蜀、益等藩王墓便出土大量俑类,以彩绘木质和陶质为主,涵盖将军、文官、武吏、仪仗、乐人、侍从、轿夫等类别。铺张奢靡的供应役使,在帝王贵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铜辂顶珠

明(1368~1644年)

高9.2厘米 底径5.2厘米

荆州市荆州古城西门外湘献王朱柏墓出土

荆州博物馆藏


辂顶珠是木辂顶端的饰件,上部为空心圆珠体,下部为覆碗形座。珠身和底座分开制成,珠身可以转动,表面焊接六条火焰状条带,造型奇特。


在永乐年制的藩王仪仗中,亲王、世子使用“象辂一乘”,郡王则不用,表明这是一种高规格仪仗器物。



◉明初薄葬

朱元璋登基后倡行节俭,这种观念影响到丧葬领域。为了推行薄葬,朝廷对明器规格、制造和使用进行统一管理。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诏令由宝源局制作铜铁明器、军器局制作锡质器皿、营缮所制作木质仪仗用物。


因此,明初藩王无论身份地位,其墓葬随葬品与明中后期藩王墓相比,普遍显得俭约,是遵从祖制的体现。

铜提梁炉

明(1368~1644年)

通高22.2厘米

钟祥市九里回族乡郢靖王朱栋墓出土

钟祥市博物馆藏


锡执壶

明(1368~1644年)

高8.8厘米 口径2.8厘米 底径3.2厘米

武汉市江夏区龙泉山楚昭王朱桢墓出土

武汉博物馆藏


楚昭王朱桢、湘献王朱柏、郢靖王朱栋等明代早期藩王墓出土了大量锡质明器,包括饮器、食器、陈设器、香炉灯具等类别,大多表面涂金,是“事死如事生”和倡行薄葬的体现。


然而,这种崇尚俭朴的丧葬规定到明中后期已形如空文。



自东汉出现“上陵礼”后,经历代王朝沿革,陵祭礼仪愈发隆重。明代十分重视陵祭,不仅在宫内营造供奉祖先的奉先殿,还在帝王陵墓中设置享堂和石几筵台,以便祭祀。

石灵牌(2件)

明(1368~1644年)

均通高33.9厘米 碑宽11.2厘米 厚4.8厘米

武汉市江夏区龙泉山楚昭王朱桢墓出土

武汉博物馆藏


灵牌共有5件,由弧顶砖碑与盝顶石座榫卯相接而成,形如神主。砖碑背面阴刻云龙纹,正面阴刻涂朱符篆。方位讲究,分别置于中门与墓志之间、供桌与棺床之间,以及东、西、北三个壁龛,或为镇墓符之类。


青花瓷簋式炉

明·弘治(1488~1505年)

高13.5厘米 口径16厘米 底径12厘米

武汉市江夏区流芳街二妃山明代楚藩墓出土

武汉博物馆藏


此炉两侧饰有对称的象形耳,腹部外壁描绘了高士弈棋的场景,造型仿自古之铜簋,为祭祀礼器。


宋代以来,社会兴起崇古之风,作为周代礼制重器的青铜器被当朝皇帝与文人士大夫极力推崇,其造型亦应用于瓷器制作。


青花瓷兽耳瓶

明·正统(1436~1449年)

高22.2厘米 口径6.4厘米

腹径9.6厘米 底径7.4厘米

武汉市江夏区流芳街二妃山辅国将军朱均钵墓出土

武汉博物馆藏


此瓶体型修长,颈肩处饰对称兽耳,青花发色灰蓝,主体纹饰为松、竹、梅“岁寒三友图”。


这种形制的瓶类大多成对出现,与香炉组成“三供”的祭器组合,用于宫廷祭祀、宗教供养和墓葬祭奠。


珐华彩仙鹤莲鹭纹罐

明(1368~1644年)

高35厘米 口径19厘米

腹径29.5厘米 底径17.2厘米

黄冈市蕲春县株林镇三角山明代荆藩墓出土

蕲春县博物馆藏


珐华亦作“法花”,萌芽金元而盛于明,是在低温色釉琉璃基础上发展出来的陶瓷工艺,有孔雀蓝、茄皮紫、金珀黄等丰富釉色。其典型器采用立(沥)粉法勾勒纹样轮廓,类别以塑像、祭供器为主。


此罐以立粉技法塑造纹样,腹部主体饰莲花、蜻蜓、仙鹤、飞鹭等图案,寓意“一路清廉”。



明代商品经济发达,民间信仰也呈功利化趋势并影响到宗藩丧葬,出现冥币、“冥途路引”、买地券等带有民俗气息的随葬品。此外,在宗藩墓中还发现人殉、随葬半面铜镜等特殊葬仪。

金冥币(13枚)

明(1368~1644年)

单枚直径5.8厘米 共重46克

黄冈市蕲春县横车镇荆恭王朱翊钜墓出土

蕲春县博物馆藏


墓主为亲王身份。明代帝后皇亲、功臣勋将等墓葬多发现随葬冥币的现象,大多制成方孔圆形,有金、银、铜、木等材质。


这些冥币不具备流通功能,专门用于随葬,给死者口含或垫背,起到压胜的作用。有些垫背钱甚至排列成“北斗七星图”,可能受到道教影响。



明代亲王冕服仅次于皇帝

藩王和王妃的穿搭

会是怎样的呢?

戳图带你了解↓↓↓


#今日话题

藩王的冕冠跟皇帝的冕冠相比

有什么区别呢?













展览时间:2024年4月26日-2024年7月28日

展览地点:深圳博物馆同心路馆(古代艺术)1-4号展厅

定点讲解时间:14:30















▇ 期推荐 ▇


窑火遗萃丨一片难求,意难平的宋式破碎美学......

活动预告丨每天两场!免费古琴启蒙课开抢!

千乘之国丨1000多字,3件文物,浓缩了中山国200多年的历史

活动预告丨解读“密信”,赢专属明信片!

暑假来深博,不需要预约了吗?戳→


▇ 官方新媒体平台 ▇

可关注本微信公众号

回复【开放时间】【场馆地址】【预约】

获取相关信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深圳博物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