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绘画备忘录·访谈系列 VOL.1 | 冷广敏
编者按:
每一个时代都会产生与其文质相称的艺术家。
2020年7月18日,由8位“80后”艺术家作品参展的“山鲁佐德的救赎:新一代绘画备忘录”在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开幕。展览由蜂巢当代艺术中心馆长夏季风担纲策划,以“80后一代”艺术家作为考察对象,从中邀请龚辰宇、季鑫、冷广敏、钱佳华、夏禹、王一、王赫、于林汉等八位出色的绘画艺术家作为代表参展,以个案的形式展现他们在创作上与前辈艺术家本质上的差异,呈现这一代人在艺术美学上某方面的探索和拓展。
2011年,差不多十年前,在同一个展厅,诗人朱朱策划了“飞越对流层:新一代绘画备忘录”群展,参与该次展览的贾蔼力、李青、秦琦、仇晓飞、屠宏涛、王光乐等六位年轻画家,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这一代中国艺术家当时架上绘画的总体能力。
“山鲁佐德的救赎:新一代绘画备忘录”可以视为“飞越对流层”的后续项目。展览将展出至2020年8月19日。展览期间蜂巢艺术将推出系列艺术家访谈,访谈第一期为蜂巢策展人于非对话艺术家冷广敏。
▲ 点击海报 了解展览详情
冷广敏作为80后绘画艺术家中的佼佼者,早在天津美院油画系学习的时期就已然极为自觉的摸索出打破传统油画创作范式的个人化路径。与用颜料堆积的笔触相对,冷广敏以切割的动作在画面中打开全新的物理空间。切割既是他的创作手段,也是他对于艺术的态度,锋利、果决、不容置喙。冷广敏以相对恒定的绘画技法来不断解剖物质或图像,它们或许会由一定的线索牵引,却不曾存在某种可被精准概括的主题。冷广敏绘画最具魅力之处在于画面之中无处不在的由于对峙而形成的张力,是色彩上的对撞与互补,是材质上的平整与刮痕,是质感上的硬边与渐变,是结构上的负形与正形。冷广敏正是在以此提炼某种纷繁物象之下的内在秩序,一种极其抽象的唯有借物象以显形的不断流变中的状态。
——于非
物象之下内在秩序的提炼者
▲ 艺术家冷广敏
于非:你对于艺术的接触与兴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冷广敏:做什么都是一种缘分,艺术于我是从一种所谓的“兴趣爱好”、到大学专业、再到工作,每一步都很偶然。如果说是对美术的接触那还挺早的,小学一年级我的启蒙老师就对我很好,因为我画画的时候会把画板立在腿上,可能他觉得我像模像样的,也算是和艺术缘分的开始吧。
▲ 冷广敏 《维纳斯》 2020 布面综合材料 200×300cm
(“山鲁佐德的救赎:新一代绘画备忘录”展览现场,蜂巢当代艺术中心,2020.7.18-8.19)
新作《维纳斯》是冷广敏的创作中极为少见的直面处理艺术史经典母题的作品。艺术家以双联的形式拼凑起一个令人既熟悉又陌生的故事。画面左侧飘动起来的窗帷以柔和的弧度轻易划分出由金色和绿色所代表的内外两重世界,艺术家用细密的刀锋让这两个空间彼此贯穿渗透,昭示着风雨已来,雷电交加。雨水被隔绝在了画面的一侧,而地面上的裂缝则延伸至了画面的另一端,成为了维纳斯步履沉重的步伐。她的左臂隐约可见在未来某一刻因断臂所带来的伤口,正以一个痛苦的姿态,掩面奔赴某个无可回避的悲剧结尾。如果说创作了《维纳斯的诞生》的波提切利在他的作品中所体现的是对于“美是不生不灭的永恒”这一新柏拉图主义的信仰,那冷广敏所做的就是用现实的不堪打碎对于经典与神性崇高化的塑造。
—— 于非
于非:你的艺术背景很“标准”,本科和研究生都在天津美院油画系,对你来说成为一个职业艺术家是你很早就有概念和规划的事情吗?
冷广敏:没有什么规划,当时只是想先做好画画这件事,对未来没有概念,倒也没有迷茫,可能是比较后知后觉,但仿佛水到渠成,我想起那句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于非: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你的职业道路非常顺利,毕业后一年就进入了画廊体系实现了第一次个展,从外界看来这是一个从学院到市场非常完美的衔接,对你个人的经历和体验来说这个过程从各个方面来说是怎样的变化?
冷广敏:感觉就像你想要发明飞机,然后就飞起来了,做艺术家不再是天方夜谭,总之感觉是松了一口气。可能未来问题就会出在“松了一口气”这儿,我觉得总要保持点危机感的,顺利总不是绝对的。
于非:你个人标志性的绘画语言在比较早的阶段就确立了,而这种“雕刻式”的创作手法实际上有别于油画系更加主流的创作样貌,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你摸索出这种创作方式并且一以贯之的沿用至今?
冷广敏:当时对油画一直没有找到得心应手的感觉,后来从版画和中国画里收获挺多的。版画主要是步骤的精确,手工制作的属性,天然的完成感。中国画方面传统画论里世界观的东西会让我更有亲近感,包括中国画的经营方式,给我很多启发。我觉得正因为我不是版画、中国画专业,很多东西只是自己的理解,但好处是我是没有包袱的,也没有先入为主的限制,这样我个人的创作仿佛进入一个真空地带,在这里主动权在自己手里。
其实抛弃油画之后的这种方式也变化了很多,但重要的是从那之后个人方法论的东西逐渐丰富了起来,创作实践开始变成一种主动的、有生命的东西,这是根本的。
▲ 冷广敏 《有秩序的摇摆》2020 布面综合材料 100×120cm
于非:我觉得你一直以来对颜色的运用都很谨慎,而且似乎颜色在你的画面中是具有一定功能性的,它配合着空间关系出现,配合着绘画对象的体积与质地出现,并且通常来说画面中的颜色类别不会超过一定数量。你曾经说过希望自己的作品不被过于个人的情绪所限制,这是否是你谨慎运用色彩的原因?
冷广敏:克莱茵对颜色的观念颠覆了我当时的色彩观(当时的色彩观还是现实主义范畴的“准确”),在我看来是由感性的处理现实色彩变为理性的处理主观色彩。在这之后色彩的作用也有所变化,但大的规则决定了颜色的区域划分往往比较明确,与每一件作品中的叙事结构会配合在一起,功能性会略有不同。
▲ 冷广敏 《日常挤压》 2020 布面综合材料 150×200cm
于非:在画面中独特的切割方式应用在不同的对象上时似乎具备着可以截然不同的特质,一时可以塑造做旧的痕迹,又可以创造崭新的闪光,切割的动作成为了你的笔触,那么你是如何不断训练自己“笔头”的敏锐度的?
冷广敏:刀刻这个过程饱含我的观念,并不是简单的笔触。
我并不会做任何训练,每件作品都是偶然的。我觉得训练无法到达“敏锐”,思考才会敏锐,如果我的“刀刻”变成了传统绘画里的“笔触”,对我是个悲剧。绘画也是要基于思考的,甚至每一笔都要思考,只不过有的时候需要一些手感,但充分的思考会让人更兴奋,下笔才会更有信心。
我觉得“做旧”这个形容不恰当,仿佛在追逐一种“温度”,而我是把它们当成一件件具体的物件来对待的,“旧”是个性化的东西,它们仿佛本来就是那个样子,是一件件现成品,但又和真实的现实是两回事,这里面有个“距离”,这是我要做的事。
▲ 冷广敏 《日常切割 》2020 布面综合材料 150×200cm
于非:你对于绘画对象的选择在每一个阶段都会具有一些标志性的特征,不过始终不变的是你所选择的物都具有着超越图像本身的物理属性,并且会通过你的绘画进一步强化和凸显这种客观物体的某一个特质。在近作中开始逐渐出现一些与人体相关的,更加具有情绪表达的形象,这种变化是否也对应着你在创作上思考的一些变化?
冷广敏:材料本身对我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与刻痕相关的一些效果引导材料往某个物理方向发展,这也是我工作的重要部分。具体形象的出现有些偶然。“人物”是艺术创作的母题,作为一个载体和“刀痕”并置的时候会出现些新感觉。情绪在我这里会被压缩到一个小范围里,但时间久了也会想调整一下这个范围,让作品里多一些激烈的东西。
▲ 冷广敏 《杂色风暴》 2020 布面综合材料 45×35cm
于非:你的绘画一直以来跟日常的关系很密切,而且你似乎会有意确保绘画对象的可识别性,实际上日常的概念本身也是自带一定时代性和社会性的,因此与日常相关联的物象也自然而然的具备某种特定的符号性和指向性,我很好奇在艺术语言的范畴之外,你个人的生活经验与你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对你在画面上所做的选择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冷广敏:个人生活经验以及世界观的东西当然会影响画面选择,甚至每一处细节都是个人对外部认知的反映,但往往是很深层的影响。
首先我要的是“日常感”,就是让人感觉是身边的事物,它不是写生,都是根据作品需要或者我的心理需要捏造的。但是真正的日常其实很难直接进入作品当中,总需要长时间的沉淀,也有可能突然就会用到,但这很偶然。我觉得艺术家的工作就是不断的在观看、考虑一些琐碎的事情,慢慢会形成自己的三观,但是具体到和工作输出的关系,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
▲ 冷广敏 《日常的切割训练》 2020 布面综合材料 30×40cm
于非:我觉得你的作品当中一直具有很明确的界限感,你会去利用画框本身的界限,利用物体与物体之间属性的界限做文章,不论空间还是颜色的塑造都具有某种封闭的特质,而这种封闭感构成了你作品的一种内在秩序,这种大的框架你是如何来设定的?
冷广敏:在我看来绘画这个形式本身就是在框架内经营一些东西,“框架”天然就在那里了,你去画画肯定就要考虑,只不过我强化了这一点,这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我一直在建立“物品”这个概念,并且一直在描述“物品”和“绘画”在我这里的关系,所以“画框”是作为绘画的符号来出现的,可以看作我制作了一件“物体”,它叫“画”,它极力要变成“画”的样子。
冷广敏过往作品 2013-2017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阅读
于非:你的画面通常存在某种一目了然的对立关系,无论是颜色、空间、质感、观感可能都存在某种对峙,同时这种对峙又不是绝对的,你会有意制造一种两者之间的缝隙或者流动性,你是否会对这种打破平衡的临界点很感兴趣?
冷广敏:是,这种“临界点”确实经常会出现,“一目了然”也是我希望有的一种感觉,仿佛是想要整合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但又不是一一对立那么完整和对称,充满了平衡又在打破这个平衡的一种状态,好像在追逐完美又充满瑕疵。“瑕疵”很重要。
冷广敏个人项目 2019西岸艺博会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阅读
于非:我觉得你的作品很纯粹,换句话说你的思考的方式是非常绘画的,而不是观念的,也不是叙事的,也因此在面貌上虽然是具象的,在概念上却更加的抽象,你对于自己接下来的创作有什么想法?
冷广敏:“纯粹”是我想要的一种感觉,我觉得纯粹后面有种很“冲”的气质,就是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的一种决绝,也暗含着禅学的智慧,那这就是一种高级的观念性,我不想加注很多所谓的“观念”在里面,虚假的东西是没有力量的。不管是观念还是语言,都需要创作者自身真切的体验,做艺术还是要做个体验者+实践者,新面貌的创作会自己显现的。
其实我力求每件作品都把之前的经验、观念清零,为的是让新的想法更自由的展现,但是每个人的视野是有限的,即使这样做也会陷入自己的一个固有的创作模式当中,这需要创作者有充分的自省能力,以及自我控制力。“清零”看似冒险,但却孕育新生命力,只有这样我才会对未来抱有期待,对艺术抱有期待,至于是什么样的创作并不重要。
冷广敏:完美破坏 | 2017蜂巢北京个展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阅读
于非:互联网、社交媒体、技术革新可以说改变了一代人的观看方式以及视觉经验,作为一位80后的艺术家你对于这样的趋势应该也深有体会,如果人的生存范围最终被圈定在线上网络空间,你觉得绘画还存在吗?
冷广敏:我觉得我生活的世界还不是那样的,也许那样的生存方式会突然到来,也许已经到来我却浑然不知,如果真的来了可能我也不会去考虑绘画是否还存在的问题。绘画是否还存在是个老问题,从摄影术发明人类就开始思考这个,结果导致绘画变得更深更广,不过现在的绘画确实和一百年前不一样了,变得小众,没那么引人注目,仿佛也丢失了“前卫”这个当代艺术的特质。这个如果是现状的话,那绘画即使还存在也存在的有些尴,就像一个垂死的人,虽然活着也没什意思了,可能还更痛苦。我肯定会去做我觉得有意思的事,以我觉得有意思的方式,绘画只是个形式,无所谓存在与否,不太重要。
关于艺术家
冷广敏
1986 出生于山东青州
2009 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造型学院油画专业第三工作室,获学士学位
2012 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造型学院油画专业第三工作室,获硕士学位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个展
2018 冷广敏:涟漪,MAHO KUBOTA GALLERY,东京,日本
2017 冷广敏:完美破坏,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4 冷广敏,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3 蜂巢·生成第二回 看见表象:冷广敏个展,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群展
2020
山鲁佐德的救赎:新一代绘画备忘录,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恶是,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9
知微见著:东亚艺术家眼中的小世界,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8
被遮蔽的桃花源:中国当代艺术的深耕样本,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7,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7
屋顶上全是老虎,蜂巢(深圳)当代艺术中心,深圳,中国
零度之维:抽象艺术的理性表达,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6
车马之行:蜂巢2016年终特展,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作为窄门的绘画:80后艺术家邀请展,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转向:2000后中国当代艺术趋势,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中国
现实中的不现实:日常生活的精神维度, 深圳华侨城盒子艺术空间,深圳,中国
单行道,OCAT西安馆,西安,陕西
2015
感知,三远当代艺术中心,天津,中国
编辑景观,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北京,中国
罗中立奖学金十周年邀请展,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重庆, 中国
惊奇的房间,黑桥艺术区,北京,中国
匿名展:一场由小作品主导的视觉游戏,圣之空间,北京,中国
秩序的边界,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物体系,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中国
第二届CAFAM未来展:创客创客·中国青年艺术的现实表征,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北京,中国
2014
潮汐间:青年当代艺术展,三亚,中国
雅昌·保利新势力提名展,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北京,中国
常青藤计划:首届中国青年艺术家推介展,中间美术馆,北京,中国
复调II:中国艺术生态调查·北京站,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中国
2013
双向刺点:作为表象的切入口,一种绘画,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在路上: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提名展,关山月美术馆,深圳,中国
2012
弥散的主体:第九届全国美术院校油画专业应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何香凝美术馆,深圳,中国
引爆:2012 CYAP汇报展,北京光华路五号国际会展中心,北京,中国
青年艺术100巡回展,北京,鄂尔多斯,深圳,成都,中国
约翰·莫尔新绘画大奖赛,上海油画雕塑院,上海,中国
46m:天津美院师生作品展,天津宝马公司4s店,天津,中国
2011
新学院精神展览,环铁时代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9
证伪:当代大学生优秀毕业作品展,何香凝美术馆,深圳,中国
开放的表达:上海青年美术大展,刘海粟美术馆,上海,中国
获奖
2014 获雅昌·保利新势力提名展一等奖
2013 入围第七届AAC“艺术中国”年度青年艺术家
2012 罗中立奖学金,重庆美术馆,四川美术学院
2009 温莎·牛顿艺术奖学金特等奖,天津美术学院
获柯罗默当代艺术优秀者奖学金,重庆美术馆,四川美术学院
2008 获马利艺术奖学金特等奖,天津美术学院
公共收藏
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
当前展览 | ON EXHIBITION
2020.7.18-8.19
点击图片 了解展览详情
购藏在线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Hive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总部位于北京市798艺术区内,建筑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拥有五个标准展厅,是中国最具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当代艺术机构之一。作为具有国际视野的艺术机构,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旨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实现跨文化、超视域的多元话语交互,希望以优质的展览及艺术顾问服务构建中国最专业、权威的当代艺术机构,促进艺术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Hive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was founded by XIA Jifeng and stated to operate as a gallery in 2013. Located in the renowned 798 Art Zone in Beijing, the gallery owns five exhibition spaces in a 4000m² building. By representing outstanding artists and providing high quality artconsultant service, Hive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is committed to building itself as one of the most professional contemporary art galleries in China.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E06
Hive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E06 798 Art Zone, 100015, Beijing, China
Tel. +86 010 59789530 / 59789531
官方微信:蜂巢艺术 (ID: HIVEART2013)
官方微博:@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Instagram & Facebook:@hiveartcenter
info@hiveart.cn www.hivear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