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2017年中国最火的网红是奶茶?

2017-06-20 众郝创意咨询 Foodaily每日食品网

 

为什么新中式奶茶可以快速崛起,迅速占有市场?让我们对奶茶深度剖析,看看其升级的过去和现在,升级背后的本质以及奶茶市场最后的状态


作者:狗头

来源:众郝创意咨询

据Euromonitor、中信证券研究部的数据显示,2016年,咖啡及其他饮品店销售额合计926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其他饮品店(如甜品店、各类水吧、传统奶茶店、传统茶社、新中式茶饮等)销售额413亿元,同比+14.5%。

而其中,新中式茶饮在2017年快速崛起,迅速成为中国餐饮市场中火爆异常的单品。 

而它的快速崛起,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是它接收了快消品的市场

很多原本是碳酸饮料、酒精饮料、瓶装果汁以及速溶咖啡的消费群体开始转向新中式茶饮。

 

 一方面是它吸收了其他餐饮品类的市场。 

例如传统奶茶、咖啡店、茶社一部分人群也被汇聚到这里。

▲ 茶饮+面包也是新中式茶饮特征之一 

根据业内专家推算,新中式茶饮的市场预计在400~500亿全国茶饮市场正在升级,而奶盖茶是这次升级革命的排头兵。

那么,为什么2017年中国餐饮最火单品是新中式茶饮?

茶饮早就升级,只是现在才知道


2017年2月份,喜茶在上海第一家店来福士店开业排队刷屏。与此同时,关于奶盖茶、新式茶饮店走向的话题争议不断。

大家好像发现,喜茶、奈雪の茶、恋暖初茶......这种奶盖茶很讨年轻人喜欢。为什么有人宁愿排3-4个小时为了买一杯奶茶喝,没有珍珠椰果红豆布丁仙草的奶茶真的好喝吗?

▲ 排队成了餐饮体验的一种刚需

其实,在此之前市面上有 “岩盐芝士绿茶”、“乌龙奶盖茶”。但这却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把奶盖茶在全国范围内打响。

对大多数人意义上的奶茶,是从英式奶茶逐步演化而来,直到1987年台湾春水堂茶馆异想天开,往奶茶里加粉圆,才造就了珍珠奶茶。随后快可立率先开设外卖档口的模式将珍珠奶茶一下子推向高潮。然后奶茶市场不断进化升级,1996年左右台湾奶茶进入大陆市场,2001-2006行业迎来井喷式增长。可以说,奶茶是伴随着80、90后这批人的长大。现在奶茶开始往社交化、休闲化发展,其实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模式回归。

▲ 贡茶短短几年就做了1500多家加盟店

直到2011年塑化剂事件,珍珠奶茶受到影响。也就是在2011年,奶盖茶面世,紧接着以奶盖茶为招牌的贡茶,迅速放加盟,仅用了几年的时间就有了1500多家加盟店。 

由此可见:

   中国的茶饮市场非常庞大。

   中国人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

   上海是餐饮桥头堡,谁占领谁就能打响品牌。

那么既然不是新品种,为什么喜茶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个阶段在市场出现?这就要说到喜茶背后的投资人——何伯权重归饮料市场。

何伯权是当年赫赫有名的乐百氏创始人。离开乐百氏之后,何伯权成立了今日资本,当起了投资人。7天连锁酒店、爱康国宾体检中心、诺亚财富、久久丫鸭脖王,这些都是何伯权投资的企业。有意思的是,当年帮助何伯权起家的乐百氏,正是靠饮料出名。

何伯权不仅仅是以餐饮人的角度看待茶饮市场,他对饮料市场太熟悉,知道中国饮料市场在升级换代当中,碳酸饮料、酒精饮料的市场年年都在下滑,更健康更清淡的饮料在逐步上升。以喜茶为首的新中式茶饮将吸纳碳酸饮料、酒精饮料等过去快消品的市场。

同时,1点点的加盟模式也值得学习。市面上很多人只知道一点点跟台湾50岚有关系。却不知道,一点点只是北区50岚代理商创立的品牌。中区50岚老板的在大陆市场的品牌叫“KOI”,两者算是兄弟品牌关系。一个是玩代理,一个是做直营,两者之间存在竞争也不存在竞争。

和何伯权相同,刘强东也看到了这一点。旗下京东商城、京东超市带来的大数据,让他看到了传统饮料市场的变化。所以他投资了INWE茶(因味茶)5个亿。

随着城市化建设越来越完善,全国各地商场越来越多。开奶茶店越来越容易。从餐饮思维跳到快消品思维来看,销售渠道越来越多。渠道越多,消费者买奶茶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跟买一瓶可乐差不多。当然选择更健康的茶饮料!

奶茶升级背后的本质


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为首的碳酸饮料市场下滑。表面上看的原因是品类的萎缩、饮料行业竞争的激烈、喝饮料的人年轻了、人们更爱玩更爱新鲜的东西了。

其实根本原因是——消费者的需求提升了。

▲ 是需求提升了,不是没有需求

新生代的饮料以小茗同学为主,动辄5-6块钱起步,碳酸饮料才2-3块钱。但是为什么现在不买碳酸饮料的账?

在需求面前,营销广告是苍白的。

论营销能力,可口可乐跟百事可乐这两大巨头绝对是数一数二的。近期可口可乐台词瓶、百事可乐美猴王,这些成功的营销事件,只能够延缓销量下滑的速度。

▲ 营销无法拯救需求的缺失

我们来看看马斯洛需求原因。

人们的需求是会升级的。当他满足底层需求的时候就会往上一层需求靠近。以饮料为例,过去大多数人们经济收入不高、饮料种类没这么多,渠道也比较少。大家买饮料就是为解渴、解馋——这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

但当消费水平上升,想喝饮料的时候,往更高层次走,于是大家发现喝碳酸饮料不利于身体健康,于是开始选择其它更健康的饮料。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塑化剂”之后,珍珠奶茶遇冷。

14亿人群中的大部分,这个有庞大人口量的基层,他们的需求提升了,从生理转向安全。有些还附加社交和尊重需求。

奶茶市场从一开始的奶精冲兑到奶粉冲兑再到鲜奶冲兑,一路上原材料在升级,其实在往更健康、更高成本上在走。现在市面上一杯奶茶的价格都在20以上了。

除了奶盖茶,在上海还有一家“网红奶茶店”——茶丸,近期风头跟喜茶不相上下。

▲ 上海另一家网红奶茶——茶丸

茶丸也是奶茶,但是它却高举“珍珠奶茶”的旗帜。其最抢眼的卖点是,用蔬菜水果添兑成彩色的珍珠,并且是现场制作。开业时爆火,现场诸多人排队,一时间成为景观。

有意思的事,茶丸虽然以珍珠为卖点,但它是有奶盖的。

而茶丸的目标群体是95后(95——99)这个群体,他们目前的状态是处于刚上大学以及刚刚大学毕业这个阶段。2001-2006年奶茶市场大爆发的时候,他们刚上小学,从小就对奶茶耳濡目染。

在他们眼中,奶茶解渴的功能在降低。喝奶茶其实对于他们来说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休闲、一种社交。

目前经济下沉,但是他们的需求依旧在在上层。以较低的价格,买到 “我排到了!我吃到了!我喝到了!”,作为一种相对廉价的精神安慰剂。

这是马斯洛需求原理里的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的体现。

奶茶市场最后的状态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最终状态,那个状态就是方向。


 “新中式茶饮”最终状态猜想之一

——自己建渠道,多元化经营:茶饮+食品+周边

 

 “新中式茶饮”最终状态猜想之二

——自己进渠道,学星巴克进入快消品货架

 

 “新中式茶饮”最终状态猜想之三

——多元化渠道,把门店当仓库,周围都是你的渠道

由何伯权等资本站台,新中式茶饮们有可能走向其投资的“久久丫鸭脖”路线——满大街小巷的开店。将餐饮快消品化,变相促进整个奶茶市场的提升。

新中式茶饮现在正抢占各大城市。继上海之后,杭州、南京正在升级中。而以奶盖茶为主的品牌,正在抢占空白市场。他们抢占市场时不仅用产品,还有行业老大们的“营销方法”。

这次奶茶升级,它不是一个短暂的行为,而是一个快速地、深入地促使整个奶茶行业升级。

▲ Supertea巡茶的“茶欧包”

比如,离上海很近的苏州,那里的奶茶品牌很快就做出反应。苏州的supertea巡茶,就提供奶盖茶、珍珠奶茶,同时还提供茶欧包(用茶叶做的软欧包:低糖、低油、低脂),市场反应非常好。

接着苏州周边的昆山、无锡等地的奶茶品牌很快就做出反应…… 到时候,还在用奶粉、茶末冲兑的普通奶茶,如何面对新来的用鲜奶发制的奶盖茶和新的营销方法?

由何伯权等资本站台,新中式茶饮不会仅仅在餐饮内徘徊,“奶盖茶”们不排除将来成为“鸭脖”们或星巴克的可能性,走格局更大的快消品路线。

▲ 明白了需求升级,就知道了方向

需求升级促使消费升级,“奶盖茶”只是这场茶饮界升级风暴中的排头兵。明白了这点,再回过头来看喜茶的芝士奶盖、Supertea巡茶的茶欧包、奈雪の茶的软欧包、茶丸的现作彩色珍珠,我们就明白其中真谛了。

在茶饮市场升级的路上,出现了不同赛道。有些是产品升级、有些是品牌升级、有些是模式升级、有些是商业思维升级。

内容来源:众郝创意咨询

整理编辑:Cedar Yang, Foodaily每日食品网

如需转载本文,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相关阅读推荐:

通用磨坊在华推出饮用型酸奶,让消费者能够随时随地享用美味

星巴克新晋网红高颜值"渐变色"夏日冰饮正式加入官方点单

为迎合亚洲人对咀嚼口感的喜好,星巴克推出三款星冰乐新品

立志成为果蔬界的牛奶,"沙拉瓶子"让你营养无损地“喝”菜

新茶饮的“副牌运动”:奈雪の茶、快乐柠檬为啥纷纷做副牌?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