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处在日本美国消费变迁史中的哪一个阶段?

国泰君安零售团队 Foodaily每日食品网 2019-09-03

从大众消费品时代到2006年以来的品质化和品牌化消费升级,再到目前一、二线城市出现的简约消费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ID:gtjaresearch),转载已获得授权


本文回顾了日本、美国多年的消费变迁历史,总结了不同阶段的日美消费市场都有哪些关键特征,试图找到最契合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的阶段,进而探讨中国消费市场的趋势和未来。


1

中国处于日本消费偏好的个性时代 


日本作为亚洲最发达的经济体,其消费及业态变迁对于中国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2017年中国人均GDP为8827美元,按人均GDP衡量,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1980年代的日本相似。经济发展驱动了消费意识的升级和消费行为的变迁。因此,通过对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消费偏好、爆发行业、零售业态的变迁进行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中国消费发展趋势。


按人均GDP衡量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1980年代日本相似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日本消费偏好变迁四部曲:大众—个性—理性—简约。1960年至今,日本经济及消费偏好共经历4个阶段。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日本第二阶段(1974-1990)相似,消费偏好也呈现个性化、高端化、品牌化趋势,消费升级显著。


▲数据来源:《第四消费时代》,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1974-1990年这一阶段是日本经济的低速发展期,也被称为转折期或过渡期。受1971年“尼克松冲击”和1973年“石油危机”的影响,日本国内经济放缓、物价暴涨、失业率上升,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了抢购卫生纸等生活必需品的现象。1975年日本政府解除金融紧缩政策,后续实施财政刺激政策,并推进产业结构转型,经济开始稳步回升,国内平均经济增速保持在8.44%。  


个性化消费崛起,从“消费”到“创费”。这一阶段消费由大众化转型为个性化,个性因人而异,所以商品的设计、功能等变得多样化。1980年西武百货的广告“自己新发现”宣告了自我时代、个性时代的开始。1983年PARCO集团杂志《穿越》首提“创费者”这一概念,“人们为了创造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消费,这就不是消费,而是创费”,并把商品分为四等级别,第三级别“差别化、表现自我的商品”彰显了当时社会个性化消费盛行。

 

▲数据来源:《第四消费时代》,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消费偏好由量向质升级,高端化、品牌化倾向显著。一方面追求高端消费,比起方便实用的普通轿车,人们更希望拥有设备齐全、乘坐舒适、外形美观的高级轿车,日产西尔维娅(1975-1979,1979-1983年)、本田Prelude(1979-1982年、1982-1987年)都在这一阶段相继问世,同时手机、高清彩色电视摄像机等高档家用电器的销量增加。另一方面追求品牌化消费,该阶段消费者在某种意义上认为品牌即质量,品牌即高级,“LV”“GUCCI”“CHANEL”的高档皮包、配饰是日本妇女的最爱。 

 

八大行业错峰崛起,不同品类各领风骚。1980年代日本人均GDP达到14775美元,这一阶段房地产市场高涨,高端消费复苏,个性化、品牌化消费盛行,家居、生鲜、服装、珠宝、化妆品行业纷纷迎来高速增长期。考虑到当前中国与198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水平相似,且房地产市场火热,高端消费复苏趋势显著,借鉴日本各大行业成长时间表,中国的家居、生鲜、服装、珠宝、化妆品行业也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数据来源:内阁府,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在各类零售业态中,便利店迎来快速发展。随着日本经济发展及消费偏好的变化,百货、超市、便利店、专门店等零售业态分别在不同阶段应运而生。1970-1990年间,以7-11、Family Mart为代表的便利店业态发展迅速,满足人们的便利性消费需求。进入21世纪以来,多种零售业态叠加,网购盛行,但是超市、便利店、百货仍是主导业态,其中超市业态的销售额最高,便利店其次,随后是百货业态。


1970-1990年代快速成长的便利店

对当前中国有较大借鉴意义


▲数据来源:徐少丹《基于多维度视角的零售业态变迁分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2

中国处于美国品牌化消费崛起的时代 


美国、中国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在人均GDP水平上呈现出显著差异。2017年,美国人均GDP达到59532美元,中国约合8827美元。若以人均GDP为衡量标准,则今天的中国的GDP接近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美国的人均GDP水平。


按人均GDP衡量

当前中国发展水平与1970年代末的美国相似


▲数据来源:美国经济分析局,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美国消费行为变迁的三大阶段:大众消费—品质化消费—理性消费。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近百年来美国消费变迁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大众消费时期、品质化消费时期及理性消费时期。

 

美国消费变迁趋势一览

▲数据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结合目前中国人均GDP的发展水平与1970年代末的美国较为契合的背景来看,当前的中国消费与1970年代末的美国消费均处于品质化消费崛起的阶段,在品牌浪潮退去后,理性消费意识或将接棒成为主流。

 

70年代末-80年代,美国消费享乐主义泛滥,“雅皮士”风貌兴起成为品牌与品质化消费崛起的时代缩影。1979-1989年间,1%的美国家庭年平均收入从28万美元增长至52.5万美元。物质财富的富足为消费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据《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介绍,富有阶层在该阶段大肆购买雷克萨斯汽车、劳力士腕表、万宝龙牌钢笔、全套品牌服装及艺术收藏品,“雅皮士”在此背景下诞生。


“雅皮士”的着装、消费行为及生活方式等带有鲜明的群体特征:在高档餐厅用餐、品上等的酒、穿名牌服装、用顶级化妆品、开豪华轿车,在衣食住行方面一律追求品牌与品质。 


女性逐渐成为职场中坚力量,品质消费需求凸显。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经济结构变革,第三产业崛起的同时创造了巨大的就业需求。“女权运动”冲击了美国女性的家庭和就业观念。受此因素的影响,美国女性的就业人数和就业比例从1960 年开始出现了明显上升。


有学龄儿童的妇女进入职场的比例从1960年代的30%上升到1980年的近2/3。随着离婚率及非婚生子女人数的上升,许多妇女不得不工作来养家糊口。到1979年,已婚职业女性的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24%。女性逐渐进入职场,经济地位的提高使得以服装、珠宝为主的品质消费需求爆发。 


居民消费信用杠杆的增加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70年代末,长达10年的滞胀时期结束,受里根的结构调整改革刺激,经济恢复增长。70年代的经济问题破坏了美国人的储蓄习惯,通胀使得美国人明白,与存钱相比,借贷和消费更加合理。10年的高通胀让美国人更加习惯借贷消费来规避货币贬值的风险,居民债务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从1978年的59%上升到1990年的75%。


1980年代居民消费的信用杠杆明显加大


▲数据来源:美联储,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纵观美国各大品类的成长路径,周期性消费品与房地产行业的变革息息相关,非周期性消费者品随消费时代的变迁错落成长。70-80年代房产销售高潮迭起,品质力量开始崛起,直接推动家居、珠宝行业进入增长高峰,同时家电、汽车、服装也迎来进一步的消费升级。考虑到当前中国人均GDP水平与1970年代的美国较为相近,中国消费市场中家电、家居、汽车、珠宝等细分品类有望受益房产热潮和消费升级实现高速成长。 


随着美国经济发展及消费偏好的变化,百货、超市、购物中心、折价商店等先后主导了零售业态的变迁。70-80年代,中产阶级的崛起以及人口郊区化的趋势促使购物中心迎来黄金时代。当前美国三大业态中仓储会员店及超市销售额最高,折扣店其次,百货最低。当前的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于美国1970年代末的水平,零售业态中购物中心发展较好,会员店和折扣百货发展值得期待。


美国零售业态变迁

▲数据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由美国消费变迁百年历史可以看出,在大规模生产得以保障的情况下大众消费主义往往成为主旋律;经济高速成长期,品牌与品质力量崛起;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口结构的变化和贫富差距加大会导致消费行为逐渐回归理性。与之相伴的,是不同消费品类的错峰发展和零售业态的变迁。


3

 日美的消费变迁对中国的启示 


“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是驱动消费升级的核心因素,收入的变化->消费者心理变化->消费者行为变化->消费结构变化。”


从发达国家来看,尤其是日本和美国,基本都经历了三个大的消费阶段:大众消费品时代(工业化革命+城镇化推进,供需完美对接,消费爆发)、品质化和品牌化阶段(消费者认知水平有所提升,从产品消费进入到品质和品牌升级阶段,这个时代品牌既品质)、简约消费时代(消费者认知水平大幅提升,真正实现从品牌升级到品质升级,消费者不再盲目追求品牌,而是追求品质化消费)。


反观国内这么多年来的消费变迁,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大众消费品时代,到2006年以来的品质化和品牌化消费升级,再到目前一、二线城市出现的简约消费,核心是消费者认知水平的提升。


各细分品类国货

随着产业发展相继走向品牌崛起之路


▲数据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而在零售业态领域,美日等发达国家零售业态的历史变迁也与人均GDP的增长高度相关,中国零售业在过去30年间一直处于追赶式发展的进击阶段,与发达国家表现出相似却又特殊的发展规律:


1)人均GDP处于1000美元—3000美元时,业态以传统百货为主;


2)人均GDP大于3000美元后业态开始丰富完善,大型总额综合超市和现代百货相继出现;


3)与发达国家便利店和购物中心快速发展的路径不同,我国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后电商取代实体渠道开始飞速发展,此时我国实体零售业也出现了发达国家加速整合的现象;


4)2017年我国人均GDP接近9000 美元,中国零售实现了从传统商业零售到线上线下结合新零售的华丽转身,中国零售业迎来了发展新纪元。 


长期来看,居民追求消费品质的升级趋势明确,消费各行业先后经历或正在经历品牌从无到有、从外资到国产、从弱变强的变革,国产品牌走上顺势崛起之路,消费将成为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强动力之一。


以上内容节选自:《日、美、中消费变迁的启示——消费变迁系列之三》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完整版报告内容为准。


訾    猛  证书编号:S0880513120002

李梓语  证书编号:S0880117090058 

陈彦辛  证书编号:S0880517070001


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ID:gtjaresearch),转载已获得授权

整理编辑:Foodaily每日食品网(ID:foodaily)

欢迎无条件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本文,请直接联系原作者授权。


 

-  相关阅读推荐  -


方便面市场触底反弹,又一个消费降级的信号来了?

报告速读 | 海草式新消费,口碑和参与感是打动00后的关键…

2018中国购物者报告:购物者消费升级,市场增长反弹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