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栖山秋蝶札记
福建的龙栖山新建了自然研学营地,好友杨金说来看看吧。这个长假有八天,约上几家朋友,一行十来人从武汉乘高铁到将乐,包个中巴就从火车站直接上了山。
这是我第二次到龙栖山,上次的印象写在《七闽龙栖行记》中。两年不到,山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小镇改造得完全不认识啦,环境条件非常好。
对比十一各地景点的火爆,龙栖山怎么算都是游客稀少的地方。我们是博物观察团,行程节奏设计得较自由,不过从晨观鸟到夜观虫,大家在时间安排上也是够拼的了。
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几天的巡山下来,大家从相互不熟到依依不舍,回到武汉时,在微信群里看到如下留言:
每次进自然保护区,都会收获大自然的厚礼,山中的故事时时在上演,让我们有无穷无尽可以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这次我写蝴蝶札记。
旅行的目标有万千种,拍蝶是我近几年喜欢的一款。刚一上山入住后就拿起相机出门,看到的第一种蝶是背上闪着金属蓝辉光的小小灰蝶,在一丛开花的鬼针草边飞来飞去。
雅灰蝶 Jamides bochus (Stoll,[1782] )
巡山观蝶从雅灰蝶开始,雅是个让人舒心的字。千千小朋友在路途唱过的这首歌我好喜欢,以图记趣,配上音乐,每一只蝴蝶都成为大自然的笑脸。
秋季林中的蝴蝶种类并不算多,密度也不算大。黄色的粉蝶很容易见到,“儿童急走追黄蝶,飞人菜花无处寻”。但要把它拍清楚还得静静的守候,等它落下访花的时候。
这是一只宽边黄粉蝶。蝴蝶中文名称后面那一串字母和数字,是我在《中国蝴蝶名录》里抄下来的。国际通用的林奈双名法,由两个拉丁词组成,属名+种本名,一定要用斜体。后面括号内是命名人姓氏和命名的时间,我还没搞懂有时用个方括号是表示什么,名录里一会儿有一会没,哪位能告诉我一下。
宽边黄粉蝶 Eurema hecabe (Linnaeus,1758)
林中最易见的蝶是连纹黛眼蝶,不经意间就会飞过一只。黛眼蝶是中国眼蝶中的最大家族,有一百多种,喜欢在森林阴暗潮湿环境活动。
连纹黛眼蝶在秋天易见,我最早是在湖北红安拍到过,老记不住名字。后来查呀问呀,次数多了就有了一些印象。再后来别人问我,我竟然能说出名字来,还真就记得了。
连纹黛眼蝶 Lethe syrcis (Hewsitson , [1858] )
看到一只落在枝叶上的蝶,高高的拍摄角度不好调整。感觉没有连纹黛眼蝶翅上那种微黄。距离较远勉强留了个记录照,后来查询蝶名它叫罗丹黛眼蝶,我猜音译自Laodamia,原意是一位希腊女神。很容易联想到我认识一个四川朋友叫罗丹,女神范的。
罗丹黛眼蝶 Lethe laodamia(Leech, 1891)
又一只个头较大的眼蝶,外貌与前面黛眼蝶差不太远,感觉今年夏季在神农架见过,第一反应是宁眼蝶。做过功课的就不一样,查询比对,Oh yeah,给自己一个赞。
宁眼蝶 Ninguta schrenkii (Ménétriès,1858 )
住处附近有不少菜地,吃豆荚亮灰蝶是我熟悉的蝴蝶。它分布很广,易见,去年在文章《蝶蝶不休|我只是出来玩会儿的》中写过。
亮灰蝶 Lampides boeticus (Linnaeus,[1819])
蝴蝶的两面斑纹可能完全不同,背面也叫正面,腹面也是反面。亮灰蝶很少会把背面给我们看。
蚜灰蝶 Taraka hamada (Druce,1875)
我用的300长焦镜头,拍鸟刚到入门级,拍蝴蝶可以隔一至两米较远距离,尽量不干扰蝴蝶以免惊飞,是观鸟顺便拍蝶的两用利器。
这只灰蝶只有小指甲盖那么大,它一直飞呀飞呀不停,偶尔停下还没对上焦它又飞了,我眼睛都盯累了,总算抓住了一个停歇的瞬间。林中太暗,照片质量不高,勉强做个记录。因为翅上的大黑点,它叫黑丸灰蝶。
黑丸灰蝶 Pithecops corvus (Fruhstorfer, 1919)
灰蝶都很小,酢浆灰蝶,名字来源于酢浆草。分布广,差不多是最常见的灰蝶,好象哪哪儿都有它。
酢浆灰蝶 Zizeeria maha (Kollar [1844])
这一只与上面的酢浆灰蝶长得很像,见多了灰蝶以后,也可以一眼看出区别来,黑色的斑点位置、排列和形状,都有区别,另外翅反面透出了正面的白斑。它叫白斑妩灰蝶。
白斑妩灰蝶 Udara albocaerulea (Moore,1879)
如果每一只蝶飞过都去拍,时间会不够用,所以要学会放弃,减少重复拍摄。但也有看走眼的时候,这只灰蝶肉眼看到时当做酢浆灰蝶,好在还下意识顺手按了一下快门。回来在电脑上放大,原来是一只棕灰蝶。注意它与上面两种灰蝶明显的不一样的地方,尾部有两个外围黄色的黑斑,仔细区分,颜色和斑纹也有区别。
棕灰蝶 Euchrysops cnejus (Fabricius 1798)
这只的中文名叫古楼娜灰蝶,字面上貌似音译。说起蝴蝶拉丁学名,会发现多是18XX年就命名了,还有17XX年。欧洲人老早就玩票博物,当年这些定名者与今天的职业科学家有所不同。
博物观察近二十年才在中国大陆传播开来,国内这方面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古楼娜灰蝶有什么来历和故事,普通公众并不知道到哪里去查找,搞蝴蝶的科学家们肯定方便知道的。就想对专业人员喊一声,求多多传播,填掉科学界和公众之间的那条沟。
古楼娜灰蝶 Nacaduba kurava (Moore [1858])
还记得前面说道此行在林中最易见的连纹黛眼蝶么,见得太多后懒得举相机。偶尔看到这只颜色不同,追踪停在树干上的落点。跟上去果然不一样,这是布莱荫眼蝶。
布莱荫眼蝶 Neope bremeri (C.&R. Felder,1862)
矍眼蝶属是另一类常见眼蝶,有很多很多种,矍字原意表示惊慌张望的样子。看它的大眼斑,是精神矍铄,还是惊异地看着你?这一只就叫矍眼蝶。
矍眼蝶 Ypthima baldus ( Fabricius,1775 )
换个角度看反面的标准像。注意上面那个大大的眼斑在前翅上,下面的一串眼斑在后翅上,有六个,中间的两个斑稍大。
正侧面的矍眼蝶
与上面的那只矍眼蝶对比,注意后翅只有三个眼斑,这只叫密纹矍眼蝶。眼斑的数量、位置和大小都是区别蝴蝶种类的依据之一。
看到这里,会不会有点晕,多了记不住对吧。与观鸟一样,刚开始时我也记不住,到现在那些柳莺们我基本选择放弃。蝴蝶资料和图书都少,更是难记。可兴趣是把杀猪刀,时间在脸上留下岁月的斑斑痕痕,也会在大脑中留下蝴蝶的斑斑纹纹。
来了只漂亮的大型蝶,它叫绢斑蝶,就在我们住处后面的花园。
绢斑蝶 Parantica aglea(Stoll, [1782])
看早期的论文和资料,中国蝴蝶的中文名称与现在的称呼很不相同,1994年周尧以《中国蝶类志》奠定了如今的命名规范。在海峡对岸的台湾省,绢斑蝶被称做姬小纹青斑蝶,就像激光与镭射、芯片与晶元,两岸在科技名词上,有待统一。
绢斑蝶 正面
艳妇斑粉蝶的名字肯定与它的种加词belladonna相关,可是我不懂拉丁文。斑粉蝶的很多名字都好听,比如报喜斑粉蝶,优越斑粉蝶。在华南易见。照片剪切的原因,只有2-3cm的灰蝶和翅展可达10cm的斑粉蝶在照片上看起来大小差不了多少。到现场去体验,会更真切更美。
艳妇斑粉蝶 Delias belladonna (Fabricius ,1793)
中国古代第一部辞书《尔雅》中的“蜨”字,就是今天的蝴蝶。后来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有“蛱”字,还是蝴蝶的意思。蛱蝶在现代分类学上专指一类蝴蝶,通常飞行迅捷,种类繁多。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描述:“夹翅而飞,枼枼然也”。可惜他专注于药用价值的挖掘,没能在分类的概念上发展。
上面这只叫紫闪蛱蝶,主要分布在欧亚,温带常见。看命名人:林奈,1758年。
紫闪蛱蝶 Apatura iris (Linnaeus 1758)
黄钩蛱蝶也是常见蝶种,翅合上时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白色C型斑。请注意它的拉丁名由林奈命名,祖师爷就是牛X,命名时用的连字符“-”保留至今。现在谁再发现新物种,起名时加个连字符,那是不可能被同行通过的。
黄钩蛱蝶 Polygonia c-aureum (Linnaeus,1758)
黄钩蛱蝶正面比反面好看,全国各省市都有,广布种名不虚传。我在不同的地域拍过很多次。
黄钩蛱蝶 正面
琉璃蛱蝶也是广布种,Canace 可能是希腊的一个女神,中文名琉璃不知从何而来。之前拍过琉璃蛱蝶的反面,在有阳光照射下有特别独特的玛瑙质感。
琉璃蛱蝶 Kaniska canace (Linnaeus,1763)
银豹蛱蝶正在白色茶花上访花。见到它是在我们全体徒步了三个多小时之后。
龙栖山有一处仙人堂,道佛混搭,不少香客从遥远的山脚下徒步登山敬香。也有公路通达,但路很窄容不下我们的中巴车。所以大家决定带上干粮,用一整天时间来徒步。博物观察一路走一路看,有趣不枯燥,走停观的循环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徒步爬升的海拔400多米,步行距离来回约20公里。
银豹蛱蝶 Childrena childreni (Gray,1831)
绿豹蛱蝶,这是一只雌蝶,颜色相对灰暗。豹这个字来源于翅上的斑纹,据说可以吓退敌人。
绿豹蛱蝶 Argynnis paphia (Linnaeus1758)
斐豹蛱蝶是我认识的第一种蝴蝶,记得当时在江夏八分山上看猛禽。从一波猛禽到另一波猛禽之间等待的时间很长很长,有蝴蝶在访花就拍了。找人求问,有一位网名叫高山的大学生告诉我斐豹蛱蝶这个奇怪的名字,四个字怎么写都要沟通好几句。
斐豹蛱蝶 Argynnis hyperbius (Linnaeus,1763)
斐是有文采有意思,斐豹竟然是个古姓。但是斐豹蛱蝶是从右到左断句的:蝶类——蛱蝶科——豹蛱蝶族——斐豹蛱蝶属——物种名:斐豹蛱蝶。
斐豹蛱蝶 雄 正面
斐豹蛱蝶雌雄相异,幼虫多取食堇菜属植物,分布广泛,全国易见。雄蝶飞翔迅速而且能持久,领域性较强,相对而言雌蝶飞行较慢,常停下来歇息。蝴蝶在访花取食的时候拍摄最方便,花蜜的味道让它们完全无视镜头在一旁的窥视。
斐豹蛱蝶 雌 正面
给大红蛱蝶也断个句:(磷翅目)蝶类——蛱蝶科——红蛱蝶属——物种名:大红蛱蝶。这是一种以成虫状态过冬的蝶,躲在某角落蛰伏,春暖之时苏醒后就能飞舞。所以在春季我们最早见到的蝶就一定有它。
大红蛱蝶 Vanessa indica (Herbst,1794)
环蛱蝶和线蛱蝶和带蛱蝶,种类多长相近似,总是把人绕晕。小环蛱蝶和中环蛱蝶在网上有很多辨识的文章。这次是我自己认的,不问人了。还是拿不准就认对了,因为还有娑环蛱蝶啥啥啥的,也长得差不多。
小环蛱蝶 Neptis sappho (Pallas,1771)
中环蛱蝶比小环蛱蝶个体大,除了书上和网上介绍的辨识要点,现场拍摄建议记一下个体大小,回头看照片分辨时会多一个依据。
中环蛱蝶 Neptis hylas (Linnaeus,1758)
虬眉带蛱蝶,首字我一直默认念为"ga",写这篇文字时查了一下,原来念“求”。古语中表示一种没有角的龙,幼龙,也可以理解为小龙。带蛱蝶过去也叫三线蛱蝶,翅上有明显的三条白线。虬眉,我猜说的是最前面那条断续的眉线,看起来象是虬龙。
虬眉带蛱蝶 Athyma opalina (Kollar [1844])
珠履带蛱蝶我是第二次见到,上次是在贵州看到一只被车撞晕落在公路上的。珠履我猜是来自于最下面这条线,由一个个连续的方圈组成。然而看到这个蝶名,我首先想到的总是坦克。
珠履带蛱蝶 Athyma asura (Moore,1858)
青风蝶又叫樟青风蝶,喜欢吃樟树的嫩叶。哪里有樟,哪里就有它。我拍过很多次,把拍摄日期和地点与照片一起留下。
每去一个地方,我会把所有蝴蝶记录都整理一遍。影像的时间和空间是旅行乐趣的一部分。
青凤蝶 Graphium sarpedon (Linnaeus,1758)
蓝凤蝶,常见,注意它访的花是一串红。龙栖山的社区改造,街边和屋前种植了好多人工园林品种,蝴蝶照片把这种变化也一起记录下来。
蓝凤蝶 Papilio protenor (Cramer,1775)
菜粉蝶相当于蝴蝶中的麻雀,太菜了。东方菜粉蝶也很菜,到处都是,它的翅正面比菜粉蝶多了几个小黑斑。
有人问,花这么多时间研究一堆蝴蝶好玩么?多费功夫多难记啊。我想说,那么费功夫的电子游戏好玩么,那么多明星的名字好记么?在这个被科技异化的网络时代,小众话题一直从热门话题中分枝。如果城市中吃饱穿暖不再是问题,生活中剩下的全是一堆无聊的事。若觉得有聊,找到同道中人在一起,就有得聊。没有同道,就自己撩。
东方菜粉蝶 Pieris canidia (Sparrman,1768 )
周尧的《中国蝶类志》把国内蝴蝶分成12个科。2017年出版的《中国蝴蝶图鉴》改成了5个科,绢蝶并入了凤蝶科;喙蝶、眼蝶、斑蝶、环蝶、珍蝶并入了蛱蝶科;蚬蝶并入了灰蝶科。
眼睛红红的玛弄蝶,过去看南方的蝶类图鉴,它应该常见。这次在龙栖山,是我第一次见到。
玛弄蝶 Matapa aria(Moore,1865)
玛弄蝶危害竹子,谷弄蝶多是危害水稻的。按农业的标准这些是害虫,按生物多样性的标准,它们是环境生态的一部分。其实不管按什么标准,它们的本质与人一样,是一组由基因信息表达出的一个有机混合体。物种间的差异,根源在基因不一样。
南亚谷弄蝶 Pelopidas agna (Moore1866)
中国目前已知的蝴蝶的种类大约在2000种,《中国蝴蝶图鉴》出了厚厚的四大本,其中三本为标本图,一本为生态图鉴。不管是标本图和生态图,对于谷弄蝶这类难以分辨的类群,普通公众通过这本书上的文字和图片,是无法搞清楚的。我也查过专业的论文,论弄蝶的中文资料信息,咱国要走的路真的还有很长很远。
所以这只隐纹谷弄蝶......我也不知道。
隐纹谷弄蝶 Pelopidas mathias (Fabricius,1798)
《中国蝴蝶图鉴》上记载:珂弄蝶属主要分布的东洋区。国内已知8种,本图鉴收录5种。很好奇那还有三种叫什么名、长什么样、与书上已有的5种有何区别?外文不好无法去国外网站查询信息。好在买这四大本图鉴时,收到附赠的一册《中国蝴蝶名录》,算是把另外三种的名称给了出来。
斑珂弄蝶 Caltoris bromus(Leech,1894)
下面这只是地藏酣弄蝶,终于看到来自于中国的蝴蝶拉丁名。dizangpusa,拼音啊,地藏菩萨。2002年,Huang,一位黄姓科学家2002年的发现。
地藏酣弄蝶 Halpe dizangpusa (Huang,2002)
想搜更多信息,维基百科有这个Halpe dizangpusa ,打不开。使劲地搜了一下。这是一篇2002年中国人发表的英文论文,描述了在中国发现的蝴蝶新种。地藏酣弄蝶命名人可能是青岛的蝴蝶大神黄灏。模式产地在安徽青阳县九华山,分布于中国和越南。
地藏酣弄蝶 腹面
下面这只蝶初看以为与前面的珂弄蝶是同一种,阴暗的光线下拍得不够好。处理照片时发现后翅有长纹,求助文浩他告诉我叫白缨孔弄蝶。好听的名字,找了好几本书都没有这个蝶名。再求教,原来是是之前的盒纹孔弄蝶白缨亚种升级成种了。分类学家一直玩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让人怀疑什么叫白头偕老。
盒纹孔弄蝶白缨亚种 Polytremis theca fukia (Evans, 1940)
最后一天我们来到龙栖山下的一个村里,海拔低了气温高了。田埂上停着一只极小型的弄蝶。真的太小了,下面这片叶子也就一元硬帀大小。费了好大劲才对上焦,后来鉴定,它叫宽锷弄蝶。
宽锷弄蝶 Aeromachus jhora (de Nicéville,1885)
以上是我本次在龙栖山拍到的蝴蝶,整理后共40种,其中凤蝶2种,斑蝶1种,粉蝶3种,灰蝶8种,眼蝶8种,蛱蝶11种,弄蝶7种。
我查找了2018年11月第一次上龙栖山拍的蝴蝶照片,还有以下几种做补充。
曲纹黛眼蝶 Lethe chandica( Moore,[1858] )
紫线黛眼蝶 Lethe violaceopicta (Poujade,1884)
长尾褐蚬蝶 Abisara neophron(Hewitson,1861)
德锉灰蝶 Allotinus drumila ( Moore,[1866] )
朋友中白菜写过一篇在保护区如何观察/记录/表达,点击《有时候,观鸟带来的不仅仅是快乐》查看。本篇是我在中秋国庆五天的福建之行中,观察拍摄蝴蝶、记录和查询蝶种后,与大家的分享。
表达,讲给别人听,是记忆效率最高的学习。
<完>
自然漫步其它文章: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道大自然观察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