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切缅怀李德华先生 | 金云峰:我的导师李德华先生与风景园林



导师李德华先生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首任院长(1986-1988),长期从事城市规划和建筑教育与实践。除了在建筑学和城市规划方面广为人知的突出成就,李先生对风景园林的开拓发展同样也有突出贡献,是真正的建筑、城市规划、风景园林“三合一”的集大成者。我1986年跟李先生读研专业是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方向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图1)。


图1 1989年研究生毕业答辩合影


1952年,由同济大学土木系、圣约翰大学建筑系、之江大学建筑系等多方整合,成立了同济大学建筑系。李德华先生也从上海圣约翰大学建筑系转入同济大学。同年,李先生与陈从周先生一起共同开设《造园学》课,当时作为新成立建筑系的学生课程,之后《造园学》也列为首届园林专业(1979年起)的核心专业课程(图2)。李先生还兼任同济大学第一任的园林教研室主任,也是同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开拓者之一。


图2 1952年《造园学》课程教学日历


1982年,我国正式建立风景名胜区制度,而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编制还处于探索性阶段。早在1979年,同济大学就开始了庐山风景区的规划工作。当时依据国家城建总局(1979)城园字39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意见》中,庐山还是“国家自然风景区”,直至1982年,国务院136号文件《国务院批转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的等部门关于审定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请示的通知》,批准庐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同年,同济大学编制完成《庐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82年8月,李德华先生参加庐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座谈会并作了重要发言,发言中肯定了庐山的“风景旅游”、“兼顾休养”、“适度疗养”的规划定性,深刻剖析了“疗养”与“休养”的区别;提出“风景区不能城市化建设”、“风景建筑服从周边环境”等前瞻性意见,为中国风景名胜区事业的开拓创新贡献了先导智慧(图3)。


图3 1982年李德华先生参加庐山座谈会发言记录稿


1992年,也是我自1989年3月留校担任教师工作的第三年,带领风景园林本科学生(刘立立、蒋玮、刘玉杰、彭莉、韦冬、陈筠6位学生)以毕业设计参加上海黄兴绿地“时空乐园”规划方案竞赛,并获得了一等奖(图4)。当时参加竞赛的单位有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园林设计院和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李德华先生作为方案竞赛的专家评委,非常开心我们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并亲自参加了学生们毕业设计答辩后的聚餐晚宴。在晚宴上,李先生说到本次竞赛,我们同济的方案在广泛吸取中西方代表性文化和建筑艺术的基础上,应用现代园林理论,引入时空概念,构思有创新性,整体效果突出。李先生对我们的“时空主题园的概念”给与了充分肯定,并鼓励我们的大胆创新、为风景园林发展做贡献。


图4 1992年上海黄兴绿地“时空乐园”规划方案总平面图


还有,1990年4月国务院批准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并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某些政策。浦东中央公园(即现在的浦东世纪公园)位于浦东新区中心,也是浦东新区城市视觉走廊的终端。1995年,浦东中央公园的总体规划经过国际方案征集、专家评审,最终确定英国公司(LUC)的提案为采用方案。1996年,上海市浦东土地发展(控股)公司组织了成立上海浦东中央公园设计项目组,负责对英国公司的方案进行研究并组织制定后续的扩初及施工任务书和设计要求等。我与李先生一起被聘为设计项目组的顾问,多次一起参加项目工作会议。那时候我和李先生一起从同济新村出发,走到对面阜新路上,乘坐公交,正好有直达浦东的。一路上李先生和我聊了很多独特的学术看法,比如当时学界流行可持续,李先生认为规划本身就带可持续属性。谈及被选中的英国LUC公司的设计方案,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与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相结合,其中颇具争议的就是其方案中有两条很长的笔直园路,因中国园路往往追求曲不求直,有专家提出要改为曲路。李先生对此有自己的看法,认为应该保留直线园路。经李先生细致的分析后大家明白了这笔直园路的特色,一致同意保留。这两条园路也就成了如今世纪公园内颇具特色的银杏大道和梧桐大道(图5)。


图5 上海浦东世纪公园平面图


作为李先生的学生,三十多年来我一直从事的是风景园林教育与实践工作,受益于李先生的教导,传承李先生的学术思想。同济大学现今建筑、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协同发展的特色离不开李先生的远见卓知。


2023年1月


作者简介:

金云峰,1986年师从李德华先生攻读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研究生,1989年3月留同济大学工作至今。



编辑 | 沈思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