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码头号子》劳动者之歌,尽显阳刚之美

2017-02-17 中国音乐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153us9kvz&width=500&height=375&auto=0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153n7wcya&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上海港码头号子》不是作曲家创作出来的,是一百多年来来码头工人在扛运货物中为脚步一致、舒缓压力而自然形成的。


唐宋时期,上海地区的主要港口在吴淞江入海口的青龙镇(今上海市青浦县东北),后因吴淞江河道淤浅,港口作业逐渐从青龙镇转移到上海浦。1265年前后(宋朝景定末年至咸淳初年),设上海镇并设市舶提举分司。1403年~1404年(明朝永乐元年至二年),经大规模整治,形成黄浦江。1843年11月,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1853年,中国对外贸易的重心从广州转移到上海,1870年后成为中国航运中心。1931年,进出口吨位居世界第7位,成为远东航运中心。

随着旧上海“远东航运中心”地位的确立和工业城市的发展,那些从五湖四海来的包括大件、特大件、笨重和超重的货物,全部压在了码头工人的肩上,码头工人在劳动中迸发出来的号子,是经百年流传下来的一种劳动的歌声,它是工人们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身体受压迫时的呐喊。它见证了中国的历史变革,唱出了劳动人民的辛酸。



出现在沿海都市港区的上海港码头号子,不仅有别于内地建筑类、农渔类号子,而且包容了五方杂处的帮派艺术色彩,它显示了我国号子音乐遗产的一种独特性和唯一性。码头搬运号子的多种类别,因其搬运不同物件、不同装卸环境、以及不同参与人数而产生。当时聚集在上海港的码头搬运工人来自长江沿岸、沿海甚至全国各地,除城市贫民以外,还有农民、渔民、船民等,他们以同乡关系为纽带,结帮成派地进行劳动和自我保护,如苏北帮、湖北帮、上海帮(本帮)、山东帮、宁波帮等;所唱的号子也由于各地方方言语音的不同,形成了独特的带有各地特色和各派风格的码头号子。其中,以“苏北号子”和“湖北号子”最具代表性也最为普及。




由于码头工人的流动性较大,也无固定的劳动场所,因此无家族传承,也无师承传授,大多是父与子、兄与弟、连襟、同乡等亲友之间在劳动的过程中边搬运边哼号子进行口传,传承方式是一种自然传接的“劳动传承”。以苏北帮为例,现录有四代号子手。据现有资料普查统计,由于装卸的货物、搬运路线不同及搬运方法的不同,码头号子可分为四大类九个品种,包括《搭肩号子》、《肩运号子》、《堆装号子》、《杠棒号子》、《单抬号子》、《挑担号子》、《起重号子》、《摇车号子》、《拖车号子》。其节拍变化多样、自然;每一类、每一种号子又各具特点。



号子指挥大家统一步伐、协调动作,是一种艺术化的劳动指挥号令。它的节奏与劳动节奏完全契合,是所有民歌中与生产劳动实践关系最紧密的。唱者都是男性,“领”“和”结合,音区宽广、嘹亮,多高音区,尽显阳刚之美;它的旋律大多是五声音阶为主的民族调式;它的律动单位长度适中,有强烈的节拍感,强音明显突出,效果强烈;力度的大小和速度的快慢,提示着动作的上下、前进的方向、搬运的路线及货物的标记和堆装等。


伟大的人民音乐家聂耳曾在上海港码头与搬运工人一起劳动,体验生活,收集创作素材,1934年他为田汉的新歌剧《扬子江的风暴》创作了插曲《码头工人》。1964年初上海淮剧团创作的淮剧《海港的早晨》和以后改编成京剧的《海港》,都取材于上海港码头搬运工人的生活,其中很多音乐和唱段是吸取码头号子的原生态素材创作的。为了保存和整理这些珍贵的曲调,上海的专业音乐工作者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起,就开始了采集、整理号子音乐的工作,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上海卷)》中,搬运号子是其中重要的部分,共收录了300多首由工人原唱的录音资料和专业音乐工作者记谱整理的各类号子谱例。



随着现代化工业文明的进程、港湾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繁重的体力劳动已逐渐被机器所替代,当年肩扛手拉的上海老码头都已年逾古稀,工人们搬运货物时所唱的号子,也随之渐渐地跟随着劳动消失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的港区新职工则无法亲历也难以再听闻这类与体力搬运相依相存的歌种。

在挖掘采访中,原第七煤炭装卸区地处塘桥码头,当年浦东打号子,浦西听得见的号子大王程年宛,是目前《上海港码头号子》代表性传承人之一,他喊的苏北号子铿锵有力,富有穿透力;老码头工人陈庆华、王树多喊的号子更具原生态。

为保护传承《上海港码头号子》,塘桥街道将采撷了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流派编排成节目推出,使濒危的港口文化重新呈现新的时代。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16838olxx&width=500&height=375&auto=0


200712原生《码头号子》,参加了由文化部主办的“全国原生民歌大赛”获多人组合组银奖;

2010年创作的情景表演《城市印迹》汇报演出成功。该节目是继原生号子组合的又一部作品。14分钟的节目,在“号子大王”程年宛震撼的号子声及滔滔的黄浦江水声中,把观众一下带入时光的隧道,原生态与现代音乐的融合,是一种尝试和创新,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01010月,原生《码头号子》作为浦东发展“百年梦”篇章,进入了“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市民广场的演出;

201010承办了“第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浦东塘桥杯’长三角原生民歌邀请赛” 并获金奖。此次活动还邀请上海市及长三角有关专家音乐家对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进行了论坛。塘桥街道办事处主任潘秀红演讲的《上海港码头号子的保护与传承》上海音乐学院讲师朱晶晶演讲的是《上海港码头号子的形成与价值》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张黎明演讲的是《声音遗产保护视野中的“上海港码头号子”》、著名诗人桂兴华创作的长诗《塘桥的绝唱:不老的码头号子》。



20117月,《上海港码头号作为塘桥民间艺术团节目之一远赴德国参加民间文化交流演出。

201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塘桥街道又创作了《码头工人搭肩布舞》改编了以往沉重悲凉的形式,而用现代舞来演绎码头工人不仅仅是苦难心酸,他们也有快乐和幸福,通过一块搭肩布,诠释了对过去的回忆,待未来的憧憬。

2008年《上海港码头号子》已列入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石工号子歌(土家民歌)


经典回放

Classic replay


古典音乐

民歌民乐

中外流行

萨克斯

笛子名曲

欧美爱情

小提琴

二胡名曲

怀旧经典

钢琴名曲

古筝名曲

另类摇滚

经典音乐

古琴名曲

俄罗斯民歌

欧美怀旧

梁祝演绎

影视金曲


往期音乐汇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