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乘风破浪》到《三十而已》,如何讲好「她题材」故事?

肥寒 腾讯大学 2021-03-17


2020年,「她题材的综艺和剧集开始霸屏。


《乘风破浪的姐姐》开播后,收视火爆,30岁+的女星们在舞台上大放异彩,热搜话题源源不断,关注度一路走高。


剧集方面,《安家》、《谁说我结不了婚》等女性题材电视剧涌现。其中《三十而已》更是成为现象级剧集,引发追剧热潮,累计播放量24亿。


图源:骨朵数据


纵观近年综艺剧集的情况,「她题材」内容多点开花,覆盖女性的各个年龄段和不同生活阶段,仅今年待播的女性剧集就达到了13部。


她题材影视内容为何在这两年扎堆出现?「她题材影视作品有哪些特点?「她题影视内容未来会如何发展?


01  「她题材」变化历史


以女性为主的影视综艺作品在国内早已有之。


古早时代的琼瑶言情剧以强烈的情感冲突霸屏,吸引了大批观众。


2003年,《粉红女郎》在SARS期间横空出世。这部投资2000万的喜剧被媒体认为是内地都市女性题材的鼻祖,在当时的影视市场开创了一个独特的类型。结婚狂、万人迷、哈妹、男人婆这四个角色成为了一代人的童年回忆。剧中关于爱情婚姻、男女两性、职场、追星等问题的探讨,在今天也有广泛的社会土壤。



而在《粉红女郎》之后,女性题材却并没有进入爆发期,直到2011年左右,IP剧为女性题材带来一波热度。甄嬛、武媚娘、花千骨等大女主剧集热播,剧中女主大多出身平平但能一路逆袭,男一男二均对女主痴心不改。但短时间内多部大女主题材剧集蜂拥而上,导致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大女主热过后,女性题材剧集开始转向都市题材以女性群像为主。这一阶段的剧集大多将侧重点放在现代女性独立意识上,描绘女性情感事业和原生家庭的冲突。


《欢乐颂》、《我的前半生》、《都挺好》、《北京女子图鉴》等都是套用这样的模式。相比大女主玛丽苏的虚构架空内容,都市题材更贴近现实,容易引发观众共鸣。


今年的新剧集在此基础上有了些许变化,不再只聚焦女性的情感和家庭,也把更多的笔墨放在了女性的职场生活上。如《二十不惑》关注女生毕业求职,《三十而已》探讨现代都市女性面临的结构性困境如年龄歧视、性别歧视、职场天花板和母职惩罚等等——当今的女性题材更关注「当代女性群体在不同时代背景、特定处境下的命运



综艺节目上,此前和女性相关的综艺多为相亲节目。近两年,「她题材的综艺内容形态以明星真人秀为主,焦点更多关注女性的工作、社交、家庭和情感等方方面面。如《新生日记》关注准妈妈怀孕待产阶段;《妻子的浪漫旅行》给观众展示了不同类型夫妻的相处之道和家务育儿模式;《我家那闺女》让人看到了明星被催婚逼婚的苦恼;《我最爱的女人们》则聚焦婆媳关系……可以说女性在各个年龄段的各种需求和疑惑。


02   为什么「她题材」扎堆


首先,剧集和综艺的主力收视人群是女性。云和数据对2019年上半年TOP50剧集分析显示,电视剧女性观众占比66.7%,平均年龄37.2岁。网剧女性观众占比也有64%,平均年35.5岁。为了抓住女性用户,「题材的剧集和综艺自然也成为各平台和制作公司的重中之重。


其次,「她题材」内的霸屏也和“她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近年来「她经济崛起,女性不论在个体还是家庭消费上都更具有话语权,女性消费者的价值也越发重要。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将女性视作核心消费者,并以此进行产品设计和市场投放。



消费市场影响着内容市场,品牌方更加愿意选择女性向内容进行广告投放——这又促进了「她题材的内容增多,这一点在综艺上表现尤为明显。


综艺节目以女性为切入点,可以涉及母亲、婆媳、职场和家庭等诸多内容,这些内容都可以引爆各种女性议题和讨论,品牌的曝光度也能因此得到提升。如《乘风破浪的姐姐》中广告的赞助商超过15家,涵盖美容护肤、食品、手游等领域,广告商的数量还在随着节目的热度不断攀升。


第三,从观众角度来看,题材」为女性观众提供了一个情绪出口。观众能从剧中看到自己的生活,感受类似的欢乐或苦恼。影视节目中主角的故事、经历都能给女性观众一定程度上情绪的舒缓或情感共鸣。



《乘风破浪的姐姐》和《三十而已》之所以受到欢迎,就是因为关注了三十岁女性的情感和生活,引发了关于「女性独立」、「家庭与职场」等话题的大面积的讨论。其中《三十而已》通过描写生活在上海三个不同职业女性的故事,关注女性在三十岁这个重要时间点遭遇到来自家庭、职场和情感的多重压力。

03   她题材」未来走向哪里


虽然「她题材」的剧集和综艺在2020年迎来了一个爆发期,但是这些剧集和综艺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同质化现象


比如在剧集内容上,多是几位出身不同,性格不同的女性,面临来自或是婚姻或是家庭或是事业上的压力与困境,最终携手并进、突破人生瓶颈。相对而言,综艺因为嘉宾不同,所带来的互动会更五花八门,同质化上比剧集稍好一点,但同样是聚焦在婆媳、夫妻冲突等话题上。


另外,不少「她题材在内容上过度贩卖焦虑,通过一些夸张的手段放大焦虑,以此制造更为强烈的戏剧冲突来吸引眼球。但是持续性贩卖焦虑,只会让观众感到疲惫,加剧视觉和审美疲劳。


国产剧集大多都喜欢强行happy ending,主人公最终事业圆满家庭幸福从此走上康庄大道。但在现实生活中,生活并不会如电视剧一般可以设定。现实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不应该被掩盖,也不需要被所谓完美结局刻意抹去。譬如不想结婚的女性,为什么非要在大结局的时候被安排一个CP呢?


一个题材想要保持热度就必须多元化。「她题材」的目标用户是庞大的女性人群,如何找到更好的切入点,塑造出更鲜活的人物形象,剖析焦虑而不是只满足于贩卖焦虑,更真实地反映现代女性所思所想所惑,才能持续地吸引越来越挑剔的女性观众。


参考资料:

1.《三十而已》的爆款公式会“沦为”国产女性群像剧的新套路吗?

2.“乘风破浪”的女性剧,还缺点什么?


今日话题


你最爱的女性题材剧是哪一部?


快来评论区和大家分享吧~






▼ 喜欢点分享,满意给个赞,最后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