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圆之境 | 镜如其铭——您有一份来自2000多年前的新年问候,请查收!

湖南博物院 湖南博物院
2024-09-07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之一。春节的到来也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更新草木复苏。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期间,人们常常会除旧迎新、祈福求愿,与亲朋好友互发新年祝福,期盼新的一年诸事顺遂。

说到送祝福,2000多年前的汉代人表示不能输,尤其是汉代铜镜的铭文中就有不少。让我们一起走进湖南博物院三楼“方圆之境——湖南博物院藏铜镜展”专题展厅,看看2000多年前的汉代人是怎么表述的吧!



西汉

直径18.6厘米,重445克

1956年长沙燕子咀三号墓出土

铭文:大乐贵富,千秋万岁,宜酒食。

汉代社会崇尚荣华富贵,对富贵的强烈渴望与追求,是当时社会一种积极健康的社会风尚。“富贵”是汉代人毫不掩饰的一种人生追求,汉代休养生息的政策促使当时人们的经济水平与生活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刺激了汉人博取富贵与显示富贵的心理诉求。在文献中有着大量关于汉人渴求富贵而厌弃贫困的记载,如“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人之所乐者,富贵显荣也”等。“大乐”即极大的快乐。《二程语录》卷二:“孟子言万物皆备于我,须反身而诚,乃为大乐。”经过汉初的大乱,由文帝始,天下太平,人们追求“大乐贵富”,并期盼着这种富贵的人生能够更为长久(即千秋万岁)。“宜酒食”三字在西汉铭文镜中用的比较广泛,《诗·唐风·山有枢》:“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既有美酒佳肴,又有钟鼓琴瑟之鸣奏助兴,汉代人享受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生态度令人神往。



西汉

直径18.5厘米,重641克

征集

铭文:“常贵富,言未当,长相思,毋相忘”。

西汉镜铭中有一类表达相思主题的铭文,如“长相思、毋相忘”、“愿长相思、幸毋相忘”、“泉愿永思而毋绝”情感哀怨缠绵,文意细腻精炼。这类铭辞自汉初面世以来,绵延约两百年。相思镜铭的产生与古代交通不便、国家对外用兵、百姓躲灾避难等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相关。家是游子的归宿,亲人是旅者的牵挂。可以想见,身不由己的宦游人,养士、选士制度下驱使的士子,追逐利益的商家,常年戍边的征卒,远赴劳役的差夫,漂泊在外的流浪者……如此庞大的流动群体都做着一个相思梦。而铜镜,在汉代逐渐由富贵大户走向普通人家。作为日常生活用品,映照之时,把玩之中,常常会使人产生“花好月圆”的联想,寄托着圆满、团圆、吉祥之意愿;同时作为一种工艺品,其纹饰、铭文也往往凝结着古代工匠的审美意趣。睹镜念亲人,铭文寄相思。



西汉

直径11.5厘米,重108克

征集

铭文:见日之光,天下大明

草叶纹主要出现于西汉中期,尤其在武帝时期最为突出。存世的西汉草叶纹镜中,带有“见日之光,天下大明(阳)”铭文的占极大比重。关于“见日之光”一句有两种解释:一为“见”同“现”,意为镜面光洁明亮如同日光。中国原始居民就有着对日月的崇拜,在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出土的器物中都可以看到日月图样,而从汉镜“光辉象夫日月”铭文中也可得知当时的人们会将镜面比作太阳;二则来自《博雅》中,“日”被解释为“君象也”,由此也可以将“见日之光”理解为明君君临天下有如阳光普照大地。上述两种解释都反映了人们积极的期盼与愿望,前者是人们对于太阳的崇拜与赞颂,也可以理解为经过秦末战乱后,人们对于社会稳定、安居乐业的希望,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后者是随着大一统局面的形成,社会经济繁荣,国防巩固,人民对生活幸福的赞美,也是对汉武帝继承大业,推进盛世的肯定和称颂。



西汉

直径17.6厘米,重728克

征集

铭文:湅(炼)治铜华,清而明之,以为铜,宜文章,以延年而益寿去不羊(祥),与天毋极而日月之光兮。

铜华意为铜料之精华,指质量极佳的青铜合金,铸造出了这面精美绝伦的铜镜。文章是铜镜铭文与纹饰的简称,意指镜背图案雕工华美精致。去不羊”即去除不祥之意,古人认为铜镜具有辟邪的神秘力量,“辟除不羊”、“镜辟不祥”即是对铜镜辟邪功能的描述。此类镜铭,不仅宣扬了铜镜材质精良、制作工艺精湛、具备优质实用功能,还表达了对持镜者吉祥、长寿的美好祝愿。


东汉

直径13厘米,重443克

征集

铭文:赵氏作竟(镜)世少有,男封侯女王妇,寿如金石,西王母长保二亲宜孙子兮。

铜镜铭文“长保二亲宜侯王”、“长保二亲乐毋事”、“长保二亲生久”、“长保二亲”表达了铜镜铸造者和使用者对父母的祝福。汉代提倡以孝治天下,“忠”“孝”观念尤其重要,在铜镜铭文中均有表现。《说文》云:孝,善事父母者。孝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铭文中“长保二亲得天力”就是孝道最朴实的表达。二千多年来,“忠”“孝”观念早已成为中国伦理思想的核心组成。



东汉

直径19.9厘米,重956克

征集

铭文:青盖李氏作竟(镜)四夷服,多贺国家人民息,胡虏皆灭天下服,风雨时节五谷孰(熟),长保二亲。

在汉代,无论是官方或私营铜镜铸造业都获得了重大发展,铜镜已发展成一般商品。镜铭也大大拓展了其涵盖的空间,其中,以推销自己为主要内容的广告铭文惹人瞩目。例如这面“李氏”镜,又称纪氏铭镜。由于私营铜镜铸造业的快速发展,相互竞争,纪氏铭应运而生,毕竟“老王卖瓜”,首先得让人知晓制作者。“李氏”“宋氏”“三羊”“青盖”随处可见,目的就是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扩大铜镜的销售额。看来,商品立字号的观念源远流长,从现今“王麻子”“张小泉”老字号的招牌上,我们似乎可以窥见古商之遗风。镜铭中“四夷”为少数民族的泛称,即东夷、西戎、南蛮和北狄。“四夷服”镜铭主要出现于王莽时期,兴盛于东汉时期。“多贺国家人民息”表达了祝福国家繁荣、富足、太平的愿望。铭文内容体现了铸镜者希望四夷归服、国家太平,父母双亲长享昌乐、夫妻恩爱、子孙绵延不绝,寿如金石、富贵昌乐、官位尊显的幸福追求。






古代铜镜是国家与民族的名片,其方寸之间,涵盖了人文国学与自然国学等诸多信息。中国铜镜是一种承载着大量文化信息的特殊文物,其铸制历史连贯,考古断代便捷,文化内涵博大,审美情趣彰显,证史直观翔实,书体映照生辉。




 参考文献 

1、王子今:《秦汉人的富贵追求》,《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2、杨玉彬:《阜阳汉代铜镜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7年。3、昝金国:《西汉日光大明草叶纹铜镜纹饰及其铭文研究——以山东出土的部分铜镜为例》,《南方文物》2022年01期。4、史卓文:《汉代草叶纹镜的铭文研究》,《文物鉴定与鉴赏》2017年08期。5、李学勤:《日光镜铭新释》,《文博》2013年01期。6、张从军:《西汉铜镜纹样释读(下)》,《文物鉴定与鉴赏》2012年05期。 7、清华大学汉镜文化研究课题组,《汉镜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第1版






展出日期:

2022年12月—2023年12月

展出地址:

湖南博物院三楼专题展厅

本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

预约方式:

1. 关注湖南博物院微信公众号,点击“参观服务”预约门票

2. 登录湖南博物院官网,点击“参观”在线预约门票

3. 打开支付宝,搜索“湖南博物院”小程序,点击“票务预订”预约门票

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

每周一为闭馆日,逢法定节假日顺延

咨询热线:

0731—84415833/84475933

参观小贴士



稿源|“方圆之境”策展组

编审|数据中心

审核|陈滨 陈叙良

终审|段晓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湖南博物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