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拒签认罪认罚、申请精神病鉴定…缺席审判的毒贩到底有无服刑能力?| 疑案玄学

浙江检察 2024-03-18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检察官通过办理一个个案件深化法律监督的过程中,总会与悬疑情节、取证难题、界定困惑不期而遇……【疑案玄学】带你走进案情的迷雾,去探寻事实真相——

两年间,案件当事人杨某从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到患有精神分裂症、无服刑能力,是病情极具恶化还是为逃避刑罚故意装病?检察官跟踪调查找出真相……


--01

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回老家后被鉴定严重精神分裂?


2022年9月6日,诸暨市检察院收到法院关于杨某暂予监外执行征求意见函。“杨某在侦查及审查起诉前期一直表现正常,且经司法鉴定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为何回到河南老家却突然被鉴定患有严重精神分裂症?”承办检察官在重新翻查案卷后心中产生疑问。


杨某在河南一精神病医院接受封闭式住院治疗

2019年11月,杨某因涉嫌贩卖毒品被移送诸暨市检察院审查起诉,审查起诉阶段杨某如实供述主要犯罪事实,并表示愿意认罪认罚。然而,在承办检察官告知量刑建议为实刑后,杨某却不愿签署具结书。次日,杨某辩护人提出精神病鉴定申请。2020年10月,经绍兴市某司法鉴定所鉴定,杨某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检察机关依法对杨某提起公诉,法院作出逮捕决定。不料,这时杨某却以需要就医为由,回到河南老家一精神病医院接受封闭式住院治疗。辩护人以杨某患精神分裂症,无受审能力,提出中止审理申请。


在此期间,杨某因在河南涉及一起借贷纠纷案件,在当地再次申请精神病鉴定,鉴定结果为患有精神分裂症,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此后,杨某一直以就医为由,拒绝来诸暨接受审判和鉴定。法院委托当地司法鉴定所鉴定,鉴定结果为杨某患有精神分裂症,无受审能力。2022年5月,法院依法缺席审判,判处杨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五千元。后法院委托当地另一家司法鉴定所鉴定,鉴定结果为杨某患有精神分裂症,无服刑能力,法院依法向检察机关提出拟对杨某暂予监外执行征求意见函。


杨某的民事行为能力、受审能力、服刑能力鉴定结果为何与刑事责任能力的鉴定结果存在矛盾之处?两年间,杨某从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到患有精神分裂症、无服刑能力,是鉴定有误还是杨某的病情极具恶化?为探明真相,检察官调取杨某案件记录,重新梳理该案流程,发现经时间线串联后,种种看似合理合法的诉求下却透露出不同寻常的巧合,杨某存在伪装精神病逃避刑事处罚的嫌疑。


--02

正常独居生活、哥哥患有精神分裂…

疑点背后有猫腻?


经审查,杨某所有的鉴定意见均记载其自述2016年左右开始精神异常,曾住院治疗,但一直未能提供相关既往病历予以佐证。最早的病历材料为2019年12月即杨某在变更取保候审后的门诊记录,及其母亲提供的家族精神病史佐证材料即杨某同胞哥哥杨某乙患精神分裂症住院治疗的病历。其本人以及辩护人从未提及其有精神病史,刑拘关押期间也未曾向看守所反映其有精神疾病,没有服用精神药物的记录,且在侦查阶段及审查起诉前期杨某多次独自一人往返郑州与诸暨配合调查。鉴于其哥哥杨某乙确患有精神分裂症,两人长相极其相似,外人无法轻易分辨,结合杨某在审查起诉后期开始以就医为由,一直拒绝来诸暨,并在当地进行多次司法鉴定,检察官推测,在河南的三次鉴定可能是由杨某乙顶替进行。


据此,诸暨市检察院向法院提出不同意对杨某暂予监外执行,并牵头召开公检法联席会议,确定将杨某带回诸暨重新鉴定,同时明确公检法三家单位职责。


检察官发现杨某独自居住并时常点外卖

为进一步验证推测,充实证据,检察官通过技术手段调查了杨某在取保候审后的行动轨迹,发现其有多次驾车违章、火车飞机出行、乘坐网约车等记录,行为与杨某被鉴定患有精神疾病的情况不符。为进一步查明案情,检察官远赴郑州,对杨某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跟踪调查,发现杨某独自一人居住,时常点外卖并驾车外出,与他人接触、沟通均十分正常,完全不像一个重度精神病患者。

--03

重新鉴定,全程监督

他终于道出真相……


浙江省某司法鉴定中心就杨某服刑能力进行重新鉴定

2023年2月21日,杨某被带至浙江省某司法鉴定中心就服刑能力进行重新鉴定。为防止杨某乙“顶替”,根据前期诸暨市检察院制定的鉴定方案,公安机关在鉴定前对杨某进行指纹采样,检察机关对鉴定过程全程监督,鉴定完毕后,杨某被立即带回诸暨市看守所收押。


关押期间,检察官通过实时监控和同监室人员谈话了解杨某精神状态和思想动态,找准时机对其开展谈话。检察官向杨某出示前期调查证据,积极释法说理,最终,杨某主动交代了为逃避刑罚执行故意伪装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事实。


原来,杨某并没有任何精神疾病。在检察机关提出实刑的量刑建议后,杨某心急如焚,找到“专业”人士寻求解决之道,被“提点”精神病人可以保外就医。之后,杨某掷重金委托中间人“打点”,回到老家频繁入院治疗逃避诉讼过程,并多次进行司法鉴定,企图瞒天过海。为了骗取鉴定人员信任,杨某还从网络及哥哥处学习严重精神病患的特点,在鉴定过程中将症状套用到自己身上。


今年4月中旬,司法鉴定中心根据检察机关提供的谈话记录等作为补充证据出具鉴定意见,认为杨某无精神病,有服刑能力,不符合《保外就医严重疾病范围》第2条规定。4月底,杨某被依法收监执行。


目前,针对河南鉴定机构是否存在职务犯罪,诸暨市检察院已将线索移交上一级检察机关,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供稿:诸暨检察






新华社深读|浙江:数字检察如何磨砺法律监督之剑

检察日报头版 | 浙江:做好“自选动作”推深学原著悟原理

特等奖!听她说,什么是“永远年轻”的答案——

她的青春故事:没想到茶山上的普法是这样的……

【寻找叫醒官】取保候审中拉黑民警、拒不到庭…除了逮捕还有什么后果?

方芸:我始终相信,“不啻微芒 造炬成阳”

胡又文: 在基层的土地上细耕慢耘,静待花开

深山中的尸体,成迷的死亡时间…到底是交通肇事还是故意杀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