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姗:零口供、监外执行又贩毒……那些年我办的毒品案件

浙江检察 2024-03-18

【追光】

在铺满前行之光的新征程上,一个个守护公平正义的检察人将自己汇入这道光中,也成为了各自岗位上照亮四周的光源,吸引着更多微光的汇聚——唯有奋斗,方能不负时代、不负山河。“浙江检察”【追光】栏目继续讲述那些散发着光热的浙检人故事。今天一起来看浙江省第八届“最美禁毒人”—— 嘉兴市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副主任陈姗的故事。


浙江省第八届“最美禁毒人” 陈姗


2010年,我从中山大学毕业后,怀抱着法律的梦想和检察事业的朴素热爱,光荣地成为嘉兴市检察院的一名新兵。从检13年,我一直坚守在刑事检察的第一线,办理了全市有重大影响的团伙性、跨区域性重特大疑难复杂毒品案件30余件,涉及毒品90余公斤,且多次成功抗诉,以法律之剑捍卫天下无毒之梦。被评为浙江省最美禁毒人,在欣喜之余,这项沉甸甸的荣誉,更赋予了我不忘初心、以禁毒为己任踔厉前行的责任和担当。


案发现场:

“贩毒数量只有1公斤?”

毒品犯罪具有人员关系复杂、交易隐蔽性强、证据链要求高的特点,经买卖后如证据湮灭将导致犯罪数额难以确认。2017年,我办理了一起特殊的贩卖、运输毒品案,犯罪嫌疑人金某某,有多次贩卖毒品前科。被判处合并执行十九年六个月有期徒刑的金某某因身患尿毒症无法收监,只能改为监外执行。期间,肆无忌惮的金某某从外地购买大批毒品在嘉兴贩卖,是名副其实的一颗“毒瘤”。


拿到案卷、审查证据后,我发现了认定的难题:金某某本人仅承认向上家购买过1公斤毒品,远远低于侦查机关的起诉意见书指控的贩毒数量。三名上家承认曾多次贩卖毒品给金某某,但每次贩卖时间、地点、克数因时间跨度长、交易次数频繁等原因导致记忆模糊、彼此讲法存在较大出入;而银行流水显示金某某向上家支付过五万多元,似乎又与金某某的辩解相互印证。


他到底购买了多少毒品?为了查明案件事实,我前往实地路段辨别勘查,模拟上家与金某某交易时所可能驾驶的所有行车路线,引导公安机关调取交易时间段沿途道路监控系统记录的车辆轨迹图,最终锁定符合逻辑的行车路线,明确毒品交易的时间、地点,撕开了案件口子。从金某某用来与上家临时联系的手机号等证据入手,我们引导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发现了一个关键信息——金某某付给上家5万元并非全部毒资而是定金。


这一突破性进展,经过一系列的证据调取和证据转化,使得证据链得以闭环。最终,金某某贩卖毒品9公斤的犯罪事实得以有效认定,被依法判处死刑。案件的成功办理,不仅严厉打击了毒品犯罪,也有效防止了金某某以重病为护身符逃避收监、继续贩毒危害社会的不利后果。


结案不是案件的终点。之后,我参与制定《全市规范使用技术侦查证据材料工作细则(试行)》,以公检法三家名义联合发文,成为嘉兴市毒品犯罪案件办理的规范。


庭审现场:

“毒品到底是谁的?”


法庭上每一次诉讼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三尺公诉台就是检察官的战场,一定要寸土必争。在法庭上查明事实,让裁判结果形成在法庭,每次成功的庭审,我心底总会涌起一份神圣和自豪感。


“租房天花板里查扣的毒品不是我的,我长期住在别的地方,很少回租房,毒品可能是其他租客所留。” 在一起贩卖毒品案件中,面对犯罪嫌疑人何某到案之后的“零口供”,我全面审查证据材料,认真研究何某的辩解,着重针对辩解引导侦查机关调查取证,在庭前制定了详尽的出庭预案。


在庭审中,针对“长期住在别的地方,很少回租房”的辩解,我根据其当庭供述,调整举证顺序逐一抛出证据推翻其辩解:精心设置问题固定其“很少回租房,也没有将房间借给他人住过”的讲法;通过房东、何某弟弟证言、手机基站位置,证实房子是六个月前租给何某;再根据“房东曾多次见过何某在租房出入,何某手机号基站位置也多次显示在租房附近”,证实何某“很少回租房”的辩解明显与事实不符。


对于其他辩解事实,最后我将证人证言、通话记录、银行转账记录等证据用图片予以客观展示,对毒品现场勘查视频予以重点播放,进一步显示毒品并非其他租客所留,何某近期有大额取现、小额存入的交易记录,查扣毒品周围灰尘较少,显然有近期移动的痕迹等……所有证据呈体系化出示,条分缕析,层层推进,被告人何某的辩解不攻自破。


“我认罪!”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何某当庭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并流泪表示希望能认罪认罚,争取从宽处理。


庭审的场景,是这份工作求极致的缩影。近年来我先后办理了嘉兴建国以来最大贩毒案(涉案毒品31.4公斤),切断了一条从缅甸经云南走私、运输、贩卖毒品到嘉兴的线路;办理从境外网购邮票LSD、听话水、巧克力等一批新型走私毒品案件,对涉毒邮包实现精准打击,在口岸一线堵源截流;指导基层院办理制造、销售γ-羟基丁酸毒品饮料等精神药品案件,不断应对毒品犯罪带来的新态势、新变化。正是经过不断的实践锤炼,办案能力得到了提升和认可,我被评为嘉兴检察办案能手,入选全省刑事检察人才库。


普法现场:

“没想小小的包裹里

有这么大的安全隐患!”

在办理案件的同时,我时常在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那些罪犯铤而走险?我想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缺乏是首要因素。于是,在办案中我经常提醒自己不能就案办案,更要做好“后半篇文章”,防止一次犯罪成为人生堕落的开端。


“没想小小的包裹里面有这么大的安全隐患,以后我们一定更加注重物品登记核查,配合做好毒品防控。辛苦你们了!”从我手里接过禁毒宣传小册,快递公司经理表示了感谢。  


近年来,利用“互联网+寄递”实施贩运毒品等违法犯罪活动多发。贯彻落实好最高检“七号检察建议”,做好寄递行业的禁毒科普工作,成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为此,我和同事们坚持依法能动履职,助力堵塞漏洞。在走访调研中,针对系列案件中暴露出新型毒饮市场流通、快递企业内部监督缺失、相关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协助制定多部门联合预防寄递行业涉毒品犯罪的协作机制。牵头职能部门,对寄递企业“收寄验视、实名收寄、过机安检”三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此外,我们专门就新型毒品类型、形态、伪装方式等内容制作宣传手册,到快递公司开展禁毒普法宣传、预防教育,提高寄递小哥的禁毒意识和禁毒能力,努力切断线下毒品流通渠道。



在办案外,我和同事们一起深入校园、深入社区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宣传禁毒知识,发放禁毒宣传彩页。同时,我们还邀请部分中小学生走进嘉兴市检察院,利用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开展禁毒宣传,采取授课和组织学生实地参观体验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新型毒品的种类、危害及禁毒相关法律法规等,引导学生远离毒品。


禁毒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将始终牢记检察官的神圣职责和使命担当,坚守社会的正义,维护法律的尊严,毫不退缩地与毒品犯罪分子作斗争,以实际行动诠释“禁绝毒品、无私奉献”的赤诚追求。



陈姗

简介

嘉兴市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副主任,曾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个人嘉奖6次,入选浙江省刑事检察人才库,获评嘉兴市优秀公诉人、办案能手等称号。






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未成年人检察专业委员会2023年年会在浙江杭州召开

童建明在浙江调研时强调: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8个调研成果展示!浙江省检察机关第三期青干一班结业——

数字检察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浙江如何探索实践?来看这场座谈会

人民日报|这里有一支“小巷检察官”队伍

新华社 | 杭州:法检共护互联网领域公共利益

李欢欢:我与公益保护的故事,要从大学说起……

我猜,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