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板召集员工向自己“讨薪”?隐藏了12年的猫腻被大数据揭开……

浙江检察 2024-03-18




“没想到这笔钱还能执行回转,感谢你们的监督,我们拖了十几年的合法债权有望实现了。”近日,债权人张某得知消息后开心地对检察官表示。


一份12年前的劳动仲裁调解书被撤销,让原申请执行人返还的近百万已取得的财产及孳息分配到了债权人手上。这个故事的开始要从义乌市检察院检察官从大数据筛查中发现的线索说起——



01

这么多预警线索都指向这家公司


2023年2月,义乌市检察院通过大数据排查涉劳动报酬的虚假诉讼线索,发现某拉链公司存在虚假劳动仲裁的可能,便展开初步调查。


由于相隔了十几年,相关书面材料已不完善,有些知情人也下落不明或早已遗忘,检察官只能亲自前往各单位调取原始卷宗、公司账户流水信息,查询工资发放及员工社保缴纳情况,多方走访涉事企业员工了解当时公司真实经营状态。


面对大量原始材料,检察官抽丝剥茧,一点点地完善证据链,真相呼之欲出——“假讨薪真逃债”,即利用劳动报酬的优先受偿权,进行虚假劳动仲裁,转移资产恶意避债。



为了查实这一情况,义乌市检察院同时通知陈某等5人至检察院协助调查,并分别进行询问。


“公司停产歇业了,那你负责什么工作?为什么你的劳动合同约定年薪近30余万元”“三年用工期,你一笔工资都没有拿到还一直工作?”“工资是怎么计算的,一点争议都没有?”“这些执行款到帐后你为何马上取现?去向何处?”面对确凿的证据,陈某等五人心理防线迅速崩溃,先后供认当年串通老板进行虚假劳动仲裁的事情。




02

配合老板假讨薪真逃债还能捞油水!


“当时公司已经破产,大家都走了。前老板让我召集人,签订的劳动合同是假的,故意虚报工资,为的就是配合公司从拍卖款里优先受偿,我也能从中捞点。”陈某对检察官承认道。


2009年,义乌某拉链有限公司因资不抵债停产歇业。后因债权人众多,该公司被法院裁定拍卖。“职工工资及劳动保险费用在执行中能优先受偿”,看到这条法律规定,公司实际控制人楼某找来前员工陈某共同商议。“你去找几个已离职的老员工,再签几份劳动合同,然后去申请仲裁,好处不会少你的。”听了楼老板的话,陈某召集前员工吴某、王某等4人,5人与公司签订虚假劳动合同并约定高额劳动报酬。


5人借此向义乌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求支付2009年9月至2011年4月期间的工资及经济补偿金、社保补贴共计90余万元。


2011年7月,义乌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仲裁调解,支持上述请求。吴某等人据此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并于2011年8月强制执行完毕。之后,5人将大部分执行款交由公司实际控制人楼某。




03

12年前搬起的石头终究砸了自己的脚


2023年3月,义乌市检察院建议义乌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撤销5份12年前虚假劳动仲裁调解书。随后,义乌市检察院以检察建议的方式建议法院对该案进行执行回转,责令原申请执行人返还近百万已取得的财产及孳息,并对涉案人员进行处罚,法院予以采纳。


“现在法院要求我返还已取得的财产及孳息,楼某又找不到,钱只能自己退,还要被法院处罚,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面对执行回转裁定,陈某懊悔不已。而5人共计返还的近百万财产将会根据法律规定分配给合法债权人。


为了凝聚监督合力、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2023年5月,义乌市检察院联合义乌市法院、义乌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出台《关于防范和打击虚假劳动争议仲裁、执行的协作意见》,通过三方合作在线索发现、案件移送等各环节构建常态化、制度化的信息互通、联防联控平台,坚决遏制虚假仲裁等违法行为发生。




来源:义乌检察微信公众号







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未成年人检察专业委员会2023年年会在浙江杭州召开

童建明在浙江调研时强调: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8个调研成果展示!浙江省检察机关第三期青干一班结业——

数字检察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浙江如何探索实践?来看这场座谈会

人民日报|这里有一支“小巷检察官”队伍

新华社 | 杭州:法检共护互联网领域公共利益

李欢欢:我与公益保护的故事,要从大学说起……

我猜,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