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定好的目标,总是实现不了?
我们都知道目标的重要性,每个人也都有过或多或少的目标。
然而,很多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从一开始的动力满满,到最后满心失落,被迫放弃。
今天,晨长进行时老师将和我们分享“如何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这个话题,文章约 1800 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前几天阅读了《认知驱动》这本书,在第六章第二节中,书中讲到李笑来在《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中提到的概念:“七年就是一辈子”。
一个人精通一项技能大约需要 7 年时间,而很多人一辈子通常只学一项技能,如果以 7 年为周期,我们这一生其实可以活很多辈子。
从这个角度去度过一生有什么好处呢?
它能够让人彻底告别焦虑,不再急于求成。
我们都太容易急于求成了,21 天养成一个习惯,如果短期内没有做到,就无比挫败,认为自己很失败。
一学期就想把英语水平提高,结果一学期下来啥进步都没有。一写作就希望写出爆款,最好能做起副业来,收入甚至超过主业,然而阅读量平平,之后就再没有动力搞下去。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不正是因为我们太急于求成了吗?
总想着一下子就可以达成目标,想着付出一点点努力就可以做得很好,但现实往往打脸,我们资质平平,往往很难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变好。
那该怎么办?
其实把周期拉长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当把心理标尺拉长到 7 年之后,所有的焦虑浮躁一下子就消失了,会突然觉得时间很充裕,也就不再那么着急了。
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真的沉下心来,以真正的改变为目标,不再追求阅读的速度和阅读的量,可快可慢,具体以自己的需求来。
当需要大量阅读围攻一个难点时可能会借此阅读很多内容,但是又不急于给自己定一年必须读过几百本的阅读量。
其实我做出了自己的定位后,就已经在心中把周期拉长了。
从专业角度解读个人成长,个人成长是一生的事,这就注定这个定位是个终生事业,我也会把它作为终生研究的方向来开展。
所以当有了这个目标之后,很明显就不焦虑了,我有了主方向,知道我应该如何取舍,同时把时间跨度拉长,不止 7 年,而是终生围绕这件事去做,所以我也就真的沉下来了。
不追求阅读量,不追求速度,而是通过阅读和查阅文献,实实在在的搞懂那些困扰自己的个人成长问题,从专业的角度去研究,也让我更加通透了。
星主辉哥常说,如果他写一本书《用 50 年时间重塑自己》估计会没有人读,因为人们都太想早日成功了,没有人可以忍受用 50 年的时间才慢慢变好。
所以大家都极其没有耐心,而最终的结果也真的是没有变好,反而是那些不慌不忙,真正沉下心来的人,用足够长的时间专注在一个领域,最终取得了成功。
因此,拉长时间维度还可以让人聚焦目标并拥有真正的成果。
甚至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给自己一两年的时间去各种寻找和试错都可以,再用接下来的五六年去专注于目标,相信都会比没有什么目标,干什么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强。
其实我们最缺的就是沉下心来,耐心的专注于长期价值,而一旦你真的把自己的目标周期拉长到 3 年,5 年,7 年,甚至一生,就几乎可以大概率地胜出,因为很多人都在中途放弃了,越往后,竞争的人越少。
吴军也曾说过一段话:成功的道路并不像想象得那么拥挤,因为在人生的马拉松长路上,绝大部分人跑不到一半就主动退下来了。
到后来,剩下的少数人不是嫌竞争对手太多,而是发愁怎样找一个同伴陪自己一同跑下去。
因此,我们能够跑得更远,仅仅是因为我们还在跑,如此而已。
就拿写作这件事为例,我现在一点都不慌不忙,有时间就研究一下困扰自己成长的那些问题,这个需要大块的时间,目前慢慢研究了睡眠,基本研究的差不多了,之后要是遇到相关问题,还会再研究输出。
下一个主题就是冥想,打算先把早睡早起,冥想,读书,写作,运动这五大习惯先研究清楚,之后慢慢研究别的,那么这个是我研究的主轴,有大块的时间时会用来研究这些,平时会有意识的收集相关的素材。
时间不是很充裕的时候呢,就读一读想读的书,读完写一写触动的地方,重点在于一定要输出。
所以,写作这个事情,我一点都不着急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写出多么好的文章。
而是首先让自己每天都输出,并且享受整个过程,把写作真正融入生命,成为根深蒂固,不做很难受,不需要任何强迫,自然而然到如同呼吸一样的行为。
并且一早就确定了我要写一生,那这就意味着我要输出真正有价值的内容,盯准长期价值,沉下心来研究那些必须搞清楚的个人成长问题。
试想一下,有人只能记录几天,有人坚持了几个月,有人写了一两年,有人遇到个什么事情就中断了。
但是我打算写一辈子,并且每天都输出,光是从这个角度考虑,自己就已经在成功的路上了,用 50 年的时间去发力,难道还不足以让自己变好吗?
所以,无论是健康,亲密关系,财务自由,终生事业,其实都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看:
每天持续去做,从更长的维度去允许自己慢慢变好,只要真正沉下心来,你必然会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往期优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