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故事】爱心王秀:拥有让内心快乐的能力

海萱萱 海淀故事 2020-09-17

这是海淀·故事第721篇文章


新形态新动力系列

人物之十四




“融入”正是主人公王秀在身体遭遇不幸后的十年里一直坚持做的一件事,就她的身体而言,能生活自理和正常工作已经超出她自己和家人以及医生的预料,但她还一再说,不能因为身体有障碍就纵容自己脱离社会、脱离时代的发展,因为她心中的梦想和理想正在不远处等着她去编织和践行!



生活中的王秀




当我们赶到约定的咖啡馆时,王秀已到达并贴心地为90后们点了冰饮料。在繁忙的人流中,她的淡然和平静好似与整个嘈杂空间格格不入,却也完美的融入了这幅日常生活的图景。

 

她生在新疆长在新疆,后来随父母到重庆,再后来一家三口又到北京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她从工程师会计师,37岁又开始攻读MBA工商管理硕士

 

近几年她怀着对心理学的浓厚兴趣,系统学习心理学理论和心理咨询技能,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在专业的心理咨询管理平台做公益主播,通过读书与听众分享积极心理学。



2001年,重庆南山丽景酒店,担任财务部经理


刚参加工作时的王秀悠然自得




现在的她正努力学习英语,为了能到美国看儿子时,与儿媳交流并融入当地;


她兴奋地叙述着去年送给儿子的结婚礼物是一幅绣着两朵牡丹花的十字绣,她用一只手,一针一线地花了整整四个月完成了这幅满载祝福的刺绣。“这件事对于我来说是挑战,以前从没有想过,一只手还能刺绣。真的很感叹,自己竟然还有以前不曾知道的潜力。”



王秀与儿子儿媳在一起


王秀花四个月做出来的十字绣




她说,“我喜欢倾听别人的故事,同时也喜欢与人分享自己的故事,我常常被别人的故事感动,也对那些历尽磨难却仍然积极乐观、勇往直前的人油然而生敬佩之情。每当周围的人感叹我的不幸和坚强时,我总是平静地说,其实我是幸运的,要说坚强,我觉得每个人都可以坚强。正如最让我感同身受的这句话:只有在你遭遇不幸时,你才知道自己有多么的坚强。我也没觉得自己的身体遭遇偏瘫这件事是什么天大的困难。”


可就是王秀口中的这句“不算多大的困难”,却足以压垮一个人的整个世界。



2015年独自出行旅游,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不期而至的阴霾



在王秀的记忆里,一切的先兆似乎都出现在2007年。那一年她身体的某些部分已经开始出现毛病:视力下降,时常头晕,走路时莫名的打个趔趄,她不得已换掉高跟皮鞋,穿平跟鞋,再后来换上最舒适平稳的休闲鞋,可还是避免不了走路时常崴脚和打个趔趄的现象。

 

除此之外,2007年对王秀来说也是充实而忙碌的:为在重庆的父母和自己的小家分别安置了合适的新房子;MBA顺利毕业;从外企辞职,决定自己创业。当时她对自己的创业之路信心满满、热情高涨,想到多年的积淀和耕耘将要自由绽放出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色彩,心满意足的喜悦涌上心头。

 

说到这,她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就在那时,她突然提议全家去西单找一家影楼照全家福。这个提议得到了丈夫和儿子的赞同。照相过程中,当摄影师几次提醒她,微笑的表情需做调整时,她才意识到自己的左嘴角出现了歪斜现象,不过,她还是留下了病症确诊前自己穿裙子和高跟皮鞋和家人在后海走路的美好照片。


手术前几个月留下的美照


海绵状血管瘤,一种因血管先天性发育不良而引起的血管畸形,也是王秀在医院进行为期近一个月的检查才确诊的病症。

 

对别人来说,这一个月的时间无疑像在等待一个宣判,可到了她这儿,却成了一年到头难得的一次长假。虽然阴影悬于头顶,可她看见的却是病房外每天唤醒她的阳光

 

主观积极的心态并不能治愈客观存在的疾病,大脑中血管畸形处的渗血情况越来越严重,“走路越来越困难,手已经很不灵活了”。第二年四月,她在天坛医院做了开颅手术



开春了,在紫竹公园感受万物复苏和春暖花开




 

“我觉得已经很幸运了”,面对亲朋好友的关心,王秀还是选择用“幸运”这个词来形容当时未曾想到的后遗症——偏瘫。同一病房的患者有的术后失忆、有的失去正常的语言功能、有的神志不清……“我还算是比较幸运的”。

 

整个手术进行了六个小时,麻醉药劲儿过后她被推出手术室时,她还微笑着冲着等在门外的丈夫和姐姐比了个V字手势,她的这一举动令在手术室外担惊受怕六个多小时的亲人们,一下子舒了一口气。 



休闲生活中的欢笑与恩爱


改行在医院“上班”



“心灵鸡汤”常写跌宕起伏的故事,讲述陷入低谷的人如何重回高峰,历经磨难的人如何取得成功。于是按照惯例,我也问道:您是否有过颓废或悲观的时候?

 

“有的,不过一闪念后,一会儿就过去了,谁也没办法改变现状,唯一的办法就是努力寻找和建立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她告诉我们,最难熬的是,手术后转到观察室的那段时间,耳边是各种手术后的患者痛苦的呻吟,身体被插上了各种管子,嘴唇干裂却不能喝水,睁开眼看到的是变形的病房和各种模糊的幻影,“我躺在床上忍受着麻药过后伤口的巨痛,想翻个身,换个舒服一点的位置,可身体却不听使唤”……


 在台湾诚品书店旁阅览室


 

孩子的玩闹声环绕在我们周围,王秀伸出右手在桌上向我们比划着说:“那时我全身只有右手可自由活动,我就用右手食指在身上所有能触碰到的所有地方不停地写着并默念着,‘王秀好、王秀坚强……’就这样,我熬过了在观察室那段漫长的12小时。”

 

7天后拆线,她尝试着自己起身下床,这才清楚地发现左边身体根本不能动,几乎是麻木的。医生建议她买轮椅,她却说不用,因为她以为过一段时间就会好转。结果出院回到家,才发现自己连坐都坐不稳,也无法独自站立,更别说行走了。 



在美国加农海滩



“我心里也着急也忧虑,但我不愿让家人看出我的真实心情,我不愿他们为我担心,更不愿他们为我承受痛苦。”出院后,王秀就开始了在医院康复训练的生活。从翻身到坐在到站,仅仅就站立这个动作,她就练了一年。“我在北大康复科整整三年,天天都去,风雨无阻,一天都不落下,当时有人开玩笑说我是改行在医院‘上班’了。”

 

这三年,不但是王秀学习接纳新生活的开端,也开启了她人生的另一扉页。“那时恨不得不要有周末和节假日,希望医院的康复室天天都开着门,甚至希望晚上都可以进行康复锻炼。”她被公认是康复科最积极乐观、锻炼最刻苦的患者。


在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图书馆


每当医生需要直观的患者病例去给医学院的学生讲课时,她总是一如既往地充当“模特”。她指导和激励了那些对前途感到迷茫的年轻患者,她面对病魔的精神和生活的自理能力也常常让患者和家属重新点燃对生活的希望

 

其实,身体的障碍带给她的不便和痛苦只有她自己知道,只不过她从不轻易向任何人诉说,但有时消极悲观的情绪也会来缠绕她,她始终都坚持用自己内心的力量来消解,也因此,心理学成了她新的选择。



闲暇时逛逛商场


岁月静好的时光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主要还是很有兴趣”。在康复科的经历可能也加深了王秀对心理学的爱好。她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学习,通过考试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


她在网络平台创建了个人电台,以阅读心理学相关书籍的形式,传递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她应聘去做“抑郁与焦虑康复管理平台”健心家园的公益主播,用自身的经历和所学到的心理咨询技能,给前来咨询的人提供帮助。

 

她似乎做不到漠视其他残障人士的生活状态,她竭尽可能地帮助需要帮助的残障人士,尤其是在她亲身经历过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折磨后,用力所能及的力量帮助更多与她相似遭遇的人重新拾起了生活的信心。


她是这条路上的先行者,在医院康复期间,她不仅给予病友心理上的安抚,还主动分享自己的生活自理技能,并耐心指导他们去做。“因为我最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包括自己的家人,所以生活当中所有力所能及的事,我都自己做,看似做不到的事,我也尽力去尝试,结果惊喜时常出现。”



在西雅图的星巴克总店



 

因为左手无法活动,她竟然可以用一只手盘头发、系鞋带、戴项链乃至补袜子和缝扣子,她还掌握了打开各种瓶盖的技巧,包括护肤品的各种瓶盖和厨房各种瓶瓶罐罐的盖子,有时不得不用嘴来帮忙,因此还咬坏了门牙。


偏瘫后的前三年,她还不能适应“残障人”的身份,可时间总能冲刷掉许多不甘,让曾经的棱角化成日后的基石,为未来奠基屹立不倒的强大心墙。


关注与残障人士相关的事情显得格外顺理成章,王秀通过微博与各个领域的残障人士交流,她曝光占用无障碍设施的行为,曾想方设法邀请已经走出困境的脑瘫患者,去给北大康复科里的脑瘫孩子们及其家人传递希望的信念。



(向上滑动启阅)


来自一名脑瘫患者于茗的信

尊敬的谢大夫:

 

您好!虽然我们未曾谋面,但听王秀姐姐说,您是一位非常有爱心的美女大夫,而我是曾经在北京宣武医院做过康复治疗的一位脑瘫患者,所以在我心灵深处对你们这群白衣天使充满着无限的敬意!

 

我叫于茗,两年前出版过一本自传体小说《化蛹成蝶》。前几天我的网友王秀姐姐说,她在贵科做康复治疗期间,看到一些脑瘫病友和家属们在坚持康复治疗的同时,似乎对于康复效果和未来生活感到有些迷茫。

 

特别是看到那些脑瘫孩子的父母忧虑烦恼的状态,心里也很难受,希望他们的幸福快乐不要被病魔夺走,所以她出资购买我的拙作《化蛹成蝶》送给在贵科做康复治疗的脑瘫病友们,同时希望我能写点文字,给病友和家属们一些鼓舞,让他们看到希望,有更大的信心和勇气坚持下去,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对于王秀姐姐寄予的厚望,我诚惶诚恐。但感动于她的爱心,同时也出于对同病相怜的病友们以及为他们辛苦付出的家人们的理解,我试着写下一些自己的康复体会和对于自强自立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对他们有一定的帮助!烦请您代为保管和转送这50本书,同时我要感谢姐姐的善举,也请转达我对于病友们的良好祝愿!

 

       此致

 

敬礼!

                                                            

                                                于茗

2012年4月2日

 

亲爱的病友们、尊敬的病友家属们:

 

你们好!我叫于茗,是辽宁盘锦市的一位脑瘫患者,应一位曾在北大医院康复治疗的患者王秀姐姐的嘱托,在此简单讲讲自己近三十年来与脑瘫作斗争的经历和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具体的经历在  姐姐送你们的《化蛹成蝶》一书中有较为详细的记录,书中主人翁张慧就是我),希望能让你们有更大的信心战神病魔、获得成功!

 

我的父母跟你们的家人一样,多年来对我不抛弃不放弃,从小到大四处求医。对此,我们都应该心存感激,要记得用我们可能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我们的病不是父母的错,也不是我们自己的错,这和出门走在路上被天空中落下的小鸟粪便砸到一样,就当成是老天跟我们开了个玩笑吧!

 

不过这个玩笑对我们来说的确很痛苦,可是相比另外一些更不幸的人来,我们其实还算是幸运的,而且我们还有家人一直爱着我们,为我们的康复操心,还有医生为我们提供专业的治疗和康复训练。

 

在我们社区,有一个比我小两岁的脑瘫男孩,本来病情比我轻微,但因为家人没有坚持治疗和康复训练,现在只能成天躺着,没有半点自理能力。而我在父母的坚持下,通过坚持不懈的锻炼,艰难地学会了踮着脚尖走路,学会写字,10岁终于上了小学,到初二因病退学后坚持自学写作,慢慢发表了一些小文,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可。

 

后来北京宣武医院免费为我做了两次手术,加上回家之后一直坚持康复锻炼,病情得到一定的改善,现在走路比以前稳了不少。两年前我创作的自传体小说《化蛹成蝶》在江山文学网的帮助下得以出版,并因此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我认为只要我们坚持科学康复锻炼,身体状况是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的。但是和康复锻炼一样重要并需要坚持不懈的是,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肯付出,尽可能努力学习一技之长,就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支持,活出自己的精彩!

 

我的不少脑瘫网友,像辽宁营口的李雅楠(网名断翅的鸟儿)、丹东的刘云龙(网名阳光凯勒)等人,都是非常聪明而坚强的人,我相信很多病友只要相信自己,自强自立,坚持不断的锻炼和学习,我们一样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最后,衷心的祝福你们早日获得满意的康复效果,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收获更多的成功,生活幸福美满!

 

                                                   于茗

2012年4月2日









王秀曾邀请一位励志脑瘫患者于茗写信激励那些对前途感到迷茫的康复训练患者


今年是王秀手术后的第十年,人声鼎沸的商场里,没有任何人注意到这里有一位身患偏瘫的女士在接受采访,“我只能穿这种大两号的旅游鞋,因为我这个鞋子里面要套一个支具,把我的脚踝固定起来,要不我这个脚很难平稳地踩在地上”,她端坐在那里,与常人并无半点异处,而且是那样优雅

 

除了在生活中无需他人帮助,在工作上她与从前也并无不同。在康复科锻炼的前两年,她常常是在轮椅上安排家务和接受朋友的电话垂询,她尽己所能帮助朋友解决问题,电话那头的人感受到的依然是她一贯的热情和快乐,哪里想的到和他们谈笑风生她正坐在轮椅上呢。


三年后,她勉强能慢步行走时,就接受了一个单位的聘请,担任财务总监。她对待工作的态度和应该承担的相应职责,丝毫没因自己身体特殊而有特殊,只不过她付出了比之前更多的辛苦和努力。



工作间歇在公司艺术长廊



也因此,她还成了儿子的榜样。患病十年,没有什么能比儿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更让她欣慰,“以前我还怕给儿子的成长造成阴影,结果他说一点也没有阴影,反而一直在激励着他不怕困难,积极向上!”。

 

王秀回忆40岁之前的她,她用了“强势”和“追求完美”来形容,“以前我穿高跟鞋、穿职业装,在单位雷厉风行。在家里,常要给丈夫和儿子设立生活、工作和学习目标,周末也不让家人睡懒觉,督促他们去户外运动,总之把大家的时间都安排的很紧凑。” 她的生活节奏慢下来以后,她觉得她更能发现和感悟到生活的美好,快乐的能力似乎也越来越强。身体障碍这个不可逆的现实使得她无法回避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每每克服一次困难,就收获一份喜悦

 


好不容易赤脚站在了沙滩上,接了地气



可能正是亲历困境,她才对困境“麻木”,因为身后再沉重的苦难都比不上前方未知的风景;也正是体验过痛苦,她才最为知悉如何走出痛苦,也最明白“心灵鸡汤”不是万能良药,能带领自己走出困境的主要是自己的信念。


当不幸降临时,她庆幸还拥有让内心快乐的权利与能力。


朗读者:华慧


江苏南通尚语树(青少年语言艺术教育)语言老师,酷爱有声语言,喜欢给声音插上翅膀,用声音传递一切美好的事物。


采访、文 / 蒙婷柔

编辑 / 旖旎

朗读者 / 华慧

音频剪辑 / 赵迪

图片提供 / 王秀

审校 / 冯焕丽



更多人物故事


【故事】跨越时空 在舞蹈中遇见不一样的纳兰


【故事】急诊科的“男丁格尔”谢永革:有苦有累有辛酸 但我愿意一直干下去


【故事】海豚的亲密伙伴黄琳:二十一年的长情约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