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63岁部队大院“兵妈妈”蒋蕴香:58年如一日,学雷锋初心不改
这是海淀·故事第809篇文章
新形态新动力系列
人物之二十八
哪里有风哪里就有梦,哪里有海哪里就有自由,哪里有人哪里就有感动。
或许此时此刻,你我的身边也存在着那份纯粹的感动。
接到采访任务,我立即在网页搜索框输入“蒋蕴香”,一一点开弹出的消息,使我对蒋蕴香有了最初的了解。
蒋蕴香的手机24小时开机,成了社区需要帮助服务对象的热线电话。
她手上有一本社区服务对象的名单和工作日程安排表,什么时间、什么人需要什么帮助,她都铭记在心。
她曾扑过大火,救过落水儿童,与歹徒搏斗解救被强暴的女孩,为双职工接送孩子。
她常年照顾一位退休的老职工,经常在幼儿园的门口维持秩序,穿梭菜市场帮助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购买各种蔬菜,为战士送去各种关怀。
她是战士眼中的兵妈妈、机关教职员工心中的好大姐、社区群众公认的好心人。
蒋蕴香曾获北京市海淀区“义工之星”、北京慈善义工协会“北京最美慈善义工十大榜样人物”、海淀区“优秀志愿者”。
你们怎么过来呀?是开车来吗?如果开车来就把车牌号告诉我,我跟院里说一下。
不开车的话坐地铁也行,地铁做十号线,在火器营下车,西北口A口出,上来以后走500米就到了。
公交车是坐365路到空指南门下。
请输入文字
一连串耐心周到的语音让我对蒋蕴香好感倍增。按照她的提示,我顺利到达了采访约定地点。而蒋蕴香已经早早的在门卫等候了。
蒋蕴香穿着一件玫红色冲锋衣,短发,看见我,远远地招了招手,“冷吧?今天风太大了,走,咱先回屋。”
做好“分内的”事
提起蒋蕴香的名字,在空军指挥学院社区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无论是老人、孩子还是部队的战士,都能讲出几件蒋蕴香做过的好事。
而且在空军指挥学院社区有一个“奇特”的现象:无论是刚来任教的教员,还是入伍不久的新兵,大家都认识蒋蕴香,并称呼她“蒋阿姨”。刚来的人不明白状况,还以为蒋蕴香“来头不小”。其实,蒋蕴香没有任何背景,也不是什么领导家属,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军嫂。
蒋蕴香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出生在北京市宣武区,是个地地道道的北京土著,1979年结婚之后来到了海淀,从此就在海淀扎下了根。
1963年3月,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学习雷锋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品质。作为在那个火红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蒋蕴香从小就在“向雷锋学习”的环境下长大。雷锋是她的偶像,“做一个雷锋那样的人”是她从小的愿望。
全
心
全
意
为
人
民
服
务
蒋蕴香小时候,家里不富裕,一家五口人全靠父亲一人的工资生活,蒋蕴香没觉得有多苦,“那时候,邻里之间互相帮衬,跟一家人似的。”
正是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加上毛主席的号召,蒋蕴香也渴望帮助别人。邻居家是双职工,下班晚,孩子才三岁,常为接孩子发愁,当时才不到6岁的蒋蕴香就帮邻居接孩子。
还有一次,一位老奶奶来找人但是迷路了,蒋蕴香看到了,扶着老奶奶,“当时那个老奶奶说找姓姜的,我一听,以为是姓蒋的,就把人领到我们家去了,然后发现搞错了,然后我就带着老奶奶挨家挨户问,直到把她安全送到了。”回忆起当年的事,蒋阿姨笑了笑。从那时开始,学习雷锋变成了蒋蕴香一辈子都在做的事。
参加工作后,院里很多双职工家庭没时间去幼儿园接孩子,她就主动承担起了帮邻居接孩子的任务。退休之后,蒋蕴香也不闲着,帮空巢老人买菜,帮幼儿园维持秩序都成了她的“分内事”。更难得的是,这些“分内事”她都坚持了多年。
这么多年来,蒋蕴香也曾面对过很多质疑和误解,可是她对这些从来都是不在乎,“我也没想什么吃亏占便宜,我就认为我做的是对的,我问心无愧我怕什么啊。”
“伤疤是我最好的见证”
蒋蕴香身上有很多伤,这些都是她做好事的见证。她扑过大火,救过落水儿童,还与歹徒搏斗过,这些事情曾给她带来伤痛,更多的却是难忘的回忆。蒋蕴香说,自己从小就是男孩子性格,见到这些事总是挺身而出。
说到这里,蒋蕴香挽了挽袖子,这时,我看到了她手腕上一条清晰的疤痕,“这是与歹徒搏斗,被砍了一刀;肚子上也有一块,是被那种圆的三棱刀割的;我腿上也有伤疤……”
为了救一个老大爷,蒋蕴香的左手手腕粉碎性骨折。“当年,我们这边副楼的后面新开辟了一条小路正在修,然后有一个80多岁的老头,来我们这边串门,带着一个助听器,这个小伙子呢,开车特别急,从地下车库直接上来没看见,差点撞到老头,我一看这架势,就赶紧把老头推到马路牙子上去了,他推上去了,我被马路牙子一绊,这里就窝过去了。”直到现在,蒋蕴香的这只手臂仍然会经常使不上劲。
在曙光那条路上,有个一岁半的小孩在马路上跑,那个保姆一边看着他一边打电话,当时有辆自行车过来差点碰到这个小孩,我赶紧冲过去把小孩一拦,然后自己就受伤了。
”还有一年,在车道沟桥下,她看见两名持刀歹徒在抢一个小女孩,她冲上去揪住歹徒,结果手被刀划伤;有一次,在和平里,她看见歹徒对女工施暴,于是上前与歹徒搏斗,结果肚子上被扎了一刀;还有一次,在青年湖,她跳入近两米深的湖水里救出一名小男孩……这样的惊险经历,对于蒋蕴香来说太过平常。其实,蒋蕴香并不会游泳,也没学过什么擒拿格斗,有的只是一颗炽热的心。
蒋蕴香和她的志愿者团队帮助外地自闭症男孩回家
谈到这些伤,蒋蕴香总是毫不在意,“其实每次遇到这种事根本就没有想的时间,都是第一反应。”对蒋蕴香来说,面对危险她站出来,是一种本能。
平日里乐于助人,每次危急时刻都挺身而出的蒋蕴香其实身体并不是很好,心脏心肌缺血、糖尿病、脑血管形成、缺钙等等毛病让她有时感到力不从心。“其实我也很累,只不过我心态特好,你看我整天乐乐呵呵的,实际上我要是垮就垮下了。”
做永远的“雷锋”
蒋蕴香还是一名“资深”的义工。
从2010年开始,她组建了“空军指挥学院学雷锋工作站”和“军人军嫂爱心人士365工程服务团队”,蒋蕴香解释,这个“365”,就是号召大家每天少吃一点零食,少喝一口酒,少抽一支烟,少打一次麻将,每天节约一元钱,“这样能够帮助一些有困难的人,虽然钱不多,但是我有一颗帮助人的心,让人家觉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还在。”这些团队经常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志愿服务。2012年云南彝良地震,军人军嫂爱心人士365工程服务团队为灾区捐赠了4万余元的善款。
0000
蒋阿姨一边说一边给我打开了这个群,群里有500人,可是蒋阿姨却对群里的每一个人都非常熟悉,看着头像就能说出这个人的姓名和职位。“这是全国道德工作委员会的主任,这是黑龙江哈尔滨志愿服务队的,这个是转业军人,这个是门诊部的护士,这个是战士,这个是河南一个做盆景的,这是一个董事长,这个是军医……”
这些年蒋蕴香做了大量的好事、实事、有意义的事。在她人生的几十年里,她始终如一的无私和热心。
“您做好事这么多年,您的家人都是什么看法呢?”我好奇的询问道。
“可能我家里他们也都是这样的人吧,所以他们还都挺支持的。”支持她做公益事业,支持她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五十八年来,蒋蕴香没有一天不做好事,一日不做善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她做好事的最大特点,也是她的可贵之处。用她自已的话说,“不做一日的雷锋,要做一辈子的雷锋。”正因为如此,她才赢得了那么多的荣誉。
采访结束后,我跟蒋阿姨道别,可是蒋阿姨怕我找不到地铁站,硬是要一路送我进地铁,并一直目送我安检,才默默离去,我从未在一个陌上人身上感受过如此的温暖。如今“蒋阿姨”已经63岁,依然乐此不疲地享受着她的义工生活,时光虽然会让人老去,但蒋阿姨乐观、积极的信念和精神,却让人相信,她永远是最美的人!
朗读者:马艳
66岁退休女教师,退休后的生活丰富多彩,喜欢跳广场舞、朗诵;性格开朗有爱心。一生都秉承“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采访、文、编辑、部分摄影、音频剪辑 / 赵迪
朗读者 / 马艳
图片提供 / 蒋蕴香
审校 / 冯焕丽
更多海淀人物故事
【故事】纪念改革开放暨中关村创新发展40年系列之 “绅士”的品格
【故事】他在伶仃洋上观风测雨——港珠澳大桥幕后的海洋气象工程师王彰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