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故事】国家电网党员服务队队长冯丽利:劳模的大爱人生

海萱萱 海淀故事 2020-09-17

这是海淀·故事第847篇文章

新形态新动力系列

人物之三十三




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她不是最强壮的,

却能事事担当;

不是最富有的,

却能慷慨解囊;

她也不是没有家庭琐事烦扰,

不是没有长幼需要照料,

却总能在第一时间

处理好工作上的难处。





冯丽利,来自国家电网北京海淀供电公司,她是全国五一巾帼奖章的获得者,公司里有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冯丽利创新工作室”。在国家电网工作的22年里,“劳模”这两个字,已经和她的名字密不可分。“奉献”这两个字,更是成为她的代名词。



三改爱心“插座”



我们约的采访地点就在冯丽利创新工作室,推门进去,充满设计感的装潢,让人感觉仿佛走进了一个小型的展示厅。室内有许多创新成果展示,其中有一件十分特别——看起来是个插座的样子,却奇形怪状,有凹槽又有凸起。冯丽利介绍道,这就是她们设计的盲人专用插座。



冯丽利创新工作室



故事的开始还要从和盲校结对子说起。北京市唯一的盲校就在海淀区,属于海淀供电公司的辖区内,2013年,公司党员服务队把北京市盲人学校作为挂牌服务对象。平时,党员服务队会来义务培训电工检查设备,也会开一些课程,讲解电力知识,课余的时候还会和盲校师生一起聊聊天。


如果你曾了解过盲人的生活,你就会知道,在现代社会,电对于盲人同样重要。国家为弱势群体发明了语音电脑等,听音乐、玩游戏、使用电脑和手机完全不在话下,他们对电也有很大需求。但电对于失去光明的人来说又是那么的危险,无论盲校老师还是学生,都在成长的不同时期触过电,他们对电既害怕又需要。



“如果有一个专门给我们做的插座就好了。”原本是课间的一句随口感叹,说的人无意,听的人却上了心。冯丽利突生一个念头:他们的愿望能不能实现呢?和创新工作室的成员们讨论过后,大家一致认为可行。于是,一个纯粹的、基于愿望的目标就这样立在了众人面前。




国内资料几乎为零,国外资料也是寥寥,这也同样意味着现代社会对于盲人安全用电方面的空白,但是冯丽利坚信,一定有什么方法能够应对这个安全隐患。插座研发团队的成员们下了班就会来创新工作室开展头脑风暴,把水瓶剖开剪成各种形状粘在买来做实验的插座上制作模型。


从上往下依次是三代插座


历时两年半,研发团队前后做出了三代插座。每一代制作完成后都会免费送给盲校,收集使用反馈意见进行改善。最早的时候一个插座只做了两个插孔,但已经初具让盲人“不直接触碰插孔”的插座雏形,盲校的师生们普遍反应插口太少。他们又做了加长,二代插孔增加为4个,还请盲校老师在纸板上扎出盲文“开”,“关”等,印在插座上。


二代插座的开关上旁边还标有盲文



“我们不是盲人,感受不到他们的生活和需求,这是研发过程中最有障碍的地方。所以研发一代插座的时间是最长的,最开始的时候,这只是一个基于愿望和想象的成品。”冯丽利举例,比如第二代插座,把分开关和盲文都设置在插口与插口间,一来并不符合盲人从下方往上摸索的习惯,也因为厂家不曾生产盲人用具,对盲文的刻印有偏差。“他们摸到的这些盲文,有一半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放了反而会误导。”



为北京市盲人学校送去

第二代视障人士专用插座


更新到第三代,盲人专用插座就基本成型了。冯丽利给我们演示了用法,在这个插座上,有的插孔设置成了导槽式,只要把插头和导向槽的一头对好,滑动插头,就能沿着槽,像拉拉链一样准确地把插头滑入插座里。



还有一种插孔,周围加高,做成了一个方型的凹槽,这是为手机充电器准备的,目前市面上将近98%的充电插头都可以匹配这个凹槽的大小。所有的分开关挪到了插口正下方,缩短了长度,更方便放置。


手机充电器专用插口


不仅如此,前两代的灰色外观也在盲校老师的建议下有了改动。“插座的颜色是有讲究的,设计成橙色不是为了好看,而是因为国际定盲的标准,0.03以下为盲,但0.03其实依然可以感光,而橙色在夜里就像荧光一样易于分辨,这样也方便盲人的使用。”


与盲校老师研讨视障人士用

低压电源插座保护套的创新课题


创新为先


冯丽利正介绍着插座的设计,就有一群人走进了创新工作室,开始新一轮的“头脑风暴”。而这样的场景,在平时的工作中太常见了。









创新工作室中,成员们正在讨论课题



冯丽利创新工作室是在2011年8月成立的,2011年5月,冯丽利被评为“首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当时正逢国家创新改造大潮,又提倡劳模引领示范作用,电力虽然被国家定性为生产,但服务创新也是一种需要,在这个基础上,成立了冯丽利创新工作室。


“成立以后开展的工作和体现出的价值让我的思想有了很大波动。从成立到现在,八年的时间,我们开展的课题项目有130个左右,平均每年都有十几项课题获奖,从省部级到区级都有。这个团队既有年轻人,想法创新大胆,也有老师傅,能够指导他们让这些想法‘落地’。”



墙上展示的课题是创新工作室的优秀课题



2018年,国家电网党委提出目标:创新要同步发展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服务创新和党建创新四大版块。而冯丽利的创新工作室,在每一个版块中至少开展了三项工作,其中至少有两项获得北京市电力公司的奖项。


“北京市的各种展览竞赛,我们都会踊跃报名,也在思考如何让创新的东西在社会上得到更多关注,用到实处去。”冯丽利认真道。




_


_


工作室里摆的满满的“奖状墙”




以爱心插座为例,三代插座做好以后,海淀供电公司做了300个,送给盲校和辖区内有眼疾的“爱心卡”客户使用,又做了150个专门用于推广。冯丽利说,大家对此赞不绝口,甚至在带着插座去参加展览的时候,还有人当场就想把样品买走。


为爱心卡客户送去盲人插座


但插座这类商品如果要批量生产售卖,必须通过国家认证,接受严苛的标准检验,目前只能以爱心公益的方式先提供给有需要的人。但对插座的研发,第三代也并不是终点,目前这个盲人专用插座已经申请了十三项专利,而下一步还会继续改善,比如增加灯泡、提示音等。




回首创新工作室一路走来的成绩,冯丽利感慨万分,她不止一次地提到这是团队的力量。“我不是万能的,我也只是给大家搭建了一个平台。”


劳模其人



冯丽利1997年8月进入国家电网,在配电室做过值班员,在营业站做过核算员,在电力服务大厅受理过业务,也在供电所服务过老百姓。从生产到营销,丰富的工作经历和技能积累,让冯丽利获益良多。就在她离开供电所,重新以厅经理的身份回到服务大厅时,党员服务队成立了,凭借优秀的表达能力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冯丽利成为了海淀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的第一任队长。





党员服务队是国家电网统一成立的专职班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主要负责电力知识宣传、电力企业参观、电力技术培训、特殊群体帮扶、电力缴费服务、用电安全评估等职能,在国家电网各级部门都有着党员服务队的存在。


早在2006年,海淀供电公司就有针对残障人士、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办理爱心卡的举措,后来2012年党员服务队成立后,爱心卡客户全部由服务队接收,面向的群体也逐渐扩展到盲校、敬老院、清华北大等高校。



党员之家



专职班组人员有限,于是就在供电局的其他专职班组中又各自成立下级兼职服务队班组,吸纳优秀成员骨干,冯丽利也成为总队的队长。以前服务队有许多做不了的工作需要协调其他班组,而现在冯丽利可以根据任务需要直接指派不同专业的班组,大大方便了工作的开展。


党员服务队进学校


工作过程中,她协助创办了“电力爱心教室”,为孩子们普及电力知识。2015年建立以来,每年提供60课时,每课30个学生,加上其他学校的邀请讲座,一年能够覆盖2000多学生。


她还致力于推广个人光伏发电项目,呼吁广大家庭在阳台周围或屋顶安装太阳能电池板,一方面实现用电自给自足,另一方面用不完的电可以卖给供电局,并获得国家补贴,这个项目在这两年也收获了井喷式的发展。



爱心电力教室



我们问她,听说您怀孕九个月的时候,还去盲校听取插座的改良意见?


冯丽利就笑笑,也不以为意:“一直以来都是我和盲校沟通,我从小个性要强,交给我的事我就要负责到底,既然身体还能撑得住,也没觉得有什么危险。这是一件我认为很有意义的事,特别是自己有了孩子后,就更加心疼这些盲校的孩子们。”


从2013年开始,每年冯丽利还捐助了五个盲校的孩子,我们追问细节时,冯丽利显得很不好意思:“有那么多人默默无闻的付出,我这点帮助也不算什么。”被资助的孩子或孩子家长托老师转达想要见见她,但被冯丽利拒绝了,也没有透露自己的信息,“我不愿意让他们有压力,我只希望他们能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将来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服务爱心卡客户

为客户讲解用电常识

老旧小区改造施工现场

服务玉福敬老院



2017年,冯丽利获得了她人生中最高也是最值得自豪的奖项:全国五一巾帼奖章。2018年,因为倾情弱势群体,推广智能用电和清洁能源等,冯丽利被提名北京榜样候选人。


很多人管冯丽利叫“劳模”,也许是家庭教育的关系,冯丽利的姥爷是1960年的北京市劳模,所以教育她的方式也不一样。家里聚餐的时候如果单位临时找人,家人的第一反应是把冯丽利往外推,让她赶紧回去工作,路上随便买点东西吃。





冯丽利的能干和吃苦在局里是出了名的——她没歇过婚嫁,星期六结婚,星期一就回到岗位开始上班;工作了22年,也没有歇过年假。冯丽利和爱人工作繁忙,孩子三岁的时候,有一次生病被耽搁成肺炎,烧了三天,被医生严厉地说,“你们至于忙成这样吗”。很多人无法理解劳模的累,只看到劳模光彩的一面,其实这两个字不是念出来,而是干出来的。


有的老师傅问过她:“丽利,你有哭过吗?看你天天都是乐呵呵的。”冯丽利就点点头说,当然哭过,哭过之后回去继续工作。



“我也只有一双手,一天24小时,也吃五谷杂粮。”冯丽利笑道,“虽然要承受比其他人更多的工作和压力,但别人把任务交给你是相信你,我就要对得起这份信任!”



朗读者

张娟

基层党建工作者。

人生格言:努力成一束光,温暖自己照亮别人。



采访、文、编辑、摄影 / 张悦

朗读者 / 张娟

音频剪辑 / 赵迪

部分图片提供 / 冯丽利

审校 / 冯焕丽



更多海淀人物故事


【故事】彩灯爷爷张双志:年味儿里的灿烂灯火


【故事】中关村西区华丽变身,科技园区里如何做党建?


【故事】第三代地铁设计师赵华伟:让中国地铁领跑世界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