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职说|姜德英:不畏归零,重新出发
3月10日,在全市检察机关竞岗交流和市院新提拔中层干部座谈会上,9名领导干部作了精彩的交流发言。虽然杭检君第一时间推送了微信,但大家仍觉意犹未尽。为此,杭检微信公众号开设“尽职说”,陆续推出交流发言完整版。
今天推送第二篇,淳安县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姜德英的《不畏归零,重新出发》。
不畏归零,重新出发
淳安县检察院
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姜德英
从法院到检察院,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担当,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政法战线的干警,要不畏归零,重新出发。
我是95年参加工作的,此前一直在淳安法院从事民商事审判。去年11月中旬,根据组织安排,我被交流到县检察院,目前分管民行、公益诉讼、案管和控申工作。
说实在的,听到交流的消息后,我的内心一度充满了忐忑。在法院的24年间,虽然也曾多次经历内部岗位交流,但不管怎么调整,至少工作是熟悉的。现在突然被告知,要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和一群陌生的人,从事一项陌生的工作,内心多少还是有些挣扎。
来到新单位,不仅领导亲切,同事也很友好,一颗心瞬间被温暖。进了检察门,就是检察人。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一直在思考着同一问题:新岗位,新挑战,应该要有一个怎样的新自我?现在答案有了,那就是:实现两个转变,提升两种意识,达成一份自信。
首先,必须实现从资深法官到检察新兵,从裁判员到运动员的角色转变。原先在法院,虽然谈不上专家,但至少也是一名资深法官。同事碰到疑难杂症,很多会来和我探讨交流。在检察院,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新兵。即便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我都需要向身边的同事请教。如果不懂装懂,冒充专家,显然不可能把工作做好。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坚持一切清零再出发,从检察术语入手,从熟悉人员信息开始,认真研读领导讲话,逐字逐句学习检察工作报告,翻阅案卷,熟悉案例,尝试使用办案系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总算是对检察工作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以前在法院,我是一名裁判员,必须不偏不倚,需要的是一种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今在检察院,我是一名运动员,需要有立场,爱憎分明,要的是一种沟通协调、调查分析的能力。所以,必须及时完成角色转换。
其次,要提升两种意识,即团队协作意识、能动司法意识。法院的工作强调独立性,即使是合议庭审理的案件,仍允许少数人保留其观点。到上级法院请示案件,一般不给明确意见。即便碰上私交比较好的,给个意见也不忘添上一句“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检察系统省、市院和基层院之间是领导、被领导关系,强调汇集众人力量达成同一目标,所以团队协作意识很重要,像重大案件的办理大都是在上级院的协调指导下完成,部分案件的立案也需要经上级院的审批同意,这一点在我到检察院后感触特别深。另一方面,法院是坐堂问案,不告不理,强调的是一种保守理念。但检察院的工作,需要主动去找线索、调证据,并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所以必须提升能动司法意识。
再次,必须保有三种习惯。这三种习惯都是我在法院工作期间养成的,但对检察工作也有积极作用,所以值得继续保有。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法院工作过的同志,由于职业的原因,独立思考的习惯相较于一般人会更强,作为克难攻坚的利器,这一习惯我将继续把它发扬光大。二是博采兼听的习惯。法官一手托两家,必须充分听取诉辩双方的意见。时间长了,会养成一种博采兼听的习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就检察工作而言,如果事先能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就可以发送高质量的检察建议。所以,这一习惯我也将继续保有。三是重视证据的习惯。多年的法院工作,证据裁判的原则已经深深植根于我的大脑。未来,我会继续试着从一个裁判者的视角,去审视我们的工作,审视调取、制作证据的充分性、必要性,保证办理的案件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最后是达成一份自信。到检察院工作后,我发现部分同志在开展监督的时候底气不足,总觉得自己是外行监督内行,自信心不够。有鉴于此,我给自己提了个要求,一定要自信满满地开展工作,以自己的自信感染带动身边人。目前的民行检察,困难确实不少,但“假的真不了”,错案有着天然的硬伤,发现它并没有想像的那么难。如果把牛群比作监督对象,检察机关就是狮子,我们要抓的是牛群中最弱的那几头。只要牛群一跑动,病弱者便暴露无遗。未来的日子里,我将虚心向检察系统的各位同仁学习,创新方法、勤奋工作,努力达成这份自信。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初心;变的是工作,不变的是勤奋的习惯。愿以此与大家共勉。
编辑 | 何驭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