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郭建南:“怕”字当头的60后检察官

杭州检察 2021-04-27

一袭“检察蓝”,是矢志如初的法治信念,是公平正义的信仰航标;一颗赤子心,以怀抱星辰大海的热忱,去诠释果敢无畏的检察担当。风雨兼程中守护公正,草蛇灰线里探究真相,倾心写人生,岁月吐芳华。为展示杭检风采,讲述杭检故事,特推出“钱塘检事”专栏,选登优秀工作札记,分享检路历程。




伟大出自平凡。今天的“钱塘检事”有点特别,师徒俩都是60后,而且徒弟的年龄比师傅大,却时刻感受着师傅三十年如一日的细微点滴。透过文字,师傅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跃然纸上,杭检君感受到了师傅的敬业和情怀,也感受到了徒弟满满的敬意和相同的情怀,更感受到了支撑师徒俩一路前行的集体温暖与和谐。杭检君读完爱不释手,当即决定插“青年说”的队和大家分享这篇浸润着老一代检察人兢兢业业、慎终如始高尚品格的美文。


风雨兼程 | 守护正义


杭州市检察院第八检察部二级高级书记员

郭建南


根据组织安排,2018年5月初,我从司法行政部门调到控告申诉检察部工作。部门领导安排我做员额检察官姚遥的助手,近两年多时间,由她来带教我怎样接待来访群众,怎样处理群众来信。我发现姚师傅是个“怕”字当头的60后检察官。



一怕信件堆积

杭州市检察院每月的群众来信,几乎是全市所有基层院的总和还要多,来信内容、诉求各异。为了及时处理信件,尽快回复当事人,姚遥常常一动不动地坐在办公桌前拆信件、看内容,归纳来信摘要、往电脑里输情况。她有时聚精会神看信皱眉头,有时面无表情哔哩啪啦敲键盘。常有的情景是,快到吃中饭时,蒋雯雯在走廊里甜美清脆地喊一声:“姚老师,吃饭啦———”姚遥会突然双眉紧锁,似乎在说“怎么又到吃饭时间了?”然后站起身,双手摆成八字,跑着去洗手。电梯那厢喊:“姚老师,快一点。”走廊这边回:“等等我,等等我。”等和同事们有说有笑地进入电梯,姚遥的思绪,才彻底从“认真倾听群众述说”的情景模式里切换出来。


也正因为怕信件堆积,时刻全身心地处理群众来信,即使在2018年有3个来月,姚遥老妈心衰住进医院期间,她也是护理母亲和工作兼顾,紧张高效地处理群众来信,案头的信件未曾大量堆积,依照规定按时回复。


有一天上午,经过数月努力,案头的群众来信清零,姚遥一边拍手鼓掌,一边高兴地嚷嚷:“终于看完了,我太高兴了。”话音刚落不到一小时,保安就送来一大叠群众来信,这太出人意料了!与众人一起哈哈大笑的同时,我一本正经地“警告”她,今后群众来信清零时,不能喜形于色,只能心中窃喜。



二怕接电话

为了及时回复群众诉求,且把当事人需要补充哪些材料等事项说得更清楚一些,回复群众来信时,有一部分就采取电话告知的方式。而这些从电话方式获知回复情况的当事人,极个别是对回复结果不满意的,再三解释也无济于事,有时会闹得双方不愉快。偶尔,我和姚遥互相配合来回应当事人,有时能奏效,有时效果不佳。有一次,姚遥好心好意给当事人提出一个合适的建议,却挨了当事人一顿臭骂。


姚遥的电话有时很多,那就是控告申诉办案系统升级,她从省院培训回来后,对基层院的同志进行带教后的一段日子里,办公室的座机如同热线电话。临近中午,电话铃再次响起,她盯着电话机上显示的号码朝我喊:“她……她……又来电话了,已经解释两遍了呀,我的天呐。”我看她满头大汗,但爱莫能助,只能无奈地摇摇头。出我意料的是,她及时拿起电话,耐心地解释对方的疑问,其态度,那口气,像极了幼儿园的阿姨对待活泼可爱的小孩子。


三怕见领导

前年盛夏,我和姚遥轮到值班的一天,正好有上级领导来检察服务大厅考察工作。平常她总跟我说怕见领导,我有时开她玩笑说,“这时候领导来考察我是一点也不怕的,因为我这个徒弟还没出师,真有问题,出差错,都由你这个师傅担责。”听我这么说,她“吓得”浑身冒汗。当天领导来考察前,有一位多年前姚遥就认识的来访群众,在检察服务大厅闹访。来访者手臂夹着一把大雨伞,手掌使劲拍打锃亮的案台,把我和姚遥骂了个狗血淋头。期间,我们俩人都毕恭毕敬地立正站着。后来,来访人的情绪得到了渲泄,慢慢平缓下来。


但真正领导到来时,姚遥回答领导的提问,却思路清晰,对答如流。


姚遥对工作情况的熟知,是因为对本职工作的万分认真。她每年自己用excel制表系统,制作一个《举报线索处理表》,内设“受理时间”“受案序号”“信访人”“案情摘要”等10来个栏目。每年数千条线索情况输入表格的同时,2019年度还梳理出《职务犯罪举报》《阻碍诉讼权利》《省院交办件》《涉黑举报线索》等数个子表格。这些表格中涉及线索的内容,靠平时一点一点地输入、积累,常用数据几乎应有尽有。即使暂时没有,稍做操作,也能获取。给领导和同事们掌握举报线索情况,做好工作,带来了不少便利。


或许,这也是姚遥减轻“怕”念的好方法。



四怕来访群众不满意

姚遥自从1992年调到控告申诉部门工作以来,29个年头了,接待过的来访群众成千上万,处理过的举报线索近8万条,各式各样的人,五花八门的事,她几乎都见识过,并深知让每一位来访群众满意而归之难。现在接访来访群众时,她仍然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生怕自己的工作失误,导致来访者不满意,走冤枉路。


姚遥时常翻看背记不断更新的法规。接待来访群众时,查看先前记录的同时,以法示人和以理服人相结合,从不以势压人,尽量让来访者满意。针对不同来访群众的诉求,灵活运用言语以对和书面告知,察言、观色、断事,准得很。来访群众留下的书面材料,有时她要对照以前的记录、留存的材料,或和同事讨论,或向领导汇报,再三琢磨,竭力寻找到符合法律规定和群众称心如意的平衡点。


有一天我和她值班,共接待来访群众11批15人次,还有时常打进来的电话要接听。因怕当事人不满意,她就详细引用法规讲道理,话语讲得特别的多,上午下班时口干舌燥,下午收工时筋疲力尽,无精打采。



五怕见预警信号

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中的案件,如果未按时办理,系统就会发出预警信号。因为姚遥一惯及时办理案件,预先防范。所以,每当看见预警信号,她就感到很“委屈”,并及时查找原因。查来查去,最终结果往往不是人为责任。


今年4月中旬,她的电脑又发出了预警信号,是一个转到其他部门的申诉案子发出的,此案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到期。姚遥告诉我此情况后,怕她着急,我还是婉转地提醒案件承办人按时结案,争取息诉息访。


人吃五谷杂粮,随着年龄的增长,体检报告表上也难免会发出预警信号。因此,前年5月底,我对姚遥说,你教我接访群众、处理群众来信,我教你做广播体操。从此以后,我们部门的一些同志,多时有六七人,每天10:30院内广播音乐一响起,大家就聚在一起做第九套广播体操。姚遥是无论多忙多累,都要坚持参加的。有一次,她从领导那里汇报工作回来,我们已经做了一半,她一出电梯就说“我来了”,参加进来,和大家一起做完广播体操。


在香积寺路办公时期,每天午饭后,姚遥总是和冯顺英去大关公园散步。现在午饭后,姚遥总是和一群同事在走廊里来来回回走“L”字型,嬉嬉哈哈,有说有笑,天天如此。



六怕给他人添麻烦

前年8月份的一个星期二,一封转给滨江区检察院的群众来信,我按照机要件的要求填写信封封面,准备第二天寄出。而之前,办公室的机要员曾特意拿着我寄给开发区检察院和滨江区检察院的机要信件,要我改签邮寄方式,并说这两个地方的机要通道还没开通。


第二天八点一刻左右,我在姚遥办公室和她碰面。她惊讶地对我说:“你今天怎么这么早就进我的办公室工作?”


“我向蒋雯雯要了门禁卡,就进来了。你今天为何也这么早来啊?”


“昨晚半夜醒来,突然想到转给滨江区院的信件,不能用寄机要件的方式寄出,就没再睡着。特意早点过来。”


“我也是为此事这么早进你办公室的。”


说完,我顺手把修改好的信件给她看。我也是当天7点来钟吃早饭时,突然想到此事,并在裤袋里放一张上书“滨江区的机要件”的提示字条来上班的。此时此刻,我真不知道对她说些啥。但她为了信件及时转出,怕给他人添麻烦而难以入眠的做事态度,令我这个新来的老兵深深地感动,也信心倍增。心想,像她这样用心去工作,一起共事,工作上还会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困难呢。


七怕见到自己的助手累成狗……

八怕见到同事愁眉苦脸有心事……

九怕……


或许,姚遥最怕的是自己的事迹材料公之于众。但为了表达我对姚遥师傅,以及本院其他默默无闻、积极奉献的干警们的敬佩之情,我仍然要如实记录所见所闻,广而告之。



编辑 | 金晶

摄影 | 郭建南、何驭斐、金晶

往期精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