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院是我的家,但是我也很想我的妈妈”
是非曲直,自有检察答案。洞见真相,传递法治声音。为加强人民群众法治意识,进一步加大普法力度,杭州检察推出《杭检说案》栏目,还原案件真相,讲述办案故事,阐明案中法理,以案释法,以案警示。
今天推出萧山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一起监护缺失案件。6岁女童从来没有见过爸爸,跟着小偷小摸的妈妈颠沛流离,辗转于多家福利院。虽然从没有好好地感受过母爱,但她的内心还是充满了对母爱深深的渴望。为了她,检察官都做了哪些工作呢?
“如果犯罪是一种不可原谅的恶,
那么家庭保护缺失就是一种绵长的痛。”
”“福利院就是我的家,但是我也很想妈妈。”这是6岁女童珊珊(化名)内心的纠结。
珊珊的母亲韩静(化名)是未婚先育,珊珊从小跟着妈妈辗转生活,从未见过爸爸。然而韩静因为没有稳定收入,屡屡盗窃。珊珊也常因为母亲入狱、无人愿意抚养,被寄养在各地福利院。
“珊珊看起来很阳光,比其他同龄人都懂事,但她常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一个人坐着发呆,其实是‘把心关上’了。”心理咨询师开始对珊珊提供一周两次的心理疏导,在一次次耐心的交流中,孩子从开始的异常“配合”,到逐渐撕下伪装开朗的面具,她哭着问心理咨询师:“为什么就我没有爸爸,为什么妈妈总是扔下我?”
经过三个月的心理疏导,珊珊的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年幼的珊珊究竟该何去何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韩静存在长期怠于履行监护职责的情况,属于“可以撤销监护权”的情形,检察机关依法可以支持起诉。
是直接把孩子交还给如此不负责任的妈妈韩静,还是撤销她的监护权,让孩子继续留在福利院?检察官辗转反侧。
“我们征求了珊珊的意见,她说还是想跟着妈妈。”萧山区院第八检察部主任方芸说,在了解到珊珊的意愿后,检察机关委托司法社工进行社会调查,并联合民政、妇联等部门经过审慎评估,最终决定再给这个家庭一次机会。
在韩静出狱当天,检察机关向她发出了督促监护令,并且和民政、妇联等部门一起制定了详细的分阶段、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案。同时,由妇女主任、儿童主任进行家访观察,便于动态掌握情况,及时调整。开始韩静还有些不以为然,后检察机关又依法及时对她进行了训诫,并组织不公开听证、决定启动附条件不撤销监护权程序,设置了半年的考验期,也同步延长了家庭教育指导期,多管齐下,终于帮助韩静认识到了自身的问题和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韩静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现已主动完成了所有课程。“下一步,我们也将借助指导站的力量,帮助韩静提升监护能力,彻底解决珊珊生活的‘后顾之忧’。”
“虽然珊珊的问题得到了关注和解决,但她并不是个例。”方芸说,在办案过程中,他们遇到过不少因为家庭监护缺失而一再犯案或一再被侵害的未成年人。为了根本性地解决和预防该类问题的发生,萧山区检察院开始尝试着手与各部门一起对涉案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进行系统性优化和重塑。
一方面,于2021年3月与妇联会签《萧山区强制亲职教育工作实施办法》,2022年5月,与法院、公安、民政、教育、妇联、团委、关工委共同推进《涉案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与监护考察工作实施办法》,创设了“三会两评估”和“亲职见习期”等特色工作制度,形成系统化的工作模式;另一方面,共建家庭教育指导站,并成立亲职观察员、辅导员、督导员多支队专业队伍,进一步强化工作协同。除此之外,检察机关还通过加强对训诫、动态调整教育期限、附条件不撤销监护权等手段和制度的探索和运用,将家庭教育指导的参与度、监护情况改善度等量化为重要考察指标,进一步强化监督力度,取得了良好效果。2021年以来,已发出督促监护令34份,开展家庭教育指导174人次,启动附条件不撤销监护权3件。
“数字检察推进以来,我们从去年4月开始开发‘亲职教育工作系统’,目前已在浙江检察APP和浙政钉上双轨试运行,在实现全流程规范、高效在线办案的同时,也为异地督促监护、动态监管提供可能。”该起案例和相关工作机制被最高检、全国妇联和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评为全国典型案例。
“为人父母本不需要考试,但我们希望通过家庭教育指导,让每一位父母都能给自己和孩子一份满意的答卷,我们更加希望和各部门继续携手同行,让“家庭保护”筑起坚实的法律屏障。”方芸这样说。
编辑 | 金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