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央媒集中报道!杭州:以法律监督模式的重塑变革 彰显检察服务大局的实战实效

杭州检察 2024-03-19



9月6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中央政法委宣教局指导,法治网和相关地方网信办开展的“良法善治”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拉开序幕,首站便来到杭州市检察院。


当天一早,20余名来自人民网、新华网等央媒央网、浙江省媒体记者,以及高校专家学者聚焦杭检数字法律监督展开采访。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陈娟、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章仕才参加了采访活动。


采访结束后,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杭州数字检察相关工作,关注杭检全力推进“数字赋能监督、监督促进治理”的法律监督模式变革。



杭州:以法律监督模式的重塑变革

彰显检察服务大局的实战实效


杭州作为数字治理第一城,数字化浪潮也给全市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带来了澎湃动力,杭州检察乘势而上,让大数据成为检察“监督利器”,为数字化改革提供杭检方案。


打破数据壁垒

全力建设全域数字法治监督体系


杭州市检察院承担了浙江省委“牵一发动全身”重点改革试点任务,在市委政法委领导下,牵头全市19家机关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全力建设全域数字法治监督体系,实现从“办一案”到“牵一串”的跨越,提升整体监督质效,推进法治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在此背景下,“特定行业准入”数字系统应运而生。


去年,曾犯诈骗罪的执业医师胡某在刑满释放后,仍从事相关医疗工作,有了“特定行业准入”数字系统的守护,胡某最终被注销执业医师证书,并纳入黑名单。


“我们在办案中发现,医疗卫生、食品药品、交通运输等行业的从业者中存在法律明确禁止准入的具有刑事犯罪前科的人员,为社会治理埋下安全风险隐患。”余杭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陈斐告诉记者,胡某只是其中之一。


如何从源头上筛查出这些人员?陈斐介绍说,经调研发现,从业禁止目前存在入职查询难、在职管控难和数据共享难等问题,而破题的关键就是要打通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之间的数据壁垒。



余杭区检察院在当地区委政法委的全力支持下,自主研发“特定行业准入”数字系统,对医疗卫生、食品药品、道路运输、教育培训、养老服务等五大民生公益领域的从业人员进行“红黄蓝”三色赋码管理。同时在“浙里办”“浙政钉”等App内分别为个人入职者、企业用工者和行政监管部门提供从业查询赋码入口和用工核码验证入口,把牢行业“进出口”。


据统计,该系统已对五大领域共计5万余条人员数据进行智能监督分析,发现犯罪记录200余条,推动行业主管部门对27人作出撤销资质等处理。


“我们最大的优势是在破除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实时掌握大数据,数据实时率可达93.7%,并以此作为监督利器,推动共享共治。”杭州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陈娟向记者介绍道,除了“特定行业准入”数字系统外,杭州检察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特点, 依托全域数字法治监督体系建设试点,在互联网、金融、民企、生态环境等方面,牵头研发关系社会治理、民生所需的个案监督数字化场景应用,以此发现批量监督线索,开展系统性、深层次的类案监督,更加深入、精准发现类案背后的社会治理隐患和难点堵点。


监督专项多点突破

穿透式打击推动穿透式监督


“检察官,我儿子小果(化名)失联三天了,电话也不接,真是急死人了!”2021年10月的一天,临平区检察院的检察官柏君接到一通焦急的来电。电话里提到的小果,正是柏君办理的一起盗窃案中的犯罪嫌疑人——一名00后男生,初中毕业后不顾家人反对辍学闲散在家,因涉嫌盗窃罪被取保候审。


小果究竟去了哪里?正巧此时柏君在办理一起贩卖毒品案,一位买毒人的证言中提起了小果的名字,“隐形网约房”也由此映入柏君的视野。


不悬挂标识、不设立前台、线上预订、网络交易,网约房作为共享经济背景下一种新经济业态,近年来发展迅速。而“隐形网约房”指那些已经取得营业执照,却未到公安机关办理登记手续接受公安机关监管的网约房,房源信息和入住人员信息都无法被监测。


小果失踪的那三天,竟是在这里吸食上头电子烟,这是一种内含新型毒品合成大麻素的电子烟!柏君将相关笔录移交公安机关,在进行发检后,小果因吸毒被行政处罚。


“缺了行业纳管手续,经营主体信息没有被登记进系统,后续的经营行为也不会被记录,就像隐形了一样,游离在监管之外。未成年人异常入住、违反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等情况将无法被有效监管。”柏君说。



怎样才能让“隐形网约房”显形?日前,杭州检察机关开展了涉未成年人网约房新业态治理专项监督,打造专项监督模型,通过数据比对发现违规经营网约房100余家,未成年人异常入住记录30余条。经研判调查已刑事立案监督3件,移送违法犯罪线索5条,民事支持起诉2件,并启动行政违法监督和公益诉讼案件办理。


除了涉未成年人网约房新业态治理专项监督外,杭州检察机关还重点开展了网约车行业综合治理专项监督、4S店行业综合监管治理专项监督、空刷医保诈骗法律监督、检察公益诉讼数智护水法律监督等工作,这是被最高检确定为第一批大数据法律监督研发创新基地以来,杭州检察全力推进“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系统治理”的大数据法律监督探索实践,已初步形成了省院17个监督专项多数落地见效,市院6个监督专项多点突破的局面。


立足手段可复制、经验可推广

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数字检察路径


以一地一域之精彩为全局全域添彩,杭州检察在践行检察大数据战略,推动数字检察工作上主动作为,奋勇争先,探索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推动实现“一域突破、全省共享”,乃至在全国范围内产生深远影响力。“非羁码”就是标志性成果。


2020年7月,杭州市检察院和市公安局联合推出“非羁码”。“‘非羁码’是对非羁押人员进行有效监管的手段,灵感来源于‘健康码’。”杭州市检察院技术处副处长徐衍介绍说,它具有绿、黄、红三级监管色,评级的标准则是非羁押人员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的行为动向和综合表现。


下载“非羁码”app


非羁押人员只需在手机上下载App并进行人脸比对,后台就可以通过司法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科技,立即对非羁押人员开启全方位、全时段、无死角监管。


2020年10月,犯罪嫌疑人张某在申请离开管控区域后未如期返回,无故滞留外地,经民警提醒仍拒不回归。因管控期间张某经常不按时打卡,“非羁码”后台分值已扣至0分,西湖区检察院遂对其批准逮捕并提起公诉。


“即使是恶意逃脱,杭州城市大脑系统也可以通过身份信息报警等方式发现脱离监管的人员,单纯靠人工监管这显然是做不到的。”徐衍说。


检察官通过“非羁码”后台查看被监管人信息


 “非羁码”是杭州司法机关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场通力合作,截至今年7月,“非羁码”共适用29432人,无一人脱管失控。由于成效显著,“非羁码”被列入今年最高检《关于支持和服务保障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并予以推广。


此外,杭州检察机关也在积极探索其他具有普遍意义的数字检察路径。如联合公安机关率先打造统一网上取证共享平台和刑事案件互联网证据存证中心——“易网办”互联网远程取证系统,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在线化、智能化办理案件。该项目被列为浙江省浙里政法一体化办案应用第二批多跨子场景任务揭榜项目和全省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一本账S1”清单。目前,平台已完成远程取证2173次,归档文件13000余份。又如杭州市检察院入选国家区块链特色领域“区块链+检察”试点,初期12个业务应用场景及安全体系区块链应用正在加速试点。

“数字检察的核心要义就在于‘重塑变革’。”杭州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叶伟忠表示,杭州检察机关将立足新时代检察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制高点,以全域数字法治监督体系建设和全国大数据法律监督研发创新基地为载体,全力推进“数字赋能监督、监督促进治理”的法律监督模式变革,全面建成数字检察示范市,不断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贡献检察力量。


编辑 | 方利利

往期精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