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房子被冒名抵押,为什么要我承担后果?”
是非曲直,自有检察答案。洞见真相,传递法治声音。为加强人民群众法治意识,进一步加大普法力度,杭州检察推出《杭检说案》栏目,还原案件真相,讲述办案故事,阐明案中法理,以案释法,以案警示。
“十多年了,这个结终于打开了,我愿意息诉罢访。”近日,因自己房产被冒名抵押而信访10余年的张某对滨江区检察院的检察官说。
被冒名抵押
拿不回的婚前房产
2006年,张某的妻子李某通过找人冒充张某,将张某婚前购买的房屋抵押,向银行借款25万元,张某对此毫不知情。2008年,银行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法院判决抵押行为有效。张某认为房屋抵押登记不是他本人,遂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房屋的他项权利登记行为。
案件经过一审、二审,法院均认为生效的民事判决已确认银行取得的抵押权符合善意取得要件,应予保护,判定驳回了张某的诉讼请求。张某又向法院申请再审,再审申请被驳回后,张某还是不服,开始了十余年的信访之路。
“我的房子被别人冒名抵押了,为什么要我来承担后果?”2022年9月,张某向检察机关申请监督时,表达了自己的“憋屈”。
民事、行政检察联合办案
找准案件突破口
经杭州市检察院交办,滨江区检察院行政、民事检察部门联合组成办案组。
办案组经调取案卷、多方走访,详细审查了全案事实、证据,梳理了全案争议的焦点,认为结合当时的审核惯例和技术条件,在李某提交真实材料的情况下,难以直接认定房管部门未尽审慎审查义务,故法院未支持张某关于撤销案涉抵押登记行政行为的诉请并无明显不当。
后办案组又了解到,张某和李某两人因本案心生嫌隙,在2009年由于感情破裂离婚,后又各自再婚,两人彼此存有心结,难以顺畅沟通。
释法说理解心结
一揽子化解深层次矛盾
办案组反复居间协调、多方沟通,耐心倾听张某的诉求,多次进行释法说理,引导其打开心结,消除积怨,推动解决实际问题。
与此同时,办案组多次与李某进行沟通,了解到李某愿意承担相关责任但目前经济负担较重后,为李某与银行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促成双方达成一致,由李某分期免息偿还贷款。
2022年12月,李某按照调解协议归还了第一期款项,银行也将在李某偿还所有款项后配合解除房屋抵押登记。张某也同意息诉罢访,行政争议也得以化解。
办案组还针对银行及房产登记机关未实质性审查导致“冒名抵押”的情形,督促银行和房管部门加强规范登记、完善房屋抵押登记流程及规章制度,从源头上加强治理。
至此,一起历时十多年的行政争议“骨头案”成功化解,群众、行政机构、银行多方矛盾转化为多方利益“共赢”,解了法结,也解了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