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政庭:检察技术人的“新声”
一袭“检察蓝”,是矢志如初的法治信念,是公平正义的信仰航标;一颗赤子心,以怀抱星辰大海的热忱,去诠释果敢无畏的检察担当。风雨兼程中守护公正,草蛇灰线里探究真相,倾心写人生,岁月吐芳华。为展示杭检风采,讲述杭检故事,特推出“钱塘检事”专栏,选登优秀工作札记,分享检路历程。
从最初的模型构想到文字的完善,从模型演示的文稿到最后筹备成果的展示……今天推送拱墅区检察院第九检察部干警季政庭的《检察技术人的“新声”》。
风雨兼程 | 守护正义
拱墅区人民检察院
第九检察部干警
季政庭
检察技术人的“新声”
王某因身份信息被冒用而被限制高消费;同年12月,朱某某通过购买、借用他人身份信息登记注册26家公司骗取辖区招商引资奖金近百万……看似独立的两起案件,指向的共同问题引起了拱墅区检察院的关注。我们团队也正是从这里起步,从最初的模型构想到文字的完善,从模型演示的文稿到最后筹备成果的展示……团队经历了一场难忘的收获之旅。无数个白昼与黑夜,其中有感悟、有感慨,还有感动。
感悟——身份的转变
有感悟,只因要与时俱进。还记得三年前,我和我的技术团队还只是“修电脑”的“运维小哥”,而“检察技术人员”的身份则更多的侧重于“技术”。随着司法体制改革与数字化浪潮的到来,“技术人员”这一名称前的“检察”标签所带来的意味逐渐变得浓重,“技术人员”开始真正向“检察技术人员”转变。对我们检察技术人而言,随之而来第一个挑战就是调整传统自我认识以适应新的工作定位,站在全新的跑道上为检察业务提供技术支撑。从运维工作到电子取证再到数据建模,仿佛自己是一个在不断自我迭代的人工智能,通过升级系统,更新程序,实现对不同工作场景的能力适配,也通过在新场景下的持续学习来完善自己。
正如这次建模竞赛的筹备经历,我们技术团队和业务部门、综合文字部门的成员们对材料细节的一次次讨论与推敲,让我充分认识到了常怀谦卑、持续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勇于走出“舒适圈”、接纳新知识、吸收新经验,才能更新“数字大脑”、完善“检察数据库”,提能增干、加“数”奔跑,畅游法律监督新蓝海。
感慨——数字化思维
季政庭(右)与数字检察团队成员讨论营商环境场景搭建
有感慨,是因体会到知易行难。要想构建一个成熟的模型,其难易与否只有亲身参与才能明白,若想靠坐在电脑屏幕前闭门造车便能无中生有,那必定是痴人说梦。
要构建一个成熟的模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我们在办案中发现,一批没有实际经营业务的空壳公司被作为违法犯罪的掩护壳,并形成黑灰产业链,其背后是部门之间的信息不畅,仅靠自有数据难以甄别并防范打击。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团队遵循着“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数字检察理念,开展了以大数据建模推动检察监督的探索。我们团队先从业务的视角对个案中空壳公司的共性特征进行梳理与解析,经归纳其业务办理逻辑规则,发现此类公司存在有同一人批量注册、注册地址雷同、注册时间相近、无社保缴纳记录、无报税纳税记录等情况。紧接着,团队的技术力量也充分参与其中。在与业务部门的同志深入探讨后,作为“技术入股”的我开始渐渐了解到怎样的线索是行政检察的需求,怎样的规则属于刑事检察的范畴,而怎样的路径又是公益诉讼的工作方向。最后,技术团队根据实际需求着手开展多维度的数据规则设计,将从刑事案件中提取涉案公司信息与市场监督、税务、人社的不同数据进行有序碰撞,筛查出了符合不同业务条线需求的问题公司线索,并由业务部门开展监督。
在省检察院的支持和市检察院的指导下,我们业务和技术组建的综合团队共同参加了一次又一次与行政机关的需求对接和研判讨论,在协同合作和数据流转环节形成一致意见,最终打通了市场监管、人社、税务等多家行政机关的数据通道,制定了常态化工作机制,实现了业务协同和场景共建,达成了以检察监督促进协同治理的工作实效。
该模型实现刑事立案监督38件、公益诉讼追回税款150余万元、行政检察督促清理了相关公司。相关案件获评最高检指导性案例。全省开展专项行动后,督促清理相关空壳公司并刑事立案监督341人。
感动——我们并肩同行
季政庭为全国政协委员们详细介绍空壳公司失管及立案监督模型
有感动,是因经历了和衷共济。大数据建模的工作让我体会到了团队作战的重要性。从个案的发现与办理,到规则的梳理与总结,再到类案的发现与监督,光实现这一过程,就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当中个人的力量是很单薄的,更不必说由类案的监督再到实现某一领域社会问题的综合治理。在这次建模竞赛的准备过程中,我们团队回顾了那段难忘而深刻的经历,稿件中的每一部分内容,都对应展示了我们团队如何以数字化的思维和手段去实现构建模型、产生线索、推动监督、促进治理的过程。
大数据模型竞赛不同于其他业务条线的专业性比赛,它既需要精通案件办理的业务能手,也需要熟练运用数据的技术人员,还需要善于语言把控的文字专家。实现一个有成效的数字建模,不单是数据与数据的碰撞,也是业务与技术的结合,还是理论与实践的印证,更是不同思想与一致行动的融合。根据不同的阶段和情况,我们既要各司其职,又要融合协作,先由业务条线的小伙伴梳理案件特征,总结办案流程,再由技术人员设计数据逻辑规则。业务部门的成员不厌其烦地为技术人员答疑解惑,一次次的头脑风暴转化为数据碰撞的思维导图,负责文字的成员贯穿始终斟字酌句地优化表述。院领导也大力参与,统筹构思,出谋划策,与我们并肩前行。融洽的氛围、有力的支持,大家庭的温暖使我们更加团结和专注。
数字检察工作意义深远、道阻且长,单凭某个部门的单打独斗是没有办法持续的,只有全员参与、全程投入、全心全意才能有所斩获。只有用团队的汗水浇灌出的花朵才能生长得更为鲜艳,绽放得更为灿烂,结出的硕果也更令人欣喜与难忘。
编辑 | 孙家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