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故事汇】刘轩与:本硕六年,来南科大是我最正确的选择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2021年毕业季,经个人申请、学院推荐、研院综合评审等环节,10名毕业生获“优秀博士、硕士毕业生”称号,即2021年“研究生十佳毕业生”。让我们追寻他们的足迹,见证他们的成长与收获!
刘轩与
学院:理学院
系院:统计与数据科学系
导师:田国梁
培养层次:硕士
研究方向:计算统计和生物统计
获得荣誉:
2019-2020年度国家奖学金;
2021年南方科技大学“研究生十佳毕业生”;
提名广东省优秀学生(研究生阶段)候选人;
第六届全国高校研究生统计论坛入选论文和会议报告
科研成果:
2020年在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JCR一区,Top期刊,IF:2.037)发表一作论文一篇。
社会实践:
创建应急救援队和深圳市高校应急知识普及联盟,并建立高校应急知识普及体系。
下面,让我们一起听听刘轩与的南科故事吧!
01
在南科大,爱上一种有感染力的氛围
我的本科和硕士都是在南科大读的,在南科大已经度过了六年的时光。犹记得,高考前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田颜清教授去我们高中宣讲,机缘巧合下,我有机会单独与田老师交流了很久,当时我就决定一定要来南科大了。
事实证明,南科大的确创造了奇迹,我选择南科大没选错。随着学校的发展,我看到了学校发展的格局、远见和气势,也看到了学校以生为本务实服务学生成长决心,所以我对南科大很有信心,硕士选择继续留在这里。
我很“享受”学校的师资、国际化、科研、生活设施等方面的资源。我最喜欢的,是南科大的开放包容和乐于助人,只要你选择的道路是对的,一路上只要你伸出手,总有人会愿意帮助你。一路走来,我遇到很多几乎不可能完成任务就是通过老师和同学们的无私帮助才得以顺利完成。并且,这是一种有感染力的氛围,能很快让更多人加入互帮互助的队伍里来。
02
导师带给我的温暖力量
我的导师是统计与数据科学系的田国梁教授,从2017年起,我就在田老师的课题组里进行学习和科研。一路走来,田老师提供了很多机会给我,在生活、学习、科研和人生道路的选择上给予我非常多的帮助和指导。
我一直认为,创造条件让导师和学生的零距离相处是南科大的核心优势之一。这种零距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选择、习惯、态度和视野,同时帮助我们尽早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未来进行规划,选择相对短的距离实现自己的目标。田老师就是这样的导师。
此外,田老师的人生态度同样影响着身边的很多人,大家对田老师的印象都是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乐于帮助他人。田老师曾反复提到人生中曾给予他帮助的至关重要的人。田老师也愿意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将这份帮助和温暖传递下去,感染身边的人。正是这种温暖的帮助和投入,让他的学生有了更好的前程。慢慢相处后,老师的精神深深影响了我。现在我,非常愿意身体力行地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这都是老师带给身边人的影响、温暖和力量。田老师的治学态度也给我很多启发,他对自己的论文、专著和教科书(课件)的文字和排版要求极高,并且引入了很多自己独有的思考:如何呈现效果最佳,如何书写能更好的被别人接受等。受田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影响,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更细致,磨炼了我们的性格。我这样一个原来很粗心马虎的人,跟着田老师学习几年,也变得更加仔细认真。
刘轩与和导师田国梁教授
03
探索统计世界的艰辛与快乐
说到科研,基本是我生活的核心,也是占据我生活比重最大的部分。科研是一个考验研究生综合能力的过程,是一个意志、努力、智商、能力和基本功的一个综合考量。从本科生到研究生最关键的蜕变就在于由浅入深接受科研训练,这一步通常都是在导师的引导下进行的。
我的专业方向是计算统计和生物统计,我从2017年9月份进入课题组。统计学是探索未知世界的一个强力工具,统计学为我们打开一个理性,客观研究世界的大门。在数据爆炸的时代,统计学可以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并且还有极强的商业价值。长期以来,我也关注统计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应用,比如地震学和生命科学等。
刘轩与和导师田国梁教授在讨论问题
我本科后期就接受到比较系统的科研训练。最开始接触科研时,我研究的题目不难,但是对当时的我来说,从确定研究的问题,到推导探索,再到圆满解决问题,我并不轻松地体验了科研的全过程。最后研究的成果也成为了我本科毕业设计的重要内容。较早接受系统的科研训练让我熟悉论文的基本步骤和逻辑,并且尽早地习惯性阅读文献和思考,并会有意无意地寻找进一步可以挖掘研究的课题。我渐渐开始将科研作为我生活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并且开始投入时间进行探索。
做科研的过程中,我最难忘的事是连续“闭关”四天,除了睡觉和吃饭,其他什么都不做,来回答审稿人意见的经历。研一寒假,期末考试周之前,期刊投稿之后的审稿意见下来了。期刊编辑反馈给我的审稿意见很积极,但是当时正值期末,考试迫在眉睫,我只能先复习考试再改论文,考试周过后,留给我时间就不多了。那四天里,我的微信步数都是0,甚至我妈还打来电话问我是不是打球受伤了不能走路。我在第五天的下午改好了论文,经导师同意后回复了审稿意见。不久收到了论文接收通知,我第一次感受到论文被接受的欣喜。当同学们祝贺我发表论文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浮现的就只有“闭关”修改论文的那难忘的四天。
这个经历给了我做科研很大的信心,我开始更相信自己能在高压力、高强度的状态下解决问题,更相信自己在科研道路上还有许多没有发现的潜力。
此外,我也渐渐发现,科研的道路也是很有趣的。我在导师的指导下,对一个我们领域经典的方法进行了扩展,而这种扩展可以解决我们课题组曾遇到的很多问题。当我们用我们自己开发的工具系统性解决我们自己曾经遇到的问题时,能体会到那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种喜悦,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非常美妙。
在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助理教授韩鹏老师指导下,我曾用统计学的方法解决过地震学问题,在跨学科科研的过程中,带给大家对学科价值与意义的更多思考和探索,这也就是跨学科的魅力。当我和同门师兄师姐一起探索科研时,会有找到解决方法时的欣喜,也有无论如何都证明不出来的“自闭”,但那份在科学道路中探索的乐趣让我们有了更多坚持的理由。
这个毕业季,我偶然再次见到我高中老师时,老师得知我要读博表示很惊讶,竟然淘气如我的人能坐住板凳做研究了。我想,这就是南科大带给我成长与改变吧。
04
我的实践:为应急救援贡献力量
我在大学阶段最主要的社会实践,就是建立了应急救援队和深圳市高校应急知识普及联盟。我在2015年创建南科大应急救援队,2018年创建深圳高校应急知识普及联盟,并建立高校应急知识普及体系和应急突发事件处理机制。
让我非常欣慰的是,应急救援队成立六年多来,在普及急救知识方面,团队对近10000人次进行了应急知识普及培训,包括南科大师生,其他兄弟院校师生,深圳多所高中小学,广大市民等,收到了良好回馈。在赛事活动安全保障方面,全队共近1000人次分别参加并完成了校运会、科技马拉松、深圳大学城攀岩邀请赛等近百项项赛事活动的安全保障任务,总时长超过1500小时。仅2019-2020年度,团队发布包括急救科普类推送33篇,年推送累计阅读量21708人次,最高一篇科普推送阅读量达到9929次,起到了极好的急救知识科普效果。团队近年来受到各级表彰,其中获得深圳市减灾救灾联合会颁发的公益救援年度奖。
应急救援队照片
我在实践时主持构建的高校应急知识普及体系:以精品系列课程为主,结合实操训练,模拟演练,知识考核,多渠道公众宣传,安全委员(第一反应人)制度为辅助手段,建立的“1+5”高校应急知识普及的“南科大模式”也收获了一些兄弟高校的认可。
南科大官网截图
深圳高校应急知识普及联盟的发起和筹备均以南科大应急救援队为主体。历时近两年的筹备中,困难重重,历经坎坷,但联盟的成功建立不仅为应急救援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大学生队员,更为普及应急知识,为深圳高校应急知识普及体系的完善和优化贡献了力量。
在这段经历中,我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不同层次的交流和合作以及长期的创建和筹备工作也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收获了更多分析问题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手段,能更好地面对挑战和挫折。很感谢学校老师、同学和许多社会人士对我以及团队的帮助和支持,这段经历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如何以推动社会发展为己任。
05
想对学弟学妹说
我想对学弟学妹们说:“你们现在都处于人生关键时刻,面对挑战和机遇,在这个毕业季,我想给大家美好的祝愿: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要在正确的方向来努力
我相信努力的方向比努力本身更有意义。在明确知道你想要获得什么之后,规划到目的地的相对短的路径,并按照所规划的路径努力是实现目标的最好方式。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说要努力,这固然没错,但站在对的方向努力会事半功倍,而选择了一条远路甚至反路,那努力的价值就大大打了折扣甚至适得其反。
所以,尽早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并且打听前辈的经验,咨询专业人士的建议,结合自身的特点,根据时间和能力规划出一条前往目标的道路,是最好的选择。在规划道路时候,一定不要照搬照抄,要敢闯敢试、实事求是,系统性规避或改进自己的不足,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让自己的人生在正确的方向上大步前行。
把握时间节点
希望大家把握好推免或考研后、入学前的阶段,这个阶段的透入直接决定你研究生阶段的起点。
在如今的社会上,尊重知识和科技的意识蔚然成风,通过读书实现自身价值的道路,探究科学的奥义和解决问题也应该成为我们青年学子的人生追求。
祝福大家在对的时间、对的方向上勇往直前,在科技报国的路上砥砺前行。
06
是南科大塑造了今天的我
感谢学校提供平台和良好的学习科研环境,也感谢许多给予我帮助的人。最让我感恩的,还是两位老师的帮助。
一位是田老师。田老师在科研,学习和为人方面,都给了我许多指导和影响,尤其是在我几次关键转折时间点给我的指导和帮助,没齿难忘。我能对他最大的回报就是刻苦学习,努力科研,正直为人,帮助他人,将他对我的帮助传递下去。所有的感恩和感谢都应该化作我之后在学习科研和人生道路上的动力,去践行田老师的教诲。
另一位是韩鹏老师。从他那里,我总能收获很多肯定。这些肯定让我在一次一次的自我怀疑的时候度过难关,给予了我很多内心的力量。作为地空系的老师,他需要经常来往于项目地点和野外。虽然很忙,但是他依然认真对待身边的学生,他总能在学生需要他的时候很及时地给予帮助与支持。除此在外,韩老师对待学术和学生的态度也让我难忘,他经常很晚才离开办公室,很多时候我能在晚上十一点左右见到他在办公室依然忙碌的身影。他对待学生很和蔼很耐心,能很好的和学生打成一片。感谢韩老师在学术道路上让我看到年轻教师带给研究生们的榜样,在跟韩老师的相处中,我收获了许多实际帮助和亦师亦友的情感支持。
刘轩与和韩鹏助理教授
南科大提供的平台和在南科大遇到的人塑造了今天的我。南科大所提供的平台给了我许多机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并在过程中锻炼能力,收获经验,开阔视野;同时,南科大能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和视角,如果能搭配更优的选择和规划,能使我们通过相同程度的努力达到相对更好的结果。
在南科大的六年,我所做的许多事都离不开许多老师和同学的支持和帮助,在南科大校园里,只要你做的是一件正确的事,总会得到很多的人的支持、帮助和参与,无论是科研还是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大家都在各自的岗位中做着积极的事,这是最令人感动和难忘的,更是南科大魅力所在。南科大教会我尊重科技、热爱探索、锐意创新、服务社会。 南科大十年建校的成果也给我们南科人无比的信心和勇气,使我们更加有信心创造属于我们的故事。
--- 南方科技大学 ---
新媒体中心
新闻中心
来源:南科大研究生院
图文:由受访者提供
排版:余彤歌
文字编辑:劳湘雯
值班编辑:杨奂彦
欢迎投稿、建议:
weixin@sustech.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