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故事汇】余君:在南科大读博,挖掘自己的无限可能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2021年毕业季,经个人申请、学院推荐、研院综合评审等环节,10名毕业生获“优秀博士、硕士毕业生”称号,即2021年“研究生十佳毕业生”。让我们追寻他们的足迹,见证他们的成长与收获!
余君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系院:生物系
导师:姬生健
座右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培养层次:博士研究生
培养方式: 南方科技大学-香港大学联合培养
研究方向:神经发育
毕业去向:南方科技大学博士后
科研成果:
1.2017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 (IF: 11.5)发表一篇论文,首次发现m6A修饰可以调控轴突内局部翻译,迄今已被引用116次,其中包括Annual Reviews系列和Nature Reviews系列等重要期刊的综述;
2. 2021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发育生物学经典期刊Development (IF: 5.6) 发表论文;
3. 2021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IF: 5.2) 发表一篇综述论文;
4. 2021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影响因子大于15的期刊投稿一篇研究论文,目前正在审稿中;
5. 2021年以共同第一作者(排第二)身份在影响因子6.5的期刊投稿一篇综述论文,目前正在审稿中。
下面,让我们一起听听余君的南科故事吧!
01
兜兜转转,情系南科
第一次听说南科大是从研究生师妹那里。我当时已在一所985大学就读博士一年级,但是入学之后,发现对当时报考的实验室条件跟自己想象的有差距,正在考虑退学重新申请新的学校。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师妹那里了解到南科大有和境外大学联合培养的项目很不错。后来我就在南科大官网上了解了南科大以及境外联合博士培养项目,南科大给的条件也太吸引人了。后来,在办完相关手续后,我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报考南科大联培博士项目。
那是我第一次来南科大,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校园很漂亮,每栋楼都很有设计感,老师们也非常nice。
02
导师的指引
是我克服困难的坚强力量
成为姬生健老师的学生,是我最大的幸运。在正式读博之前,我便到姬老师课题组学习,感觉那段时间自己成长了很多,给后面的博士阶段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自己虽然在硕士阶段也有进行相关科研训练,但来到南科大还是觉得自己是个实验小白,实验技术需要提升,做实验心态也需要调整。每次姬老师都能及时发现并指导我们解决问题。幸得姬老师的指引,我的实验、我的科研开始慢慢走上了正轨。
记得刚开始进入姬老师的实验室时,我主要学习小鼠原代神经元培养。因为此前从来没有培养过原代细胞,我遇到了很多挑战,经常细胞状态不好。姬老师会抽空亲自示范关键步骤给我看,让我对实验有了更准确的把握。
还记得刚开始使用激光共聚焦拍图时,焦距始终对不准,当时的我心态崩溃了,跑去找姬老师吐槽,姬老师耐心听完我的吐槽,语重心长地安慰了我很多,教育我做科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遇到了问题该怎么解决。然后告诉我要注意哪些细节操作。
姬老师很注重对学生的培养,不仅仅是把握课题的研究方向,更是细微到实验细节,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
最令我难忘的是去年疫情肆虐期间,我在香港的学习和生活遇到了很多的困难。虽然我在香港做的是独立的课题,但是姬老师还是很关心我,给我提供了很多帮助。每次遇到各种问题时,想到姬老师提供的帮助和指导,我就觉得自己有了更多的勇气和力量克服困难。
博士毕业答辩,余君(右)与导师姬生健教授(左)合影
姬生健教授(左)指导余君(右)实验
03
深耕神经生物学
愉快科研
说起为什么选择目前的研究方向,其实这个方向在我当初选导师时就基本确定了,主要原因是我对神经生物学很感兴趣。复杂且高级的神经系统让很多科研工作者都很着迷。
很幸运的是,我刚到南科大不久,姬老师就安排我做m6A在轴突生长中的作用的研究。m6A是这几年比较火的一个研究领域。我们第一次发现了m6A可以调控轴突里的局部翻译,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了Nucleic Acids Research杂志上了,目前已被引用了116次了。在我看来,神经发育的基础研究还是很重要的,研究清楚这些基础的功能,能为后来的神经系统的病变提供基础,以及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2017年下半年,姬老师带领课题组成员参加了在苏州冷泉港会议中心举办的RNA修饰和转录组学会议。来自世界各地的RNA研究领域的很多学术大咖都去参加了这个会议。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国际高层次学术的大会,聆听了很多学术大咖们做的精彩汇报,同时也了解了同行们在自己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受益匪浅的同时也备受鼓舞。
回想第一次做海报的经历还是很难忘的。当时参加南科大生物系2017年年会,每个课题组都需要做一个海报来展示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我所在的课题组由我负责。当看到自己的海报被张贴出来时,内心的激动溢于言表。活动过程中,我讲解了自己的海报,回答老师和同学们会针对海报内容的提问。因为没有经验,我有点紧张,好在有大家的鼓励,过程很顺利,我还获得了二等奖,这让我有些意外,也很受鼓舞,从此喜欢上了学术交流这件事儿。
在姬老师课题组学习的过程中,我成长了很多。实验室的同学间相处的都很融洽,平时实验也是互帮互助,每天都很开心。博士阶段中间在南科大的两年,特别感谢师妹林小燕。我们一起合作做课题,每天有说有笑,一起做实验,一起“玩耍”,非常难忘。
余君(左一)和她的第一张海报
余君(右)和林小燕(左)在南科大的合照
04
给学弟学妹的一点Tips
我想对学弟学妹们说:“努力才会有收获。找好导师最关键”。
明确目标,遇到困难,尽力就好
人生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目标。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很重要,然后朝着目标努力,提醒自己,只要是大方向是对的,哪怕中间过程有点曲折,也最终会达到目的地。当面对改变,转折和困难时,我的态度是属于比较“佛系”的,尽力了就好。虽然偶尔有点不甘心,但是我总是安慰自己,尽力了就行。一定要积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要相信一切困难终究会过去。
坚持就是胜利
科研实验大多时候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有趣,很多时候会是枯燥乏味的重复实验,但坚持就会胜利!
提高效率的最好办法:每天一个小目标
每天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给自己设定deadline。个人觉得提高效率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前设定计划,然后按步完成计划。科研需要我们长期的投入,累的时候就停下来给自己放松放松。自己积极调整好状态很重要。
有一部纪录片推荐给科研工作者——《切尔诺贝利》。这部纪录片讲述了发生在苏联统治下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严重爆炸事故。我觉得从事科研工作的同学们,都可以看一下这部纪录片。很多人为因素造成了这场大灾难,科研工作者不管何时何地,研究都要有强烈的家国责任感。
05
南科大是我眼中的对学生最友好的学校
我来南科大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姬老师这样的好导师,结识了一群小伙伴,同时也做出了几个成果。几年的南科时光,我最感恩的人就是导师姬生健老师。姬老师在我们每个学生的课题上真是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没有姬老师的指导,我们的课题不可能那么顺利,我们也不可能高效率地投入科研学习。我们课题组基本每隔一周都会和姬老师one to one meeting,除了汇报自己的工作外,遇到了什么困难也可以及时请教姬老师,避免大家走弯路,给我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姬老师对我们的要求也非常高,这在给了我们压力的同时,也使我们更有动力。除了科研,生活上的困难,姬老师也会尽心尽力地帮我们解决。
现在即将毕业,真心感谢姬老师对我们的高要求和生活上的暖心帮助!
回首在南科大读博的几年,在我看来,南科大是我遇到的以及了解的高校中最好的学校。为什么这么说呢?除了南科大的各种硬实力和软实力都非常“牛”之外,南科大真的是我所了解的学校中对学生最友好的学校,把学生的成长看的很重。种种人性化的安排也是让我们研究生能更安心地投入科研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南科大,我不仅仅培养了自己做科研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挖掘自己的无限可能。也正因为读博期间在南科大收获了太多,我选择博士毕业后继续在南科大做博士后工作,继续我的科研之路。
谢谢你,我亲爱的南科大!未来,请继续指教!
--- 南方科技大学 ---
新媒体中心
新闻中心
来源:南科大研究生院
图文:由受访者提供
排版:傅佳涛
文字编辑:劳湘雯
值班编辑:杨奂彦
欢迎投稿、建议:
weixin@sustech.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