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铸“大学之魂”,勇担科技强国使命
一所高校的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和空气决定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成长。好的校风和学风,能够为学生学习成长营造好气候,创造好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
三年前的今天
2021年9月3日
在南科大2021年开学典礼上
薛其坤校长在致辞中阐释了
『明德求是 日新自强』
的丰富内涵
这也标志着南方科技大学
校训正式公布
三年以来
南科大师生在学习生活中
不断体悟和践行校训精神
明德树人 求是治学
日新立校 自强报国
共同构成了南科大作为
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核心精神内涵
确立校训叩响大学“百年”之问
南科大快速发展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涵养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努力打造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精神坐标。
2021年,学校在春季学期务虚会、战略发展规划研讨会明确了校训提炼方向,校长薛其坤表示,校训校风学风是“百年”之问,南科大再出发要回答好“2035年之问”,下一步我们要思考并初步形成南科大的校训。在校训的确立过程中,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牵头开展了“学党史、立校训”工作,学校先后召开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校风校训建设研讨会,明确了校训提炼的原则。期间,学校举行了“大学之魂——中外校风校训巡礼”主题展,并开展“南科大精神与校风校训大讨论”,通过学习讨论、问卷调查等方式,征集对校训的意见建议。
2021年9月1日,中共南方科技大学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一百一十二次会议正式确立了南方科技大学校训试行方案。2021年9月3日,在南科大2021年开学典礼上,南方科技大学向全体师生、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正式公布校训试行方案。
以校训精神浸润校园
在校训建设工作的基础上,学校系统梳理办学历程中形成的创校精神、办学使命、办学特色、办学目标、培养目标、办学方向等核心价值理念,总结凝练了南科大精神文化体系,引领学校发展,传承学校精神。2023年12月,新阶段《南方科技大学思想文化建设五年行动纲要》制定发布,系统谋划下一个五年(2023-2027)思想文化建设工作,务求展示大学文化愿景,探索新型研究型大学文化创新发展路径。
“培铸‘大学之魂’,勇担时代使命”南方科技大学践行校训精神展,“校训奖学金获奖者风采展”......从2022年开始,每年的新生报到日,不少学生与家长都在展览前驻足,从中了解南科大的精神底色与实践取向。
校训的标识出现在了校园多个显眼位置,学校各单位、院系制作各类校训文创产品,时刻提醒师生将校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以精彩实践诠释校训精神
“明德求是 日新自强”校训的确立,为全体南科人树立了共同的精神坐标,体现了南科大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之道,以南科大实践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
南科大师生踔厉奋发,将校训精神践行到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
▼▼▼
明德 树人
“明德”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中国传统教育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崇高的道德理想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之一。南科大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就要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守立德树人使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明德”也寓意着南科大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提升新时代教师素质的首要任务,把师德师风建设融入校训校风,“明德”是中国古代对教育、对人才的最有智慧的理解,是中国育人观念的精髓,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体现。
2023年9月8日,校党委书记姜虹为2023级全体新生带来一场题为《道阻且长,踏梦成蹊》的“开学第一课”。在讲座中,她鼓励同学们涵养“五观”,坚定理想信念,成长为肩负使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青年。
2024年8月29日晚,“弘扬科技报国志,追求科学无极限——2024年本科新生军训观影之夜”活动上,校长薛其坤与同学们共同观看反映我国原子弹事业自立自强的影片《横空出世》,并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政课。
涵养师德师风,潜心立德树人。“南科大讲堂·学术人生”、思想政治研究中心“明德讲坛”、研究生院“日新讲坛”,教授们用家国情怀感染师生,启迪青年教师的学术之路,引导南科学子树立科学报国的远大理想。
2024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南科大开展“重走长征路”思政实践课程,师生历时5天穿越若尔盖草地。在实践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求是 治学
“求是”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求是”是追求真理,探索知识的态度,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马克思主义最好的结合。做人、做学问、做事情求真求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实事求是的实质是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南科大将求是精神落实到办学治校各个方面,尤其是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实现学校的持续高水平发展。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于2024年6月24日揭晓,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南科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胡清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的“京津冀地下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高水平科研成果不断涌现。2024年截至8月,学校教师在Nature、Science、Cell 等国际顶尖期刊发表论文22篇。(结果来自WOS数据库和Scopus数据库,论文类型为article+review)
紧密对接国家科研发展需求,聚焦前沿科学与关键技术领域。南科大共获批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个,获批项目类型覆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9个学部,青年项目与面上项目分别获批143项与123项,获批重点项目达11项。
日新 立校
“日新”出自《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作为一所诞生于深圳的新时代新大学,南科大肩负着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使命,以创新立校,以改革兴校。在时代背景下,“日新”成为推动这所大学创建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也在创建发展过程中凝练了开放包容、上下求索、勇于变革、追求卓越、臻于至善、力求极致的精神特质。“日新”是包括全体师生和广大校友在内的全体南科人广具共识的价值认同,是南科人自我生长的价值理念和精神桅杆。日新立校,是我们一以贯之的办学特色。
孕育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成长在新时代的春风下。2012年4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建立南科大。2022年2月,南方科技大学及数学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2024年8月,南科大召开秋季战略规划发展研讨会,会议强调,要牢记使命担当,切实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大改革部署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与发展,加快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新型研究型大学。
2023年9月,南方科技大学入选第二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全国24所高校之一),标志着学校研究生教育进入国家第一梯队。2024年8月,南方科技大学入选第二批“国优计划”试点高校名单,将重点为中小学培养研究生层次高素质科学类课程教师。
强化有组织科研,推进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南科大牵头建设的深圳市首个国家级大科学装置中能自由电子激光器大科学装置获批立项,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正式入驻河套合作区,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平台项目入驻光明科学城,同时拓展建设各级科研平台。
自强 报国
“自强”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自尊、自立、自信,既是个人发展的必备品质和强大动力,也是一种能力塑造,是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能力,是国家举国体制的能力,也是新时代民族精神的体现。作为一所以“科技”命名的大学,南科人要胸怀“国之大者”,瞄准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为国家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造“国之重器”要有引领世界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的担当和能力,勇于攀登科技高峰,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我们中国人的贡献。自强报国,是时代使命和信念追求。
南科大始终牢牢树立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做好高层次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鼓励人才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心怀“国之大者”,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南科大应有的贡献,培养造就了一支具有家国情怀、师德高尚、学术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2022年,南科大首次设立本科生“校训奖学金”,旨在以校训精神为坐标贯彻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具体分设“明德、求是、日新、自强”四个类别,表彰在道德品行、勤学求真、创新创业、自立自强这四个方面有突出表现或贡献的优秀学生,鼓励同学们用实际行动践行校训精神,用榜样力量丰富校训文化的精神内涵。
心怀“国之大者”,勇担时代使命。越来越多的南科大学子响应国家号召,或携笔从戎参军入伍,或投身于边远地区基层项目,在“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美丽中国计划”“为中国而教”等项目中争相发挥光与热。
以校训的“百年之问”
回答育人之“百年大计”
南科大正以
“明德求是 日新自强”
的校训精神为指引
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
为加快建成具有
全球重要影响力的新型研究型大学
为国家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
推荐阅读
黄坤明王伟中到南方科技大学调研并看望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薛其坤院士
祝贺!南科大谭斌、卢海舟获“科学探索奖”
你好!南科大2024级研究生新生
--- 南方科技大学 ---
新媒体中心
新闻中心
欢迎投稿、建议:
weixin@sustech.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