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买到大牛股的人多,真正赚到钱的人少?

人神共奋 思想钢印 2020-01-08

“打造稳赢交易系统”系列之一:赔率与确定性



1/5

将将之道与将兵之术


之前写的沪电股份的复盘,有人留言,他从5块多看好,一年多进进出出折腾了几次,却几乎没赚到钱。


虽然没有详细的交易纪录,无法具体分析,但可以想象,在一支一年涨了几倍的股票上交易了几次,却没有赚到钱,如果换成纯炒作的题材股,那一定都是亏大钱的操作。


能够在去年这个时候看好沪电,至少说明他是有研究能力的,很多人能抓到大黑马长牛股,但几年一个牛熊周期下来,账户却没有什么增长,问题在哪儿呢?


交易缺乏系统性!


韩信打仗那么强,为什么还要听刘邦的命令?韩信本人的回答是:“我韩信是将兵之人,陛下乃将将之人”。


虽然是拍马屁,但道理是对的:资金是你的兵,个股是你的将,单次交易是某次战争,只要会用兵就行,账户盈亏却是整个战场,一定要“将将”。


而“将将之道”,就是交易系统。


“基本面研究、估值、交易系统”,是投资的三大能力,“思想钢印”公众号已经把前两个大系列开下来,并各写了一些文章,所以本文就是第三个系列——“交易系统”系列文章的开篇之作,再加上之前断断续续在写的“投资心理”,今后就可以“四大系列”齐头并进了。


交易系统是个大问题,本文就从我认为最重要的交易原则开始:不要过于聚集个股的涨跌(将兵之术),要追求的整个帐户的增长(将将之道)。


2/5

账户盈亏与个股盈亏


先请大家来判断一条题目,甲乙两人以同样的资金和仓位买入一支股票,其中:


甲:平均成本5元买入,一路持有,三年后以20元的平均价格全部卖出;


乙:平均成本5元买入,中途减过一半的仓位,一年半后在差不多的价位(不考虑手续费),把仓位加回来,最后同样以20元的平均价格全部卖出;


你觉得谁的做法更合理?


可能大部分人都觉得甲的做法更好,因为最终的盈利都一样,乙却折腾了一圈。这也是很多人把价值投资理解成“买入并长期持有”的原因。


但实际上,正确的分析角度有两个,都是乙的做法更合理。


第一个角度,从投资回报的角度看,这三年中,乙的仓位有一年半只剩下一半,也就是说,乙用相当于甲75%的仓位水平,获得同样的盈利,乙在这支股票上的回报比甲高33%。


这个差异,炒股软件是看不出的。


第二个角度,从整个账户的角度,虽然回报是一样的,但乙中途降低仓位的操作,无论是用来买别的股票,还是持有现金,都降低了整个账户的风险。


这一点可能有人不认同,凭什么买别的股票就降了风险?要是买了个下跌的股票呢?


这里的风险是账户市值波动的风险——现金仓位越高,账户波动风险越低,持有股票越多,账户波动的风险越低。


打个比方,好比刘邦给了韩信10万大军打韩国,打了一半,项羽打刘邦,刘邦又从韩信那儿调回五万军队给自己解围,打完后又给了韩信,一举攻下韩国。


这在军事上叫“机动性”,我军战略思想中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前提就是部队的机动性,1万人的军队,十天转战五个战场,就变成了5万大军的“优势兵力”。


再重复一遍这个重要的观点:将将之道,就是从整个账户的角度考虑盈亏与风险,而非个股的涨跌。


很多人看我在雪球的模拟盘卖股票,就觉得我不看好,其实可能个股的基本面没有任何变化,只是出于某些原因,暂时放弃一些品种而已。


具体的买卖原因是什么呢?这就是本文的重点,也是我之前要先写估值系列的原因。

 

3/5

相对价值与绝对价值


在写的估值系列,常常有人质疑,股票买卖是模糊的艺术,任何想要准确估值的努力都是徒劳。


我说,你说得很对啊,我从来就没想过算出精准的价值来。


那我们计算估值的意义何在呢?


打个比方,你要在两件衣服中选一件买,你是不是一定要搞清楚每一件衣服的成本毛利呢?当然不会,你只需要就这两件衣服中判断,哪一件性价比更高——后者不那么精确,但容易很多,效率也比前者高得多。


这就是绝对价值与相对价值的不同,身高180cm是绝对估值,身高超过55.5%的人,是相对估值。


股票估值,估的更多是相对价值。


比如说,现价10元的两支股票,我判断下来,A股估值15元,B股估值8元;而你判断下来,A股估值13元,B股估值9元,有区别吗?都是A比B更好嘛。


当然投资对精确性的要求比买衣服还是要高一些,所以我们还需要一个统一的量化标准,比如PE。但你千万别以为PE计算的是公司的真实价值,它只是股票与股票之间的相对价值。


所以PE属于相对估值,“现金流贴现法”是绝对估值,后者追求的给企业一个准确的价值,前者是用PE这个统一的标准,去比较不同股票的相对合理性。


为什么,交易更重要的是相对估值呢?


因为重要的观点说三遍:从整个账户的角度考虑盈亏与风险,不追求买的每一支股票都绝对好,但一定要追求,买入的品种比卖出的品种,估值更合理。


想要保证“买入的品种比卖出的品种,估值更合理”,你必须有一套适用所有股票的标准做为个人投资者,最核心最简化的标准有两个:赔率和确定性。


这也是研究和估值阶段要输出的成果。

 

4/5

赔率和确定性


什么是赔率和确定性呢?


赔率就是上涨空间与下跌空间的比值。


如果我们经过前期的研究,一支股票目前的价格和合理估值均为10元,随着业绩增长,一年后可能上涨25%,但如果无法实现业绩预测,没有业绩增量,根据历史估值,很可能下跌25%,那么,它的赔率就是1,处于既不好也不坏的状态。


这样一支股票,如果下跌到9元,基本面又没有变化,上涨和下跌空间就分别为3.5元和1.5元,赔率就提高到2.33,属于赔率不错的机会。


相反,如果涨到11元,基本面又没有变化,赔率就低于1。


赔率是你买卖和持有决策的重要指标,第一,赔率一定要高于某一个点,比如1.5,才值得开仓,低于某一个点,比如0.7,才可以卖出;第二,赔率高的,仓位可以高一点,赔率低的,仓位低一点。


如果你的自选股里有A~Z共26只股票,那我们就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估值体系,然后分别估值,判断这26支股票目前的赔率排序。


是不是赔率好的,就一定有机会呢?


不一定,还要看另一个指标——“确定性”。


确定性就是上涨与下跌的概率的比值。


确定性跟赔率的区别很容易被忽视,很多股票虽然上涨空间大,但上涨的概率却不高,这就是赔率好,但确定性差,最典型的是因为业绩低于预期而出现短期连续爆跌的股票。


确定性我之前讲估值时,讲得很多了,之前的《7个溢价折价因素,让PEG估值法更准确更好用总结为以下七个因素:



虽然确定性已经体现在估值中了,但在决定交易时,还要单独拎出来考虑。所以“确定性”在交易中,主要体现在仓位上限和估值容忍度上。


我们要将自己跟踪的股票分为四个档次:目前确定性很差的股票,不作为买入标的,即“只研究跟踪,不交易”,还有三个档次“确定性一般、确定性良好、确定性很高”的股票,个股总仓位上限依次提高。


注意,这里是指仓位上限,具体你现在的持仓,还是由赔率决定的。比如,如果你规定确定性良好的股票最高仓位为二成,那么,即使在赔率很好,股份超跌的情况下,你也最多买两成。


为什么“仓位上限”这么重要呢?因为这个指标决定了你在单支股票上的最大亏损。


确定性高的股票,通常是指一些大白马,一般波动性也小,不容易出现瞬间亏损,可以加大仓位,而且,确定性高的股票,一般涨幅也不大,只有加大仓位才能获利更好的收益。


相反,确定性低的股票,波动性大,不排除有爆雷的可能,为了防止永久性亏损,必须控制仓位,而且,确定性低的股票,如果赔率也低,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高弹性品种,涨起来幅度也很大,小仓位也有高收益。


为什么买到大牛股的人多,真正赚到钱的人少?因为赚钱的股仓位太轻,因为仓位都在亏损股上。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没有科学的交易系统。


反观大机构的持股,一般既有高确定性品种,甚至有多年不卖的“镇仓之宝”,又有高赔率的弹性品种博取超额收益。所以下次千万不要因为某明星基金经理买了某某低位股票,就认为有戏,很可能机构只是出于平衡配置的需要,短暂的持有。


所以,重要的观点还要再说第四遍:从整个账户的角度考虑盈亏与风险,不要计较个股的得失,敢于在个股上踏空与套牢


5/5

交易的三条核心原则


可以说,交易的几乎所有原则都源于赔率与确定性的关系。


塞斯·卡拉曼的《安全边际》一书中说:“不确定性经常伴随着低价格。但是,当不确定性逐步消除的时候,价格可能也已经涨上去了。


也就是说,赔率与确定性往往只能二者选其一。这种先天的制衡关系给投资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但也是超额收益的来源。


所以交易的“将将之道”,就是洞察手中持股的“赔率与确定性”的变化,随时调整仓位,令其处于最安心、最舒服、风险收益最平衡的状态。


最后,再回顾一下本文提到的交易总体原则中最核心的三条:


原则一:一般行情中,赔率与确定性往往只能二者选其一;

原则二:赔率确定买卖价格和持仓水平;

原则三:确定性决定仓位上限。


我们交易系统和之后的一系列文章,都将围绕这两条展开。


公司研究系列

什么样的行业不容易亏钱?

看好一个行业,买“龙大”,还是“龙二”?

把知识变成财富,最好的地方就是股市


估值方法系列

最直观的估值方法:会相亲,你就会估值

静态、动态、滚动三种PE,你理解得越深,钱赚得越稳

7个溢价折价因素,让PEG估值法更准确更好用


交易系统系列

为什么“十年十倍股”不值得追求

新手的致命亏损,总是在“不确定”的机会上盲目重仓


投资需要信仰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