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占领消费者心智,是消费品公司研究的重中之重

人神共奋 思想钢印 2021-05-19

创造新产品,不如定义新品类




1/5

基本面研究的三个阶段


研究一家公司的基本面,投资者很容易迷失在庞杂的财务数据和经营细节之中,看完了,你觉得什么都知道,但仍然很迷茫,不知道到底该公司有没有投资价值,也不知道该在什么价格买入,什么价格持有,什么价格高估。


究其原因,从财务上说,没有任何一家公司的财务数据是完美的,再好的公司也有让你担心的地方,要判断哪些财务数据更关键,你首先应该了解公司的经营重点。


从经营上说,同一个行业大部分公司经营都大同小异,更多是规模与产品的差异,如果不能找到最核心的、无法被复制的经营驱动力,掌握再多的经营细节也只能变成一幅庞大的迷宫


但这些研究又是必不可少的,借用文学创作的三阶段,研究也有三阶段:


第一阶段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个阶段是在海量公司中,初步发现了有独特价值的公司。


第二阶段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个阶段是把一家公司翻个底朝天,所有财务数据、经营细节,了然于胸,也就是前文的状态。


第三阶段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个阶段就是本文的主题——“研究中的顿悟”。


很多时候,你把对一家公司的理解推上一个层次,往往就是一句话。


刹那间,混乱的世界忽然出现了秩序。 



2/6

晨光文具的困惑


晨光文具是A股的大众消费品中的重点标的,也是外资较为青睐的公司,按理这样的公司,护城河是很明显的,但我一直看不出晨光文具不可复制的核心商业逻辑在哪儿,就算持有,也不敢重仓。


我曾在知乎上搜了“晨光”,绝大部分是负面评价,包括:

1、产品质量问题

2、产品设计大量抄袭日本品牌

3、产品性价比太差



即便考虑到网络上负面评价更容易传播的现象,也不难得到一个结论——文具这个行业,产品不存在壁垒,质量好的不一定卖得好,卖得好的也不是因为产品。


但一个竞品众多,产品没有壁垒的企业,为什么能出现高利率,高ROE,低资产负债率的头部公司呢?


首先容易想到的原因是品牌,毕竟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晨光文具的店招,特别是学校周边。


但这个理由真的站得住脚吗?那些小学生中学生真的对晨光的品牌那么偏爱吗?即便有些偏好,可学生是一个流动性很大的群体,每年都会新陈代谢,不同年级之间的学生交流不多,不存在口碑推荐。


另一个可以解释是渠道,这也是绝大部分大众消费品的核心竞争力,晨光全国拥有近三十万家校外店,要知道中国所有的中小学校加起来不过20多万所,可以说,有学校的地方,就有晨光的logo。


但是,你走进绝大部分店招为“晨光文具”的小店,发现不止卖晨光一个品牌,几乎所有的文具品牌都有。根据晨光的年报,其销售终端绝大部分都是经销店,而非专卖店。


开过类似小店的都应该知道,店招是谁不重要,谁卖的得好就推谁,晨光作为学生文具的龙头,唯一的原因就是转化率高,卖得好,店主愿意推,不但把店招卖给它,而且让它占据最好的位置。


为什么这些小学生、中学生这么喜欢晨光的笔呢?


这个问题,年报的财务数据和研报的经营分析,都不会告诉你,唯一的办法就是到晨光的小店去。

 


3/5

创造新产品,不如定义新品类


我之前都在网上给孩子买文具,好几次,我特意在接孩子放学前到学校附近的文具店里转了一圈,观察了孩子们是如何买文具的。我注意到几乎没有孩子关注品牌,自然也不会关注书写质量,他们唯一的焦点就是一件事——外形。


这就是公司研究的“顿悟时刻”,可能是我离学生时代太远了,我之前并没有意识到,学生文具跟办公文具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品类。


从我们大人的使用体验看,如果某一个品种的笔出现书写不流畅,出墨太猛等现象,下次就会放弃这个款,如果某品牌的笔几次出现这次现象,就会将该品牌列入黑名单。


但孩子并非如此,虽然使用体验不好也会给他们带来困扰,但由于他们并不关注品牌,也不像我们一样天生认为国产品牌不如日本品牌。他们唯一关注就是产品设计,而他们对设计的关注点,一个是设计新颖的新款,另一个就是知名IP的合作款。他们对文具的需求,不仅仅是使用,而是希望在小伙伴中,率先买到最新款的笔,最酷的人气IP,最搞怪的设计,以取得群体的认同。


晨光与同行相比,无论是设计人员的比例,每年合作的IP和新款数量,都远远超过同行。晨光虽然有大量的仿款,但对于学生这个群体而言,只要推款速度快,买得起,别的都不会在意。


如果用一句话去总结晨光文具的核心商业逻辑,它利用学生的使用偏好,把学生文具这一类产品变成了一个叫“学生文具”的新品类。


新品类不是新产品,品类需要在消费者心智中创造一个原本不存在的产品类型。事实上,办公文具与学生文具的差别,并不像一般意义上的两个品类,这种差异更限于消费者心智层面


这种新品类不需要大的投资,只对原产品作少量改变,就能拓展新的消费者,或者创造、满足新的需求,达到扩大销售或者提高利润率的效果。


新品类本质上重塑了需求端,而不需要对供给端进行大的改变,相对于高研发的产品创新,风险更低,但也带来了“低门槛”的问题。


按经典的价值投资的观点,品类从来不会是竞争壁垒,你能做出这个品类,别人也可以做。就像最早做出“每日坚果”这个新品类的品牌是沃隆,但这个新品类却迅速被原先的头部品牌瓜分。


具体到学生文具这个品类,在校边店里,你也能看到一堆设计新潮又很便宜的完全没有听说过的品牌,甚至卖得比晨光更好。


所以,意识到学生文具这个新品类,只是在研究中为我们打开了理解晨光文具的一扇窗,想要理解它的完整价值链,还要把我们之前的认识串起来。

 


4/5

一个重新定义品类的案例——Rio


因为学生文具和办公文具的差别比较小,为了更好的理解新品类对产业链的重塑,我先介绍另一个差别更明显也更典型的“定义新品类”案例——百润股份的Rio预调鸡尾酒。


我之前写过一篇《哪种类型的高估值公司,同样有投资价值?》,研究了百润的公司基本面,只是那篇文章更侧重估值的角度分析,我认为百润高达50多倍的估值,源于“ROE的上升空间、利润增速、以及酒类这种具有口味偏好的产品”三方面的原因。


实际上,高估值的背后还有一个“定义新消费场景”的商业逻辑——A股越来越倾向于给竞争格局好(最好有心智独占性)的公司以溢价,而不是增速快的公司。


早期的预调酒作为一种含酒精饮料,大量出现在夜场等社交场合及佐餐场景,作为一个新潮的饮料,吸引了追求时尚的年轻消费者。


因为需求突然爆发,又没有竞争壁垒,各大酒企纷纷进入,包括五粮液这样的巨无霸级品牌。但实际上,大家的消费热情在尝鲜后即冷却,消费场景饱和,各大品牌过度竞争,纷纷亏损出局。


更重要的原因,预调酒原先的消费场景聚焦于社交场合,这个并不大的场景早被中高端白酒、葡萄酒、啤酒瓜分,预调酒无论在酒精度、价格、消费群体上,都没有机会。


所以,坚持留下来的品牌Rio(即百润)做了一个大胆的创新,推出了“微醺系列”,主打更低酒精度和更多的水果口味,把预调酒的使用场景从夜场变为一个人在家当饮料或佐餐喝,把一个小众潮品类,变成了一个相对大众的品类,最典型的是拓展了之前完全不喝酒的女生。


产品的一小步,是品类的一大步。在家庭饮用场景中,主流的品种只有低端白酒和黄酒,但这是中年大叔的专利,而“微醺系列”则为年轻人定义了一个家庭饮用的场景。


消费场景在整个消费过程中,是比产品更本质的因素。从这一点上说,“微醺系列”和外卖、网游、高端方便面、速冻食品一样,是消费升级中“宅经济”的代表产品。


不过说实话,“微醺系列”跟之前的经典产品,除了度数低一点,口味丰富一点,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如果这个新品类仅仅改变了一下品牌形象,其他竞争品类会立刻跟进,迅速将蓝海变成红海。


百润更大的变化是渠道变革,预调酒的主渠道,从餐饮、夜场,变成了商超、便利店和网站。这些渠道更接近最终消费者的购买场景,也有利占据消费者心智,最终帮助Rio完成了“一个人的小酒”的品牌形象。


从消费文化比较相近的日本市场看,预调酒的兴起正是“宅经济”的产物,而且这也是经济在萧条中销量不降反增的品类。今年一季度疫情的考验下,公司销售和利润双双增长,验证预调酒的“宅经济”需求,不是一个假设,而是一个事实。


日本预调酒之所以发展迅速,也是因为日本啤酒价格相对较高。从百润的毛利看,它还有足够的空间去布局更低端的产品,保持后续的增长,前提是必须在这个新品类中牢牢占据核心消费群体的心智。


如果能完成这个蜕变,就算是白酒啤酒巨头重新杀回这个赛道,百润也有足够的护城河。


理解了百润高估值的逻辑,再去理解晨光的价值创造链,就容易多了。



5/6

新品类需要渠道支持


回到晨光的案例,虽然学生文具可以定义为一个新品类,但问题才刚刚开始:


品类不是护城河,你能做,别人也能做;

设计不是护城河,大不了高一倍的价格挖人;

品牌不是护城河,大众消费品中没有便宜三分钱买不到的品牌忠诚度;


渠道是护城河,但壁垒不高,维护成本很高,需要高转化率的产品去支持。


所以,“新品类+持续的设计投入+品牌知名度+数量多且足够下沉的渠道”就是护城河了。渠道如同战壕,延长竞品进入的时间,高转化率的产品满足渠道现金流,设计感的产品的高毛利满足品牌与渠道方利润诉求。


新品类需要新消费场景,新消费场景需要新消费者,新消费者需要新渠道。只有完整的价值链条,才能让品类转化为品牌,长久的占据消费者的心智,带来竞争壁垒。


当然,晨光在学生文具品类上做得越成功,越容易发生“路径依赖”,毕竟办公文具是一个更大的市场,而“办公集采”带来的品牌集中度的提升,为竞品提供了弯道超车的可能。而晨光已经习惯“设计IP驱动、高毛利”的学生文具的产品路径,办公集采要求的是“品牌、性价比”,比拼的是成本控制、品牌力。


所以晨光的应对是用另一个品牌“科力普”去争夺“办公集采”市场,实际上也体现了办公文具和学生文具的差异性。


而晨光文具的“九木杂物社”和“晨光生活馆”这两个文创渠道品牌,才是无缝承接长大了的学生文具消费者的战略布局。



6/6

品类扩展的前提保持ROE


在充分发展的市场经济中,消费者的每一种细微的需求,理论上都应该找出一个对应的产品,如果没有,那就是一个新品类。


但产品只有通过其本身的销售才能成为商品,商品只有通过消费才能成为消费品,消费品只有在消费者的心智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称之为品牌。


品类用“第一”去占据消费者心智,这一点并不难,只要有产品设计研发团队投入,广告公司就是专门帮你干这件事的。但新品类要能赚钱真金白银,而且能用同样的投资创造更多的利润(提高ROE),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品类拓展。


从新品类到新品牌,需要一个完整的世界,需要有广告商提供的消费符号,要有触手可及的购买渠道,更重要的是与消费符号完美契合的消费场景。


消费者失去的是支付宝上冷冰冰的数字,得到的是品牌方帮他们构建的完整的“完美世界”。


找到这样的品牌,是消费品投资的不二法门。


商业逻辑系列


看好一个行业,买“龙大”,还是“龙二”?

如何快速理解一个行业,更好地分析龙头公司?

把知识变成财富,最好的地方就是股市

如果在消费股上赚不到钱,你可能真的不适合做股票

理解了渠道,你才能理解消费品行业投资


投资需要信仰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