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若不知道“何为错”,坚持则无意义

人神共奋 思想钢印 2022-07-05

逻辑破了




1/6

股票大V与基金经理不同


在股票投资方面,我有两个角色,一个是“自媒体作者”,一个是“私募基金经理”,虽然两个做得都一般,但可能比一般人更能体会这两种角色的差异。


一个受欢迎的股票大V作者,他们通常具备以下的特征:


观点明确、从不含糊

论证清晰、通俗易懂

说出来的话,就是立下的牌坊,必须一条道走到黑,错了也能找到圆回来的逻辑(实在圆不回来只能装失忆)


而一个能长期生存的基金经理,他们通常具备以下的特征:


他们的观点总是含糊的,概率的,有条件的;

他们的思维总是复杂的,跳跃的,甚至自我矛盾的

他们的行动总是易变的,常常自我否定


特别是第三点区别尤为关键:一个大V承认自己错了,是致命的;而一个不能及时认错的基金经理,早晚会被市场消灭。


股票投资的观点和实际操盘,完全是两回事,巴菲特的致股东信,更多是与股东的沟通话术,作为沟通大师的巴菲特,和投资大师的巴菲特,是有区别的,巴菲特的很多观点描述过于绝对,以便于传播,但并非是他完整的投资系统。


投资充满着变化,所谓“以不变应万变”只是“凡人修仙”式的幻想,那些一条道走到黑的人,总是会在某一个时刻遭遇“滑铁卢”,真正的幸存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他们能在大脑中容纳两种完全相反的逻辑,以便随时中止或改变自己的投资策略。



2/6

未来你将错在哪里?


投资逻辑就是你买股票的直接驱动因素。


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基本面好、估值合理只是投资的必要条件,符合条件的公司多了去了,所以通常总有一些直接的因素,比如新产品上市、产能扩大、渠道梳理完成,等等,促使你做出建仓或加仓的决策。


但这还不够。


认同一个逻辑,只要你认为有道理就行,但要按一个逻辑去投资,一定要找这个逻辑的“反逻辑”。


比如说,产业趋势中,下游需求大爆发,企业产能大幅扩张,未来一两年收入与利润高增长,这是所有的投资者都喜欢的投资逻辑。


但这个逻辑有一个隐藏的“反逻辑”,因为景气是属于全行业的,龙头订单来不及做,向二三线企业渗透,那些以前挣扎在死亡边缘的小企业重获生机,一部分企业疯狂扩产,一部分企业在一些细分领域内扩大优势,CR3/CR5的头部企业集中度下降,这些都是高景气行业的常见现象。


可以想象,两年后,这个行业将陷入产能过剩,加上一些二三线企业建立了细分市场的优势,龙头优势受挑战,全行业的竞争格局将变坏。


这种现象,在之前的手机产业链、通信等产业多次出现,目前正在锂电池、光伏和半导体的部分环节展开。


很多人觉得这是两年后的事,现在考虑太早,但随着机构投资者占比越来越高,市场定价的效率也越来越高,几乎都会在行业最景气的时候提前演绎“杀估值”,股价滞涨甚至下跌,每季好到爆的财报公布之时,就是每一个波段见顶的之日。表面上是财报博弈,实际上是市场对未来行业低谷的提前定价。


任何投资逻辑中,都隐藏着对应的“反逻辑”:


研发新产品,其“反逻辑”是研发失败;

重磅新产品上市,其“反逻辑”是销售不佳,或者销售虽好,却影响了老产品的销量;

扩大产能,其“反逻辑”是良品率迟迟无法达标;

傍上了大客户,其“反逻辑”是经营自主权丧失,应收款大增,甚至业绩大起大落

……


所以“反逻辑”总结下来就是:既要知道为什么投资,又要知道未来最可能“错在哪里”。



3/6

涨价的逻辑


企业的任何经营决策都有一定的风险和失败的可能,一个投资逻辑的“反逻辑”,就是该决策常见的失败原因,想要找到这个“失败原因”,就要理解该决策的前因后果。


以我们最喜欢的消费品“涨价”逻辑为例,很多投资者一看到公司有涨价的迹象,就认为业绩会大增,但“涨价”是一件非常复杂的经营行为,就算是茅台涨价也会影响消费量,只是不一定影响销量。所以,涨价逻辑的“反逻辑”并不是涨价失败影响销售这么简单。


首先要区分工业品和消费品。工业品的“涨价”,只要一纸涨价函通知客户,通常是事件驱动的投资逻辑,但消费品就没这么简单直接了,大部分商品不会直接涨价,而是有各种变通的方法:


1、升级包装,新包装新价格,老包装老价格但逐渐减少供货,大部分白酒都是这么提价的;


2、取消或减少终端促销活动,以前“买二送一”,现在不送了,相当于提价;


3、主推价格更高的产品,减少低端产品的营销支持,这是一种比较温和的涨价;


4、不提高终端价,但提高给经销商的批价,或降低返点,再通过优化经销商的数量,在不降低销量的同时保证经销商的利益。


之所以有这么多“花招”,因为“涨价”的目标也各不相同,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必需消费类产品(特别是食品饮料、日用生活品等)为了提升盈利能力的持续经营行为。


这一类产品本身升级换代的频次低,市场空间产生的规模效应不明显,只有不断提价才能保证足够的利润强化竞争力。


前一类涨价大多属于这一种,能否持续涨价,是品牌力的体现。


另一种大宗耐用和非必需消费类产品(汽车、电子产品、家电、服装、家居等),这一类产品属于新产品驱动,可以不断开发新品,正常情况下不需要直接涨价,全面涨价通常是通胀期转移上游材料的压力。


后三类涨价都属于这一种。


所以“涨价”只是一个经营事件,能不能通过涨价实现上述经营意图,才是投资的真正逻辑,不同的逻辑对应着不同的“反逻辑”。



4/6

消费品涨价逻辑的反逻辑


1、升级新包装的反逻辑


白酒升级既可以拉动营收和利润,又可以推动品牌形象升级,是品牌白酒的核心成长逻辑。


那么,它的“反逻辑”就是新包装新口味不被接受或定价不当,导致核心客户转投其他品牌,或同价位遭遇强有力的竞品的狙击,或者进入了一个其品牌形象无法支持的价格带,结果都是有价无市,加上老产品销量下降,最终体现在业绩上就是营收利润双降,库存上升,升级失败。


历史上,五粮液和泸州老窖都遭遇过盲目提价的失败。近几年,由于白酒的消费升级和茅台的持续涨价留下的空白价格带,大部分新品升级都是成功的,但未来,如果茅台价格滞涨和消费升级放慢,行业演绎“反逻辑”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2、“减少促销式”提价的反逻辑


终端直接促销通常在竞争非常激烈的品类中出现,所以取消促销的风险很大,除非大部分品牌统一行动,或者CR2的龙头品牌发动,这一现象通常只在全行业原材料大涨价中出现,且持续性存疑。


由原材料推动的涨价,通常涨幅难以覆盖成本的上升,“涨价”对业绩的影响不是当下,而是在原材料价格回落后,好不容易提价成功的产品当然不会恢复原价,此时,就能推动利润的上升。格力美的,每一波材料上涨又回落后,才是利润增速上升的时候。


所以,此类涨价的反逻辑在于涨价使终端销量下降,导致全行业库存过高,在上游材料涨价压力降低时,引发了全行业更大规模的促销潮。


3、主推高价产品的反逻辑


这一经营行为在手机中较常见,与白酒类似,风险或“反逻辑”也是高端产品的用户接受度有限,浪费营销资源,小米手机之前就有过高端化失败的经历。


它还可能让企业对高端市场产生心理阴影,接下来的战略更加保守,这也是反逻辑的一部分。


4、只提批价的反逻辑


虽然它对企业财务的影响与提价相同,但严格的说,不算提价,更类似于渠道政策的变化,做得好,可以保营收提利润的同时,还能优化经销商。


所以它的风险或反逻辑也在于经销商的反噬,导致渠道动荡,所以一旦失败,就是整个营销体系的失败,其损失也远远超过前三类。特别是在行业景气度下降时,失败的概率更高,格力的渠道改革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当然还没结束,不能断言失败)。


此外,一些耐存储同时有礼品属性的商品,比如高端白酒和滋补品,可以直接提价,这一类涨价的核心逻辑在于经销商还可以赚囤货差价,更有积极性。但这同时也带来一个更严重的“反逻辑”,即,经销商囤货造成的“需求泡沫”,一旦泡沫破裂,企业将发现,自己面对的是渠道堆积如山的库存,降价既不能提高销量,又影响品牌形象,只能花数年的时间消化渠道库存,造成企业的经营困境,甚至现金流断裂。最经典的案例是东阿阿胶的提价失败。



5/6

反逻辑信号与基本面止损


巴菲特发现自己做错了后,可以改变董事会,可以收购公司,可以做一系列并购业务,但你只有一个办法——卖掉它。


反逻辑的核心作用在于“止损”——当然,并不是那种跌了多少就卖的价格止损,而是基本面止损信号。


卖出三原则是:贵了、逻辑破了,找到更好的。所谓“反逻辑”卖出,就是在投资之前,先设定“逻辑破了”的明确信号。


但实际投资没有那么精确,股价总是同时在演绎逻辑与反逻辑,比如涨价驱动的行情,股价的上涨趋势,体现的是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识到这个“涨价”逻辑,但其间的下跌,也是投资者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反逻辑”。


如果“反逻辑”成为共识,股价一定已经跌得不成人形,损失无法避免,所以基本面止损信号,并不是“反逻辑”从0到1的直接跳跃,而是“0.1、0.2、0.3……”的过渡形态中的某一个点。


白酒的提价逻辑,需要跟踪新品的动销,最好能够量化,一旦不及预期,就要中止这笔投资。


“反逻辑”的信号出现时,通常股价已经下跌了一段,此时千万不能因为估值下降而犹豫不决,“逻辑破了”代表未来的业绩下降,其估值可能越跌越贵。



“反逻辑”的基本面止损作用,就像是“投资保险绳”,当你觉得自己是处于保护状态下,你就可以拓展投资的视野,尝试一些赔率更高的机会。


比如2020年下半年,我提到了三一重工周期变成长的逻辑,很多读者不以为然,因为这个典型的强周期行业不太可能变成成长行业,事后工程机械行业的萧条也证明了这一点。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投资不但要看逻辑实现的概率,更要看该逻辑较小的概率有没有被“有效定价”,周期变成长一旦逻辑实现,上升空间以数倍计,如果股价还很低,就属于高赔率的机会。


所以说,这个投资决策重点并不在于逻辑与“反逻辑”的概率,而是该“反逻辑”有没有明确的信号(比如单月挖掘机的销量环比下降的高频数据),以及,一旦出现信号 ,股价可能的位置,你可能出现的最大亏损是多少。


只有从一开始清醒地认识到未来的“反逻辑”,你才会谨慎地选择买入价,以便在“反逻辑”开始演绎,止损时还有利润或者少亏损。


机构化导致A股的定价效率越来越高,人人都知道从确定性的机会上赚钱,造成“确定性的内卷”,加上看到机会后犹犹豫豫,直到逻辑确定才肯进入,导致买入成本居高不下,确定性不但没有机会,反而都是坑。


要破“内卷”,就要有非常的选择。不要惧怕“反逻辑”的不确定性,当逻辑刚刚出现,股价还在底部时,不要吝啬你的想象力;当反逻辑信号出现,不管估值多么有吸引力,都要毫不犹豫地斩断一切幻想。



6/6

若不知道什么是“做错”


其实,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都能在大脑中准备两套相反的逻辑:


早上上班,天气阴沉沉的,你会带把轻便的伞在包里,就算不下雨,也不占地方。“下雨/不下雨”就是你大脑中同时存在的两套相反的逻辑。


向上司提交的预案中,你在一套主方案之外,还会有针对其中某些因素发生变化时的应变方案,这也同时存在着两套相反的逻辑。


但偏偏在投资上,很多人会展现出“一条道走到黑”的精神,坚持不住时,就看看那些投资的鸡汤里那些“坚持到底最终大赚”的案例。


投资者总是在自己一知半解的方向上表现得“盲目自信”,只有在自己非常熟悉的领域里,才能表现出恰当的谨慎。


若不知道什么是“做错”,坚持则毫无意义。


投资体系系列


2022-2-27 成长股投资进入“非标时代”

2022-1-23 2022年,市场将走向何种风格?

2021-12-26 景气度中性与“钝感力”投资

2021-12-19 买在“分歧”,卖在哪里?

2021-12-12 如何区分“阶段性成长股”和“长期成长股”

2021-11-21 怎么获得赚钱的“节奏感”?



投资需要信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