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末阅读】美国对中国还剩多少优势

2016-12-17 王文 人大重阳

作者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本文节选自王文新著《美国的焦虑:一位智库学者对美国的调研手记》第四章。


在哈德逊河上远望纽约全貌,丝毫没有五年前来时的兴奋。


刚刚从上海回来的同事对我说,这些高楼比上海还是差一些。游艇驶入中间,看着曼哈顿与对岸红砖房的岛屿,我突然想起:纽约此情此景与厦门有几分相似,对岸不就是鼓浪屿吗?这样的比拟多少有一些狂妄,但是在纽约,一路听着车行驶时间歇性地“蹦、蹦、蹦”声,比起北京、上海的环线,纽约道路的年久失修、缝缝补补是明显的。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中美两国实力差距的逐渐缩小,到美国的中国人会很容易去思考美国实力相对于中国的优势与劣势。


过去,很多中国人往往过于迷恋美国民主,将美国强大的终极原因归究于美国制度的精密设计,但这种观念偏好很难解释为何同样是一种制度,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冷战结束后,国力却出现了明显的相对衰弱;同样,这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包括“金砖五国”在内所有新兴国家的崛起,所采取的国内制度设计与美国并不尽一致,有的甚至大相径庭。


记得去年在斯坦福,对美国制度最为推崇的“历史终结论”代表人物弗兰西斯?福山对我说,“民主价值”与“美国制度”之间其实并不是一回事。因此,对于中国思想界而言,不偏不倚、全面客观地分析美国留存至今的优势,以及中国力求避免的缺陷,是对中国崛起再定位的迫切需要,也是对世界政治再认识的必然要求。


我权且先列几点需要中国认真弥补的美国优势,在近期文章里再讲一讲中国切忌避免效仿的美国缺陷。



1

地缘环境

俾斯麦曾说,只有醉汉、傻瓜和美国享有上帝天然的保佑,美国过去的外交成功相当大程度上源于其天生的地缘“运气”。美国东、西两面是太平洋、大西洋的海洋天然屏障,南、北两面则是毫无进攻战略的相对弱国,在地缘上天然地远离全球所有大国.这使得美国国土安全的天然防御系数远远高于其他大国,进而创造了200年来全球唯一一个本土未受他国入侵的大国的历史纪录。有学者曾评估,美国的地缘环境至少是国土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国家中最优越的。这就能解释,为何从19世纪初美国刚建国不久,就有胆量提出“门罗主义”外交战略,致力于打造西半球后院,也能解释“全球战略”一词在美国远比“周边战略”要流行得多。


对于中国来说,美国的地缘优势再次提示,周边安全仍是一国全球战略之本,稳定周边、经营周边、打造周边,仍是中国未来全球战略的基石。防止外部势力扰乱中国周边,应当成为中国未来外交的重要目标,这也是对2011年以来中国周边屡屡陷入紧张后的必要反思。



2

资源禀赋

美国国土大部分位于人类适宜居住的地球温带,东部天然的滨海与平原、中部肥沃的河域与湖泊,西部辽阔的山川与牧场,北部阿拉斯加的宁静与广袤,如此气候多元、地平天成式的“好风水”,完全可以用《圣经》中“流奶与蜜之地”一词来形容。


丰富的自然禀赋还体现在资源矿藏上。


按近年来中美两国公布的数据进行粗略横向比较,美国的森林面积为303万平方公里,约是中国(195.4万平方公里)的1.55倍;美国可耕地面积170.4万平方公里,约是中国(110万平方公里)的1.55倍;美国淡水总量是28亿立方米,略高于中国;美国探明石油储量191亿桶,约是中国(176亿桶)的1.09倍;美国可开采的煤炭储量为2605.5亿吨,是中国(622)亿吨的4.19倍,美国的这些自然禀赋还不包括其海外通过军力或其他软实力控制住的能源矿藏地。


可以看出,从资源禀赋看,相比于中国,美国拥有很明显的优势。若以人均计算,美国这种优势还会更大。加之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长期拥有13亿人口,以及能源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中国能源压力将日趋窘困,对中国生态承载能力与能源进口标准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3

法规社会

自从1787年美国最早的13个州签署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以来,美国的法治精神就开始扎根于社会治理的每一个角落。


美国的法规多如牛毛,渗入衣食住行、油盐酱醋、生老病死、士农工商的每一个细节、每个行业与每一个时间段中。虽然美国的犯罪率不低,各类纠纷不断,但协调社会矛盾的核心力量不是个人,不是政府,而是法规。法规、法制、法理在绝大多数美国人的观念中是根深蒂固的。


美国有史以来的43位总统中,26位出身于律师;国会议员、公共机构负责人大多都是律师出身。据权威人士统计,美国执业律师约40万,是中国2倍多,约占世界的70%。这使得美国的社会治理长期以来以立法优先,处于有规可依、有法可循的秩序与规则中。


尽管有人曾批判美国是过于遵循证据的绝对法律主义,以至于出现许多结果的不确定性,但整体上讲,法规与法治仍然为美国社会矛盾的调节提供了基本逻辑,为社会情绪的发泄提供了清晰路径,为社会自治的优化提供了秩序的保证。


相比之下,中国法制建设30多年来突飞猛进,但由于封建观念长期桎梏,社会的法制观念仍然需要有广泛的普及,法规的完善与法治社会的形成仍然需要走很长的时间。可以这么讲,中国在法治水平上与美国差距的缩小,直接影响到了中国政治治理的长治久安,也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国民自信心的恢复与民族自豪感的加强。



4

有序自由

作为美国核心价值的“自由”,本质是一种“有序自由”(ordered freedom)。


第一任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就职演说中就强调,自由之所以成为可能的美国价值,关键是把“秩序与正义的永恒法则”融入其中。


常被中国自由主义者倍加推崇的美国式言论自由、宗教自由、结社自由等,不是毫无底线和绝对自由化的,而是有明晰的法律界线与价值禁忌的。


正因为此,美国出现过许多因触犯种族、女性、同性恋、犹太等价值禁忌而引发社会轩然大波的事件,而为了维持秩序,美国各个时期曾有警察开枪、城市骚乱的武力平复、政府对媒体报道的干预与管理等事件,却没有引起太多的社会争议。


200多年来的美国精英与民众为之斗争与妥协的,本质上就是秩序与自由之间的平衡,是基于一定秩序之上的底线自由、有限自由,而规训这些秩序的关键就在于法规。


相比之下,过去30年来中国自由化的轨迹却是无序的、混杂的。对于自由的必要规制,也没有通过公开的法律审判路径,回归到秩序的维系上来。如何从法理与社会价值层面构建中国式的有序自由,减少中国社会治理中不必要的争议,仍需要很长的时间。无论如何,美国的“有序自由”史是一个值得借鉴的范本。



5

形式平等


从1789年《人权法案》中阐述的“人人生而平等”开始,美国政治规则的重要核心就是,没有人生而能凌驾于他人之上。在宪法大纲的严格主导下,无论公民肤色、宗教、族群、性取向差异,是否残疾或有其他缺陷,个人权利在美国是能够受到平等的法理保护的。


尽管两百多年来,美国历经多轮的黑人、妇女、少族族裔的权利之争,且最近几十年美国社会的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但在形式上,美国人的平等意识是可以称道的。


自20世纪中叶以来,美国社会极力推崇的“美国梦”意识,勾勒出“只要不懈努力,就能获得社会和经济阶梯晋升”的机会平等氛围。久而久之,形式平等、教育平等、法律平等、程序平等已成为美国社会的主流认同,构成了美国国家梦想的重要元素,也迫(促)使美国越来越多的富豪、精英、名流致力于对他人发挥社会示范作用。这也是美国慈善业比任何一个国家更发达的重要原因。


相比之下,数千年的等级意识,使目前的中国出现了权贵资本主义的社会萌芽,官员富人与普通民众之间的鸿沟与距离感明显加大,阶层固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社会不稳定的危机也显露出一些萌芽。这是中国决策者需要时刻警惕与防范的。





6

人才输入


移民是美国的立国之源,也是保证美国人口稳步增长、人才充足输入的根本路径。美国发明了被全球效仿的“绿卡”(永久居留卡)制度,以各类特殊的优惠政策,吸引全世界科学、商业、艺术、体育、学术等各个领域的杰出精英。近年来,除了传统的人道主义移民、亲属移民之外,美国还大力发展职业移民、投资移民、技术移民,进一步笼络全球精英。据美国联邦人口普查局数据,2011年美国出生在外国的人数已达4000万,占全美人口的13%,来自中国、印度等亚裔国家的高技术人才成为新移民主力。


全球主要大国都有老龄化的趋势,但美国却显得“人丁兴旺”,65岁以上人口长期保持在12%以下,国家平均年龄处于35岁到37岁之间,这在发达国家里很少见。



《美国的焦虑:一位智库学者对美国的调研手记》

欲购买请下拉文章至底,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虽然移民融合是美国的严重社会问题,尤其是少数族裔造成的社会分裂与分化,但来自全球范围的充足人才输入,是中国需要向美国学习与取经的重要优势。多年来,中国一直处于人才逆差中,通过留学、移民、投资等各种方式而输出的人才,远远高于到中国工作的外国人才。如何在国际范围内广纳贤达,是中国未来发展绕不开的话题。





7

军事科技


美国拥有高达排名世界第二位至世界第十五位的14国军费开支总和的军费开支,占全球军费开支的43%,在38个国家拥有662个海外军事基地。超强大的军事力量,不仅使美国对外保持着“全球警察”的威严,对内则引领着以军带民的科技创新能力。


过去半个多世纪,像核能、互联网等对人类影响深远的科技创新,都是由美国军方的实验室而来。再以太空探索为例,美国年均发射卫星约30次,一半以上为商业用途,气象海事及其他民用的约15%,军事用途的不到1/3。军民合作而产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一直使美国在技术持有、专利数量、创新能力、知识产权保护、教育支出上长期保持着对其他大国的绝对优势。


如何保持科技创新,并保持创新科技的现实性和社会化,是中国需要向美国学习的重要方面。目前,中国军事科技仍是相对封闭的一个领域,军民合作研发科技的步伐才刚刚迈开,是否能成功,直接涉及中国未来的竞争力。(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往期精彩回顾


华盛顿调研归来谈美国与中美经济的未来


中美会有战争吗?


反思美国崛起,再视中国优势


特朗普与全球不确定性?这场内部讲座揭示了一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 2013 年 1 月 19 日,是上海重阳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款 2 亿元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旨在把脉金融,钻研学术,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大众。人大重阳聘请了来自 10 多个国家的 96 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与 30 多个国家的智库开展实质合作。


  目前,人大重阳被中国官方认定为 G20智库峰会(T20)共同牵头智库、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处、“一带一路”中国智库合作联盟常务理事、中国-伊朗官学共建“一带一路”中方牵头智库。2014年来,人大重阳连续两年被选入由美国宾州大学推出的、国际公认度最高的《全球智库报告》的“全球顶级智库150强”(仅七家中国智库连续入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