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王文、刘英:金砖合作有没有前景?看看各国双边经贸数据就知道了
本文大概
7000
字
读完共需
9
分钟
作者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刘英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本文摘编自《金砖国家:新全球化的发动机》,王文、刘英著,新世界出版社。本文刊于9月5日观察者网。
由于国际金融体系尚不完善,欧美发达国家主导的金融体系一定程度上限制甚至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因此金砖国家之间有必要通过彼此合作,减少来自欧美金融体系的冲击,提高自身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形成新兴国家自己的经济流动区域。
金砖国家中的亚洲诸成员国都拥有一定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力,南非和巴西则自然资源丰富。中国、印度经济增长最快,即便遭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际贸易形势的恶化,各金砖国家也都保持了相对积极的经济增长趋势,金砖国家发展的动力远未衰竭。但各国国情不一,金融发展现状良莠不齐,因此需要在合作中逐渐完善金融框架,建立良好的金融秩序。
金砖国家目前及在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处于经济发展阶段,要分析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趋势,就必须了解金砖国家的经济及产业结构发展情况和彼此之间的双多边贸易投资关系,这也是推动金砖国家金融合作的基础。
1.中俄经贸投资关系
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高层密切会晤的基础上,2015年中俄两国签署联合声明,在经贸、投资、安全等各领域提升了两国合作关系。作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国,中俄经贸和投资也步入了发展快车道,尽管两国投资起步低,但中俄近年来保持着良好发展势头,俄罗斯已成为中国投资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俄罗斯联邦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在俄罗斯的投资存量达366.7亿美元。近年来,中俄投资合作机遇前景广阔,尤其是在西伯利亚铁路改造、高铁、
公路等大型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领域可以吸引中俄直接投资。而在高科技领域,中俄也形成了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的合作局面。在油气方面,中国作为俄罗斯的油气输出大国,近年来油气需求不断上涨,中俄已成为关键合作伙伴。此外,中俄在远东地区的农产品合作,在人文、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也亟待开展。
俄罗斯长期以来受到西方打压,北约东扩也对俄罗斯造成日渐严峻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同东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合作发展是其必然的选择。为推进中俄两国的贸易和投资合作,中俄两国签署了双边本币结算互换协定,俄罗斯也加速建立了本币支付体系,为中俄两国在债券、股权、基金等领域的合作提供了重要基础。
在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特朗普政府解除能源管制的当下,美国能源产业的生产力受到极大刺激,美国由石油等能源的进口国转化为能源出口国,这将从根本上改变世界能源格局。此外,在美联储持续加息的背景下,美元走强打压以美元计价的油价,国际油价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保持低迷。而中国作为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的进口大国,是俄罗斯油气的大客户,这是俄罗斯支柱产业的关键合作伙伴,中国稳定、持续、大量的油气进口对于俄罗斯经济无异于雪中送炭。
但目前,中国和俄罗斯两国之间的合作几乎只涉及油气方面,双方应加强内部改革,探索两国互补的方向和合作的可能性,推进两国更多的经贸合作,从而加强两国之间、金砖国家之间甚至全球的金融合作,进而促进内部实体经济的发展,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人民,同时减轻俄罗斯金融的脆弱性,共同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的变革。
在金融危机期间,美国实施了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经济复苏后又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进入加息通道,在这一过程中,美元的贬值和升值对开放资本市场的俄罗斯卢布造成了巨大的风险,使卢布发生剧烈的贬值。在此背景下,近年来中俄两国的本币互换,尤其是2016年中俄两国进行的货币交换机制显得极为关键,堪比输血之举。而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迅速的发展使其被视为了既有国际秩序的潜在挑战者,近年来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注意。作为彼此最重要的战略伙伴,中俄双方的密切交流能够促进两国深化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在金砖合作中,中俄两国都得到了“去美国化”的发展环境,能够削弱西方政治的影响,两国在金砖框架下的合作将改善两国发展遇到的政治瓶颈,为两国发展赢得更好的机会。同时,中俄之间的合作,以及中、俄在金砖国家加强合作,也增强了金砖的积极力量,对于维护多边主义、反对霸权具有重要意义。
从中俄贸易与投资数据可以看出,十年中两国进出口贸易额迅速提升,展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同时,中俄交互投资数额呈现萎缩,说明两国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尚未发掘。这种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的投资模式相关,目前中国多数跨境购买以投资少数股份为主,缺乏控制权影响对俄投资收益,而跨境收购中,主体多为500万美元以下的小型收购,落后的投资模式导致双边投资效益不高。
从基建等情况看,俄罗斯公路交通落后,铁路、航空多为苏联遗产,2011年,俄罗斯计划在此后的10年内向交通领域注资重建现代化交通条件,这势必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面对西方压力,俄罗斯同中国合作,修建中俄原油管道,并通过建设波罗的海输油管道摆脱西部国家限制,这也为管道运输领域带来了契机。基础设施建设的辐射效应伴随俄罗斯现代化战略和外资准入门槛的降低,将给俄罗斯企业带来更多发展机会。
俄罗斯中东部地区地广人稀,劳动资源匮乏,与之接壤的中国东北则恰恰相反,处于劳动力资源丰富,工业企业较多的状态,俄罗斯横跨亚欧两洲,资源丰富,金融危机后,经济复苏超过大多数发达国家,工业、基建的改造给投资带来了更多机遇。中俄双方都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如何在双边贸易基础上扩大彼此的投资,是中俄合作中值得讨论的话题。此外,中俄两国交流历史悠久,除工业、金融合作以外,双方在教育、旅游等方面也有诸多合作基点。
2.中印经贸关系
中印两国都是文明古国,两国山水相连,文化交融。印度经济基本面良好:人口红利巨大,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劳动成本低廉;地理位置重要,海岸线长,海运能力居世界第十六位,辐射中东、南亚、东非市场,且和西方关系密切;经济潜力巨大,保持了经济体量长期的良好增长;有大量亟待开发的地区,需求旺盛,对经济增长做出了有力支撑;信息技术发达,拥有全球第二大电信网络,在经济信息化方面具有优势。中印两国1950年建交,新世纪以来两国保持着快速良好发展势头,2014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度,2015年印度总理莫迪访华,全面提升了两国关系及经贸发展水平。
中印两国经济和产业互补性强,尽管两国在军事政治贸易等领域仍存在争议,但是从中印双边贸易数据可以看出,两国贸易额增长迅速,双方仍是彼此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发展动力。近年来中印两国经贸发展逐步深入,两国贸易额从2000年的29亿美元大幅提高到2015年的716.5亿美元,14年时间增长了23倍。中国发展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商务部数据显示,2015年中企在印度新签承包工程合同128份,总额达18.11亿美元,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在印度累计承包工程合同额达657.8亿美元。
2014年9月习主席访印,两国敲定了五年期经贸合作计划,为深化经济关系、推动贸易再平衡制定了路线图。在2020年前,中方将争取向印工业和基础设施发展项目投资200亿美元,并扩大印度在中国的药品、农产品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两国常年贸易逆差造成的负面影响。中国企业对印度制造战略反应迅速,中国通过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印度时成立的电力和汽车产业园,开展对印投资,两个产业园区进展迅速,对于提高印度制造业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两国的经济规模和经贸合作水平尚不相称,在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排名中,印度2015年排在185个国家的第130位,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仍有很大改善的空间。
印度近年来拓展东方市场,为两国合作带来了由内而外的动力。在金砖合作的框架下,两国合作的深度广度进一步提高,矛盾与纠纷有所缓解,印度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自2010年后也不断减少。中印两国作为亚洲最大的两个新兴经济体,双方的合作能够为地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对世界经济的走向也会起到重要影响。受制于地缘政治、领土纠纷、军事冲突等各种原因,中印关系较为复杂。同样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两国在投资、贸易、技术等领域存在竞争,但中国始终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
作为金砖银行和亚投行的成员国,对中国和金砖国家的支持,也是对印度基建和制造业的支持,不仅将拓宽两国投融资渠道,更有助于增强印度在全球治理中的发言权。整体看来,印度和中国的合作可以基于三点:
一是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在完善的基础设施之上更好更快地推进经济发展,并促进中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二是提升印度的制造业,印度制造业较为薄弱,中国则是制造大国,中印可以加强制造业领域合作,通过互设分厂,增进投资;三是中印双方加强科技创新合作,优化两国经济结构,促进两国经济发展。
在此基础之上,印度也应加强与金砖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使金砖各国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中国对印度出口的主要产品是机电、音像、机械、有机化学、贵金属、钢铁、塑料;而印度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是金属制品、矿产品、珠宝、化工、纺织、橡胶。由于两国巨大的市场和强劲的发展潜力,双方在竞争环境下仍应求同存异,拓宽合作领域,努力为两国发展谋求较为良好的市场环境。伴随金砖国家合作的深入,中印两国的往来沟通对于增强两国战略对话、增强互信、促进了解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3.中国与南非经贸关系
南非是非洲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外商在非投资的首要集中地。战略地位重要,东部眺望亚欧市场,西部联通美洲市场,独特的地理位置是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加之政局稳定、金融法律相对健全、矿产丰富、市场需求较大,吸引了来自英、美、荷、德、中等诸多国家的投资。内部来看,南非拥有非洲最发达的公路网络,覆盖全国且与邻国有便利交通,铁路同公路相辅相成,航空运输业和水运也较为发达,为海外投资和国内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自1998年中国与南非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平稳健康发展。从2009年起中国连续8年持续成为南非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进口来源地,截至2011年,两国双边贸易额达454.3亿美元,同比增长76.7%,快于与其他国家的进出口增速。两国双向投资逐步扩大,2009年年末,南非在华投资达到5亿美元以上,涵盖冶金、环保、啤酒等领域,而中国在南非的投资也接近10亿美元,从服装纺织扩展到能源机电、金融信息等诸多领域,南非成为中国在非洲的最大投资目的地。截至2015年,中国在南非的投资存量达47.2亿美元。南非也是中国到非洲旅游人数最多的国家,2015年,中国到非洲的旅游人数达84,878人次,同比增长2.2%。
近些年来,中国和南非两国深化交流合作 45 34514 45 15534 0 0 2940 0 0:00:11 0:00:05 0:00:06 2940取得了巨大成就。2015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前往南非进行国事访问,在约翰内斯堡和南非总统祖马共同主持了中非合作论坛。访问期间提出了包括“中非贸易投资便利化合作计划”等“十大中非合作计划”,作为中非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南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带来中非合作广阔的前景。
中国和南非两国贸易虽然有长足进步,但双方贸易结构仍有待优化。中国向南非出口的产品一半以上是低附加值的轻工产品,南非由于工业尚不发达,以出口原材料为主,其中矿产资源和贱金属是南非向中国出口的最主要产品,类似的发展阶段使得两国产品难免遇到同类竞争的处境,贸易摩擦时有发生,如何开放市场,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产品多元化,缓解出口产品类型过度集中,是双方合作需要考虑的问题。
短缺电力的问题一直是制约南非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障碍。与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相近,近年来,南非承受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为此,南非政府希望打造多元电力供给结构。一方面通过公私合作开发光热发电设备,降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成本;另一方面,南非正在寻找合作伙伴尝试核电发电的可能性,电力领域表现出新的市场机会,给中南合作带来了机遇。但同时,南非由于劳动法律严格,罢工事件成为南非投资的不稳定因素;诸多外商投资使得南非同世界各主要国家货币往来频繁,汇率波动加大;较大的市场需求和相对落后的建设进度使得南非失业率和犯罪率较高,教育缺失使得人口资源和劳动法规尚未转化为人口红利,抬高了经营成本。如何通过金砖合作增强劳资互信妥善处理工会关系,建立相对稳定的经营环境和金融条件,在发展的同时承担社会责任,保护非洲生态环境,是南非同其他金砖国家合作需要解决的问题。
4.巴西及中巴经贸关系
自1974年中巴建交以来,双方经贸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1993年两国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3年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连续六年成为巴西最大进口来源地和出口目的地以及第一大贸易伙伴。巴西则成为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在拉美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巴两国在贸易、投资和金融三大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是中巴之间的经济及产业互补性强,国际产能合作发展前景广阔。中巴两国经济贸易的互补性强,巴西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在拉美地区最为重要的矿产资源和原材料进口国,也是中国最具潜力的石油进口国之一。但巴西工业生产能力还有待提高,同时对于中国制造的电子和电器类产品、计算机、机械设备等大型工业设备需求量大且逐年增加。基于中巴两国巨大的消费市场,未来两国的贸易和投资将持续稳定增长。
二是中巴两国间的投资领域合作潜力巨大,贸易投资发展机遇广泛。相对于贸易,中巴两国投资合作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而且成果丰硕。中国企业对巴矿产、能源、制造业、基础设施、农业等领域累积投资接近200亿美元,中资在巴西投资的企业超过1,000家。巴西对华投资更是逐年增长,主要包括客车零部件生产、飞机制造、压缩机、水力发电、房地产等项目,截至2015年,巴西在中国的实际投资额已超过20亿美元。巴西农业生产条件良好,但是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成本高,劳工问题突出,整体的出口价格缺乏竞争力。中国与巴西农业投资合作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巴西在全球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当中的地位,有利于满足市场需求,促进中巴两国的投资合作实现共赢。
巴西作为拉美地区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市场容量大,资源体量大,承接能力强,这为中国产业转移的实现提供了良好机会和条件。中国政府鼓励企业的“走出去”和巴西政府“经济加速发展计划”也为两国间国际产能合作提供了桥梁和基础,将极大地促进巴西工业的升级和中国产业结构调整。
不仅如此,中巴两国从自身发展需求和互利共赢角度出发,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国际事务上都有强烈的合作意愿和巨大的合作空间。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先后对巴西的访问进一步深化了两国政治互信,扩大了共识,为两国经贸合作注入了活力。
三是基础设施合作成为中巴合作亮点,提升了中巴两国金融合作水平。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巴西政府为改善其薄弱的基础设施,连续推出三期“经济加速发展计划”和两期“物流投资计划”,大力提高和改善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多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巴西政府希望中国企业参与相关项目投标,在基础设施和物流领域进行投资,提高巴西基础设施和物流行业的现代化程度。
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也促进了中巴两国的金融合作。中国大型金融机构开始涉足巴西经济业务,中巴两国金融机构互设海外办事处和代表处,为两国企业界产能合作提供便利。金融的撬动和引擎作用也极大地支持了中巴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及经贸投资合作,尤其是在保障国家资源供给和大型成套设备出口事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金融危机后,中巴间贸易不平衡问题逐渐凸显。由于中国和巴西比较优势的差异,中国多进口矿物和农产品,结构相对单一,但巴西则对中国轻纺、钢材、基建、化工等诸多领域存在巨大需求。目前中国对于巴西的投资限于资源开发和基建领域,对其他领域涉足不深,有大量的开发空间尚未得到合理利用,巨大需求和跨国投资领域不匹配使得两国贸易不对称现象加剧,已有的中国投资难以满足巴西对其他领域产品的需求,直接导致贸易摩擦的加剧。
在发展中国家合作中,若要改变双边和多边贸易摩擦和不平衡现象,根本做法是改善贸易结构,加大市场开放力度,以开展多领域的合作,发挥比较优势,同时吸引投资为本国发展增添动力。伴随金砖国家经贸与金融合作的深入,中国可以扩大对巴西在工业、高新技术、环境保护等其他新领域的投资,使两国商品进一步细分,避免同质化导致的恶性竞争和贸易冲突,同时在经贸合作区建立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平等互利、安全可靠的资本市场,逐步实现货币兑换以维护本国货币价值的稳定性,规避跨国贸易带来的汇兑风险。
5.俄印经贸关系
而从印度和俄罗斯的关系来看,两国关系长期建立在军事产品购买的基础之上。俄罗斯油气资源非常丰富,而发展中的印度则是能源进口大国,俄罗斯通过金砖机制,包括建立金砖国家能源俱乐部等,可以更多地推动其能源出口的多元化,并形成稳固的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金砖合作交流,对于俄印两国改变物质关系基础,拓宽经贸往来领域具有积极帮助。
6.印巴经贸关系
近年来,印度和巴西也在不断深化彼此之间的经贸合作关系,印巴之间的双向贸易额也在持续扩大。2014年印巴之间的贸易额就超过11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0.4%。巴西每年通过印度信实公司进口柴油达15亿美元,约占巴西柴油进口量的50%。从双向投资来看,巴西在印度主要投资在汽车、信息技术、矿业、能源、生物燃料、鞋类等行业。而印度对巴西的主要投资领域则更多集中在信息技术、制药、能源、农业、矿业、工程以及汽车等行业。
7.印南经贸关系
近年来,印度与南非之间的经贸投资关系突飞猛进,双方之间的特殊关系决定了其经贸投资联系更为密切。近年印度与南非两国双边贸易额发展到130亿-140亿美元,印度则主要向南非出口汽车及零部件、交通运输设备、药品、机械产品、化工、纺织品、大米、珠宝等。印度主要从南非进口黄金、锅炉用煤、铜矿石和精矿、磷酸、锰矿、铝锭及其他矿物质。尽管印度尚处于贸易逆差地位,但主要是受到印度作为黄金消费大国大量进口黄金的影响。
请关注人大重阳智库书系之《金砖国家:新全球化的发动机》(中、英、俄、葡语同时出版)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集团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款2亿元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旨在把脉金融,钻研学术,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大众。人大重阳聘请了来自 10 多个国家的 96 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与 30 多个国家的智库开展实质合作。
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3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被中国官方认定为 G20智库峰会(T20)共同牵头智库、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处、“一带一路”中国智库合作联盟常务理事、中国-伊朗官学共建“一带一路”中方牵头智库。2014年来,人大重阳连续三年被选入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推出的、国际公认度最高的《全球智库报告》的“全球顶级智库150强”(仅七家中国智库连续入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