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人大重阳发布中国金融战略研究报告,精华内容都在这里

人大重阳 2019-11-09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人大重阳”

本文大概4200字,读完共需5分钟


本文刊于7月13日中国证券日报、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媒体。



7月13日,"金融改革发展与现代金融体系"研讨会暨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2018年上半年金融分析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举行。研讨会上同时发布了《中国的金融战略:历史经验、理论指引与未来布局》研究报告。



会上,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介绍了《中国的金融战略:历史经验、理论指引与未来布局》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王文院长首先通过对历史和金融理论的阐述表明,金融是世界强国的重要支柱和必要条件,是成为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完善的金融体系不仅通过提供有效信息与风险分散手段,提高了金融活动的参与意愿,促进了资本积累和生产率提高,而且,金融业对增强国家实力有重要意义,强大的金融体系能够有效整合国际资源,是当今世界强国的必备条件之一。


他接着指出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在世界历史的演进过程中,被世界公认的强国荷兰、英国以及现在的美国,虽然三国的鼎盛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但都有一个共同点是国家的强盛都依赖其强大的金融体系。用历史客观的例子论证了金融在国家崛起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从国际金融条件对中国金融的影响分析


中国的发展需要金融体系的支撑。目前,中国的经济地位和影响力都有长足的发展,但是金融方面却没有匹配的金融体系。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监管以及金融全球化对我国的经济体系造成影响。从国际货币的角度看,自从人民币加入了特别提款权后,人民币的影响力有了显著升高,自2016年起第四季度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有人民币外汇储备。


随着经济发展,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货币的区域性地位逐步提升。在牙买加体系中,国际储备货币不单是美元,还有欧元、日元和英镑等国际性货币以及SDR,储备货币多样化为世界经济安全和经济平稳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货币环境。金砖五国的崛起形成的地区合作为世界的多极化带来了推动力。


从国际监管角度看,当今的国际金融体系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并成立,随着经济和金融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原有的国际金融监管出现问题。同时,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在国际金融监管中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大,二十国集团的成立提高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监管机构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但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目前取得成就还不足以让我们的声音得到"认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金融发达国家仍然在国际金融监管中占据主导地位。


从金融全球化带来的影响来看,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跨国企业进行大规模的全球布局,中国成为吸引外资主要的国家之一,资金规模大量流入中国,不仅促进中国工业的发展,也极大促进了金融业发展。



国内金融条件对中国金融的影响分析


中国金融业发展迅速,但是具有明显的粗放式发展特点。金融全球化带来的不只有机遇,也有挑战,货币的全球流动性冲击着我国经济和金融的独立性。目前,我国金融正处在由"大"到"强"的发展时期,如果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发展则需要了解中国自身的金融现状以及影响。


从金融市场的角度看,作为资金融通的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运用金融工具调节资金盈余的活动的市场,传统的金融市场包括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伴随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壮大,银行、保险、证券业都出现了丰富的金融产品及大量的产品交易。中国金融市场主要体现在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规模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


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情况


2007-2017年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


保险业总资产及增速


宏观来看,我国经济增速保持平稳,产业结构继续优化;投资增长缓中趋稳,国际收支总体平衡。2005年以来,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4%逐年增长,并在2015年达到8.4%,在短短十年之内翻了不止一番(见图3-4)。不仅如此,与其他国家相对比,这一数据也位居前列,已经超过了美国、英国两个传统的金融大国(同年金融附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7.2%与7.22%)。


中国与各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从金融监管体制的角度来看,稳健良性的金融体制需要有金融监管的规范与约束,而稳健良性的金融体制是支撑中国崛起的又一基础。因此,强而有效的金融监管是中国崛起的关键。目前,我国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监管模式。基于金融风险论该模式目的是关注金融风险,并且由权威机构对金融业实施监管,以确保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货币政策加宏观审慎"同样是以防范金融风险维持经济稳定为目的的双支柱调控框架。


从金融的国际影响力角度来看,构建有影响力的金融中心是提高一国金融实力的重要因素。金融中心是各类金融机构开展各种金融中介和交易活动的资本集散地和金融交易清算地。金融中心可以促进资本集聚以辐射区域经济、加速金融深化与金融创新、提升国家经济金融实力并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根据金融智库公布的2017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见图3),纵使受英国脱欧影响,伦敦仍以780分位列榜首,美国纽约以756分排第二,香港以744分位列第三,至于上海、北京及深圳则分别第6、第10及第20位。


2017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


虽然当今仍然是以纽约、伦敦、东京等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金融中心为主导的总体格局,但是新兴市场金融中心正在迅速发展。随着金砖银行、亚投行的成立,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汇率制度进一步改革,资本项目的不断放开,人民币国际化的步骤会继续稳步展开,我国金融中心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


金融强国:中国的挑战与机遇并存


目前,金融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金融业的发展非常迅速。比如,我们可以简单的从资本市场规模上来看,按国内上市公司总市值来算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资本交易市场。截止2016年底,我国沪深两市总值按当天汇率折合美元超过7万亿美元,香港证券交易所市值折合美元约3万亿美元。


上市公司市值排名前十的国家(2016年数据)


中国是当之无愧的金融大国,但是,中国目前还不是一个强国。就国内金融行业发展来说,我国的金融发展还存在基础设施有待完善,金融结构不平衡、金融低效的问题,金融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就国际影响来说,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差距较大,我国在国际金融机构的话语权还有待提高。


首先,金融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监管有效性有待提高。国金融发展起步较晚,中国的现代金融法律与监管体系从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逐步完善。金融相关法律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1995年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1997年才开始施行,其他金融相关法律也多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才开始施行。金融监管体系方面,1983年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证监会1992年成立,保监会1998年成立,银监会2003年成立,至此"一行三会"的监管机制才正式形成。


第二,中国的金融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以股票发行体制为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股票发行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市场化定价,但是,现有的发行体制仍然是核准制,中国企业上市仍然面临着行政控制环节过多,审批程序复杂等问题,在发行人资格审查、发行规模、发行乃至上市时间等方面都受到监管部门的干预较多。目前境外绝大多数交易所都实行注册制,程序更为便捷与标准化。此外,中国企业股票上市门槛相对较高,例如上交所、深交所主板与深交所中小板的上市条件中均包括近三年会计年度净盈利,而纽约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均未对企业盈利有所要求,纳斯达克与香港证券交易所当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对盈利要求相对降低。对净利润的要求可能会把一些成长中、现金流良好的优秀企业拒之门外,不利于中国科技、创新类企业的发展,此外,目前企业退市机制还不够完善。企业上市相对困难与缺乏相应退市机制的问题共同造成了市场上"壳"资源的珍贵,不少公司在融资压力下选择借"壳"上市,"壳"资源的炒作成了资本市场的乱象之一,制约了资本市场的健康良性发展。



第三,金融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我国的金融结构是典型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虽然中国目前已经建立了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种类比较齐全的金融机构体系,但银行在金融机构中占绝对的主导地位,这一特点可以从金融资产比例与融资比例中体现。




第四,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低。IMF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人民币正式成为全球第五大货币,也是中国金融逐步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表现。然而,与中国在国际的经济与贸易地位相比,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与中国经济实力并不匹配,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人民银行发布的《2016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中整合考虑了一国货币在贸易计价、国际金融计价与官方外汇储备的全球占比计算出了货币国际化指数,如图三-6所示。根据计算数据,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成为五大国际货币之一,但是国际化进程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从战略上布局中国建设金融强国的建议


习近平主席在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回顾世界近现代史,建设金融强国是成为经济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面临着经济金融化、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国要实现经济由大而强的转变,离不开金融业的发展作支撑。我国已经是金融大国,在通往金融强国的道路上仍然面临严峻挑战--金融监管体系尚不够成熟、金融乱象和金融腐败时有发生,特别是经济下行环境下,防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的压力增大。与此同时,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人民币国际化取得进展,亚投行和"一带一路"倡议获得国际社会普遍响应,中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加紧金融强国的战略布局正当其时。


第一,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认识金融对于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制定金融强国战略,提高我国金融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第二,做强实体经济,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实现金融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第三,从硬件设施和软环境建设两方面,夯实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


第四,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互联网金融行业跨越式发展,解决金融领域的核心问题,加快互联网对传统金融部门的改造。


第五,推动国际金融合作,参与全球金融治理,提升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话语权。

推荐阅读

【深度】金融战或将来临,中美金融实力大剖析,建言未来战略布局

【预告】贸易战升温背景下,中国如何完善金融战略和未来布局?这场发布会将解答

【震惊】贸易战前,中美已出现结构性的实力消长

长按关注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3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