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内情】280多位学者赴美受阻!美国如此小气,中国可更大度

人大重阳 2019-11-08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人大重阳”

本文大概4000字,读完共需5分钟

编者按:据《环球时报》报道,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共有280多名人文社科学者的美国签证被取消或受阻,或受到过FBI骚扰。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接受采访表示,中国不必在这方面对美国以牙还牙,不能让美国影响我们,而应该保持更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本期微信推荐《环球时报》今天的头版文章,原标题是《头号强国表演疑神疑鬼?美国无理阻挠中国知名学者赴美》。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李勇 环球时报记者 邢晓婧 赵雨笙 任重 甄翔】一些本来经常到美国进行学术交流的中国学者,却突然莫名地被告知自己的10年多次往返签证被取消;有学者在美国机场遭联邦调查局(FBI)特工盘问“同事中谁跟中国情报部门关系密切”,并被告诫如果不合作,就会被视为对美国不友好,访美签证随后被吊销……美国《纽约时报》14日报道的“FBI因担心间谍活动禁止部分中国学者入境”的消息,不仅披露了一些中国学者不愉快的遭遇,也再次让人们看到这个世界头号强国对中国的疑神疑鬼。此前媒体披露过中国高科技领域研究人员赴美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却屡遭拒签的消息,美国还对相关专业的中国留学生签证实施限制,但这次《纽约时报》提到的30名中国学者主要是社会科学、中美关系等方面的专家。一些美国学者也质疑,这种没有正当理由的做法正损害美国的声誉和利益。“这种举动反映出美国自信心下降,面对中国的快速崛起和中美实力差距缩小,美国的战略焦虑越来越明显,但阻碍正常的交流只会适得其反。”有中国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说。


《环球时报》头版截图


《纽约时报》网站报道截图


乱扣“对美国不友好”帽子


“像以前一样,朱锋教授在洛杉矶机场匆忙吃了午饭,准备登上中国国航的航班回国。两名FBI探员突然在登机口附近拦住这位中国学者,要求他交出护照。探员把护照翻到美国签证那一页,用黑笔在有效期为10年的签证上画了个叉。一名探员说:‘回中国去,你会收到通知的’……”


《纽约时报》报道开头提到的朱锋教授是南京大学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也是被美方吊销签证的中国学者之一。文章称,朱锋这次美国之行是去圣迭戈参加一场会议,他来的时候从洛杉矶转机时受到过FBI的盘问。FBI探员问他是否为解放军和中国外交部工作,并问他的同事中谁跟中国情报部门关系密切。


除了朱锋,报道还列举了其他几名被美方吊销签证的中国学者。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吴白乙今年1月到美国佐治亚州出席卡特中心举办的一项活动,他在亚特兰大机场被FBI特工询问,后来签证被取消。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研究专家卢翔几年前曾在华盛顿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从事6个月的研究,他的美国签证去年也被吊销。卢翔说,“他们可能认为我们对美国过于了解”。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也是到亚特兰大卡特中心参加会议的中国学者,他的美国签证也被吊销。


《纽约时报》称,FBI加强了反情报行动,目标是阻止他们怀疑与中国情报机构有关的中国学者入境。据中美两国学者透露,过去一年来,多达30名中国社会科学教授、学术机构负责人以及政府政策研究专家的访美签证被吊销,或遭到行政复审。去年FBI局长克里斯托弗·雷曾在美国国会参议院听证会上称,中国“全社会都构成威胁”,需要美国“全社会应对”。文章称,中美关系正常化40年以来,华盛顿基本对中国学者和研究人员持欢迎态度。民主党和共和党政府都认为,让中国学者了解美国价值观符合美国利益。而现在,随着两国战略竞争加剧,大门似乎正在关闭。


《环球时报》记者15日采访了朱锋。他介绍,事情发生在去年3月,FBI想要强迫他合作,要他交代与中国外交部的关系。他严正拒绝之后,便被冠上“对美国不友好”的帽子,10年多次往返美国签证随之被取消,事实上他本人并没有做错任何事情。朱锋表示,之所以接受外媒采访,是因为这种情况并非个案,是出于学者的责任感。“学术和人文交流是夯实中美友好关系社会基础的关键,如果连学者都被冠以莫须有的罪名,特别是还要FBI出面,强制中国学者与其合作,以此交换签证,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美国自信心下降


采访中《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共有280多名人文社科学者的美国签证被取消或受阻,或受到过FBI骚扰。


王文15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今年2月收到美国驻华大使馆发来的邮件,通知他的10年多次往返签证被取消。“美国方面没有给出任何理由,直接告知签证被取消,态度非常粗鲁”。王文说,包括他本人在内的很多学者都被FBI问过话,美方无端怀疑中国学者背后的政治意图。


自从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后,美国对中国学者的防备似乎越来越疑神疑鬼。去年,中国生命科学界著名学者、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受邀到美国参加学术会议,签证申请却屡屡被拒的消息曾引起媒体关注。去年6月,美国国务院还实施一项新政策,领事官员将“视具体情况”缩短部分中国公民签证的有效期。当时美国媒体称,这一新政策的限制对象将是研习机器人、航空和高科技制造业等领域的赴美留学生。


“美方这一连串动作反映出自信心下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灿荣15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同国家之间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十分正常,学术交流当然应该包括了解双方政策动向等内容,只有了解对方才能更好地与对方打交道。中美两国本应抱有这样的积极心态同向而行,但是美国现在愈发不自信了,以前美国觉得自己是超级大国,能够横扫天下,现在看来没那么有把握了。另外,美国对华敌对心态在过去一段时间日益增强。原来美国对苏联是如此,现在美国对中国也露出敌意。自信心下降加上敌意上升,这一升一降造成现在这样的结果。从长远角度看,这种做法吃亏的终究还是美国。


一些美国学者也对此提出批评。《纽约时报》称,一些多年研究中国问题的美国学者表示,美国无故阻止中国学者访美会影响自身在学术方面开放、协作的声誉。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21世纪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谢淑丽说:“这些人是中国国内对美国如何运作了解得最深的人,有些更是推进美中友好关系最积极的人。我们正在疏远美国在中国的一些最好的朋友。”


不理性做法损害自身利益


一段时间来,美国对中国的防范加深,美国舆论中还出现与中国“脱钩”的说法。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刁大明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从某种意义上说,限制中国学者赴美开展学术交流给外界营造出一种美方拒绝接触中国学者的表象。往深层次说,这当然是美国一些部门寻求与中国“脱钩”的表现。但是中美这两个大国互相依存度如此之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将日益深化,不可能全面“脱钩”。


刁大明还表示,以担心安全威胁为由阻碍中国学者赴美交流的做法令人匪夷所思,现在的情况恰恰是交流远远不够,互信远远不足。这种环境下更需要中美两国专业领域学者加强沟通。美国一些部门的做法极不理性,无助于增进中美两国的各自利益和共同利益。


曾在克林顿政府期间从事对华工作的谢淑丽日前表示,美国对所谓“中国威胁”反应过度“可能变成麦卡锡主义式的红色恐惧”,进而损害美国利益。谢淑丽形容,担心“中国威胁”是一种“深夜恐惧”,可能导致美国失去人才,阻碍美国创新发展。


王文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签证被取消无非是短期之内不去美国了,目前对工作和学术交流影响有限。而且在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学者当中现在美国占的比重有所下降,因此没有造成实质性影响。他认为,中国不必在这方面对美国以牙还牙,不能让美国影响我们,而应该保持更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环球时报》社评:美阻挠中国社科学者访问,太小气了

据《纽约时报》14日报道,去年一共有30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教授、学术机构负责人以及政府政策研究专家的访美签证被吊销,或进行行政复审,其中包括知名学者。


这些被阻挠前往美国的人堪称是最了解美国的中国学者群体的代表性人物,他们大多对美国抱有友好态度,为增进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推动中美关系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阻止他们赴美访问是令整个中国学术界非常不解的事情。


早就传出美方为防止被搞“情报”而收紧中国人赴美签证的消息,一些从事高科技领域研究的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留学生赴美遇到困难。但是这些从事社科研究的人能对美国构成什么“情报威胁”呢?


唯一可信的解释是,美国的自信的确在迅速断裂、萎缩,华盛顿建立在强大实力基础上把控中美关系的信心严重动摇。为此它生出了难以自控的被威胁感。此外美方精英群体中的对华敌意在上升。不自信加上敌意导致了美处理中国事务一再出现非理性的冲动表现。


美国FBI甚至利用吊销签证来威胁有的中国学者,要求后者与美国调查部门合作。这是赤裸裸的“警察国家”表现。有媒体把相关细节公之于众,这让美国长期标榜的人权和自由形象情何以堪。


当年美国的对华接触政策洋溢着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各领域的全面自信,对接触的犹豫大多出自中国方面。军事交流是个典型例子,每当华盛顿在政治上有出格行为时,北京就会用停止中美军事对话等动作予以回应。另外为防止美方对中国的渗透,极端反华人士也会遇到取得赴华签证的困难。


现在整体情况正逐渐颠倒过来。中国人赴美因政治和安全方面理由被拒签的情况已经远远超过中方对美方人士的访华拒绝,主动停止中美某项军事交流的一方也更多变成了美国,比如环太军演当初是美国力邀解放军参加的,2018年它取消了邀请,作为对中国南海政策的报复。


问题在于,美国仍总体上比中国强大得多,它的不自信是否来得太早了点?它对中国的防范表现完全不像一个超级大国在与时俱进的世界里应有的样子。它的做法更像是稍有不安全感就钻进旧时的碉堡里,以想象的安全抵御想象的风险,将客观现实抛至一边。


看来美国的国家体制使它在处理同中国庞大而复杂的关系时感到吃力,它在将这种关系简单化成自己熟悉的冷战样子,而中美之间的关系又的确不是冷战,因此华盛顿的对华政策出现前所未有的战略性错乱。可以肯定的是,错误的应对方式注定给美国国家利益带来更多损失。


中美有全球最庞大的双边贸易,每周有300多个航班在两国间穿梭。除了大宗货物贸易,好莱坞电影越来越瞄准中国观众,美国的大学希望有更多中国留学生支持它们的繁荣。这样的两个国家如何能够打“新冷战”?需要一场什么规模的历史倒车才能够把今天的中美关系拉回到过去?


“美国”这个中文译名的含义是“美丽的国家”。然而美国最近一两年的表现越来越难看,它变得多疑、敏感、不讲理,组成它美丽的精神风貌越来越被未输先怯的心理败相所取代。


我们想对美国人说的是,你们的国家真的没有那么糟糕。也许是美国在过去一个世纪里总体上太顺利了,无论热战还是冷战大都赢得胜利,因此对竞争的正常承受力几乎流失殆尽。它失去了应有的从容和坦然,开展正当竞争的勇气被用不健康手段避免竞争的愿望覆盖掉了。


不管美国变得多么小气,我们诚挚希望中国政府继续保持对外开放、包括对美开放的基本态度。我们相信,开放的心态与多疑的纠结相碰撞,前者一定会带来更多战略上的综合收获。中国就是要开放地大胆前行。


本文相关英文报道参见链接:

http://en.rdcy.org/Index/news_cont/id/57485.html


推荐阅读

【独家】“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五周年之际,刘跃进教授详解国家安全总体布局

【聚焦】中欧声明前夕,南欧最大智库刊发中国学者文章,呼吁双方扫除偏见(附中英文)

【聚焦】罗思义:中国在国际舆论上渐占美国上风,美国领导层功不可没!


长按关注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3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