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中俄经济对话在圣彼得堡举行,俄罗斯对华认知惊现微妙的新变化

人大重阳 2019-11-08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人大重阳”

本文大概8000字,读完共需10分钟

编者按:在习近平主席访俄前夕,“第六届中俄经济对话”6月3-4日在圣彼得堡俄中商务园成功召开。本文为此次对话新闻稿。文后推荐相关阅读文章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和助理研究员张婷婷所写,该文编辑版刊于6月4日《参考消息》,标题为《俄对华认知发生更多积极变化》。



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俄罗斯并出席第23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前夕,以“中俄‘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现状、问题及思考”为主题的第六届中俄经济对话于6月3日至4日在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成功召开。


此次对话会由中俄双方多家机构联合主办。中方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人民画报社。俄方为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联邦工商业协会、国际工业和企业家协会、索罗金-康得泰夫研究院、俄中“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研究会、俄中商务中心、俄中商务园、欧亚高科技中心、经济策略研究所。


中方代表团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周力带队,联合中国社科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与应用经济学院、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人民画报社等多家单位的15位代表,与俄方专家探讨中俄两国如何在“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简称“一带一盟”)对接中解决现实问题,实现高质量务实合作。



对话会闭门研讨期间,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周力,俄罗斯联邦总统经济顾问、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谢尔盖·格拉济耶夫(Sergey Glaziev),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俄罗斯联邦自然科学院院士、俄中“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研究会主席陈志刚,俄罗斯联邦自然科学院院士、经济战略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博士阿吉耶夫·亚历山大(Ageev Alexander)发表了主旨演讲。


随后,中俄多位专家围绕“‘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评估与展望”、“推动‘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高质量发展的务实措施”两个话题进行深入研讨,分别由“明日”报副总编辑, Izborsky俱乐部副主席纳戈尔内·亚历山大(Nagory Alexander)、人民画报社社长于涛主持。


专家一致认为,中俄两国经贸合作互补性强潜力大,但目前最大问题是缺乏执行力和落实力。中俄须寻求更加务实的合作点,金融、高科技、航空航天、数字经济等领域都可以成为未来的合作增量。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中俄可以此为机遇,挖掘经济合作新潜能,通过扩大双边本币结算来规避美国的金融制裁风险。围绕“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专家认为可以以此为框架在金融、经贸、能源等领域开展“5+1”合作,而文化和媒体等领域的合作为中俄两国争夺更多国际话语权,打破西方话语霸权提供了机遇。


6月4日,第六届中俄经济对话会暨第四届俄中商务论坛的开幕式在圣彼得堡俄中商务园举行,来自中俄两国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商界与媒体等300多人参会。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周力,俄罗斯联邦总统经济顾问、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谢尔盖·格拉济耶夫(Sergey Glaziev),俄中“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研究会主席陈志刚、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贝文力、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院长胡必亮、索罗金-康得泰夫研究院执行院长米伽耶夫·德米特里(Mitjajev Dmitriy)、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郑新业等发表了开幕演讲。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周力演讲。


俄罗斯联邦总统经济顾问、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谢尔盖·格拉济耶夫(Sergey Glaziev)演讲。


专家认为,当前中俄合作存在诸多问题,中俄“婚姻”更多是领导人之间的“媒妁之言”,需要在互动中激发出爱情的“荷尔蒙”。而“一带一盟”对接是从战略高度为中俄协调发展做出了规划,对此,专家建议,要续深入推进共建“一带一盟”对接,提升区域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创新思路,完善投资融资的保障。逐步改善和优化俄贸易结构,推动贸易转型。为两国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创新交流,并进一步加强文化、人文和地方的交流与合作。



在开幕式上,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王文教授发布了“一带一路”研究系列成果,具体包括《开启亚欧新时代:中俄“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现状、问题及思考》中俄联合研究报告(俄、中、英),《“一带一路”篇:中国关键词》(第二版),《“一带一路”这五年的故事》。


《开启亚欧新时代:中俄“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现状、问题及思考》中俄联合研究报告发布。


中俄联合研究报告《开启亚欧新时代:中俄“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现状、问题及思考》是由人大重阳与俄总统经济顾问团队组成课题组的第二份重磅联合报告,也是连续六届中俄经济对话的主要研究成果,得到了两国决策层的高度认可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报告从“一带一盟”对接对重塑欧亚地区的发展秩序,发掘两国经济潜力的重要性展开,回顾了中俄在能源、科技、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前期建设成果,重点介绍了“一带一盟”在认知差异、制度差异等方面的障碍,并分析了当前的国际局势发展。课题组在报告中建议两国政府间和国有企业间的贸易使用本国货币结算,两国国有银行支付系统可以率先开始对接,并支持国有银行直接参与跨行信息交互,以及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恩典的电子财产支付系统。



随后,周力部长、王文院长受邀为第四届俄中商务论坛-中俄建交70周年图片展暨“这里是中国”艺术展的开幕式致辞并剪彩。其他出席嘉宾还有俄联邦外交部驻圣彼得堡总代表撒别瓦洛夫·弗拉基米尔(Zapevalov Vladimir),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馆总领事代表,俄罗斯联邦总统经济顾问、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谢尔盖·格拉济耶夫(Sergey Glaziev),圣彼得堡市市政府外事与对外经济合作委员会主席格里果里耶夫·叶甫盖尼(Grigoriev Evgeny),圣彼得堡市国立经济大学校长马克西姆措夫·伊戈尔(Maksimtsev Igor)、俄罗斯天燃气集团国际展览公司总裁,俄中商务中心总裁沃龙科夫·谢尔盖(Voronkov Sergey)与俄中“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研究会主席陈志刚等,共同为中俄建交70周年献礼。


6月5日,人大重阳团队受第23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组委会邀请出席预热论坛——“大欧亚伙伴关系”与“一带一路”对接战略圆桌会议,就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及深化务实合作等进行深入探讨。来自俄罗斯、中国和其他国家的132位科学家、商界代表、政府官员、媒体人士参加了此次会议。



俄罗斯联邦外交部巡回大使巴尔斯基·基里尔致欢迎词。俄罗斯联邦总统经济顾问、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谢尔盖·格拉济耶夫(Sergey Glaziev),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王文,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罗思义(John Ross),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秘书长和振伟,国际全球研究学会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哈萨克斯坦科学家联盟主席萨布登诺维奇,国际工业家和企业家大会-俄中投资合作主席尤利耶维奇,俄中“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研究会主席陈志刚等多位代表发表了主旨演讲。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俄合作应将重点放在制定和实施具体方案和创新投资项目上,可以考虑合作开发北极能源、北海航线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合作,同时开展更多中俄人文交流,包括旅游、教育、文化等不同层面的民心相通。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自成立之初就在G20、金砖、APEC、“一带一路”等多边机制体制下,从官方和民间两个渠道,强化与俄罗斯的沟通和交流,不断夯实中俄“二轨外交”成果。2017年5月和7月人大重阳与俄罗斯顶级智库——瓦尔代俱乐部在北京和莫斯科分别发布了《重塑欧亚空间:来自中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共同观点》中、俄、英多语种联合报告。2018年4月17日,人大重阳发布了《去欧洲,向北走: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研究》。此外,人大重阳还受邀在俄罗斯精英顶级交流平台瓦尔代俱乐部年会发表演讲。


过去两年多来,人大重阳与俄罗斯总统顾问团队共举办了五届对话,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相关成果多次获得两国国家领导人的批示,相关人员也多次受到高层接见与当面商议。受格拉济耶夫先生的邀请,人大重阳先后两次赴莫斯科参加上千人出席的莫斯科经济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介绍中国发展经验。2018年7月16日,人大重阳与总统顾问格拉济耶夫团队联合发布了《培育中俄复兴增量:两国智库关于中俄经济金融合作的共同研究》报告。


此次第六届中俄经济对话继续延续以往“务实”的精神,联合中俄多家智库力量,以中俄70年建交为起点,直击中俄在 “一带一盟”对接中的问题,汇集“政、商、学、媒”力量,有效开展“二轨外交”,探讨解决现实问题,实现高质量合作,为中俄两国关系朝着更加健康务实的方向发展贡献智库力量。


出席该系列活动的中方专家还有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中国国际研究所研究员石泽,前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罗思义(John Ross),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研究员孙敬鑫,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研究员张久安,人民画报社俄文编辑部副主任游珊珊,人大重阳院长助理杨清清,人大重阳副研究员关照宇,人大重阳助理研究员张婷婷。俄方专家还有俄罗斯联邦科学院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阿科西波娃·维阿列塔(Arkhipova Violetta),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亚洲国家企业及商业合作理事会主席 (工业与企业国际理事会)、欧亚中心高新技术所主任雷米加·弗拉基米尔(Remyga Valdimir),中国问题专家、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欧亚电视广播协会主席团成员塔夫罗夫斯基·尤里(Tavrovsky Yuri)等。

相关阅读:俄对华认知发生更多积极变化


“1992年中俄两国GDP差不多,但25年后的现在,中国经济总量已是俄罗斯的8倍。中国发展经验值得俄罗斯重新认识。”去年3月底,在俄罗斯科学院大报告厅举行的莫斯科经济论坛,2000多个座位座无虚席。受论坛牵头人、俄罗斯总统顾问格拉济耶夫邀请,笔者在开幕式上如上发言。原本担心,这么高调话语会引起一向高傲的俄罗斯精英的反弹,没想到茶歇期间数十位俄听众当面点赞,不少人认为俄罗斯应借鉴、学习中国经验。

 

这段亲历提醒我们需要重新研究俄罗斯对华认知的新变化。近年来,笔者对俄罗斯数次的实地调研经历,拜访近百位俄罗斯官员、汉学家、智库学者、在俄华商、久居莫斯科的外国人,发现了当前俄罗斯人对华心态一些新变化。 

  

越来越多俄罗斯人对中国持积极态度  

冷战刚结束时,一些受西化思想严重的俄罗斯精英对华认知并不充分,时任俄罗斯代总理盖达尔曾公开预言,中国在近期不会成为一个稳定、繁荣的市场经济国家。当时调查数据显示,俄罗斯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约20%。21世纪初,普京刚执政时,也并没有马上改变对中国的传统认知。

 

此后十多年,随着中俄关系的持续升温及互联网的普及,多数俄罗斯民众对华好感度的呈上升态势。2017年11月,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民调显示,有近50%俄罗斯民众认为,中国是俄罗斯的主要经济伙伴。据2018年5月列瓦达中心民调,40%俄民众认为,中国是俄罗斯的最好朋友或盟友。据俄舆情基金会最新民调,62%俄民众认为,中国是友好国家;45%认为,过去一年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68%民众认为,中国发展比俄罗斯更加成功。

 

从认知群体看,俄大体可分为知华型、本土型和亲西方型。知华派认为,俄应将中国视为战略同盟国,以平衡西方对俄罗斯施加的战略影响,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经验也应成俄罗斯实现现代化的参考对象;本土派认为,俄罗斯既要保持与中国的适当关系,也要跟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之间保持密切往来,在不同世界权力中心之间保持均势。亲西方派则认为,中国是地缘政治对手,担心中国实力强大之后会重启领土争端,倾向于将中国视为潜在威胁,同时警惕俄罗斯沦为中国“小兄弟”,要求“向西方靠拢”。须指出的是,在不同外部环境和各自主观意志驱动下,随着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不断恶化,三种类型的群体对华认知倾向也随之发生调整。这其中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曾任俄对外经济联络部长、现任总统经济顾问格拉济耶夫是积极主张对华深层合作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中俄需要走向深层次的合作伙伴关系,比如建立大型合资企业,开启长期投资项目,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共建研发中心,尤其是航空航天和富有高附加值的加工行业的研发中心等。

 

从认知方式看,深层次学术研究、媒体传播的变化促使俄罗斯对华认知走向成熟。如何认识中俄两国经济转型的路径和结果,是俄精英认知中国的最新课题。如俄经济学家波波夫著的《荣衰互鉴:中国、俄罗斯以及西方的经济史》一书提出,必须高度重视20多年来中国经济加速增长与俄罗斯经济“转型性衰退”出现的大分岔。数月前,俄罗斯知名报纸《生意人报》对中国40年改革开放专题详细报道,认为中国从一个落后第三世界国家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给世界做出了榜样。当然,上述趋势并不意味着俄对华报道都是正面的,但在俄媒体中对华报道的肯定之声越来越多,却是不争事实。

 

从地域分布看,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都市民众获取信息比较丰富,常感受到中国日益增强的影响力,对华认知要相对视野开阔和活跃一些。在西伯利亚和较为封闭的小城市、小村镇的居民,则容易停留在昔日经验里。2014 年乌克兰危机后,受俄罗斯“向东转”政策影响,中俄在远东开发中的互动频度和密度有了质的提升,远东地区持对华友好态度的民众数量逐渐增加。2017年俄罗斯科学院民调数据显示,64%远东居民认为,俄中关系较好;显著高于对俄韩关系(25%)、俄日关系(18%)、俄美关系(2%)的评价。当然,在远东担忧中国威胁远东领土完整的声音也有一定市场。

  

在政治、经济、金融领域,俄罗斯重视审视中国 

通过调研发现,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意识到中国在政治、经济、金融等领域的重大参考价值。第一,在政治上,俄罗斯频繁肯定中国的治国理政经验。普京总统近年在多个重要场合表达过对“一带一路”的积极看法,连续两次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对“一带一路”最支持的大国领导人。普京还多次邀请中国知名企业家如马云访俄,听取在推动电子商务与中国经济发展方面的经验。莫斯科市长索比亚宁也主张参考中国发展经验,包括引进中国的支付宝系统,邀请中国企业参加莫斯科地铁项目建设。此外,莫斯科州政府数月前也专门邀请中国专家赴莫斯科介绍中国工业的发展经验。

 

在知识界,不少俄罗斯学者近年来开始研究中国模式,成立专门智库,向媒体、公众和政府介绍中国模式值得借鉴的优点,以期为俄罗斯复兴提供参考。如俄科学院远东所专家拉林明确谈道:“俄想要实现复兴,是时候参考中国经验了。”伊兹博尔斯科俱乐部副主席纳戈尔内表示,俄罗斯应借鉴中国发展经验。

 

俄罗斯近年来对中国反腐经验的介绍与推崇明显增多。2012-2016年期间,俄罗斯周报《论据与事实》涉华166篇报道,31篇与反腐相关。近两年,普京明显加大反腐力度,他新提出的“没有碰不得的人,没有碰不得的领域”说法,与中国“老虎苍蝇一起打”反腐思想相似。俄罗斯金砖国家研究委员会执行主席托洛拉亚认为,中国用法治手段惩治腐败值得俄罗斯借鉴,特别是“依法治国”对很多为一己私利贪污腐化的地方官员构成重大约束。

 

此外,俄也开始深刻理解中国的网络治理方式。普京总统顾问克里缅科建议,在互联网管理方面应参考中国同行的经验,“按照中国模式限制俄罗斯网络是确保国家安全的唯一方法。”2017年4月,普京明确说:“不要再批评中国的网络监管了”,应参照中国网络治理思路。

 

第二,在经济上,俄罗斯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兴趣正在扩展。不少俄罗斯经济学专家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得益于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式。如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教授拉玛扎诺夫就说:“俄罗斯对中国模式中创造有利条件促进私有经济发展充满兴趣。”中国的经济特区经验正在俄罗斯悄然复制。2005年普京签署并推动议会上下两院通过《俄联邦经济特区法》。截止2017年,俄罗斯已经设立有24个经济特区。起初,这些经济特区成功的不多,但近年来俄加大了对中国经验的引进,如吸引外资、税收优惠等方面,如由中国央企直接投资运营的格林伍德商贸园区,接壤莫斯科国际机场,拥有俄罗斯最大的国际展览中心。虽然俄方员工是中方的7倍,但是园区在人才管理、基础设施、网络化以及后勤建设方面都直接采用了中国园区经验。

 

中国电子商务经验正在促进打造俄版“阿里巴巴”。虽然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缺乏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平台,一些中小商户选择在VK、whatsapp等社交媒体上销售商品,但缺乏信用保障,传播空间有限。2010年,俄罗斯引进中国阿里巴巴“速卖通”,目前已经成为俄罗斯两大重要电商平台之一,大大提升俄罗斯人对中国产品的新认知。

 

第三,在金融领域,中国金融体系的成长促使越来越多俄经济精英看到中国的独特性与合作价值。俄罗斯经济学家斯米尔诺夫撰文说,“我们有一些东西需要向中国学习,他们在一些方面已经赶超我们,中俄两国在金融领域发展合作有助于两国的共同繁荣,共同克服世界经济问题。”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国际资本市场部主任米尔金指出:“中国以顽强、执着和理性的精神,在金融领域向所有人发出挑战,的确令人羡慕,昔日不如我们的大国,如今正快马加鞭发展。”

 

尽管俄罗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士认为本国在金融领域的发展并不逊色于中国,甚至在一些领域(货币的自由兑换、财政预算经议会三读的严格审核制度等)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和韧性。但无论如何,俄方越来越多地积极主张两国之间开展深度的金融合作,现任俄罗斯第一副总理兼财政部长西卢阿诺夫就是这方面的坚定支持者,他提出两国就税法、审计、共同打造金融评级机构等寻求合作,并希望推进两国在包括本国货币互换结算、互相开放金融服务市场、推进双方国有银行之间的深度合作,预防经济和金融风险。他还倡议中俄两国打造共同的评级机构,重点评估两国之间和跨地区投资项目及其经济效益,时机成熟之时,可将评级标准推广到与亚洲国家之间的合作领域。2017年,他又提出俄罗斯国债发行需要多元化,包括购买以人民币为单位的国债,并且不是一次性购买,而是基础长期合作。在多边合作层面,西卢阿诺夫主张两国在国际组织框架内开展积极合作,比如金砖国家、G20,还主张中国加入欧亚发展银行(2006年由俄罗斯主导构建,成员国包括俄、哈、吉、塔、白俄、亚美尼亚等6国),认为此举有助于该组织资本扩大和信贷排名的提升。他还表示,其领导的财政部愿意与中国相关部门共同推进“一带一盟”对接合作框架内的资金融通。由此可以,以西卢阿诺夫为代表的当代俄罗斯自由派开始更多的关注中国的金融发展及其巨大潜力,并主张推动两国之间的金融合作。

  

积极回应俄罗斯对华心态的变化  

当前俄罗斯对华认知积极变化,并不意味着最终定型,但为未来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域发展空间提供新的力量。

 

从国家层面来讲,中国需要积极回应俄罗斯心态调整,对赴俄公民进行提前和恰如其分的教育,强化中国公民在俄的正面形象。从社会层面来讲,智库要发挥运用各种交往空间便利开展二轨外交,接触并培育俄罗斯对华友好力量,为两国加强沟通、深化各领域合作提供更多平台。动员更多中国高校面向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学生,培养更多知华、能够为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积极作用的俄罗斯青年人。在媒体领域,中俄两国应进行沟通和深度合作,各自通过对方媒体采取专栏形式,定期报道本国的大政方针或者两国关系中的热点问题;中国的专家学者可以利用俄方媒体平台就中俄关系中的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求进一步引导俄罗斯对华舆情。

 

事实上,中俄两国都在进入新时代。两国都要放下身段,超越历史,认真发掘对方的优点与长处。俄罗斯一直具有扎实的文化科技底蕴。目前在航空、航天、军事、卫星等方面,俄罗斯仍拥有相对优势。当前中国应该继续专注于中俄双方共同的发展问题,客观评价俄罗斯的大国优势、潜能以及挑战与风险,寻求多方面的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近年来,俄急切希望提升中俄双方合作水平的新舆情,非常值得关注。俄专家斯科瑟列夫最近在《独立报》撰文,提出:“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对接目前尚无一个项目落实”;“2013年中国前往欧洲的铁路运输99%从俄罗斯过境,而至2017年初,这一比例已至15%”。俄媒体还透露,俄央行统计中国对俄直接投资年均长期仅在3亿美元左右,对战略伙伴大国身份而言,并不太相符。尤其是有的中国企业因担心美国制裁,从俄撤资。另一方面,俄对华投资极少,近两年来,对美、英直接投资总计却分别为 13.1 亿美元、14.4 亿美元,而这两个国家却对俄进行着严厉的制裁。这说明中俄合作的务实性还有待加强。对“一带一盟”的“对接”实施,显然还应该通过研究和磋商,切实予以协调、解释和解决。

 

总之,借助俄罗斯对华认知变化的积极态势,中国也需要务实并夯实发展内核动力,提炼中国经验,汲取俄罗斯现存优长,以双赢利益为动力,让中俄关系进一步夯实,以大国合作典范的方式引领未来的世界发展。


 

推荐阅读

【预告】习近平主席访俄,这场提前在圣彼得堡的中俄对话与共同报告值得高度关注

【深度】中美博弈,时与势在中国一边

【专访】曾和刘欣争论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她总感到时不我待


长按关注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3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