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智库看疫情】外交部前副部长:后疫情时代,应对美国“趁火打劫”将是重点

何亚非 人大重阳 2020-09-04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人大重阳”

本文大概3000字,读完共需4分钟

编者按: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与中国网合作推出“智库看疫情”专栏,组织多位智库专家为疫情防控工作及后疫情时代影响建言献策。本文为专栏首篇文章,作者何亚非系外交部前副部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原标题为后疫情时代下的中美关系与中国外交》。



“智库看疫情”专栏截图


要点摘要

1.这次疫情对中国外交同样是重大的考验和挑战。首先,坚持“中国是世界的中国”,在互联互通如此紧密的今天,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其次,整体外交的内涵和外延都在日益扩大。

2.面对中国的疫情,美国呈现两面性,一方面有意愿与中国共同合作应对疫情,但另一方面遏制中国发展的“脱钩战略”也依然在推进。

3.需要兼顾西方和中国话语体系的“兼容”,既不能随西方话语体系起舞,也不能只顾自己的话语体系自言自语,要做到“入脑、入心”,能让听故事的人愿意听,听后心服口服的接受。

4.“病毒无国界”,在疫情面前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国际合作特别是大国合作至关重要。

5.通过这次疫情,中美都需要重新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在应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的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尊重其决定,并继续给予世卫组织坚定的支持。


何亚非

一、疫情是对中国外交和世界安全的重大考验和挑战


传染性疾病是对全球非传统安全的重大挑战,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对世界都是十分严峻的考验。中国政府和人民在习近平主席的坚强领导下,举全国之力,紧急动员起来,迎击疫情,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这不仅是为了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也是为了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

这次疫情对中国外交同样是重大的考验和挑战。首先,坚持“中国是世界的中国”,在互联互通如此紧密的今天,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应对传染病暴发是全球卫生治理的重要内容,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深知全球治理的重要性,从疫情一开始就采取公开、透明、负责的态度,与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各国积极合作,及时通报信息,尽全力阻止疫情在全球传播。迄今已有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对中国表示慰问和支持,捐赠实物的国家也达到几十个,遍布全球的华人华侨都踊跃参加当地的捐赠。中国人民深感温暖,更加坚定了战胜疫情的信心。

其次,整体外交的内涵和外延都在日益扩大。从参与范围看,外交不仅仅涉及政府与政府的官方来往,而且涵盖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往来。在这次抗击疫情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习近平主席就与多国元首通了电话,许多国家的民众自发地向中国人民提供医疗物资支持。企业、媒体、非政府组织、个人都参与到抗击疫情的对外交往之中。从外交内涵看,包括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网络安全、卫生健康、能源安全等等方面。外交需要关注和投入的领域是全方位、全体系的,涉及全球治理的方方面面。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就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当时的外交重点就是与世界其他国家一起共同应对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G20成为外交的焦点和主要平台。这次疫情一爆发,中国就与来自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的相关专家进行了密切的接触和合作。去年非洲爆发埃博拉病毒疫情后,中国派出医疗队给予支持,充分体现了全球卫生合作的重要性。

二、面对中国疫情,美国的态度将呈现两面性的发展趋势


在特朗普政府锁定中国为其“主要战略竞争对手”以后,中美关系确实发生了重大变化,竞争面大于合作面。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我们也需要制定相应的战略和政策。

面对中国的疫情,美国呈现两面性,一方面有意愿与中国共同合作应对疫情,但另一方面遏制中国发展的“脱钩战略”也依然在推进。最近美国宣布进一步制裁中国企业。美国商务部长声称,中国疫情有利于美国制造业回归美国。

美国大选年是比较特殊的年份,对美国政治有很大影响。一是选民对经济更加看重,因为老百姓关心的是口袋里的钱;二是美国政治承受能力下降,国内外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被大选政治放大;三是“抨击中国”(China-Bashing)再次成为共和、民主两党争取选票的工具。从大选年看,中美贸易第二阶段谈判即使如期展开,变数也会增加。对此,要冷静观察、清醒认识,有些事情不一定急于下结论。

三、讲好中国故事要有自信,更要有本事


中美关系的走向目前尚不明朗。“文明冲突论”、“修昔底德陷阱”等美国一些人士不断鼓吹的论调虽然尚未成为主流思想,但是对美国正在制定的对华政策还是有不小的影响。对此,我们要有战略定力,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平发展、推进国际合作、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70年的发展成就、国内治理成功经验、中国兼顾市场效率和社会公平的长期实践,都是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也是中国政治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的基础。

中国既有重大进步也有不足之处。要让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讲好中国故事”有几个要素需要注意:一是好的故事,在我们身边俯拾皆是;二是讲故事可以借用有影响力的平台,也需要培育自己的平台,在社交媒体日益普及的今天,更要关注社交媒体平台;三是要有各领域、各层面、官方和民间的讲故事的人。至于话语体系(Narrative)问题,需要兼顾西方和中国话语体系的“兼容”,既不能随西方话语体系起舞,也不能只顾自己的话语体系自言自语,要做到“入脑、入心”,能让听故事的人愿意听,听后心服口服的接受。

图源:新华网

四、病毒无国界,全球需要中美来合作抗疫


中美作为两个全球大国,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其外溢效应肯定比其他国家要大得多。两国合作则事半功倍,两国相悖则事倍功半,这是毋容置疑的。

就全球公共卫生和防止传染病传播而言,鉴于两国都有类似的教训和经历,中美合作共同应对就显得格外重要。“病毒无国界”,在疫情面前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国际合作特别是大国合作至关重要。这次中国新冠病毒爆发后,美国专家即赴中国与中国专家一起共同研究抗击疫情、制服病毒的有效方法,就是很好的例子。中美应该建立事关公共卫生和防止传染病传播的协商协调机制。这个机制可以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框架内进行,也可以在两国卫生部门和疾控中心之间进行。还需要加强两国医院、医生、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设立共同研究项目。不管以后疫情发生在世界哪个国家,中美都有责任共同参与抗击疫情,为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做出贡献。

五、消除“治理赤字”,中国与世界需要共同努力


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中国采取的措施是及时、正确和有效的。疫情也是总体可控、可治的。尽管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中国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早日战胜疫情。这证明中国在卫生治理领域是有能力的。自2003年遭遇“非典”疫情以后,我国已经建立了全国范围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这次疫情对中国的应急体系和物资储备也是一次考验,可以使之更加有效,反应更加及时。

世界卫生组织是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有效平台,“治理赤字”在世界范围都存在,在公共卫生领域也不例外。通过这次疫情,中美都需要重新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在应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的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尊重其决定,并继续给予世卫组织坚定的支持。

如果说经验教训,有一条值得注意:这次疫情发生以后,世卫组织一直在密切关注,也作出了相应的判断和建议。为此,有些国家采取了加强检测的措施,合情合理;但也有一些国家反应过度,引发不必要的恐慌,这不符合世卫组织的建议。这样做对世界经济和国家交往都会造成损害。

(采访整理:任巍,审校:杨清清)


推荐阅读

【战“疫”】10位外国政要名流催泪声援,我们与中国人一起……
【关注】何亚非:美国大选年对中国的挑战(中英双语)
【调研】疫情拐点,高度警惕地方“乱作为”风气蔓延【预警】2020年中国必须赢得五场战役(中英双语)  病毒难除,但“病毒恐惧症”可消除,让经济早日回归常态

长按关注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您点的每个在看,都是对我们的肯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