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警惕】严防新一轮全球经济危机“灰犀牛”

王文 人大重阳 2020-03-04

点击蓝字关注“人大重阳”



本文大概3000字,读完共需4分钟


作者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本文删减版刊于2月29日《证券日报》,标题为《四方面积极作为,维护中国全球价值链领衔地位》。以下为原稿。


要点摘要

1.疫情对全球局势的影响可能会有三种情况:最严重的情况是全球大危机;较糟糕的情况是区域性危机;稍乐观的情况是中短期风险。

2.疫情发展至2月底,国际形势明显在恶化,中国须在全球层面考虑下一步的部署。

3.疫情可能会导致全球经济大危机,但只要中国继续应对得当,顺势深化与落实各项改革,大“危”中亦有大“机”。

4.中国须防疫、经济与国际“三维并进”,展现成功应对危机的全球大国新形象,引领疫情防控为主题的全球治理新进程,塑造捍卫民众利益的全球舆论新风向,重启中国经济领衔的全球发展新引擎。


2020年2月下旬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得到暂时的控制,但在全球各国开始肆虐。全球拉下警报,美股暴跌,市场恐慌指数飙升,日韩陷入疫情失控,欧洲开始封城,全球地缘政治大危机的可能性陡增。不少国际舆论都说,这场新冠疫情是2020年从未料到的“黑天鹅”。其实,全球公共卫生的危机早已有之,疫情更像是走向各国的“灰犀牛”。只有中国很早就盯着它,重视它,尽全力在回避它。但很多国家并没有这么做。



在笔者看来,疫情当前的国际蔓延,对全球局势的影响可能会有三种情况。

 

最严重的情况:全球大危机。如果疫情因各国防疫失控而造成全球蔓延,且长期得不到控制,那么,有可能会导致全球化倒退、产业链崩溃的全球大危机。目前,美国、意大利、日本、韩国、伊朗等国都有数十到数千人不等的确诊病例,也有传言美国在隐瞒病情,实际情况更糟糕。若国际形势进一步失控,不排除越来越多国家关闭本国边境,限制彼此往来航班与人流,使彼此互联互通的国际社会原子化,国与国之间相互切割,最终通过上百年发展形成的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退回到20世纪初期。看似这种评估危言耸听,但中国须未雨绸缪,要有最坏的心理准备。

 

较糟糕的情况:区域性危机。如果疫情的全球蔓延的程度有限,仅冲击亚洲、欧洲与美洲的部分区域,那么,只是部分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受到重创,全球经济2020年平均增长率仅是退回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2020年全球最大体育事件东京奥运会可能会沦为历年来最惨淡、冷清的体育赛事,东亚一体化进程受挫,中美局部脱钩形成,各国民粹主义上升,“黄祸论”盛行。目前看来,这种可能性发生概率凸显。

 

稍乐观的情况:中短期风险。如果疫苗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各国的积极行动,国际协作出现,疫情在中国、东亚地区和全球的层面上都能够得到有力管控,在三、四月份能基本平息。该情况仅对全球化、全球治理架构、全球产业链与价值链产生短期负面影响,对中国经济(尤其是一二季度)的表现产生较大负面冲击。2020年下半年,经济在各国产生“报复性”反弹,那么,总体上看,这只是一场中短期的国际风险。对中国而言,2020年实现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仍能按期完成。以目前的形势看,这种评估是稍显乐观的。


本文在《证券日报》的版面截图


疫情可能会导致全球经济大危机,但只要中国继续应对得当,顺势深化与落实各项改革,大“危”中亦有大“机”。

 

对中国而言,疫情的蔓延凸显全球治理的重要性、紧迫性,2018年以来“中美大博弈”为主脉的国际形势得以淡化,“中美摊牌”的可能性在下降。中国举国体制“抗疫”、且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极有可能被世界所推崇。

 

在疫情爆发前的2018~2019年度,中美贸易战始终是国际社会、全球舆论关注的焦点。该现状也对中国外交、外贸造成较大的负面冲击。美国特朗普政府强力推行的单边主义、新孤立主义、民粹主义,不仅对中美关系造成负面冲击,而且带动其他一些国家推动逆全球化进程,破坏全球治理的现有架构,削弱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权威。然而,在病毒的共同威胁面前,即便美国等国依然采取限制特定国家人群入境、关闭边境等带有孤立主义色彩的措施,但全球肆虐的病毒在“倒逼”这些国家反思现行政策,并逐步转而采取加强国际合作、更加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做法,从而客观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逆全球化趋势。

 

在疫情爆发初期,国际社会上容易形成斥责中国、幸灾乐祸、质疑中国政治体制和治理模式的声音。然而,在疫情全球蔓延后,很多国家的管控能力、治理体系暴露出种种弊端,尚远不及中国,客观上中国体制显著优势在不同国家治理模式比较中的效能得以突显,此前种种唱衰中国、恶意抹黑的声音将失去市场。

 

对中国而言,在统筹推进疫情防范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同时,需要冷静地战略分析,沉着地统筹应对,抓住“危”之“机”,展现成功应对危机的全球大国新形象,引领疫情防控为主题的全球治理新进程,塑造捍卫民众利益的全球舆论新风向,重启中国经济领衔的全球发展新引擎。



疫情发展至2月底,国际形势明显在恶化,中国须在全球层面考虑下一步的部署。不只是一国应对,而是须加大国际合作的分量。冷静地战略分析,沉着地统筹应对,中国能够将这次全球大危机,转化为助力民族复兴的重大机遇。

 

在笔者看来,至少应该有如下作为:

 

1
防疫、经济与国际“三维并进”
展现成功应对危机的全球大国新形象

数周来,通过首脑电话通气、国际外交协调,中国正在获得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理解、同情与信任。此后,中国可继续加强与世卫组织等国际多边组织的深度合作,在道义、话语、外交、技术上为赢得更多的国际支持,把此次共同对抗疫情的战斗作为中国进一步加强国际影响力的新起点,为将来升级中国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领域的影响力奠定舆论和组织上的基础。

 

2

对外大打国际公共卫生牌
引领以疫情防控为主题的全球治理新进程

过去的两年,中美贸易战成为全球舆论设置的议程主题。在疫情的国际冲击下,中国可主动出击,通过适时地分享防疫经验、病例数据、加强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医疗科技合作、疫苗研发合作,主动引领、形塑防疫进程和“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治理转型方向,降低对抗性、排他性色彩,倡导合作共赢的中国价值观。

 

3
对外通过讲好中国防疫故事
塑造捍卫民众利益的国际舆论新风向

疫情初期,针对中国的“中国脆弱论”、“治理危机论”、“经济骤降论”、“产业衰退论”、“企业逃华论”、“新型黄祸论”、“亚洲病夫论”盛行,中国须不断有效应对疫情,用事实回击西方媒体责难。当下,国际心态在转向,渴望中国分享经验。为此,中国可通过各类媒体,尤其是通过新媒体,用短小精悍的新闻、视频、语录,进一步突出对生命优先、人权至上、鲜活个体的关切,主动对外讲好中国防疫故事,塑造国际媒体尤其是西方舆论关注的新话题,扭转此前国际舆论对中国的诸多负面风向。



4
力保全球价值链的中国地位
重启中国经济领衔的全球发展新引擎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伟大成就,相当程度上源于中国积极参与并重塑全球价值链、产业链重构的进程。鉴于疫情加剧“逆全球化”、全球价值链崩塌的可能性存在,中国需要在国际层面加强与WTO等国际组织、有关国家在经贸、投资领域的协调;在国内层面,落实推进当前中央全面指挥、各部委狠抓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政策,平衡企业正常运行与疫情防控安全,打响经济复苏与价值链保卫战。此前,多数机构对中国2020年后三季度的经济增长持乐观态度,认为会出现不可逆转的经济增长反弹。若能力保中国在全球价值链领衔地位,那么,中国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将大大释放,市场信心与消费需求将大大提升,中国将继续成为国际发展的发动机,民族复兴的进程也会加快。


-THE END-


推荐阅读

【预警】2020年中国必须赢得五场战役(中英双语)

病毒难除,但“病毒恐惧症”可消除,让经济早日回归常态

暴跌!暴跌!暴跌!暴跌!暴跌!

【调研】降低疫情对经济冲击的九条务实提醒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扫码关注我们

人大重阳

微信号 : rdcy2013

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在看”我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