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元春:俄罗斯经济还能撑多久?

人大重阳 2022-05-0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正和岛 Author 刘元春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本文大概6400字,读完共需16分钟



作者刘元春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理事。本文发表于4月21日正和岛微信公众号,阅读量已突破10万+。


总体向好,但依旧艰难,是我对今年的判断。

4月18日,我国2022年第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GDP同比增长4.8%,在新冠疫情上扬和俄乌战争两大超预期事件的冲击下,能保持在这样一个水平可谓难得。


然而,世界局势依旧在复杂演变,疫情发展仍然难测,悬在全球经济上方的下行压力还在进一步加大。


接下来,俄罗斯还能撑多久?中美之间下一步将会如何?最重要的,我们如何应对?


关于这些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著名经济学者刘元春在此前发表的《从政府工作报告看当前经济形势》主题分享中做出了自己的分析。




01

俄罗斯还能撑多久?


俄乌战争给世界地缘政治带来的冲击是一个超级话题,今天我想从经济层面给大家做一些简单的分析。
目前大家最关心的聚焦在以下几个问题:
俄罗斯经济在这一次战争中到底会发生什么变化?
会不会出现财政崩溃和金融危机,从而导致整个国家的异变,进而影响战争走向?
俄罗斯还能撑多久?

这些关注点很有价值,毕竟打仗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打经济”,俄罗斯作为一个核大国,在讨论征服与被征服之前,其内部有没有自我持续的能力也很关键。
而要评估这个问题,简化来看,我们主要关注3个因素:国际制裁对俄罗斯的影响、俄罗斯的财政状况,以及俄罗斯在俄乌战争中的军费开支。
1. 国际制裁对俄罗斯的影响
这部分可以结合俄罗斯的进出口贸易来分析。
1)进口


俄罗斯进口的十大产品中,第一是通信设备,第二是汽车配件,第四是客运机动车,第五是自动数据处理,可以说头部方阵都是高科技

因此很多人好奇,这一轮制裁对俄罗斯影响会不会很大?

我的测算是,不太大。

因为俄罗斯从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开始就被欧美制裁,2014年到2019年,5年内被制裁了3000多项,再加上近两年增加的,现在俄罗斯背的制裁累计超过了5000项。

也因此,2014年他们的准备就开始了:第一个方案,核心技术的替代战略;第二个方案,去美元化战略;第三个方案,内部体系循环。可以说对美国芯片和其他日常用品的替代工程开始得比咱们还早。

这种情况下,很多俄罗斯人的逻辑就是:我干你一场,你会制裁我,我不干你,你照样制裁我,那我不如干你一场。

2)出口

俄罗斯出口占世界总份额是比较小的,疫情之前大概2.3%,疫情后下滑到不足2%。

主要出口物是石油原油及制品、液化天然气、煤炭、小麦以及钯、铜等金属。

对于俄罗斯来说,财政最依赖的就是油和气的收入,这两项占到整体的25%,一旦受影响,伤害会比较大。

因此,俄罗斯能源出口会不会正常化就成了欧美目前非常关切的问题。

这要考虑两个方面:

第一,欧盟方面能不能止买?

欧盟对俄罗斯的贸易依存度比较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能源,占了整个欧元区进口比重的近30%。

并且目前来看,欧盟想要立即禁止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基本是不可能的。

仔细观察这一轮的制裁就能发现:

1. 欧盟对俄罗斯的贸易禁运列表中没有能源;

2. SWIFT(国际资金清算系统)移除了俄罗斯7家银行,其中却不包括作为能源交易主要渠道的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银行。

因此,俄罗斯仍然保有回旋余地。

第二,中印方面会不会大规模进口俄罗斯的原油也很重要。

战争和制裁引发原油价格上涨是有目共睹的,而对于俄罗斯来说,只要原油价格保持在60美元/桶以上,其财政就没问题。

现在原油100多美元/桶,如果跟大家预期的一样达到110-120美元/桶,并且俄罗斯能交易出去,那它的财政不仅能盈余,甚至能大大盈余。

综上,国际制裁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并不像很多人想象中那么大。

2. 俄罗斯的财政状况

现任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行长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很重要的一个功绩就是治理好了叶利钦时期的超级通胀。

特别是2001年-2008年,俄罗斯的财政收入一直大于支出,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而外汇储备方面,目前俄罗斯的黄金外汇储备总量是6400多亿美元,制裁冻结了差不多3000多亿美元,能用的还有3000多亿美元,远超过俄罗斯今年189亿美元的主权债务规模。

也就是说,至少今年,俄罗斯要支付各项债务绰绰有余,卢布不会如很多人预想般的马上强劲贬值,此前的异动在战争期间也属正常。

包括最近大家看到,俄罗斯股票开盘也不是想象中的一泻千里。

3. 俄罗斯的军费开支

目前不同团队对俄罗斯每天军费开支的估算不一样。

参考海湾战争时期,美国一天开支是2亿美元左右,因此伦敦一个团队估算俄罗斯目前开支在200亿美元左右。

这个估计不一定正确,但我们要有一个概念,如果俄罗斯每天要打几十发精准制导导弹,一发导弹就是上千万美金,那费用高昂是一定的。

所以,回到我们关心的问题,如果一直打下去,俄罗斯能撑多久?

首先肯定比西方很多团体所分析的支撑能力要强,并且也不存在我们不施以援手俄罗斯就会崩溃的情况。

第二,要考虑到整个欧洲内部其实很难真正在能源政策上形成一致的协定。

如果盟员没有一致的协定,那这一轮制裁就不具备全局性和实质性的效果,俄罗斯仍有回旋的余地。

结合来看,鉴于俄罗斯的国防支出原来就占比很高,接下来可能进一步加大,一部分西方团体估计俄罗斯今年的经济回落会达到8%,这对于大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强劲的衰退信号。

但就我们的估计,可能到不了这个程度。因为战时经济的运行跟常规不同,大规模军工生产也产生GDP,能制造很强劲的拉动效应。

所以,就算制裁可能为俄罗斯带来供给瓶颈效应,俄罗斯的需求端短期来看也是不会出现急剧衰退。

02

中美博弈

没有任何仁义可言


接下来我们聊聊俄乌战争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首先,从经济总量上来看,俄罗斯实际上还不如我们的广东省,要说俄乌战争直接影响了世界经济格局,那是谈不上的。

这场战争真正的作用点,在于全面拖累欧洲经济。而欧洲又在世界经济的三角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根据去年底的数据,美国GDP总量22.9万亿,占世界比重25%,中国17.7万亿,占世界比重接近19.1%,而欧洲区域整体占世界比重20%多。这三大经济板块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

以前,我们博弈战略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希望欧洲,尤其是德法的态度,成为中美之间的缓冲剂。

现在欧洲受到俄乌战争的影响,中国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板块,直接导致的,就是中美博弈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因此,我们一方面需要新的韬略,去考虑如何在俄乌事件中获得相应的砝码,以寻求中美博弈间新的契机,另一方面,还是要回归传统的贸易问题和结构性问题。

而当前,中美博弈正好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有3个方面需要关注:

1. 清理和重启

我们要对2020年1月份签署的《中美贸易协定》第一阶段进行全面清理,同时重启下一阶段的相关谈判。

而在第一阶段清理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中国在进口方面执行得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受疫情影响,我们想进口,美国的供应链也无法满足。

但大国之间的博弈是权利和权益的斗争,没有任何仁义可言,因此我们判断,美国会利用相关的话题来挑起纷争。

就好比此前美国商务部、美国国会都做了大量测算,结果显示特朗普对华增收关税85%以上的成本都是由美国消费者承担的,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美国很多议员、企业家甚至贸易代表都公开呼吁取消对华的各种关税。

但政治的套路与经济的套路不完全一致。

美国最终公布对中国征收关税的豁免只有300多项,比预计的568项要少得多。

接下来,我们怎么定位中美之间的贸易,如何对第一阶段搁置的部分结构性问题进行协调,依旧充满大量变数。

2. 美国还有一招,战略上要高度重视

现在有很多人觉得特朗普对华霸凌式的关税政策失败了,这种想法在我看来太简单化。

大家要知道,拜登政府上台之后,美国对华的战略有两个很重要的基石:

第一个是民族外交。

过去几年拜登为了形成民族阵营做了很多工作,只不过效果不太好。

况且中国这边也做了大量的对冲,比如我们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了美国民主的十大谬误,就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但我们也要认识到,美国还有一个基石受疫情影响没能完全发挥作用——供应链联盟

一旦疫情缓解,美国的供应链外交很可能对我们产生冲击。战略上要高度重视。

3. 技术遏制上升到新高度

这方面毋庸置疑,美国对于中国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遏制已经上升到了新高度,并且实体清单的数量会越来越多,涉及的面也会越来越广

因此,中美博弈接下来的几大议题都是很艰难的,并且很可能在某些领域面临新冲突的爆发,我们要有心理准备。

03

中国今年就一个字:

”稳“


从去年底到今年3月,国家开了3个特别重要的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专题会议。

这3个会议一脉相承,都格外突出一个“稳”字。

背后深意,我们来跟大家聊聊。

首先,请大家看一个数字——114.4万亿,是咱们去年的GDP。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里一致用了个往年从没出现过的形容,叫“重要里程碑意义的成就”。

很多人就会好奇,这个数字为什么会比100万亿更有意义?在于两方面:

1. 是中美走向对称性博弈的转折点

114.4万亿人民币,按平均汇率折算成美元,是17.73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19.4%,美国GDP的77.12%。

对比之前,2019年我们GDP是美国的68%,2020年是71%,去年到了快77%,这很明显是一个加速性进步。

这样一种加速性进步,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变期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代表着中美博弈从过去的不对称,开始全面向对称性博弈转变。

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好比两个人摔跤,在不同级别状态下,大家的战术和技巧是完全不一样的。可一旦我们的量级差不多了,那么我们未来的博弈方式和技巧就很可能产生极大变化。

根据我们目前测算的低增长轨迹和长增长轨迹,中国GDP将在2025年达到美国的85%,甚至90%,之后在2028年与美国GDP齐平。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精英界一直高呼:中美博弈,如果美国近5年内不能缚住苍龙,未来会格局堪忧

所以我们这几年强调增长速度要上台阶,规模要上台阶,不仅仅是考虑国内,更重要的是为整个国际博弈未来的态势和变化做准备。

2. 是我国稳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期

我们把17.73万亿美元进一步折算到人均GDP,得到的数字是1.25万美元,意味着什么?

我们已经触摸到了高收入国家的门槛。

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21年高收入国家门槛值是12695美元,算起来我们只差100美元。

今年全世界的经济增长速度大概在3%,咱们国家自己定的目标是5.5%,大家会发现,这2.5%的差值刚好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让我们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为什么这件事这么重要?

因为要衡量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能否稳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在过去几百年时间里,全世界真正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只有13个,其中发展中国家不到5个,更重要的是,超过1亿人口的落后国家,最后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几乎没有。

举几个例子:

韩国在1995年的时候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又跌落为中高收入国家,后来2001年终于成功稳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现在基本上属于发达国家。

阿根廷等南美国家很多都是在门槛上晃了一下,然后落回去了。

俄罗斯最高的时候曾经达到过12000多美元的人均GDP,现在回落到只有不到8000美元的水平。

我们国家目前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稳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之间的状态,这时候如果把握不住,可能会出现很多波动。

这也是为什么今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发布《政府工作报告》之后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因为在这样一个战略节点上,中国政策的定位和中国经济的走向,很大程度决定了整个世界经济未来的走向。

这种情况下,我们中央把落点放在“稳增长”上,其实是一个非常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决策。

至于怎么个“稳”法?我们可以从总体定位和2022年政府的工作任务入手分析。

目前来看,在所有的政策里,有3个方向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1. 稳经济大盘

这其中又包括两个方面:

1)提升积极财政政策的效能

积极财政政策主要是从财政赤字率来体现的,去年我们计划的财政赤字率是3.2%,但实际上最后是3.1%。

而今年我们计划的财政赤字率是2.8%,很多人就会疑问,这个程度能不能保证中国经济5.5%的增长呢?

这里我们可以算一笔账,因为政府收入不仅仅指预算收入,还包括基金支出、社保支出和国有资本收益支出,把这几个加总一下:

首先,2022年我们的预算内收入计划是21万亿。

第二是基金支出。由于基金支出中接近90%都是土地出让金,如果今年土地流拍依旧严重的话,这方面压力会比较大。但目前从一线状况来看恢复得还不错,国家计划是9.8万亿左右。

第三是2.8%的赤字率,测算出来发行的债务将在3.5万亿左右。

第四是总理说的特定金融机构和专业机构依法上缴的今年结存利润,规模大概在2万亿。

第五是国有资本收益。比如我们的外汇储备有3.2万亿美元,即使存在美联储,按2%左右的收益率算,一年也有几百亿美元。而我们的中投公司每年对外投资收益率在7%-8%,这些算起来也有2万亿。

最后是我们的专项债,有3.65万亿。

以上加起来,我们2022年的财政总支出规模可以到达41万亿。

这是什么概念?

美国政府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政府了,他们也没有这么多钱。

所以单从量的角度来考虑,我们不用担心能否支持积极财政政策。

然而,量只是底座,要想发挥作用,这些钱支出的结构、效率和短期对宏观经济的拉动效应还需要好好构建。

这么多年过去,我们路越修越远,坑越挖越深,财政的乘数效应想实现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所以今年财政在结构性安排上做了很多文章,值得关注一下。

2)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

此前金融委会议上就谈到要增加信贷的增长速度,这是非常明确要稳定的信号。

而最近,财政政策又进行了重新定位:

一个是在力度上要加大第二要求在总量和结构上进行优化,总量指的是要与名义GDP齐平,结构则指的是要更注重小微企业。

在行业方面,确保粮食能源安全,化解重大风险,这些方面也有很多安排。

2. 保就业

在这方面首先要注意到,今年我们的减税降费有新举措,全年退税减税2.5万亿,其中留抵退税1.5万亿,购买固定资产和原材料进料比较多的企业体感会比较明显。

但很多人也提出疑问,减税降费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似乎影响不大?

这个问题确实存在,也反映出政策缺乏有效的渗透路径。

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政府一直比较擅长投资和建设,做大型工程项目设计的时候浑身都是本事,只是在消费和民生方面,好比如何提高居民收入等问题上,就缺乏一些新的工具和渗透的创新思维

因此最近一些专家提出应当改变保就业的方式,不一定非要通过补贴生产者来间接补贴居民收入,而是直接补贴消费者。这个思路最近正在进行着大讨论,值得相应的重视。

3. 财政货币政策有新变化

这个图里呈现了两个财政方面的信号:

1)政府支出全面提量

特别是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增长27.9%,而政府基金支出90%由地方政府决定的,这也就意味着,地方政府的积极行动已经开始了。

2)财政项目前移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专项债的发行上。

仅第一季度,我们的专项债就发行了1.78万亿,这是一个很大的规模,是财政项目前移的明显体现。

另外,货币政策也在同步进行,这其中不仅仅涉及供给,还要考虑需求,同样包括两点:

1)货币政策可能进一步放量

从1、2月份来看,我们货币政策的规模,M2增长速度达到了9.2%,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比去年一季度提升了1个百分点。

所以接下来,货币政策可能会进一步放量,这也是3月16号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所体现的。

2)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

既然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保持适度增量,那么房地产政策我们就要及时研究,提出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应对方案,提出走向新发展模式的配套方案。

除此以外,政府工作报告中还关注了很多其他方面,我只是选取了与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关的内容与大家分享,并作出我个人的一些分析。

04

结语


总体上来看,从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此前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专题会议,这些一脉相承,完成了对过去一些政策的纠偏,明确了今年宏观政策“稳”字当头的主题,包括把稳增长作为第一政治下达,这也是前所未有的

所以我认为,大家要坚定信心,首先今年的经济增长是没问题的

第二,全球疫情、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复杂化,在某种程度上给予了中国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特别是俄乌事件上,我们应该用更积极的态度去处理。

第三,今年是党的二十大,一个政治大年,我们要更加清晰地把握住中央发出的信号,拒绝一些其他领域的噪音。

最后,牢记一个核心,今年的经济稳定是重中之重,不要把精力放到对某一项决策的过度解读上。

总体向好,但依旧艰难,是我对今年的判断。

以上是我以政府工作报告为基础,对一些关键点和全年宏观经济形势发表的看法,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

人大书记校长联署重磅发文: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罗思义:俄乌冲突结果将影响美国对中国攻击态势


对美演讲:美国不应存在能支配中国的幻想

吴晓求:要改变中国上市公司的结构,凸显上市公司的科技力量

// 人大重阳    

/// 

RDCY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rdcy2013

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我知道你“在看”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