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调研制裁下、迎难而上的俄罗斯中企:惊喜,但也揪心

人大重阳 2022-10-20

自9月3日起,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王文一行赶赴俄罗斯开启调研,先后在莫斯科海参崴东方经济论坛圣彼得堡等多地参加高峰论坛并发言接受当地媒体采访当地高层人士宣讲中国拜访俄罗斯外交部。期间,包括俄新社、“今日俄罗斯”、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在内的160多家俄媒转引王文观点,达成了极好的国际传播效果。同时,王文一行还与多位国企负责人与当地侨领华商深度交流,相关观点刊于9月16日《环球时报》,全文如下:

本文在9月16日《环球时报》上的版面截图

部分西方企业撤离带来的巨大市场缺口、俄本地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对中国商品越来越青睐,共同造就了中国外贸企业进入俄罗斯市场历史性的发展时机。

自俄乌冲突以来,西方高达上万次的制裁会波及到在俄罗斯经营的中国企业吗?扎根在俄罗斯的那些华商如何看待制裁?他们未来会做哪些新的准备?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自9月初先后用两周时间调研访问俄罗斯莫斯科、符拉迪沃斯托克、圣彼得堡等地,参加了普京总统及多个国家主要领导人出席的东方经济论坛并在多个分论坛发言,与多位国企负责人与当地侨领华商深度交流,得出了一些惊喜却也揪心的答案。

中俄投资与贸易合作将加速增长

9月5-8日,第七届东方经济论坛在俄罗斯远东最大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南部俄罗斯岛的远东联邦大学校园内举行。来自60个国家5900名代表参会,其中中国代表团最大,来了205人,占外国参会者30%。俄罗斯驻华商务代表阿列克谢达赫诺夫斯基的喜悦溢于言表:“尽管俄罗斯被西方制裁上万次,但中国企业对投资俄罗斯仍保持着兴趣。”

中俄合作是东方经济论坛的热门话题,笔者受邀参加了“基建投资增长的中国经验”、“远东时代的国际经济”、“新时代下的中俄商务合作”等多个分论坛,都听到了中俄加深合作的强烈呼声,更能感受到俄方对寻求进口替代、扩大外资的真切需求。连参加“北极国际合作的东方维度”分论坛时,笔者都是被在场听众问及最多的发言者,纷纷想知道中国在北极开发上的意愿。
俄罗斯远东开发,长期以来都滞后于总统普京的迫切要求。西方制裁下的俄罗斯在2022年终于有了久违的紧迫感。“我们承认,过去一些俄罗斯官员过于官僚主义,但现在,如果再不加快中俄合作的话,那么,这些官员就是叛徒,就是怠工者。”俄中经贸合作中心董事长萨纳科伊夫在论坛中公开疾呼。他还说,“过去是苏联老大哥帮助中国。现在,中国在经济上是大哥,当然应该帮俄罗斯。”
在论坛上,几位中企俄罗斯负责人都表示,正在重新评估俄罗斯市场。一方面,要熟悉被西方制裁下的国际金融新规则与支付新手段,另一方面也要须尽可能地拓展与把脉更多俄罗斯市场的新需求,研究国内外商业变量的规律,减少项目运营的诸多不确定性。
对此,论坛上还专门召开了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贝加尔地区实业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100多位两国主要企业负责人与地方官员参会,面对面地对接双方企业在能源资源、农林水产、物流运输、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协助寻找、挑选吸引中俄双方企业潜在合作伙伴。
俄方高层的积极表态,也印证了两国投资与贸易将继续腾飞的趋势。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长马克西姆∙列舍特尼科夫透露,2022年上半年,俄罗斯和中国的贸易额增长16%,全年将突破1650-1700亿美元,实现历史新高。俄罗斯欧亚经济委员会一体化与宏观经济部部长格拉济耶夫则透露,如果两国能采取更大比例的本币结算,双边投资贸易总额还将继续提升。
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笔者实地调研了多个中企投资和参建的项目。在场企业人士均表示,中企在俄罗斯的投资与商务合作进入到加速增长期,且从“风险中方自担”模式转型到了“风险双方共担”模式,俄方愿意在政商环境改善、汇率风险上主动进行承担,这些都是不错的信号。
在圣彼得堡,市议会投资委员会主席德米特里·潘诺一落座就对笔者说,普京总统已多次下令须多方位加强与中国合作。圣彼得堡议会也正在加紧立法,从移民条例、免税政策、物游、行政效率、银行贷款等各领域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希望吸引更多中国投资。

俄罗斯华商要腾飞了

圣彼得堡市中心有一个叫“米勒”的市场,数千个店面,服装、玩具、鞋类、饰品、衣帽等日用品,应有尽有。400多户华商长期在这里从事商贸业务,把中国各类商品批发到这里来集中销售,成为当地最大集贸中心。

笔者走访了七家华商店铺,问起欧美国家对俄制裁对生意的时,多位老板都笑着回答:“基本没有!”“没感受到!”“不去理那玩样儿!”多年来,俄罗斯市场的起起伏伏、内外波动早已让华商具有强大的心理承受力与市场调整度。
一位衣帽类华商说,“制裁?我们早习惯!美国是纸老虎,不必太惊恐!相比之下,疫情的冲击与带来的不便才是更大的风险。”在一家华商玩具店,笔者看到,某个被美国品牌诉讼为“侵权”的中国品牌,相当受当地欢迎。来挑货的俄罗斯商贩透露,美国品牌退出了,中国品牌一样好啊!
中国人的细节创新,也弥补了俄罗斯受制裁下的缺憾。手机支付软件退出俄罗斯市场,俄罗斯人重新回到银行卡支付时代。于是中国人销售的手机壳,专门在屏幕下方设计了卡兜,银行卡一插,手机一放即可支付,与制裁前的手机支付一样便捷。
在圣彼得堡市郊的电商基地巴尔干大厦,华商王晨忙得不亦乐乎。他是圣彼得堡最早转型做电商的华商,俄罗斯网络平台中销售女式外套40%左右都源自他的经营店。应对欧美制裁的冲击,来俄罗斯20年的王晨显然具有更敏锐的转危为安能力。他展示的后台数据明显表明,俄乌冲突是销售直线陡增的一个重要时间点。“欧美品牌一走,中国商品进入了腾飞期。”王晨说。
事实表明,2022年前四个月,俄罗斯电商销售额同比上涨50%,已占总体零售额的12%。部分西方企业撤离带来的巨大市场缺口、俄本地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对中国商品越来越青睐,共同造就了中国外贸企业进入俄罗斯市场历史性的发展时机。

担心未来,不确定在增加

据中国驻俄使馆经商处统计,在俄重点中资企业共400余家。制裁背景下的暂时机遇,并没有令俄罗斯的中企与华商放松警惕。来俄罗斯已30年的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著名侨领陈志刚极富忧患意识。他透露,西方制裁令中俄合作在物流、人员、金融等三个层面正在出现“大堵车”的梗阻现象。
陈志刚说,西方的金融制裁使在俄对华金融业务倍增,汇率波动频繁,排队现象异常严重。一些企业要开人民币账户,往往需要3-6个月,结算出现数周的滞留。这迫使常规贸易退回到1990年代“先打款、后发货”的老旧模式。陈志刚多次呼吁,俄罗斯须彻底改变《移民法》相关条例,改革“中国人来俄商务两年必须出境再申请”的歧视性条款。
“投资没文化,文化不投资”也是中国来俄投资亟待改善的方向。陈志刚认为,目前俄罗斯的欧美中高档产品相当一部分市场已腾出来了,需要中国商品集中展示或品牌提升而迅速升级抢占,比如建“义乌商贸城”等方式,以提升中国国家形象。但中国企业往往不善于在国家形象、文化塑造等方向加大投资,使得中企与华商在俄的影响无法与欧美、日本甚至中亚相媲美。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教授德米特里则建议,尽管美欧对俄制裁对中国没有约束力,但由于中国企业对外结算时习惯于美元、欧元,这就需要中国投资者、企业界人士加深与俄罗斯相关的跨国税务、法律等业务的认知,强化尽职调查,创新结算渠道,学会运用豁免制裁,降低汇率风险,最终避免或减少相关制裁措施对中企的不必要影响。


推荐阅读

刘元春:当下经济复苏的关键点在哪里

俄罗斯外交部与人大重阳会谈,160多家俄媒转引观点

哈佛教授警示,美国大学第二次“红色恐慌”似正卷土而来

人大重阳在圣彼得堡大学、市政府、市议会宣讲中国

// 人大重阳    

/// 

RDCY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rdcy2013

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我知道你“在看”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