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终特稿 | 那些亟待改造的老楼为何一直在等待中?

亓玥 问北京 2024-03-04


导 读 

2023年的时间列车即将到站。回望2023年,“问北京”带着市民百姓的身边难题、愿望诉求进行了成百上千次的追问,努力探寻问题解决的答案。在这些追问的大事小情中,很多问题得到了解决或有了进展,但也有一些难题卡壳、停顿、迟迟得不到改进。这些难题,是市民百姓的“急难愁盼”,也是各级部门理应关心关切的“关键小事”。到底什么原因让它们没有得到解决?岁末来临,“问北京”推出年终特稿:民生六问——追问2023那些关键小事的背后。



《民生六问》第一问


老旧小区,常被大家称作“老破小”。夏天漏雨、冬天不暖、有安全隐患是这类房屋的通病。为了改善老旧小区的居住环境,从2013年开始,北京市实施了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改造工程。这项民生工程为许多“老破小”居民带来福音。


2023年,“问北京”(北京新闻广播新闻热线65159063)也报道过许多亟待改造的老楼,年关在即,这些老旧小区居民们的旧改愿望有进展了吗?《民生六问》,今天请看第一问:那些亟待改造的老楼为何一直在等待中?


居民:老旧房屋问题多


北三环40号院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下北京青云航空仪表公司的家属楼院,其中10号楼、11号楼都是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简易楼。今年4月,在穿过狭窄的过道后,记者走进了老楼内一处破陋逼仄、昏暗局促的公共卫生间。举目四望,墙皮斑驳,墙砖裸露。除了简陋的生活环境,更让老楼居民们感到害怕的,是历经50多年风吹雨打的老楼存在的安全隐患。


居民:里边的钢筋全漏了。那圈梁咣当就掉了,白天非得砸着人,现在是砸着车了。

居民:厕所承重墙可都快塌了。碎的就剩这一块砖了。


此前报道链接:
这里住的都是老航空人......


北三环40号院/记者摄

11号楼一间厕所的承重墙/记者摄

11号楼外墙面/记者摄

能否旧改谁来决定?


其实,10号楼早在2005年就被评为局部危险房。在居民们看来,又是近20年过去了,房屋安全问题势必更加凸显。记者为此问询了产权单位北京青云航空仪表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国管局房地产管理司、国务院国资委、海淀区住建委。最终,属地北下关街道城管科告诉记者,北三环40号院的10号楼、11号楼是否能进行旧改还是要由产权单位决定:


城管科:所有的老旧区改造都是从下自下而上的申报,所以说这个(能否进行旧改)的主动权还得是在青云厂。


居民:旧改意愿无人回应


但是,自下而上谈何容易。在居民王女士手中,有一册小红本,上面记录着,从2020年7月到2022年7月,居民们向有关部门反映过28次改造意愿。但一直没有得到明确回复。


居民们:这只是我参与了的28次。我们去了几个地儿,就是你推我我推你,我们为了这事跑,不管刮风下雨,跑了三年多了......


居民手中的小红本/记者摄

已向有关部门反映过28次改造意愿/记者摄

居民:报道后有转机


时隔8个月的12月中旬,记者再次来到北三环40号院探访。青灰的天空下,细密的雪花纷纷扬扬地向大地飘洒,两座瓦红的四层老楼立在寒风中,更显破败清冷。从外观上看,两栋老楼没有明显的变化。不过,在裸露的外墙砖旁,一纸新贴的通知引人注目。居民们说,虽然房屋目前还没有修缮,但在报道播出后,他们期待了多年的“旧改”终于有了盼头。


居民:你报道完以后,区长4月12号来了一次,看看这4号楼、10号楼、11号楼的情况。后来就区长说的,我们会专门回去研究。10月份厂里新接替这项工作的一个副总,他约的居民代表开会,说听听大家的诉求。大家就说要求以拿房本为中心进行旧改,(实现)分户改造的愿望。


楼房外观没有明显变化/记者摄

新贴出的提示通知/记者摄


产权单位:全力配合居民


居民也给记者提供了一份录音文件,在今年10月24号产权单位北京青云航空仪表公司召开的会议上,综合保障部部长张先生对居民旧改意愿给予了回应:


张先生:领导们是这么说的,大家提的要求,我们会全力配合。


居民:双方意见有分歧


北三环40号院的旧改进展是令人鼓舞的,但卡壳的问题依然存在。在谈到具体怎么改时,产权单位和居民之间产生了意见分歧。居民们通过咨询有关专业人员,认为推倒重建更能保障住房安全,性价比也更高。但产权单位更倾向于在原址上进行加固。


居民:(居民找的)人家(专业公司)来考察来看了,认为性价比最高的就是拆除重建,一平方米大概能省2000块钱左右吧。(但)产权单位是倾向于(按照文件进行改造),在国资委文件上就写的是抗震加固。

居民:央产小区政策有空白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右安门内大街73号楼。这栋老楼是原轻工业部办公楼改建而成的职工住房,也是一处央产房小区。由于房龄已经70年了,各种安全问题也开始凸显。今年9月,记者在老楼探访时注意到,几乎所有的水房和厕所的屋顶墙面都存在脱落的现象:


赵女士:有时候一刷碗,咵,土下来了。


此前报道链接:
这处70年老楼……“有时候一刷碗,咵,土下来了”


临近年底,当记者再次询问小区的旧改进度,居民罗先生止不住叹气。罗先生说,一是中央单位在京小区没有明确的旧改文件可作为依据,由于没有明确的文件,居民之间对于如何改造还有不同意见:


罗先生:唉呀,一言难尽……第一个是现在国管局只有一个草案。我了解的是现在有一部分居民还希望寄托改造,但是这个楼砖混结构已经(超过)50年的寿命,没有任何改造价值。只有一条路可以彻底解决,就是外迁。所以现在是遇到两个瓶颈。 


公共水房和厕所的屋顶(有的已经全部脱落)/张钰摄


另一处老旧小区,位于北三环以北曙光里19号楼,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同样是年久失修的央产房,在夏季暴雨期间,与19号楼同楼龄的北侧平房屋顶曾发生坍塌的事故。小区居民们都希望能尽早参与旧改,不过时间过去四个月,旧改一事又没了下文:


王先生:社区是说去找了单位,就没有后续了,我们在群里也问了,社区现在也不搭理这茬了。


此前报道链接:

“晚上9点多,‘咣当’房顶塌了,少说也有好几百斤......"


19号楼北侧平房屋顶发生坍塌/受访者供


待拆迁区域旧改无法启动


面临旧改难题的不只有这些央产性质的老小区,还有昌平区沙河镇的巩华城老旧小区。早在十年前巩华城片区就启动了拆迁计划,周围宅基地上的村民已经陆续都搬走了,但小区因为属于“待拆迁区域”,无法启动旧改,老楼居民与“废墟”相伴,一住又是十多年。今年10月,记者去小区探访时,居民们列举了老楼的各种问题。


居民:我们3楼4楼都裂了!它是承重的梁。夏天热,冬天冷,没有保暖层,没有暖气。经常楼底下厕所一堵,就往上喷大便。


此前报道链接:
与“废墟”相伴,一住又是十多年……


巩华城被“遗落”的居民楼/受访者供、记者摄


居民:相关工作有进展


日前,当记者再次询问小区旧改进展时,居民王先生介绍说,10月报道播出后,陆续有多个部门联系居民了解情况。产权单位也提出可以考虑进行房屋1:1置换,但目前还在提建议阶段,没有得到明确说法。


王先生:媒体的报道还是起作用,好几个部门都看到这个(报道)了,最起码比原来有进步了,有动作了。


属地:要等拆迁政策落地


然而,就是这个让居民们感到有点动作了的可能性方案,恐怕也存在难以跨越的障碍。属地沙河镇政府的工作人员表示,置换同样属于拆迁问题,而目前拆迁工作的推动,还需要有政策的支持。没有政策依据,他们也有心无力。


属地政府:拆迁的工作区政府得统一安排,得有相关的政策。没有政策这活没法干,我们也是依据政策工作。


居民:尽早填补政策空白


年终岁尾,再次回访那些老旧小区,记者有着更深切的感受。不论是在京央产房小区,还是卡在“待拆迁区域”框框里暂时无法拆迁又不能改造的老旧小区,缺少明确可依的政策细则,都是困住它们迟迟完不成老楼改造的“紧箍咒”。右安门内大街73号楼的居民罗先生说起他们小区的旧改难题时就表示,当务之急是先出台针对性的改造文件,才能明确改造方向。


罗先生:希望督促国管局早日出台正式的老旧小区改造文件。我们这个楼因为是原来的轻工业部的,它属于国管局管,国管局现在只有草案,没有正式(旧改)文件。


北三环40号院“青云厂”的居民,倒是有了可以对老楼改造的政策依据,但是在到底能不能推倒重建的问题上,文件上又没有明确说明,这也让以文件为依归的产权单位和从切身需求出发的居民之间,又产生了意见分歧,老楼改造再次陷入卡顿。


居民们:区长来以后,(产权单位)就说有文件了。就是国资委9号文。但是它对于危房这块还有拆除改建这块,两条条款没有表述。作为领导来讲考虑的就是按9号文件来做,但是9号文件里头没有明确你可以推倒重建。对于老百姓来讲,我们考虑的是我们自身的安全问题。


中央在京企业旧改有关文件/受访者供

旧改顺利的小区有何共性?


出发点不同,对问题的考虑也自然不一样。产权单位一切都要从白纸黑字的明文规定出发,而居民们则是从自身实实在在的诉求出发。其中的分歧如何化解,旧改的难题如何破解,记者也咨询了对旧改有所思考的专家学者。亲身参与过一些老旧小区改造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高级规划师王晓婷认为,在一些旧改推进顺利的老旧小区,除了有明确的旧改政策,旧改内容契合百姓需求也很重要。


王晓婷:第一政策比较明确。第二就是实施的路径是符合绝大多数百姓的真实需求,推进起来就会相对好一些,当然这里面也有基层政府付出的巨大的心力去促成等等这样的因素在里面。跟大家各方的努力都分不开。  


专家:需平衡各方意见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原主任牛凤瑞研究员曾经担任北京市十一·五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对于旧改中的难点,牛凤瑞表示,在旧改过程中,平衡各方意见其实并不容易实现。面对双方、多方的不同意见,更需要政策执行部门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让旧改工程能够真正造福百姓。


牛凤瑞:因为咱们是在一个利益多元化的社会,不同的群体更多地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来考虑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第一线的操盘手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总的来说要寻找一个共同点,取得一个最大公约数,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专家:不断调整完善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高级规划师王晓婷也有着同样的看法。她表示,旧改的工作路径还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相关政策也需要“螺旋式”地不断完善。


王晓婷:我觉得更多的是实践过程中要及时的总结经验,进行一些合理化的政策调整。就是政策框架一定是一个滚动更新,然后螺旋上升的过程。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希望更多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能早日被纳入旧改议程,也希望相关政策能不断完善。让因不同原因停滞的老楼未来都能有规可依,早日完成旧改。也让旧改这样的惠民工程,在每个老旧小区都能更好地落地,实实在在地办到群众心坎儿上。



小 问 说


希望相关政策不断完善,

让旧改都能有规可依。

期待旧改政策更好地落地,

为更多百姓带来福音。



原创稿件 转载需授权 否则举报

记者丨亓玥    编辑丨亓玥

值班主编丨独伊


问 精 彩

问民生丨房建好了,路却没修好……

问突发丨东单附近热力管网发生泄漏,现场多图直击!

问民生丨餐馆开了,油烟、噪音、污水也来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年终特稿 | 那些亟待改造的老楼为何一直在等待中?

亓玥 问北京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