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些精美的佛菩萨画像只在水陆法会期间展示?
在上海玉佛禅寺打过水陆内坛的信众一定记得,法会期间,内坛坛场悬挂着一套精美的人物画像,这套画像平时很少见,只有在水陆法会期间才能看见。而且,这套人物画从不单独出现,总是一起悬挂在水陆道场内,这是为什么呢?
这套人物画像叫做水陆画。
供于内坛的水陆画
水陆画是水陆道场中启请供养的佛、神画像,平时不悬挂,也不单独悬挂。水陆画通常由寺院收藏保管,水陆法会结束后就收藏起来,等待下次水陆法会时再次启用。
■ 水陆画的作用
在水陆道场中悬挂某一位佛、神、仙、鬼的画像,就是请来了某一位佛、神、仙、鬼的真身或灵魂,经过水陆法会的供养、礼赞、焚香、燃灯、诵经、加持、忏悔、发愿、散食、放焰口、放生等一系列法事活动,祈愿上堂诸佛菩萨和护法神,超度下堂众生。
这就是水陆画和水陆道场的关系,以及水陆画在水陆道场中的用途。
礼敬上堂十席诸佛菩萨、护法神
■ 水陆画的发展
根据现有可查资料,水陆画产生于唐代,在晚唐五代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最初的水陆画以佛教诸佛菩萨、护法神为主,宋以后,根据社会民众的需求,画工在绘制水陆画时,往往把道教神仙、儒家圣贤也融纳进去,一堂水陆画所绘的内容,往往包揽了天上、人间、地府三界众生。
随着水陆画绘制的人物形象越来越多,水陆道场中悬挂的水陆画数量也越来越多。北宋,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苏轼为亡妻修设水陆道场,作《水陆道场法像赞》16篇,大概当时悬挂了16幅水陆画。南宋末年,志磐法师修订的《水陆新仪》中,规定悬挂水陆画26幅。
元明之际,一堂水陆法会所悬挂水陆画的数量,按照其规模大小,少者36幅,多者70余幅,朝廷修设的水陆法会,曾多达200余幅。
玉佛禅寺水陆法会供奉于上堂第一席的药师佛
■ 水陆画的悬挂
水陆法会上启请供养的佛、神分为上堂和下堂。水陆画的悬挂有特殊的顺序,比如,玉佛禅寺的水陆画分为上堂和下堂,共计二十四席,每一席请供,均有与之对应的佛菩萨。
上堂前五席依次供养佛宝、法宝、菩萨、缘觉、声闻,第六席供养各宗祖师,如天台宗智者大师、慈恩宗玄奘大师、净土宗莲池大师等。第七席请供助佛宣化持明造论的五神通仙。第八席请供明王、金刚、天龙八部等。第九席请供诸护法神,第十席则为弘扬水陆法会的僧俗两众而设,上有宝志禅师、梁武帝等,感谢他们弘扬水陆,普利十方的功德。
玉佛禅寺水陆道场供奉于上堂第六席的祖师大德
下堂则奉请“梵释二天捷疾持赦使者”,携带“赦书”“赦牒”向帝释天“阎王”与“土地”神祇陈请,让受苦受难的“恶道众生”假释出狱、听经闻法、发菩提心,永离三涂之苦,往生佛国净土。
下堂第十一席、十二席奉请各天曹府君、山神、土地等,第十三席则供奉历史上的圣贤明君,第十四席为人道众生。
下堂第十四席中的士农工商
下堂十五席为阿修罗道众生,十六席为饿鬼道众生,第十七席为地府王官,第十八席则为地狱中受刑的囚犯。
而我们的祖先和已故亲属位于第二十三席,最后第二十四席是等待超荐的亡灵。
下堂第十九席众生
■ 明代宝宁寺水陆画
留存到今天的卷轴水陆画,多为明清时期民间画工绘制,也有少部分出自宫廷画师的手笔。比如著名的山西宝宁寺水陆画,学者考证为明代宫廷画师绘制,也是唯一一套完整的明代水陆画全图。
宝宁寺水陆画共计136幅,现全部藏于山西省博物馆。明时,朝廷与北方鞑靼、瓦刺的常常兵戈相向,伤亡惨重。天顺年间,朝廷为安抚边境,特命宫廷画师绘制此136幅水陆画,因此被称后世为“敕赐镇边水陆画”。
宝宁寺水陆画中的诸佛菩萨
宝宁寺的水陆画不仅是重要的宗教画,同时也是研究明代世俗风情的重要资料,比如下面这一副描绘当时文人学士和琴棋妙手,风度翩翩,体现明代文士的神采。
下面这一副画中,上部分绘画的是被休的妻子,不忍离去。儿子紧抓母亲衣裙,不肯放手。而在画面下部分,则有三个未成年的奴仆,衣衫褴褛,双手被缚,而雇买的贵族正在看卖身文书。
摄影 | 儒文、晓峰、浩子、网络
编辑 | 传逍
责编 | 明月
登记清明水陆法会牌位,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