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神药”片仔癀的火爆,更见虚火背后中成药的困境
几日前,片仔癀以一片1600元的价格冲上热搜,在令人乍舌价格的背后,却不难以窥探当前中药企业们所面临的一些问题。笔者在这里就先抛砖引玉一下。
1999年,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改制创立,2003年,漳州片仔癀上交所挂牌正式上市,2006年,其入选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2008年,成为国家科技部认定的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在之前不久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刚刚公布了其2020年的财报,其中披露其2020年营业收入约为65亿元,营销费用约为6.5亿元,约占总收入的10%,而研发费用约为一亿元,占据总收入的1.5%。
当然,我们需要正视一个现实,就是我国的药企中,即便是已经入围了全球TOP50药企的我国上市药企的研发费用在营收中的占比和其他同上榜的药企相比仍然是具有一定的差异。可以参考(唏嘘现状!373家上市企业研发总投入竟不及罗氏一家)
排名 | 药企 | 2020年营收(亿美元) | 研发费用 | 占比 |
34 | 云南白药 | 47.41 | 0.26 | 0.5% |
38 | 恒瑞 | 42.03 | 7.14 | 17% |
40 | 中国生物制药 | 38.93 | 4.17 | 10.7% |
42 | 上海医药 | 35.85 | 2.19 | 6.1% |
44 | 石药集团 | 32.42 | 3.85 | 11.9% |
研发占比总体偏少
研发费用偏低,推广费却财大气粗这是我国药企的一个共病,但是当我们再次审视以漳州片仔癀为代表的中药企业时候,似乎这一个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就以上表中的云南白药来说,与药研占比不足1%相对比,营销占比却高达11.5%。无独有偶,同为龙头企业的东阿阿胶,研发占比4.5%,营销占比高达24.5%。
我国近几年对中成药还是大力扶持的,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比如说16年发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指出要推进中医药继承,保护百年老字号的同时也要着力推进中医药创新,“统筹利用相关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支持中医药相关科技创新工作,促进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加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促进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和产业化。”,“探索适合中药特点的新药开发新模式,推动重大新药创制。鼓励基于经典名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等的中药新药研发。针对疾病新的药物靶标,在中药资源中寻找新的候选药物。”
我国的传统医药自然要保护,要扶持,在各大高校双一流学科评估的时候,也不难窥见对中医药人才的培育和扶持力度。传统的药物如果止步不前,无法与现代科学系统相结合,这种固步自封的态度是不利于一个行业健康发展的,封闭就会落后,落后就会挨打,这也是历史的教训,因此国家在保护传统医药的同时也大力推动其创新和研发,这也是为了让中医药更好的适应当下的社会需求,让古方发挥更大的优势。
中药的新药研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化药不同,中药对与药材的投入一直贯穿整个研发的过程,药材的价格波动直接影响产品的价格,甚至药材的批次不同也会导致质量的不一致,一方面又要传承传统,另外一方面使得体现现代化的创新,这大大拉长了中药的研发时长,对中药注射剂等评价收紧,这是大家都认可的难点。经济一点考虑,各个中药企业这样的分配比也不难理解,因为中药研发的性价比确实低,依托现有的人民群众的基础,大力营销所获得的回报率惊人,甚至像云南白药那样大力炒股,也可以在没有代表药物的前提下,成为我国营收第一的药企。时代太浮躁,大家都忙着赚钱,但是吧,事儿不是这样做的,随着一个行业的逐渐成熟和发展规范,彼此之间的创新能力必然是助力其脱颖而出的一大利器,虽然顶层政策利好,但是各个中药企业对于研发的这样一个不重视的态度,导致了中药的创新能力和化药,生物药的差距在逐年拉大,也是一个必须要正视的现实。
2016-2020年审评通过批准中药IND申请和审评通过中药NDA情况
2016-2020年审评通过批准化学药IND申请
2016-2020年审评通过化学药NDA情况
2016-2020年审评通过批准生物制品IND申请和生物制品NDA情况
私以为中药企业的困境核心点就在在于长期的价值错位,历史的传承造就了中药在我国的良好基点,政策的利好也在鼓励中药行业的发展,但是吃老本并不是一个可长久发展之策,企业的重心也不该是在营销,投资上,作为药企,其本身的核心竞争力还是药品,临床效果好,科学价值高的药品才是百姓对企业的认可,才是企业具备持久核心竞争力的前提。
今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文件《关于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的意见》,表明在未来集采常态化,越来越多的药物会被纳入集采这样的一个趋势。虽然刚刚披露的第五次集采名单并没有纳入中成药,但是由地方联盟牵头的集采已经开始中成药的带量采购了,比如之前大家流传的广东省医保局印发的《关于共同开展省级药品和耗材超声刀头联盟采购》的文件,16省联盟集采共涉及到了281个品种,其中西药222个,中成药59个,也相当在半个中国实行中成药集采了。
而对于中成药来说,集采对于中药企业的压力更甚,而压力的核心点就是价格。
带量采购后的药品的价格具有大幅度下降,这对中成药来说确实有很大压力,和化药成本构成不同,中成药的价格很依靠原材料的价格。部分中药材的原料药比较垄断,而且中药材由于产地,气候不同,效果也有很大差异,道地药材供需的不均衡,再加上种植采摘等一些人工成本,中药材价格上涨已经是个明显的趋势。不过中药企业们也是努力在控制这个事情的,像是东阿阿胶还开了毛驴养殖场,兼毛驴买卖生意。现在监管更加严格,时不时来一个飞行检查,行业越来越规范,对于中药企业来说,药材和提取炮制各方面都不能偷工减料,等等这些反映到末端就是药品的涨价。中标后成本与售价出现倒挂,原料价格上涨和中标大幅降价这样一个双重挤压之下会不会出现中标后断供也说不定。
另外一个就是对于很多中药企业来说,集采名单中的中成药多为临床大品种,是中药企业的重磅产品,有些就是独家品种,就谈不上“以量换价”了,这无异于直接消减药企的利润,现有的格局会被重新构造。
当集采常态化,创新药物评审加速,医保政策的倾斜,供给端会逐步向寡头格局靠拢,行业的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而在这一洗牌过程中,必然会淘汰一些临床价值不明确的药物,高价仿制药的市场也会进一步萎缩,大浪淘沙,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创新药储备的药企更容易脱颖而出。
大家对于“神药”有一个特别的追捧热情,对于传统的药方,如果药材再是稀有一点,再搭配一个充满历史感的神秘故事,便从来不缺将其置于神坛的膜拜者。
比起冰冷的数据,一团看不明白的表格,大家更喜欢看制造神奇的故事。就以片仔癀来说,明朝名医传承,百年老字号,稀有原料,保密配方种种因素叠加起来,还能不吸引资本的目光吗?当嗅到价格上涨的气息后,黄牛蜂拥而至,市面上流通的产品更加少了之后,价格再来一波疯涨,当它沾染上金融商品的色彩,就会产生巨大的泡沫。漳州片仔癀的总股本从上市初的1.40亿股增加至6.03亿股公司股票市值已超千亿元,资产回报率(ROA)等财务指标位居医药行业前列,得到境内外投资者的高度认可。
当面对集采压力,众多有效的药物都被价格管控,片仔癀却一反常态逆风上涨,资本的追捧,热钱的涌入,让以片仔癀为代表的神药们在黄牛手中如同击鼓传花,不知道哪一刻会停下来。80年代的日本泡沫破裂后,迎来的失落的十年,当这些赖以神药生存的企业面临泡沫破裂的那一刻,又该何去何存呢?
参考资料:
1,http://gg.cfi.cn/DetailsInfo2.aspx?dm=gpdm&type=cb&id=672524648258
2,CDE 2020年度药品审评报告
3,https://new.qq.com/omn/20210528/20210528A0BOH000.html
4,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01/28/content_5583305.htm
点击"阅读原文",随时掌握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