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版医保目录正式实施,降糖创新药多格列艾汀“出圈”

黄仲平 药渡
2024-09-03


来源:药渡
撰文:黄仲平    编辑:安非他命


2024年1月1日,国家新版医保药品目录正式落地实施。此次调整共有121个药品新增进入医保目录,成功率84.6%再创新高,谈判或竞价成功的药品价格平均降幅61.7%,与往年基本持平。这次调整中,对创新药的态度令人关注,医保局多次释放支持创新药进入医保的积极信号,在保护创新与医保降价之间,“平衡的艺术”得以体现。


这其中华领医药首次参与医保谈判的首款商业化产品多格列艾汀,在央视报道中凭借“我我爱”的报价“出圈”,成为医保谈判中创新药的典型案例。


01左中括号创新药拥抱医保左中括号
在今年医保谈判的报道中,央视新闻和《焦点访谈》节目均对华领医药多格列艾汀的谈判情况做了特别报道。多格列艾汀的国谈之所以受到如此关注,主要是由于我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而这款降糖药则代表了国产创新药的最高水平。


从创新药来看,此番国谈共有25个国产1类新药参加谈判,谈成23个,成功率高达92%。其中包括16个化学药、4个中成药以及3个生物制品。


这些国产1类新药当中,有颇多重磅产品,如来自齐鲁制药的首个国产ALK/ROS1抑制剂伊鲁阿克、来自柯菲平医药的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盐酸凯普拉生、来自博锐生物的首款国产CD20抗体泽贝妥单抗、来自亿帆医药的全球首个第三代双分子升白药艾贝格司亭α和来自豪森药业的全球唯一EPO受体高特异性小多肽月激动剂培莫沙肽等,都体现了我国创新药研发的高水平。


我们知道,当前我国创新药的主要研发思路,仍是以国外成功的新药为模板而进行研发的Me-too或Me-better。从本质上说,Me-too或Me-better是资本趋利避害的一种本性,因为“First-in-Class”不仅难度太大,而且周期动则以十年计算,不利于资本快速变现的要求。但是,中国创新药真正的未来并不在这些“Me-too”、“Me-better”等处,而在于那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First-in-Class”身上。多格列艾汀正是凭借这样的“First-in-Class”,从国产1类新药中脱颖而出,成为今年医保谈判中的亮点。


不难看出,医保对多格列艾汀的态度,就代表着国家在政策面上对待创新药的态度。


从此番国谈的结果看,政策上对创新药作出了进一步的倾斜,不再只是追求一味地降价。


图1. 2023年医保目录调整发布会现场,来源:国家医保局官网


首先在机制上,国家医保局推出了覆盖申报、评审、测算、谈判等全流程的创新药支持举措。通过谈判,创新药的价格更加合理,患者可负担性大幅提高,多数出现了销售量和销售额双双大幅攀升的情况。


其次是完善了支持创新药发展的谈判和续约规则。一是在价格谈判阶段,秉承循证原则,借助卫生技术评估理念和技术,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公平性等多维度综合研判药品价值,根据患者临床获益确定其谈判底价,实现价值购买;二是在纳入后的续约阶段,进一步优化了规则,适当控制续约、新增适应症降价的品种数量和降幅,给予新药稳定的预期。


医保对创新药给出的积极信号,从今年谈判结果的数据中也可窥一二:1类新药谈判成功率高达92%;与整体水平相比,成功率高7.4%,平均降幅低4.4%。


除了国家政策层的倾斜,地方医保单位对创新药也给予了更多的保护。其中上海地区将对新增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实行三年的单独支付。单独支付是指:参保人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急诊留院观察、日间病房等发生的单独支付药品费用,由医保基金单独支付,不列入本次住院的医疗总费用核算范围。在门诊方面,参保人在定点医疗机构普通门诊就医发生的单独支付药品费用,由医保基金单独支付,不设起付线,亦不纳入门诊统筹按人头包干额度,不单独设立最高支付限额,直接计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年度最高支付限额。


中国药科大学医疗保障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路云去年曾在采访中表示,国谈药品单独支付政策的直接目标,便是保障国谈药品真正惠及参保患者,促进国谈药品尽快尽好落地,提高患者用药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提高国谈药品的实际使用。由于创新药品具有使用周期长、药品费用高、患者经济负担大的特点,对医保基金的占用比例也较其他药品更高;而单独支付意味着国谈创新药品有了医保报销的“直通车”,在为患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减轻了医院的压力。


由此可以看到,对新增药品给予三年单独支付的“特权”,将加速药品放量,尤其对创新药企业来说,更是一大利好。


那么,有了这么多的政策支持,多格列艾汀在纳入医保后,是否将出现如预想般的销售放量?


02左中括号不惧挑战左中括号
多格列艾汀于2022年9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作为过去十年来糖尿病领域首个全新机制的首创糖尿病新药,也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全球首创新药,自商业化上市以来在医院、零售药店及线上渠道反响热烈。


根据半年度报告,多格列艾汀2023年上半年实现销售约21.2万盒,收入7030万元,在商业化首年,并且是未进入医保的情况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十分不易。


这就不得不提到多格列艾汀“Frist-in-Class”的作用机制。


多格列艾汀是一种口服、小分子的GK(葡萄糖激酶)正向变构调节剂(GKA)。在健康成年人中,GK是一种酶,对葡萄糖具有适当的敏感性,因此血液中葡萄糖水平升高时,GK的活性相应升高。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GK的功能受损,即使在葡萄糖水平升高时,GK也保持不活跃状态。


作为一种完全活性、双重作用的GKA,多格列艾汀可以根据患者的葡萄糖水平同时调节胰腺中的GK葡萄糖感应器功能及肝脏中的GK处理器功能。具体而言,多格列艾汀包含独特的化学结构可以减少人体代谢物积累,通过调节GK的酶活性,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已受损葡萄糖感应器功能。


图2. 多格列艾汀作用机制示意图,来源:华领医药官网


目前,国外GLP-1受体激动剂高速增长,正在加速实现胰岛素替代,国内也越来越火爆。不过虽然GLP-1受体激动剂克服了传统糖尿病药物的不足,降糖效果远超口服类药物,但其黑框警告和不良反应较多,在依从性层面不及GKA药物。


图3. 主流降糖药与GKA药物对比分析,来源:华安证券研报


在市场端,中国糖尿病药物市场和全球市场的销售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市场中,双胍类、磺脲类和α-糖苷酶抑制剂类等已上市几十年的传统口服药物在中国仍为主流,而在国外市场中,以DPP-4、GLP-1和SGLT-2为代表的新型药物占比越来越大,但由于这些新型药物由于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较晚,带来的销售收入比例远不及全球其他发达国家,尚处于萌芽阶段。


多格列艾汀凭借口服剂型的优势,在疗效的加成下,如今又有医保护体,在与DPP-4、GLP-1和SGLT-2等的竞争中,有望杀出一条血路。


更何况,多格列艾汀背后还有跨国制药巨头拜耳作为商业化伙伴一路护航。


03左中括号强强联合左中括号
早在2020年8月,华领医药就与拜耳订立商业合作协定,就多格列艾汀在中国商业化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根据协定条款,华领医药获得3亿元人民币的预付款及额外最高可达到41.8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里程碑付款。


根据华领医药此前的公告,今年已两次收到拜耳支付的有关多格列艾汀开发的里程碑付款,加上预付款,总额已达到15亿元人民币。


拜耳的商业化能力自不必多说,多格列艾汀成功获批并实现处方销售以来,在互联网药房、零售药房、医院药房三大渠道多点开花、齐头并进,实现了销售收入的大幅增长。


目前看来,华领医药对于多格列艾汀商业化渠道十分明晰。


在医院和药店零售方面,华领医药充分利用拜耳的品牌优势,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推广力度、市场行销、与医学教育活动,扩大医院和药店的覆盖数量与区域;在药店零售与线上销售方面,直接对话一级分销商,获取患者的购货与售后体验,针对性进行改善;供应链层面,依托国药控股的渠道网络、供应链体系和物流资源,增强多格列艾汀的产品可及性。


需要指出的是,医院长期以来都是我国处方药销售的最大渠道。进入医保的覆盖范围,可以进一步拓宽多格列艾汀在医院渠道的覆盖,协同拜耳在全国覆盖15000家医院的成熟网络,有助于华领医药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随着1月1日医保目录的正式实施,多格列艾汀将得以在临床上触及更多过去受经济条件限制而无法使用该药品的患者。多格列艾汀原价每盒420元,进入医保后价格降低至150.92元。以上海为例,使用医保购买多格列艾汀个人支付只需承担15.09元,如医保个人账户没有余额,在职职工在一、二、三级医院的个人支付比例分别为20%、25%和30%,这大大减轻了慢性病患者长期用药的经济压力。我国作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患者基数大,有了医保为患者“减负”,医院端有望成为多格列艾汀销售放量的最大潜在驱动力。


图4. 多格列艾汀进医保目录落地实施报道,来源:东方卫视


进入医保的努力,如今已然成功实现,放量增长只是时间问题。



结语

华领医药的多格列艾汀在商业化道路上取得了超过预期的成绩,同时第二代GKA正在加速推进中。近期公司公告,已向美国FDA提交了第二代GKA的IND申请并已获受理。第二代GKA为一种具有优化的理化性质的新型分子实体,并被设计为每日一次口服用药,在为患者提供了更多便利的同时,通过延长药物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能更有效地修复糖尿病患者GLP-1分泌不足。根据公告,华领医药保留第二代GKA的所有全球专利权,一期临床试验完成后,公司也将寻求合作伙伴以推进第二代GKA在全球市场的开发。更新迭代的第二代GKA,延长了多格列艾汀的生命周期,一旦正式启动临床试验,也将为华领医药敲开“出海”的大门。


从近到远,华领医药的布局十分周密得当,我们期待这么一家承载着追求真正创新的“勇士”药企能走得更远。后续发展如何,药渡还将持续关注。


参考资料:

1、华领医药公告、官网、年报等
2、华安证券、太平洋证券、民生证券研报
3、《国家医保局2023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新闻发布会实录》,国家医保局官网,2023-12-13


*声明:本文仅是介绍医药疾病领域研究进展或简述研究概况或分享医药相关讯息,并非也不会进行治疗或诊断方案推荐,也不对相关投资构成任何建议。内容如有疏漏,欢迎沟通指出!


以头孢硫脒晶型案为例,药品专利无效诉讼走向分析
西兰制药:股票涨幅猛过诺和诺德的「丹麦制药新星」
亘喜生物靠这款CAR-T获得AZ青睐?BCMA/CD19 CAR-T研发进展一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药渡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