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解笔性,怎能写好书法?①

白鹤 书法功课 2022-12-21

标星”“书法功课”,不再错过精彩文章

中书协第八届楷书委员会作品专辑(高清)


笔性论-用笔的物质性与科学性之基础

节选自《书法研究》1992年3期
作者 白鹤
未完待续……

一、笔性说的提出

《荀子。劝学篇》中说:“君子生(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说的就是任何人都有驾驭事物的能力,而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对事物的了解、熟悉、掌握和运用的程度。此所谓,识器才能用器,了解它,才能征服它,最后为我所用。每一事物又各具特性,即使同一类型,也必有差别。

正因如此,我们在运用的时候,首先要知其性并顺其性,即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然后才能利用并发挥它的特性,以期获得各种不同的效果。

此所谓物之所然,使之所然也。就书法而言,也是如此。笔有笔性,纸有纸性,墨有墨性,这些都是客观事物本身所独具的,作书者只能运用它们,却不能改变它们。三者之中,尤以笔为首要,用笔也就成了书法第一大要。

孙过庭《书谱》中有“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之说,看似平常,实乃甘苦心得。这个“由”字,包含着笔性与书写法度的双重含义。深悉这些,才能假于物,以期求得“同自然之妙有”(《书谱》)和达我之情性的目的,从而真正构成书法的艺术语言。这既是基础,又是书法由实用进入艺术的关键。

就像我们要使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更生动、更形象地表现出来,便运用了文学的语言一样,要使自己的心境和情感在书写中表现出来,便采用了书法的艺术语言。每一种语言,都有其各自的功用与特性,而这些功用与特性,又必然建立在各自特定的物质性与科学性的基础上的,一旦离开了这一基础,任何艺术的语言也就不复存在。

语言的形式可千变万化,但它的特性与功用是不能改变的。赵孟頫《兰亭序十三跋》中的“用笔千古不易”,讲得便是这个道理,尽管,历代书家不少,形式、风格各异,但在用笔上,彼此实在有可通之处。这个“通”,一方面是物之所然,使人所然的必然结果;

另一方面,他们各自在此基础上,获得了达我情性之目的,故通而不同。这也难怪,在传智永《正草千字文》墨迹中,时而会出现“颜法”,原因便是如此。

看来是个并不十分复杂的问题,由于中国传统艺术从古至今一直笼罩着神秘的色彩,以至用笔始终是千古之谜,更有“笔法遂中绝”(欧阳修《学书》)之叹。纵观古今,此类现象确实普遍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关键之关键,没有将了解这支古老的毛笔当作首要前提,故不能通其性。

所以用笔的前提是通笔性,使其所然。我们只需仔细地看一下古代一流书家的真迹,便会发现,每到枯处,毫发丝丝,齐顺如枯竹之纹,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书家用的是何种类型的笔-是软毫、硬毫,还是软硬皆宜的兔毫等等,并以此表现出强烈的时间性意味。正因有了这一简单的道理,我们才有可能透过墨迹的现象,体验其中微妙的情趣与个性。

对此,我们首先碰到的基本问题:毛笔的剖析,中、侧锋运笔、提按顿挫等等。这些常识和技法,既是构成书法艺术语言的重要因素之一,又是为了更好地符合和发挥笔性,使每一笔显得饱满有力,产生一种立体感的基本前提。这样,才能使书者的心境和情感的表现成为可能。

如果,我们不能对这支古老的毛笔、和它在纸面上的作用、以及随之而来的力的分布和墨的渗透,予以科学的分析,那么,我们永远也无法揭开用笔之谜,而最终书法只能成为神秘的艺术。其实,在用笔的至理中,所包含的恰恰是个常识。

二、笔说

相对于今日的硬笔而言,任何一支毛笔都是软性的,这是它的共性。正因如此,其功用和变化,远远要比硬笔来得多。当我们一下笔,只要角度、轻重和指尖的作用稍稍有些不同,便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迹象,并给人以各种美的感受,令人神往。又因笔的种类颇多,即使在同一品种里,由于毫的质地,制作的方式不尽相同,便造成了每支毛笔都各具特色。正因如此,在书写中所表现出来的迹象,更是千变万化。

因为,每一物体,由于质量和性能的不同,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势能、作用力和形态等,也就各不相同。这也正是毛笔“神奇”的地方,假如我们撇开毛笔的具体特点,就它的共性来进行分析,那么,一支毛笔至少有以下几个特性和功用:

(一)毛笔是用兽毫制成的,是软性的,而软性的东西不能强而为之,只可顺其性、合其理,顺着它在运动中的势能而用之。这样,方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软性笔所特有的弹性功能。不然,便会锋乱笔败,适得其反。

(二)笔头呈圆锥体,不像硬笔,如一不小心,不顺其性,笔毫便会扭折,作用于纸面上的力也就不一致,也就不可能达到“万毫齐力”之目的,点画丑陋奇怪。

(三)笔毫有主、副之分(如图一)。在书写时,主毫立骨抱筋,副毫得肌肤之丽。笔锋既能使行笔含蓄内藏,又能劲挺刚锐,锋芒毕露。其中变化,难以穷尽。

(四)笔毫的截面是个圆,故有八面之称(如图二)。充分利用运笔时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打开八面,挥洒自如。这样,既能使笔毫曲而复直,卧而复立,又能达到锋势全面劲圆。如能运之精熟,便可通会。最后获得“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书谱》)的效果。

(五)笔蘸墨进行书写时,如笔毫相对齐顺,墨就容易从笔跟流向笔尖,行笔也易饱满厚实。反之,笔毫扭曲不齐顺,墨道受阻,大量的墨在笔跟上流不下来,尤其遇到转折的运笔,笔迹易枯败平扁。就像河床直与多曲,其流速不等一样。这是由事物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所以,善于写字又合笔性的人往往一笔数字,甚至十几个字,血脉不断,笔迹饱满厚实,虽飞白亦然;而不会写字的人,往往蘸一笔写一笔,血脉不连,迹陋笔败,因他只能用笔尖上少量的墨,又不能熟练的缘故,即不知物,故不能假于物。


【映雪】净皮纸

500张宣纸·仅199元

限量30份,多拍不发货!

点图下单▼

书法功课 | 学书法少走弯路

出品✎精微堂

责编✎吕不为 微信shufagongke1




【猜你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