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两年不给本科生上课,职称变研究员,让教授回讲台要几步?
最近,江苏省教育厅《加快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实施意见》的征求意见稿公布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原因在于,这个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了这样一个措施:如果教授连续两年不给本科生上课,其职称将改为研究员。
加强本科教育,其实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十几年来,教育部门把给本科生上课作为研究生导师聘任的基本条件,把教授、副教授上讲台作为考核基层教学单位教学业绩的关键指标,给高校教授施加了一定的压力。
但是,政策的实施效果却不尽乐观,年轻教师尤其是讲师群体依然是本科教育的主力军,本科讲台上难觅教授的身影、“资源倒挂”的现象仍然存在。
60所教育部直属高校2016—2017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显示,23所高校教授给本科生上课比例低于80%,30多所高校教授上课门次不到总量的四分之一,能实现教授全员上课的仅有极个别高校。
倘若从教授的角度分析,之所以不太愿意给本科生上课,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教授们太忙。几乎在所有的高校中,教授们都是最忙的群体之一。他们往往是科研项目的牵头人,是科研直接的参与者,因为身兼硕导、博导等身份,他们还有着硕士和博士生的培养任务,一个教授甚至要带上十几个二十个研究生。教授们不是待在实验室里,就是把精力集中在硕士与博士的培养工作上。一个人的精力总是相对有限的,忙碌的教授们自然无暇分身于本科教学。
第二。在同样的评价体系内,一个科研成绩突出的老师和一个专心于本科教学的老师来比较,前者无论是在职称晋升,还是在各种奖项的评定中,都占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当授课的数量与质量,在高校的评价体系内所占比例过低,教授们自然也难以对教学付出热情。
此外,还有一种观点表示:“教授给本科生授课是大材小用。”理由是:有的教授研究方向太高深,带研究生可以,给本科生上课未必合适。
不过反对者认为,教授接触学科前沿的目的是为了把最先进的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如若学生接受不了所讲授的内容,只能说明教授方式不对、方法不当,而这正是需要教授们在教学中探索、改进之处。
此前,也有媒体曾针对院士教授回归本科课堂有何意义进行调查。
调查显示,60.8%的受访大学生认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5.6%的受访大学生认为能发现和培养人才,有利于学术方面的传承;50.8%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可以传播前沿的学术理论;42.0%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可以让学生感受大师的魅力。
有学生表示,由于教授的阅历、学识等方面都较为丰富,其讲课效果对自己吸收知识、打牢基础能起到重要作用。
在去年召开的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连用三个双重否定句强调本科教育的重要性:“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是不合格的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的校长是不合格的校长,不参与本科教育的教授是不合格的教授”。
陈宝生的表态,给教授划了条“合格线”,即“要参与本科教育”。事实上,在政策层面,除了教育部已连续多年“推动教授上讲台”外,在制度建设下,给本科授课教授的比例有所增长。
以武汉为例,根据当地媒体2012年的报道,教授们纷纷重新走向教学一线,给本科生上课已蔚然成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比率更高,有些学校达到了95%以上。
与此同时,为了把教授拉回本科生课堂,有学校频出“狠招”。在中南大学,从2012年9月起,在职称晋升、岗位定级、年终考核、津贴发放等方面严格执行“本科生教学工作一票否决制”,成了中南大学史上最严的“讲台令”。教授、副教授给本科生授课的课表和实施情况,通过校园网络系统向全校师生公开。未经本科生院同意,不得任意调整授课教师。
而有专家认为,从根本上解决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问题,除了政策规定,更要让教授心甘情愿地参与本科生教学工作,如果只是为了符合相关规定,就容易变成一种“应付”,教学效果也难以保证。因此可以考虑建立起“教学学术”的评价机制和体制,对教师分类管理评价。
具体实施上,可以仿照国外一些大学的做法,设立教学讲席教授解决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国外讲席教授薪资待遇比较高,而且是专门化的,即使像麻省理工学院这样的名校,也有几十名专门侧重教学的讲席教授,他们将时间主要放在教学上。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调整评价机制以及出台奖励措施,提高教授上讲台的积极性。比如浙江大学,2011年设立了“浙江大学心平奖教金”,旨在表彰功底扎实、业务精湛、教学效果卓优、关爱学生成长的优秀教师,包括杰出教学贡献奖(每人奖励100万元人民币)、教学贡献奖(每人奖励10万元人民币)、教学贡献提名奖(每人奖励5万元人民币)。
武汉大学也设立了“本科优秀教学业绩奖”,该奖项用于奖励在本科(含研究生基础课)教学一线工作业绩突出的优秀教师。通过各学部及学工部门选拔推荐、师生网络投票、奖教金管理委员会评审和学校审批的方式确定最终人选。该奖项每年评选一次,将其作为促进本科教学的措施之一。
除管理评价机制外,有专家还建议,既然教授注重科研,那学校可以创新实施“研教融合”的本科教育模式。即让本科生参与教授主持的科研课题,吸引教授主动参与本科生教学。
一流大学离不开一流的本科,一流的本科需要一流的教师来教学。只有让本科教学者收获更多,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才会成为“自觉”。让教授重新回到本科生的课堂,高校可以探索的方面还有很多。
注:本文综合整理自光明网、《南方都市报》(作者:吕春荣、李飞)、腾讯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