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的本科生自认口头沟通能力不及格,大学生的“软技能”掌握得如何? | 深读数据
2018年5月,清华大学宣布在2018级新生中开设“写作与沟通”必修课程,并计划到2020年覆盖学校所有本科生,力争面向研究生提供课程和指导。消息一经报道引发网友热议,一些网友甚至呼吁希望在全国高校推广。
大量网友对此举力挺的背后是他们对大学生写作与沟通类能力不足的担忧。今天的大学毕业生对此类职场“软技能”的掌握情况与雇主的要求到底有多大差距?更好的沟通能力真的有助于更好的职场发展吗?以上是本文希望通过数据为读者解答的问题。
注:
本文中,写作与沟通类能力包括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聆听、理解性阅读、针对性写作、批判性思维等5项基本工作能力。
“有效的口头沟通”
重要度高但满足度较低
麦可思研究分析了中国2013~2017届本科生在毕业半年后时认为写作与沟通类能力的重要度和满足度。数据显示,“有效的口头沟通”重要度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在2013~2016届始终排在写作与沟通类能力的第一位;2017届虽位列第二,为71%,但仅比第一位的“积极聆听”低1个百分点。在“双一流”院校毕业生眼中,“有效的口头沟通”能力也始终保持着超高的“人气”,其重要度在2017届高达79%。
但需特别注意的是,“有效的口头沟通”能力的满足度五年间一直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2017届为85%,与“针对性写作”并列写作与沟通类能力的最后一位。换言之,有15%的本科生毕业时认为自己的口头沟通能力并不能达到雇主要求,“双一流”院校毕业生的该比例为16%。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越来越受到招聘企业的重视。对于部分大学生来说,求职时的口头表达能力可能影响到他们的面试结果。
李一一(化名)为人比较内敛,在学校除了和寝室的室友交流较多,很少主动和他人沟通,在面试实习单位时,基本属于你问我答模式,而且在一些问题上表述不清,结果,和招聘单位失之交臂。
而夏天(化名)则恰好相反,在校期间在学生会担任职务,积极参与到一些校内活动的策划及实施当中,还经常参加演讲、辩论比赛等,性格开朗,常常与人沟通,不会因为和人不认识或者不熟在沟通上有所尴尬。在毕业时,他面试一家心仪的企业,面试时他口若悬河,向面试官直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能力。在工作中凭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工作表现,经常得到上司的赞扬。
卓越的沟通能力是从业的重要素养,会让人拥有更强的说服力,同时也会让交流更有效率,保证毕业生的能力更容易显现出来。拥有良好沟通能力就业极具优势。
毕业三年内有“有晋升”群体
毕业时沟通能力更强
关于写作能力,曾任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的钱颖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写作之所以重要,在于它要通过逻辑思维构思布局、组织思想,通过搜集证据取舍素材,通过准确的语言加以表达,并通过提炼观点展示结论。
既然作为思想和论据的组织过程,这期间涉及的能力就不局限于写作技巧,还包括阅读理解、分析能力。当学生以上任何领域的能力有所欠缺时,他们的写作能力都会不尽如人意。
而在谈到为什么要将“写作与沟通”开设为必修课程时,清华大学教务处处长彭刚表示:“我们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的领导者,而写作、沟通、表达能力正是领导者的必备素质之一。”这同时反映出写作与沟通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体现在服务于学生中长期发展。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真的有助于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吗?
以“有效的口头沟通”能力为例,麦可思通过跟踪分析2013届、2014届本科生毕业三年后的职位晋升情况了解到,有无职位晋升群体在毕业时掌握的“有效的口头沟通”水平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毕业三年内“有职位晋升”群体在毕业半年后时“有效的口头沟通”能力掌握水平(55%)比“无职位晋升”群体(52%)高出3个百分点。
“双一流”院校毕业生:
“批判性思维”重要度五年提升14个百分点
如果对各项写作与沟通类能力的重要度进行跨年度比较,则会发现一个问题——本科毕业生认为“有效的口头沟通”和“针对性写作”能力的重要度明显下降,2017届分别为71%、61%,均比2013届下降了6个百分点。那么这是否能简单地理解为这两项基本工作能力不重要了呢?
通过分析“双一流”院校毕业生最近五年写作与沟通类能力重要度变化情况可以看到,该群体认为“有效的口头沟通”和“针对性写作”能力的重要度基本保持稳定,前者五年中增长了1个百分点,后者则小幅下降2个百分点。并且“双一流”院校毕业生认为“理解性阅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度提升十分明显,2017届为71%和66%,相比于2013届分别提升了9个、14个百分点。
初入职场的毕业生对写作与沟通类能力重要度的认知中,“双一流”院校与非“双一流”本科院校存在差异,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双一流”院校毕业生所任职的企业或工作岗位往往对员工软技能有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或许也与“双一流”院校在教学培养中相对更注重引导学生重视“软实力”塑造有关。而这组数据上的差异也为致力于跻身“一流”的高校或专业指出了人才培养的方向。
“积极聆听”是人文、经管学科门类
毕业生三大重要基本工作能力之一
除了跟踪研究本科毕业生整体的基本工作能力掌握和职场满足情况外,麦可思也对不同学科门类毕业生认为重要的相关基本工作能力进行分析。如表3所示,在2017届本科主要学科门类中,有6个涉及人文、经管学科门类从事工作与专业相关的毕业生将“积极聆听”能力列为最重要的三项基本工作能力之一。
“理解对方讲话的要点,适当地提出问题”是对“积极聆听”能力的定义。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能理解、抓住谈话重点,还要能给谈话对象有针对性的反馈。此项能力的培养很明显不是传统的讲座式课堂教学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依托小班教学、小组研讨,或是课外实践等教学形式,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有更为频繁的交流。
数据说明:
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于2018年3月初完成,回收全国本科生样本约15.6万,高职高专生样本约15.0万。
2016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于2017年3月初完成,回收全国本科生样本约14.7万,高职高专生样本约14.2万。
2015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于2016年3月初完成,回收全国本科生样本约12.3万,高职高专生样本约12.7万。
2014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的抽样研究,于2015年3月初完成,回收全国本科生样本约12.6万,高职高专生样本约13.8万。
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的抽样研究,于2014年3月初完成,回收全国本科生样本约11.4万,高职高专生样本约15.4万。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麦可思研究编辑部(微信搜索18602824882)。
作者 | 麦可思研究院
编辑 | 麦可思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