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从辍学少年到科研后浪,这位武大教授逆袭上榜!
10月28日“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全球-亚太区榜单正式发布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陈朝吉教授名列榜中也是其中唯一一位来自武汉的青年学者发奋自学走出逆境潜心科研服务社会珞珈青年的创新梦仍是正在进行时
陈朝吉读博期间师从储能领域著名学者黄云辉教授及胡先罗教授,从事储能材料及器件研究。博士毕业加入华中科技大学谢佳教授课题组,后前往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木材与纤维素领域著名学者胡良兵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聚焦木材及纤维素材料的结构设计及功能化利用。目前任职于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陈朝吉博士在天然高分子基材料储能、水处理、轻质高强结构材料开发以及钠离子电池赝电容机制等方面取得若干研究进展。
连续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2019年、2020年榜单(位于前0.3%),获得“2018 R&D 100 Awards”、“马里兰大学2018年度发明奖”(为物质科学领域唯一入选)、“2015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等奖项。
要么重返校园,要么去卖猪肉!
做科研,我是认真的!
一次次将设想变为成果的创新实践中,陈朝吉收获良多。其中有一点就是要能够抓住科研过程中出现的意外和反常现象,并不断深挖其背后隐藏的科研价值。在马里兰大学做博后研究期间,陈朝吉合作导师胡良兵教授带领团队研发“透明木头”的实验中,成员意外发现处理后软化的木头被挤压时会变得十分致密。在创新热情的驱动下,陈朝吉作为团队核心成员之一,与团队成员一起展开了一年多高强度的反复实验,不断对“超级木材”的设想进行完善。
“一想到我们的研究可能会给整个行业和领域带来新的突破,我们就像打了鸡血般浑身充满干劲”。最终,强度与钢铁一样高,密度却只有钢铁的六分之一的“超级木材”研究成果成功发表于Nature杂志,并入选2018年的 R&D100大奖。
你是否在让社会变得更好?
求知初心不改,成功自有其时。还在攻读博士时的陈朝吉曾说过:“对科研的热情支撑着我现在的生活,有梦可追的日子总是充实而无憾。”而现在的他,梦想的蓝图已然逐渐清晰:“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人们生活更好,社会更公平、国家更强大、世界发展更可持续。”
今后,他将继续深耕生物质材料的多尺度结构设计、功能化以及可持续利用等领域,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助力国家碳中和目标实现,应对全球材料能源环境挑战;同时加快技术落地,发展新科技新工艺,让福祉遍及大众,让科技切实改善人们的生活。
“我始终是有着一些坚持的,尽管很多东西放在心里,但依然想尽力去做到自己能做的事。”无论目标远近,信念的指引总能带领我们在困境中逆风航行、一往无前。在陈教授眼中,如何与社会环境自洽相处,初心不改地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也是青年学子在大学的人生必修课。
自1999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 35人”每年都会从世界范围内的前沿科学、新兴技术、创新应用中遴选出对未来的科技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创新领军人物。从实验室里不断涌现的研究成果,到科技创业者们在各前沿领域取得的里程碑式突破,这些未满 35 岁的青年后浪,在各大科研领域中不断探索实践,让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更好地造福人类,让今天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科研创新之路何谈顺风顺水不过是千百次跌倒后的坚守才把偶然守成了必然求知若渴 创新争先珞珈青年 永不止步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