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篇推文蛮扎实,耍拉点赞!

爱上语言的 武汉大学 2023-03-13

自2000年起联合国将每年的2月21日定为国际母语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今天,和珞珞珈珈一起在自己的母语中感受回忆与文化吧


Hi!珈珈,今天星期二,你还记得我选的阮桂君老师的“方言与中国文化”吗?




(下周才开课呢,我不会戳穿你的)记得,怎么了?

我最近对方言很上头!就去找阮老师聊了一些相关知识。

今天正好是“国际母语日”,是个了解语言的好机会~




等等,你都把我绕晕了,一会儿母语,一会儿方言的。

我都看见你脑袋上的问号了,走,咱们一起去补补课~




母语DNA,动了吗?


母语,是一个人在出生的原生家庭中获得的语言。它的神奇之处在于,你会在长辈家人的耳濡目染中天然习得


在阮桂君老师的《方言与中国文化》课上,你会遇到一些需要用方言完成的作业。突然用母语说话,会不会有“母语羞耻”?太久不说母语,早就忘了怎么办?别慌,它也许早就被刻进了你的DNA里,经过这样的配音作业,你也许会经历一波强制“血脉觉醒”↓↓↓


▲配音作业《大鱼海棠》


个人只能有一种母语吗?还真不是。来听听下面这首童谣吧!刘宇宁同学虽来自香港,但老家的根却在广东省梅州市,两地的生活经历使她成为了一名掌握粤语和客家话的多母语者!不论哪一种语言,都是来自家乡的声音。


谈起母语中蕴含的文化,阮老师总能从他的哆啦A梦口袋里,抛出许多古灵精怪的知识。你知道猫头鹰在江浙地区被如何称呼吗?——“逐魂”!乍一听是不是有点摸不着头脑?这其实是人们根据猫头鹰昼伏夜出的肉食习性,在口口相传之中形成了独特的代称。如此地方性的语言表述,其实暗含了当地人们看待世界的独特视角。即使是从如此简单日常的生活用语中,我们也可以窥见当地的民情风俗。


▲2018暑期湖北咸丰方言调查


当一个村落、一片区域有着共同语言印记时,独特的文化就将诞生,并将作为集体传承的一部分,代代传递


乡野考察的日子里,阮桂君老师和团队的成员们走访村落,拜访一位位高龄老人,架起摄像机和录音设备,将一言一句收集整理成语料库。每当听着老人们徐徐讲述着乡音的故事,他们总会感叹语言被岁月打磨沉淀出的沧桑魅力和无尽的文化韵味。


▲2019年暑期来凤方言调查


走访中,总会遇到的时刻:几天前采访的老人在家中过世,这让他们心中五味杂陈。口语中的文化,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得到文字的记录,而那些没有记录在册的文化部分,则即已随着生命个体的消失而散失在奔腾向前的历史长河中。时间的磨损与世事的突变,共同形成了语言文化多样性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作为母语的方言在渐渐地被人们忽视,我们需要重拾流淌在母语中的温情。


我有故事,来听听吗?


阮桂君老师是宁波人,从小就能说一口流利的宁波话。对于土生土长、热爱着本地文化的人,方言是一种无形的亲昵。在家中,阮老师也希望能和孩子享受更多的母语时光,家人交谈时,也尽量讲宁波话。“不到一个月,小朋友就已经能听懂宁波话了。”“八九岁的一个契机,小朋友突然对宁波话有了认同,哪怕这个时候不在老家,他也逐渐能说啦。”谈到母语教育的小小成果,阮老师笑得很温柔。


▲2016慕课大讲堂留念


后来,阮桂君老师也请母亲以语音日记的形式,做了一份宁波语料库。民间物件、大小节日……一支录音笔,一位老人,就足以成为一座母语宝藏


▲阮老师的母亲介绍宁波立夏的风俗

立夏这天,要吃立夏蛋(茶叶蛋),脚骨笋


吃了立夏蛋,眼睛苦了烂。

武汉
作为三岁搬到武汉的山东小妮儿,从小每逢活动和聚餐,被要求对着各位亲朋好友表演的不是唱歌跳舞的才艺,而是“说两句武汉话撒”。于是小妮儿我便从善如流地“端上”几句最简单上头的——搞莫斯(干什么)?七辽冇(吃了没)?你啊抖子疼不疼(你肚子饿不饿)?接着再享受大人长辈们调侃式的夸奖:囡囡真棒!连武汉话都会说呀!


外地人可能会觉得武汉话听起来有些粗放不高雅,但我很喜欢武汉话的质感,它很好地代表了武汉人和武汉城的气质,用来表达激昂的情绪非常合适。小学中学时判断这次考试班里成绩如何就看老师是用普通话还是武汉话讲卷子。这点倒很有趣。

@王梓楠




四川
方言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就好像附着在双胞胎身上的胎记,是区分此中国人和彼中国人的重要特征。在进入大学之前,我是土生土长的四川人,从来没有踏出四川半步,甚至几乎没离开过老家所在的县。在这样的视野内,因为大家都说同样的话,对方言的体会不深,就如同没有离开父母之前,对来自父母的关爱一样熟视无睹。那时候除了收音机和电视机唯一打破这一“闭塞”的就是语文课的拼音,我们机会都去背《新华字典》,那也时常闹出“xue-xio(学),学(xio)习的学(xio)”这样的笑话。


后来长大了,遇见的人多了,我也必须切换到普通话频道,虽然发音还是蹩脚。但是一旦参加学校“老乡会”,又瞬间切换到川话,连过渡的川普都不需要,这可能就是方言嵌在我们身体里的基因吧。

@ Richard Dan




澳门


我和粵語的淵源真的挺長的。我的母語並不是粵語,是叫做「石岐話」的家鄉話,它和粵語很像,但是語調、發音還是有蠻大區別的。後來,全家搬到了澳門,為了能融入環境,我就自學了繁體字和粵語。還記得當時,每天晚上八點蹲在電視機前看TVB劇,但是不看畫面就是盯著字幕看,把自己不會的繁體字,在心裡默寫一次,然後一句一句的跟著裡面的人說台詞。


粵語的發音和普通話發音很不一樣,語調和發音要多很多,對於很多普通話的母語使用者是很難分辨的。要是沒有學好基礎的話,會很容易說出很奇怪的語調,還是因為沒有理解透徹這些語音在生活里的使用語境。但無論是哪種語言,我覺得都是帶有獨特韻味和生活文化的~

@陈嘉颖



澳门

我出生在廣東,從小就和姐姐在廣東生活和上學,平時也是使用普通話交流。父親是澳門人,他會用粵語和我們交流,一家四口也就只有我爸講粵語,那時我的粵語非常差,也常常被親戚叫做「番薯妹」(不會粵語的人)。


由於父母工作變動,我在小學二年級時便前往澳門讀書,在自身會粵語的基礎下,再加上耳濡目染的環境,粵語的口語方面自然也變好許多(但還是不會唱粵語歌,可能是因為平時用不著,很難在腦子里將字詞的讀音轉換成粵語發音)。


@谭萌萌




北京

对从小生长在胡同里的我来说,陪伴我童年的不仅有古色古香的四合院,更有四合院里那些难以忘怀的人。


“微微,又上哪玩儿去啦?”这是院门口张爷爷对我的问候。他总是笑眯眯地一边问候我,一边摆弄他养的一笼白色小文鸟。“吃完饭出去遛遛弯儿!”我也笑着回道。穿过掉漆的红色木门,胡同里的一排路灯一直延伸到远方。初夏的傍晚,几棵杨树下总有三两位老大爷坐着下棋。“啪!”是落子的声音。

“将!”


“这回歇菜咯!”


@南有乔木


“使方言(local dialect)成为我们共同的遗产”这句强有力的呼号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在国际母语日致辞上发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种母语,传递一种文化。阮桂君老师把文化的全貌比作是一张尺寸极大的二维码,而语言,就是二维码上的点点像素。如今,修补这张二维码的工作已经迫在眉睫,我们能做的,是重新认识名为“母语”的这位老朋友。让这张二维码所包含的文化、让这些文化基因的链条,不再断裂。



同在武大,你竟然会说……?
土家族
聚居在湘鄂渝黔边区的土家族,是一个古老文明的民族,土家族的文字失传严重,只有很小一部分的老人会说土家语。但是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习俗,仍蕴藏在口口相传的民谣中。


在我很小时,就曾有幸听过一曲土家族“哭嫁歌”。那是在家乡恩施的一个土家族乡里,一个土家族姐姐即将出嫁,我们一帮孩童去看热闹。在闺房里,她的姑婶姐妹交待完出嫁事宜,媒人会进来表示可以开始哭嫁仪式了。她话音刚落,刚才还是热闹的闺房顿时停止吵杂,取而代之的便是哭嫁。


先是新娘一人哭唱,一段完毕,其余的姐妹跟着附和,合唱、独唱、领唱、轮唱一齐上阵。此时,新娘的哭唱的声音更是高亢有力,她似乎在痛哭自己的身世、命运和前途,同时也在诉说着一种对自己今后生活未知的恐惧和对父母的思念之情。一字一句间,竟听得我们这些小孩也禁不住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流了出来。而哭完后,崭新的不再掉眼泪的生活,又即将开始。


@MACH WANG




维吾尔族

从小对维吾尔语不是十分熟悉,只限于可以正常交流,一度以为这样也就足够了。随着从高中开始就在外地读书,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只有在跟亲人沟通时偶尔使用母语。


或许是离家太久,或许是没有了耳濡目染的母语熏陶,大学后很少有机会说维吾尔语,心中其实总是感觉缺少什么,直到有一日走在路上,耳朵忽然捕捉到一丝微弱但又熟悉的发音,不由一愣,瞬间就被被无尽的亲切感包围。无论走到哪里也不能忘了根,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去传承那历史沉淀至今的文化。


@好好吃饭





藏族

藏族人民的智慧蕴藏在历史悠久的藏文中,研读藏文典籍,能让我们身心受益。例如这本藏族文学史上第一部哲理格言诗集, །ས་སྐྱ་ལེགས་བཤད།《萨迦格言》。处世、治学、识人、待物,教导人们如何治学,如何做人。


བློ་ལྡན་བྱ་བ་ཅུང་ཟད་ཀྱང་། །རྒྱུན་དུ་གྲོས་ཀྱིས་བསྒྲུབ་པར་བྱ། ། (智者所为虽微小,必当商榷而后行)


@心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测,到本世纪末,将有超过半数的语言从地球上消失。目前,世界上还有超过7000种语言。其中,约38%的语言活力指数较低,处于不同程度的濒危状态。在教育系统和公共领域中,主要使用的语言仅有几百种;在数字领域中,使用的语言数目更是不到100种。


保存语言的火种,留下文明的生机。



最后,送你一个小彩蛋~It's Showtime!


读到这里的你
猜到今天推送标题的意思了吗?
欢迎你讲出自己的方言
让大家一起猜猜你来自哪里吧


母语滋润土壤

生长出无数可能

守护这座心灵的桥梁

守住母语的

让它成为滋养文化的沃土

成为挖掘不尽的文明宝藏



---RECOMMEND---

·推荐阅读·





武大樱花开了没?






注意!MOSS调整开学设定






张平文、宋保亮2位院士获何梁何利奖





● 武大樱花开了没?

● 注意!MOSS调整开学设定

● 祝贺!武汉大学张平文、宋保亮2位院士获何梁何利奖

● 用上这个,新学期自律成瘾!

● 武汉大学再刷屏!参加联合国紧急行动

● 开学第一天,攒劲儿!



武汉大学-luojia1893-


感谢武汉大学文学院

感谢所有文字和音视频投稿

封面图:唐浩

采访/文案:何睿

编辑:党彦芝

责编:何睿审核:邢知博


投稿邮箱:whu_luojiahao@163.com

点个“”,再点个“在看”,你的母语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