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清华女神,34岁的美女博士县长,辞职了
薄公子低调成台湾女婿 23日已在台举办婚礼
警察殴打打人学生,舆论撕裂的背后
你手放哪呢,出生啊
故宫蛇年限定款藏书票,错过再等12年!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2022年7月29日
2022年7月29日
2022年7月30日
2022年7月30日
2022年7月31日
2022年7月31日
2022年8月1日
2022年8月1日
2022年8月2日
2022年8月2日
查看原文
其他
三年疫情,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我们的饮食
Original
魏水华
食味艺文志
2022-07-29
收录于合集 #城市滋味养成史
19个
撰文 | 魏水华
头图 | pixabay
公元1894,农历甲午年,中华帝国的至暗时刻。除了耳熟能详的中日甲午败局之外,让数十万人丧命的珠三角鼠疫大流行,也是不能磨灭的一页。
它重创了中国最富庶地区的财政收入,也击碎了风雨飘摇中满清政府“中兴”的希望。
但正是鼠疫最严重的1894-1896这三年,打破了珠三角社会的固有结构,重塑了珠三角百姓的价值观,扭转了中国岭南的文化进程,见证了现代意义上粤菜、广府菜的诞生。
No.1
壹
随着明朝以来泉州港的日渐没落,十七世纪后的广州,日益成为中国一口通商的唯一窗口、全球贸易中心。到了乾隆、嘉庆年间,珠三角已经晋升为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与国内外有频繁的经贸往来和人口流动。
鸦片战争后,广州又成为第一批开埠的城市。商贾繁盛,贸易激增,带来了文化的昌明和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风尚。
今天名扬京城的谭家菜,追本溯源,其肇始是同治年间的广州籍榜眼、翰林学士谭宗浚的家宴。
后来谭家菜一直传承的干货发制、分项吊高汤、老火炖煨的手艺,和下料狠、质地软嫩、口感醇厚、绵润本色的菜色风格,比如三丝鱼翅、清汤火腿燕窝、扒大乌参、红烧鸭肝、蒜蓉干贝,都来自当时的广府做派。
无独有偶,在今天存世最早,成书于1887年的粤菜菜谱《美味求真》里,所记载的180多道菜品,和今天的谭家菜颇多类似,多半是烩鸭丝、芙蓉鱼翅、吊上汤、熬素汤、一品窝等等。
比如菜品“棋子鸭”是这样做的:“
用鸭肉、火腿、天津葱头……以绍酒、姜汁、白油、熟油、汾酒少许拌匀,用猪肠去膏衣将鸭肉入内烧熟。
”
再比如菜品“一品窝”是这样做的:“
肥鸡鸭各一只,白鸽一只,用盐擦匀内外,元蹄一个,鲍鱼三两,出水洗净,切厚件,油酒炒过,刺参、生翅泡至透水,齐下锅,加绍酒半斤、上汤一小碗,隔水炖至极烂为度。
”
仔细研究这些烹饪的逻辑,其实并不复杂,主要是铺陈昂贵的食材,并以细致的人工、复杂的操作、漫长的烹煮,去修饰、改善食材本身的质地和味道。
是的,它们和今天的广府菜里追求的清淡爽朗、鸡有鸡味、鱼有鱼味,是背道而驰的。相反,更像是以刀工取胜的淮扬菜。
事实上,在物流条件不够发达、燃气灶具没有普及的时代,中国各地中下层平民果腹的小吃、家常菜或许因本地物产有所区别,但中上层官员士大夫的饮食,实质上是高度雷同的。
不管是《随园食单》《闲情偶记》所记载的,袁枚、李渔们的日常饮食,还是《美味求真》里记载的中古粤菜、谭家菜里的尚古菜品,其选料用料无非是鲍参翅肚、猪羊水禽、虾蟹莼鲈,烹饪过程也不外乎炖煨蒸煎之类。
今天的食客们司空见惯的一条东星斑、一只面包蟹,或者一盘以爆炒勾火颠锅制成的火爆腰花、荷塘小炒,放在当时的“美食家”们面前,都是闻所未闻的新鲜玩意。
原因很简单:技术没达标、思路被僵化。
真正让今天大部分的经典粤菜,与古代的文人菜、官府菜分道扬镳的契机,就是近代社会变革。
No.2
贰
早在1850年代,鼠疫病例就已经在云南初显端倪。但鼠疫在人烟稠密、经济发达地区爆发的社会影响力,与边远地区的疫情完全不同。
“西关连登巷烟户无多,十室九丧,哭声遍地……棺木店昼夜作工,仍觉应接不暇,且所染之症顷刻即毙”这是宣统《南海县志》里的真实记载。
作为烈性传染病,广州城的染病者死亡率高达80%以上,造成严重的社会动荡,时任两广总督李瀚章出面调停慌乱的百姓和愤怒的洋人。而与广州一墙之隔的香港英殖民政府则向李瀚章的二弟、北洋大臣李鸿章施压,要求“
尽快遏制疫情扩散
”。
李鸿章与李瀚章
耐人寻味的是,广州租界和香港殖民地的洋人,感染鼠疫后的病死率仅为52%。这种明显的差异,很容易让人与脏乱差的华人弄堂居住环境,和租界漂亮的小洋楼对比起来。
“
该疾病无疑是一种污秽病,是由一种杆菌引起的。它一直被称作‘野蛮人的疾病’,得名于它只发生于半开化的人之中的事实。
”这是来自《美国医学学会杂志》的攻击。
“
我中国于房室、道路、起居、饮食,素不深求,我骗绳枢,尘埃不扫,既不潜沟渠以泄积水,又不时启窗户使炭气外扬,此易染病之一也。冷街僻巷,粪秽堆积,蝇蚋垒积,臭气熏蒸,此易染病之由也。
”这是《申报》的自我剖析。
虽然生活方式和市容卫生,在底层百姓看来是无关吃饭的小事,但到了事关性命的时候,人们不得不重视起来。
广州华人居住区的洋楼自此如雨后春笋般林立起来,而大量来自西方的烹饪方式和食材选择逻辑,也就此融入广府菜的日常中。
事实上,广州很早就有西方饮食的踪迹,但对普通百姓来说,都是敬而远之的东西。林则徐大人说洋人喝的咖啡是“黑酒”,商人潘振承则评价洋食“
烧得半生不熟的肉,用像剑一样锋利的刀具一片片切下来,这些番鬼之所以脾气火爆,倒有一半是这些原始粗鄙的食物给害的。
”
广州城里第一家西餐饭店“太平馆”,最是为了服务沙面租界附近的洋人,并没有多少华人会上门就餐。根据记载,太平馆开业时的菜单售价:烧乳鸽1块银元、葡国鸡5块银元、焗蟹盖6毫、牛尾汤4毫,
单点这四个招牌菜,就得花掉7块大洋,而那时普通家庭的月收入也不过几十元而已。
但到了十几年后的1905年,原本经营中餐的岭南酒楼在报纸上打出广告:
“烹调各式西菜,美味无双,并巧制西饼
”,价格还特别亲民,“
全餐收银五毫,大餐收银壹元
”。
显然,此时西餐的目标客户,已经从洋人变成了华人。而粤语里的新词“开洋荤”,也开始见诸于文献。
随着鼠疫的传播,西方饮食习惯在广州市民阶层被广泛模仿;而经济的低迷,则让原本高高在上的西餐,成为消费降级下的平民尝鲜对象。
这种历史的行进,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岭南本土的食俗。比如著名的粤点酥皮莲蓉包,清初屈大均所记载的做法是:“
酥皮莲蓉包酥皮莲蓉包以白米浸至半月,入白粳饭其中,乃舂为粉,以猪油润之,鲜明而薄以为外,荼蘼露、竹脂(笋)、肉粒、鹅膏满其中以为内。
”——显然,这是一种用米粉制作的薄皮米包子。
在小麦稀少,稻米产量丰沛的岭南地区,米制的食品,才是传统点心的主流。但今天的酥皮莲蓉包,已经完全是另一番模样:面粉、干酵母、泡打粉、白糖,以剧烈的发酵,造就疏松多孔的质地。黄油的参与替代了猪油,成就了酥皮莲蓉包层层叠叠的形貌。
虽然是蒸点,但整体呈现,已经非常接近烘焙的西点。
在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广州老字号酒楼菜单里,有无数这样的例子,比如华南酒家的云腿班戟饼,事实上是法式烙饼(pancake)的粤语音译,加入云南火腿调味后,成就了这道中西合璧的经典茶点。
再比如粤式的叉烧酥、烧乳鸽、牛扒、咸猪手、红豆冰、西米露,无不见诸英、法、德、美、意等国的餐饮风格,在广府菜传统的加持和改造下,变得亲民而和谐统一。
包容世界的美食之都,因为一场疫情,因为一次历史偶然的黑天鹅,而冉冉升起。
No
.
3 叁
1894年鼠疫,对广州饮食的影响,远不止此。
众所周知,精致的早茶,是广府菜最醒目的标签。虽然西关茶楼早在乾隆年间就已出现,但当时的茶楼装修简单、木桌板凳,出品糕点大多是包子、萝卜糕等简单的果腹食品。
事实上,包括北京、成都、重庆、武汉、南京在内的众多码头城市、商贸集散城市,都有这样以民夫、力役、码头工人为目标客群的茶寮、茶肆。换句话说,清末之前的广州茶楼,与今天的北京茶馆、四川茶馆、江浙茶楼并没有本质区别。
但转变悄悄发生在1894年后:各式各样茶点更精细、茶叶品质更上乘、冲泡方式更讲究、点餐形式也从餐台自取变成了服务员推着小车沿厅叫卖的茶楼,出现在广州西关街头。
究其原因,与大瘟疫后,平民阶级和精英富庶阶级的心态都发生转变有关:平民们变得更讲究干净、卫生,追求食材质素和环境品质同等重要;富庶阶层的思维模式则变得更开明,更愿意尝试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如礼部尚书许应骙的孙女,出生在1898年的许广平女士所言:“
不走到贩夫走卒里去,怎能看得到最真实的生命。
”一位顶级贵族士大夫家庭出身的千金小姐,能说出这样的话,除了知识背景和时代背景之外,与当时广州的社会环境不无关系。
创办于1900年前后的“蘩楼”,是粤菜历史上一个标志性的象征图腾。这座三层高的大茶楼,按照消费等级,把客人分为三个等级:
一楼面向贫苦大众,一两厘钱就能点一壶茶、两件点心,对劳力者来说,无论是小憩还是果腹,都是极舒适的场景。
二楼面向工业社会涌现出来的中产阶层,制作更精致的茶点、分类更细的茶叶可供选择,无论是阖家聚会,还是商务交流,都是不错的选择。
三楼是小包间,提供顶尖的茶食。作为达官贵人宴请的场所,也不落面子。
粤语俗话:“
有钱楼上楼,无钱地下踎
(móu,意为蹲或混日子)”。由此而来。
在中国历史上,这无疑是划时代的一幕:
在这个千年来上下层群体高度撕裂的社会,顶级富豪居然能与底层百姓出入同一幢楼、吃同一个厨房端出来的食物,这在同时期的华北、巴蜀、江南,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今天,在广州探寻美食,最直观的感受是,不起眼的街边店也能做到整洁干净,出品菜色清爽,甚至老板还能做出用心的摆盘,让食客们在品尝食物的同时,得到审美的同步享受。
而到了最高档的饭店,却能看到不少底层饮馔的元素:比如追求街头快炒的镬气;牛杂猪杂等平民食材的广泛应用;只选时令排斥反季节食材的风气;烧鸭、虾球等作为烧鹅、龙虾的众多廉价平替选择……
另一个有趣的变化是,广州鼠疫爆发之后的三年中,上海、厦门、北海、宁波、天津、台北、营口、福州等城市,先后出台了检疫制度,对疫区来船或船上有病人时,同样多由各地海关委派医官上船查验。现代意义上中国海关检疫制度基本形成。
而上海的《申报》,则以十余万字的篇幅,在三个月里集中报道了广州疫情的进展情况。
在以步行或以风力推动的帆船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时代,华南与华东地区的天然屏障几乎是不可逾越的。也就是说,在和平条件下,华南地区的鼠疫要通过人或货物的移动或运输进入华东地区,需要克服太多的障碍,也需要太多的时间。
但工业时代,当蒸汽轮船用于航运之后,海洋成为区域之间联系的最好通道。于是,区域之间的生态阻隔不复存在。
广州人猛然发现,原本处在南天一隅的珠三角,与华东、华北乃至川中的联系已经变得非常紧密。
广州人孙中山所说,“
今我粤人,当为中华之表率
”。就是这种思潮的最佳体现。
所以,当同为粤菜的客家菜系、潮州菜系还将本土食材作为上档次原材料的时候,广府菜已经实现了兼容并包——来自华北的小麦,可以被制成广州人最爱吃的竹升面;来自马来西亚的东星斑,是粤菜清蒸鱼的上好材料;来自渤海的海参,搭配广东本地的鹅掌,熬出浓浓胶质后,则成就了粤菜顶级菜品辽参扣鹅掌……
因疫情打破的社会阶层藩篱、地域藩篱,在饮食上得到了良好的展现。而这种不拘一格、善于变通的饮食习惯,也成就了后来广府菜成为粤菜代表,并在东南亚、在日本、在美国、在中国大陆作为高级餐厅代名词的辉煌命运。
-END-
1894广州鼠疫爆发后三个月,病例传到了香港,并在随后的国际客运中,传播到了同为英国殖民地的印度、澳洲、加拿大等地。掀起了最后一次世界范围内的鼠疫狂潮。
但当时的广州人并不知道,也是在1894年,法国人亚历山大·耶尔森在香港成功分离出鼠疫杆菌,人类第一次搞清楚了鼠疫的病因;三年后,犹太人沃尔德玛·末底凯·哈夫金在同样鼠疫肆虐的印度孟买,发明了人类首剂鼠疫疫苗——它让鼠疫的死亡率降低了50%至85%,拯救了至少2000万人的生命。
得益于疫苗的应用和市政设施的改善,1897年后,广州鼠疫开始平复,并在随后的十几年里最终消声觅迹。
流行病疫终会过去,闭关锁国、高歌“天佑我朝”的大清,也早已进了坟墓。
只有尊重科学,拥抱病疫所带来的社会变革和价值迭代,才能缔造下一个时代的先机。
粤菜如此,世界如此。
读万卷书,吃万里路
暗号“入伙“,加入食味好物内推群
Guess you like
猜 你 喜 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