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May the 艾力 be with you? 别想不开啊朋友!

霜天蛾 物种日历 2020-10-18

相信大家都看过之前网上流行的“土拨鼠吼叫”视频了,视频里以远山为背景,一只肥硕如小熊的土拨鼠站在路边的栏杆上,对着拍摄者这边发出杀猪般的吼叫,叫声竟如恐怖片里人见了鬼一样。

大概是这样一个场景

当然,后来大家都知道了,这个吼叫是无聊人类声优的后期配音。而这位迅速走红于网络的“土拨鼠”,其真名为灰白旱獭Marmota caligata,分布于加拿大和阿拉斯加一带。详细分类的话,属于啮齿目、松鼠科、地松鼠亚科、旱獭族、旱獭属,跟上个月介绍的、同为旱獭族的花鼠是远房亲戚<戳这里去看花鼠同学种森林>

走红于网络的灰白旱獭Marmota caligata。图片:Eemeli Haverinen / wikimedia commons

它还有个名字叫土拨鼠

跟花鼠一样,旱獭[tǎ]也是起源于欧亚大陆、兴盛于北美,又扩散回欧亚的一类物种。但它们比花鼠走得更远,整个旱獭属约15种,其中9种都分布于欧亚大陆。旱獭属完全地栖,高度适应各种地面环境,从阿尔卑斯山到青藏高原,从阿拉斯加到内华达山脉,都是旱獭生活的区域。

图为旱獭M. bobak的分布区域。图片:IUCN

旱獭(焊塔)天王。绘图:翼狼Elang

中国有4种旱獭,其中喜马拉雅旱獭M. himalayana最为广泛,主要生活于青藏高原的高山草甸区,从滇西北到新疆南部均有分布。这一区域在古代属于吐蕃,因此,国内“土拨鼠”一词可能是“吐蕃鼠”的谐音。汉语里的土拨鼠,指的多半就是旱獭,英文为Marmot;另一种土拨鼠指的是草原犬鼠属Cynomys,仅分布于北美,英文称之为prairie dog。

从土里钻出的灰旱獭。图片来源见水印

灰旱獭M. baibacina和长尾旱獭M. caudata分布于新疆阿尔泰和天山一带,而蒙古旱獭M. sibirica分布于内蒙古中部和东部草原,以及黑龙江的邻近地区。蒙古旱獭也是旱獭属里唯一被IUCN评级为“濒危”的物种(其它的都是低危)。

模样蠢萌的它会冬眠

旱獭的相貌特征,全世界都差不多:大脸,小耳朵,表情看上去很呆,基本上算是一个大型老鼠。有多大型呢?如喜马拉雅旱獭可长到半米长、十几斤重,算是一只中型犬的体型,但看起来要臃肿肥胖很多,因为是在高海拔寒冷地区活动,必须要有厚厚的毛皮和脂肪。旱獭有一条蓬松的尾巴,一般为身上的三分之一左右。

圆圆胖胖的萌样儿还带着大尾巴;图为喜马拉雅旱獭。图片:Asis K. Chatterjee / flickr

旱獭的毛色一般为灰黄或棕色,可以很好地融入当地生境,枯草丛或是高山岩石区。如喜马拉雅旱獭体毛就是枯草黄色,带少许黑色,额头和口鼻部也是黑色的,这也是中国分部的旱獭里辨识度最高的一种。灰旱獭也是枯草黄色但略带棕色,嘴唇周围和下巴上有白毛,也比较好认。

有着少许白毛的灰旱獭。图片来源见水印

旱獭主要栖息于海拔3000~5460米、牧草生长旺盛的草甸草原,多在排水良好的向阳坡地上打洞居住,白天出来觅食。旱獭为家族式群栖动物,家族成员各自建造自己的居住洞,互相联通,组成一个洞群。相邻家族的洞群也会重叠,组成一个大型生活小区。小区成员共享同一片草甸取食,相敬如宾,极少打架。

从洞中钻出的两只喜马拉雅旱獭。图片来源见水印

有一只旱獭还曾在家门口捡到了一个奇怪的东西——摄像机,准备把它拖回自己的洞里去<往期文章:一只摄影机的历险记>。图片:董正一

旱獭以多种植物为食,主要是禾草类牧草,如针茅属Stipa和薹[tái]草属Carex植物,也吃一些豆科和菊科植物。在九至十月,旱獭会大量取食、挖掘它们的冬眠洞穴;洞穴可长达十几米,深约23米,弯曲复杂。等挖好洞之后,旱獭就会把洞口堵上,防止冷空气和捕猎者进入,在里面一睡半年;来年四五月份旱獭苏醒出蛰,会再重新打个洞口出窝。像这样一个冬眠洞,可以用上好几年,当旱獭不冬眠的时候,洞穴也可能会被其他动物占据。

灰白旱獭在薅花。图片:seancrane.com

灰白旱獭在食叶。图片:seancrane.com

旱獭出蛰后就开始交配,雌性旱獭会在怀孕一个月左右生产,此时它会挖个小洞用来分娩,一般每窝生5个,幼仔25天就可以出洞活动。

旱獭的野生天敌有猛禽、狼、藏狐等,发现天敌时,它们会用尖利的叫声向同伴报警,开头那只网红灰白旱獭,其原声也是这种尖细的叽叽叫,在北美一些地方被称为whistlepig,可以说非常形象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1322otj0w8&width=500&height=375&auto=0
警戒地呼叫中。视频:super-besse.ski.over-blog.fr

靠近它可能非常危险

在网上经常可以看到藏区人民与旱獭近距离接触的照片。藏人不喜杀生,经常投喂,把野生的旱獭惯得像个宠物,甚至内地一些旅游的人看到了,也忍不住要去亲亲抱抱,然而,这种行为非常危险。

为什么这样的行为非常危险?下面我们就讲到了。图片来源见水印

旱獭可携带鼠疫菌,在我国12个鼠疫自然疫源地中,喜马拉雅旱獭的分布区是最为活跃的鼠疫疫源地,也是我国动物间和人间鼠疫流行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这里的鼠疫菌毒性很强,在临床上超过一半都是肺型鼠疫,可借助飞沫传播。

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喜马拉雅旱獭,却带来了严重的传染病。图片:Paul Jones / flickr

旱獭间的鼠疫传播媒介主要是几种跳蚤,而从旱獭到人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其中一多半为主动接触,包括在当地猎捕和食用;五分之一为跳蚤叮咬,包括跟旱獭一起生活、亲亲摸摸等;还有一部分是接触被鼠疫感染的其他动物,如绵羊、狗、兔子等。如2009年青海兴海县的肺鼠疫,就是由患病狗传染的。自1954年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被确认,其后半个世纪几乎每年都有人间鼠疫发生和流行,平均死亡率过半。

被捕的蒙古旱獭。图片:Jeanne Menjoulet / flickr

因为喜马拉雅旱獭可携带鼠疫菌的生物特性,国家卫生部允许疫源地群众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规定猎杀旱獭,以控制数量。旱獭皮经处理和检疫后可以卖,其他部件如肉、骨头、内脏脂肪等一律不许买卖无检疫证明的活体也不允许买卖或运输。

所以你看,一种因传染病而遭到合法猎杀的动物,竟然因为长得萌就可以和人亲密接触、还合影上传,这些人胆子很大嘛。自己得病不要紧,如果把病菌带回人类密集居住区,那就是人间灾难了。

设计对白:离我远点!图片:drivethenation.com

不妨参考下19101911年的东三省大鼠疫,这是20世纪最严重的一场鼠疫流行。起因是东北劳工在俄境内猎取蒙古旱獭、食肉货皮,染上肺鼠疫后被俄人驱赶出境,先是满洲里,后沿东清铁路传播至哈尔滨,甚至传到关内。虽有伍连德这样的近代流行病专家力挽狂澜,最终仍有6万多人死亡。

谁能想到,一切是因它而起呢。图片来源见水印

跟藏区不一样,蒙古地区历来有食用旱獭的习惯,而俄人大量收购獭皮,令人类和旱獭接触的机会大大增加。这不仅造成人间鼠疫大流行,还导致蒙古旱獭的数量下降,濒临灭绝,是双输的愚蠢行为。需要记住的是,旱獭虽呆萌,但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珍惜生命,远离野生旱獭。

不能养又不能摸,捉急不捉急?

现在就手把手教你

萌物的正确打开方式

物种日历便利贴

让萌萌的小兽

换一种方式陪伴你左右




物种日历

微信号:GuokrPac

有萌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有话想说?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来留言吧

日历娘今日头像

松鼠科 红白鼯鼠


本文来自果壳网,欢迎转发,谢绝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剁手链接戳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