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贺卡上总有只红胸脯的鸟儿,它是谁?
如同国旗、国徽这样的国家象征一样,世界上不少国家也正式确立有自己的国鸟。比如美国早在1782年就选定了白头海雕(Haliaeetus leucocephalus)作为国鸟(英文名是Bald Eagle,因此经常被完全不靠谱地译作‘秃鹰’),印度的国鸟则是蓝孔雀(Pavo cristatus)。非常遗憾,如今即使在我们的动物园里也很难见到真正分布于国内的绿孔雀(P. muticus),使得一说起孔雀,大家脑海里浮现出的形象往往是其实分布于南亚的蓝孔雀。
有意思的是,以悠久的鸟类学研究传统和民众对于鸟类的喜爱而闻名于世界的英国,却至今没有正式确定的国鸟。
最接近英国国鸟的欧亚鸲[qú](Erithacus rubecula)。图片:Francis C. Franklin / wikipedia
2015年,英国进行了一次“国鸟”的民意调查,最终有超过20万人参与。其中,有超过1/3的人,将票投给了一种叫做欧亚鸲[qú](Erithacus rubecula)的小鸟。出人意料的是,这其实并不是它第一次独占鳌头,早在20世纪60年代欧亚鸲就已经被选为了“最受英国人民喜爱的鸟”。
圣诞贺卡上的红胸脯小鸟
欧亚鸲的体型跟常见的麻雀(Passer montanus)相近,但脚爪明显较麻雀长。它们最大的特点,是从前额开始延伸至整个胸部都为橘红色。这一抹亮丽的橘红色在胸部中央下缘往往还稍微内收,构成了一个倒置的近心形。
饱满的小胸脯上有着亮眼的桃心!图片:Bill Tyne / Flickr
据说此种红色与维多利亚时期英国邮递员制服的颜色相似,受此启发,欧亚鸲的形象也出现在了当时的圣诞贺卡上,并得到了人们的喜爱而延续至今。
圣诞贺卡上的欧亚鸲。图片:Public Domain Pictures
欧亚鸲以小型无脊椎动物、果实和种子为食,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西部、北非和中东地区,分布区北部的种群会南迁越冬,而在西欧和英国的则多是留鸟。在英国,该种全年可见,并且无论雌雄整年都会发出鸣唱,更是房前屋后、花园里、喂食器边最为常见的鸟类,它们也由此成为了腐国人最为熟知的野鸟之一。
欧亚鸲的分布。深褐色为留鸟,浅褐色为夏候鸟,最浅的褐色为冬候鸟。图片:IUCN Redlist
欧亚鸲性格非常温驯,人们打理自家花园或从事农作时,它常会在一旁静候围观,以伺机取食那些从土中翻出的蚯蚓或昆虫。
集齐了辨识度高、常见、易于接近这三大特点,加之其形象与圣诞佳节有着美好的关联,也就不难理解欧亚鸲在英国乃至西欧人民心目的地位了。
从人类手上取食也毫无压力。图片:Jimfbleak / wikipedia
历史不长的研究
正如著名动物行为学家珍·古道尔博士所说:“唯有了解,才会关心”(Only if we understand can we care)。
尽管早在1579年,就有了对欧亚鸲这种西欧常见鸟的记载。在这些资料中人们认为它们会用苔藓掩盖死者的脸庞,甚至全身。当然了,今天的我们知道了这完全是以讹传讹。
然而,人类开始真正地对欧亚鸲进行科学系统研究的历史,却只有不到一百年。
人类对于这小小的鸟儿寄托了太多情感。图片:webted / Flickr
1922年10月起,一名叫做詹姆斯·伯基特(James Parsons Burkitt)的工程师在北爱尔兰弗马纳郡(County Fermanagh)环志了30只欧亚鸲。跟以往的环志者不同,伯基特除了给抓到的鸟戴上编有号码的铝环之外,还加上了三至四个黑色或白色的金属环。黑白的不同组合搭配,对应了不同的个体,这使得伯基特可以知道自己正在观察的,具体是哪一只欧亚鸲。
认错的话,后果可有点……绘图:翼狼Elang
这一在今天看起来毫不起眼的举措,不仅是首次对野外自由生活的欧亚鸲进行的深入细致的观察,也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次实现了个体识别的野外生物学研究。
虽然,伯基特开创性的工作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但却在十多年后成功地启发了另一位英国鸟类学家更为深入的研究。
侧面美颜。图片:Peter Trimming / Flickr
1935年1月起,时任德文郡乡间达丁顿会堂学校生物教员的帅小伙大卫·拉克(David Lack)开始借鉴伯基特的方法,对校园周边的欧亚鸲进行了详尽观察。稍有不同的是,他采用了彩色金属环组合来标记不同的个体,而这项工作持续了4年之久。
1943年,拉克出版了The Life of the Robin一书,这也是这位被后人尊为“演化生物学之父”学者的第一部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的作品。这本书不仅是关于欧亚鸲最为知名的一本书,还是最早针对某种鸟类生活史进行详尽而生动描述的经典著作之一。
帅小伙拉克本人。图片: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克于1945年开始执掌牛津大学爱德华·格雷鸟类学研究所(Edward Grey Institute of Field Ornithology)。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对生活在牛津附近树林里的欧亚鸲进行了持续三年的研究,并将相应的结果更新在了The Life of the Robin的第四版当中。
不同版本的The Life of the Robin。图片:amazon
重要的三个观点
两位先驱有关欧亚鸲的研究中,最重要的发现可总结为三点:
1、雌雄欧亚鸲都会发出鸣唱。
此前,人们普遍认为只有雄鸟才会发出鸣唱,并以此来吸引雌鸟。伯基特首先对此提出了质疑,而拉克则用详实的数据证明了,欧亚鸲雌鸟同样也会发出鸣唱。雌雄欧亚鸲终年都会保卫自己的领域,并且以鸣唱向潜在的入侵者示警。
欧亚鸲清脆的鸣叫。来源:xeno-canto
2、欧亚鸲的雌雄鸟扩散行为存在差异。
拉克发现,雌鸟倾向于离开自己出生的环境,并向外扩散。而雄鸟则更多留在出生地内或附近。拉克的这项研究,也是最早揭示雌雄之间扩散行为存在差异的研究之一。
3、欧亚鸲有约60%的幼鸟都在当年死亡。
拉克在研究中还发现,欧亚鸲有约60%的幼鸟都在当年死亡,也就是说当年诞生幼鸟的平均寿命只有不到一年。
不过,后来英国鸟类学基金会(British Trust of Ornithology,BTO)长期积累的数据发现,拉克可能高估了幼鸟的死亡率。BTO认为成鸟的年死亡率为58%,幼鸟则是57%,平均寿命则为两年。
一只懵懂的少年。图片:Charlesjsharp / wikipedia
更多的研究还在继续
拉克之后,欧洲各国还有不少学者对欧亚鸲进行了研究,也在他的基础上取得许多有意思的发现。比如,借助声谱分析技术,人们发现雄鸟的鸣唱远较雌鸟的复杂。而且欧亚鸲能够分辨出“邻居”和“陌生鸟”在鸣声上的差异,它们会对“陌生鸟”表现出更为强烈的驱赶和领域保卫行为。
人类所造成的环境改变,也在影响着欧亚鸲的鸣声行为。奥地利维也纳郊区的欧亚鸲受人工照明的影响,比生活在附近森林中的同类提前一个小时开始清晨的鸣叫。
一只充满热情的鸟类歌唱家正在进行林间演唱会。来源:Paul Dinning / youtube
受分布区所限,欧亚鸲在我国境内是罕见鸟种,已知最早标本采集记录是20世纪80年代在新疆西部喀什地区。2007年12月16日,在北京大学校园内记录到了1只,为北京市的鸟类新纪录,此前,华北地区仅在北戴河的冬季有过记录。2014年11月,1只欧亚鸲出现在北京天坛公园,一时间在观鸟拍鸟人群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现场盛况。图片:ahlwl / China Youth Daily
欧亚鸲:“你们人类啊……”图片:Kevin Agar / Flickr
欧亚鸲最早于1758年,由林奈进行描述命名,当时被置于鹡鸰属(Motacilla)。到了1800年,法国博物学家乔治·居维叶首次将其归入了Erithacus属。该属名源自希腊文,被认为是一种夏季会变成红尾鸲(Phoenicurus)的鸟,后经考证应为欧亚鸲。种本名则源自拉丁文,意思就是“鸲,欧亚鸲”。
从这些分类命名上的变化,到会掩盖死者的传说,再到伯基特和拉克的开创性研究,以及英国人民对于欧亚鸲历史悠久的喜爱,和天坛公园里人山人海的围观。我们看待欧亚鸲的角度和观点一直在发生着变化和演进。而人类和这些骄傲的“红胸脯”之间的故事也还会继续下去。
“未来也要好好对我哟。”图片: Tony Margiocchi (Snapperz) / Flickr
(编辑:雪梨;审稿:老猫)
本文是物种日历第3年的第344篇文章,来自物种日历作者@鸟人robbi。
喜欢他还可以关注
鸦雀有生
ID:Parrotbills_Robbi
有关鸟兽、自然、科学、生物多样性保育等议题的个人意见表达
果壳文创市集来啦!
今天是我们果壳文创市集的第一天,现场简直是人山人海,粉丝们的热情日历娘简直要招架不住啦!这不,物种日历原画师李梁一抵达现场,就被热情的迷妹&迷弟包围啦!现场签售更是火爆全场!
李梁正在现场签售~
错过了昨天的市集?今天可千万不要错过啦!除了1000+文创产品,还能和明星产品原画&设计师面对面!下午16:00~17:00,物种日历柯基动画、一本自然·贝壳本等果壳商店产品的插画师马静将掉落现场,真爱速来!
物种日历原画展明天也会继续!
时间:2017年12月9~10日(早10点~晚10点)
地点:北京国瑞购物中心 地下二层中庭
交通:地铁2号线&5号线崇文门站G口
门票:免费
现场有超多精彩活动
胶带交换、免费抽奖、达人直播、大咖签售
这个周末,在此尽兴!
物种日历
微信号:GuokrPac
有萌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有话想说?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来留言吧
日历娘今日头像
鹟科 黄腹柳莺
本文来自果壳网,欢迎转发,谢绝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戳原文直达果壳商店,安抚你不能到现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