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正月放生,选择本地有的动物总可以了吧?错!

卢平 物种日历 2020-08-28

近年来,放生活动在部分人群中日渐流行。在放生者的思维中,买下将被食用的动物放归自然,是挽救了生命,积攒功德,必有福报。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年关将至,又一个放生小高潮即将到来,这一期的“远离不科学”,我们带您走近放生的真相。

“这是施主放生的鲤鱼吗?算着他在此为害,待我运神功织个竹篮儿擒它。”图片:张大千临敦煌石窟

且不说“上游放生下游捞,水里打个滚变黄河鲤鱼”、“放生鱼籽”这些个闹剧无法达到放生者挽救生命的初衷;实际上,即使放生“成功”,被放生的动物在当地环境中存活下来,恐怕也十有八九是一场生灵涂炭的惨剧

为害一方的“灵感大王”

今年年初,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赵翔老师的一条微博引起了不少关注——三江源保护区的巴塘河边有牧民和僧人放生鲤鱼。然而顺流进入黄河上游的鲤鱼,在专业人士看来,不啻[chì]于《西游记》中横霸通天河、为害一方的“灵感大王”。

又轮到我出场了么?(被抓走。图片:《西游记》剧照

菩萨即解下一根束袄的丝条,将篮儿拴定,提着丝条,半踏云彩,抛在河中(…)念了七遍,提起篮儿,单见那篮里亮灼灼一尾金鱼,还斩眼动鳞(…)八戒与沙僧拜问道:“这鱼儿怎生有那等手段。”菩萨道:“他本是我莲花池里养大的金鱼(…)不知是哪一日海潮泛涨,走到此间(…)掐指巡纹,算着他在此成精,害你师父,故此未及梳妆,运神功织个竹篮儿擒他。”

——《西游记》第四十九回

灵感大王害的,不仅是唐僧,还有当地水族和百姓。从科学上来看,放生的动物完全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这就是物种入侵事件。

1837年,为了发展皮草行业,人类将原生于澳大利亚的普通帚尾袋貂Trichosurus vulpecula)引入新西兰,然而新西兰人的噩梦由此开始。作为缺乏陆生哺乳类的一块“微大陆”,新西兰拥有着独特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尤其是鸟类——网红鸮鹦鹉几维鸟都产自这里。面对这些并不适应哺乳类威胁的本地物种,杂食性的帚尾袋貂好似掉进了蜜罐一般,植物随便吃鸟窝随便掏,很快就扩散到了新西兰全境。

正在偷吃鸟蛋的普通帚尾袋貂。图片:doc.govt.nz

一个世纪以来,普通帚尾袋貂在新西兰的扩散。图片:Landcare Research / wiki commons

普通帚尾袋貂还携带了牛结核菌,给新西兰的畜牧业造成了数千万美元的损失。在澳洲本土,帚尾袋貂有野狗等捕食者控制数量。而在新西兰,面对如此祸害人间的“灵感大王”,当地政府只好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下大力气扑杀,毒饵、陷阱、猎枪无所不用。饶是如此,也只能勉强控制种群数量。<就是那个传说中的正能量网红,戳这复习>

新西兰特有鸟类啄羊鹦鹉(Nestor notabilis),聪明而凶猛,但它们依然逃不脱被帚尾袋貂趁夜色偷袭的命运。图片:Steffen and Alexandra Sailor / arkive

保护到底是为了谁

类似的案例数不胜数,原理也非常简单——在较短的时间尺度内,每个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物种之间都维持着一张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其它物种的捕食、共生、竞争等等作用调节着每一个物种的数量,维系着生态系统平衡稳定的状态。外来物种的突然引入,有可能会对这张大网产生难以纠正的扰动,导致网络中其它本地物种的崩溃,进而使整个系统无法维持原有的功能,造成生态灾难。

澳大利亚马瑞巴农河里的“亚洲鲤鱼”——“灵感大王”们为害一方的地儿可不止美国,在澳洲,它们也是臭名昭著的入侵物种。图片:Vaderluck / wiki commons

诚然,物种的扩散、灭绝乃至生态系统的崩溃在地球历史上并不鲜见,问题是,一个过程的“自然”并不代表我们人类作为一个单一的物种可以承受得住。更不用说,人类活动造成的物种入侵绝非是自然的演化过程。说到底,生态保护本质上是保护人类自己

外来物种的入侵

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地区,不负责任的宠物玩家们常常把不想继续饲养的爬宠,如养蛊一般非法放入野生环境。目前,双领蜥、缅甸蟒、红尾蚺这些肉食性的大型爬行类已经在当地形成了可以繁殖的种群,对本地的小型动物甚至居民是一大威胁。

巨大的缅蟒已经在佛罗里达大沼泽国家公园安家落户。图片: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 Headquarters

个别玩家的不负责任行为已经足以造成巨大伤害,更不用说有组织、大规模的所谓“放生”行为了。最有名的“放生入侵物种”恐怕就是红耳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也就是所谓的“巴西龟”。原产于北美的红耳龟借着宠物贸易的东风风靡全球,寿命可达30年的它们,在中国有着众多成批购买以放生的案例。一旦放入自然水系,它们便会威胁土龟鳖和其他水生物种的生存——和本土龟鳖相比,它们的竞争力实在太强了<戳这复习>

“这片鱼塘我们承包了!”图片:Gary Nafis

还有最近朋友圈刷屏的“孤雌生殖”龙虾第一只这样的龙虾二十几年前出现在宠物店。它们繁殖快、环境适应性强,如今已经扩展到欧亚非三洲多地的野外。以马达加斯加为例,十年间,大理石螯虾的栖息地扩张了100倍,“虾口”数以百万计,已经威胁到七种马达加斯加的本土野生螯虾。中国也不乏它的饲养者,如果有人做出错误的放生举动,后果不堪设想。<戳这了解>

如果放生原生物种呢?

哪怕是放生当地已有的物种,依然有可能造成负面影响。

通常,在市场上能够合法买到的用于放生的动物都是养殖个体,一些“保护动物”(比如大鲵)能在市场买到也是这个原理。而经过多代人工培育后,养殖品系的遗传信息很可能已经与野生种群有所差别,遗传多样性降低,对野外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可能下降。

这些养殖个体一旦进入野生环境并留下后代,一有可能有害的遗传变异带入野生种群,导致野生种群的衰退,二则有可能和野生种群竞争,导致野生种群崩溃,遗传多样性丧失。

中国大鲵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极危(CR)物种,非养殖个体商贩估计也不敢铤而走险。图片:berkeley.edu

至于违法盗猎本地物种再卖给放生者的勾当——狩猎过程中九死一生,就算不考虑生态问题,为了“放生”一只动物,多少生灵涂炭——这里是“功德”还是“罪业”,稍微想想也就明白了。

在缺乏专业咨询的情况下,大家很难规避放生的各种危害,做到“科学放生”。简单来说,就是无论放生什么,都有可能对原生动植物群落产生不利的干扰,导致更多生命的无辜牺牲。如果朋友们希望挽救生灵,积累功德,也许多多支持一下靠谱的野生动物救助机构和保护组织,以身作则向身边的人们普及科学的野生生物保护常识,会是更好的选择呢。

正是:

放生等于杀生,业障不消反增。

危害原生物种,切勿盲目跟风!


本文是物种日历特约稿件,来自物种日历作者@卢平

喜欢他还可以关注

 卢平的神奇生物 

id: magic_bio

演化的魔法造就神奇的亿万生物


物种日历

微信号:GuokrPac

当岁月凝结成文明

当我遇见你

有话想说?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来留言吧

日历娘今日头像

蝲蛄科 大理石纹螯虾


本文来自果壳网,欢迎转发,谢绝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